关于古代团结的故事(2)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古代团结的故事6:满,蒙,汉,达斡尔,各民族共同抵抗沙俄入侵

沙皇俄-国原本是一个欧洲国家,同中国并不接壤,中俄之间还隔着三个封建汗国。从16世纪80年代起,沙俄军队越过乌拉尔山,向东侵入辽阔的西伯利亚,在不到60年的时间里,占领整个西伯利亚。清军入关时,沙俄乘机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强占了尼布楚和雅克萨,在这两地修筑城堡,作为向黑龙江中游实行殖民扩张的据点。

盘踞在尼布楚和雅克萨的沙俄侵略军经常四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例如,1649年3月,沙俄侵略军头目哈巴罗夫带兵从雅克萨城沿江东下,来到一座达斡尔族人的城寨。他们向当地居民宣布:必须向沙皇交纳“毛皮贡赋”。达斡尔族人头目桂古达尔严正地回答:“我们向中国顺治皇帝进贡,哪有给你们的贡品?”野蛮的沙俄军队进攻城寨,达斡尔人万箭齐发,迫使敌人无法靠近。后来,敌人用火炮轰开一个豁口,冲进城寨。达斡尔族人宁死不屈,用梭标抗击敌人的枪炮。沙俄军队血洗城寨,达斡尔族人有661人被杀害,有361人被俘虏,幸免于难者只有15人。米登多尔夫在《西伯利亚旅行记》上曾说:沙俄军队头目嗾使士兵在黑龙江流域“烧烤孩子”吃人肉。这种灭绝人性的暴行,激起当地各族人民的愤怒,他们称沙俄侵略者为“罗刹”,意思是“妖魔”。

清朝政府一再要求沙俄侵略者撤出中国领土,沙俄政府置若罔闻,并且不断向雅克萨增兵遣将,加紧武力扩张。为了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不受侵犯,康熙皇帝平定“三藩叛乱”之后,于1682年春出巡东北,视察防务,又从福建调来战斗力极强的藤牌军,决心组织自卫反击战。

1685年春,康熙皇帝命令都统彭春、副都统郎淡率红衣炮队和数百名藤牌军急驰赴瑷珲,与黑龙江将军萨布素会师,然后,由水陆并进,直抵雅克萨城。

六月二十三日,彭春所率部队到达雅克萨城下。彭春将一封用满、俄和波兰文字写成的招降书,交给战俘,送进雅克萨城。招降书痛陈侵略者的累累罪行。警告他们:“欲相安无事,可速回雅库,于彼为界,……倘执迷不悟,仍然拒命,大兵必破雅克萨城,除尔众矣”(《十朝东华录》康熙三十五年)。沙俄侵略军自以为城防固若金汤,对彭春的警告不理不睬。

六月二十五日,清军“列营夹攻,复移红衣炮于前,积薪城下,示将禁焉”(《清史稿·彭春传》)。不一会,彭春一声令下,但见炮声隆隆,震天动地,顿时火光冲天,俄侵略军在强大攻势的压力下,龟缩在城内,丧失还击的能力,处于被动挨打的窘境。与此同时,清军战舰密布城外的江面上,截断敌人的退路。经过激战、沙俄侵略军伤亡惨重。沙俄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走投无路,只好遣使赴清军大营乞降。彭春对敌人采取宽大政策,将愿意回家的敌兵六百余人放回尼布楚,受伤者妥善安排治疗调养。托尔布津羞怯交加,发誓不再到雅克萨侵扰。清军收复被沙俄侵略者霸占二十余年的雅克萨城。

然而,托尔布津退回尼布楚后,遇上大批沙俄增援部队。他庆幸绝路逢生,把自己的誓言忘得一干二净。1685年八月,托尔布津率领增援部队,卷土重来。第二年正月,托尔布津再次侵占雅克萨,并在城里重筑炮台,再建军械库和防御工事,企图长久盘踞雅克萨城。

1686年二月,康熙皇帝命令黑龙江将军萨布素准备充足,率军再次驱除沙俄侵略军。七月,萨布素率清军进抵雅克萨城下,并在城外“掘长堑,立土垒”,围困敌人。在围困期间,清军不断用重炮猛轰城内敌营,托尔布津中炮身亡。自1686年七月至1687年春,沙俄侵略军被围困在雅克萨城内达半年之久。为了躲清军的炮火,敌人只得钻进地穴。地穴阴暗潮湿,缺水断粮,疾病流行,大多数人丧失了战斗力。八百多人的一支部队,最后只剩下66人,只好投降。中国取得了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彻底胜利。

雅克萨之战的败讯传到莫斯科,沙俄摄政王索菲亚公主(彼得一世之姐),被-迫派专使赴北京,向清政府递交国书,请求停战。“乞撤雅克萨之围”,表示愿意通过谈判,和平解决边界问题。清朝政府答应了俄-国的要求。

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谈判。经过平等协商,中俄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古代团结的故事7:团结对敌

唐朝的时候,郭子仪和李光弼同时在朔方节度使安思顺手下当副将,一天两人之间发生了矛盾,此后见面很少说话。

后来范阳节度使安禄山起兵叛乱,朝廷提拔郭子仪为朔方节度使,这样一来郭子仪就成了李光弼的顶头上司,紧接着朝廷又令郭子仪带兵征讨安禄山。

李光弼感到自己的处境很危险,怕郭子仪整到他们全家,就硬着头皮去郭子仪那里去赔礼去说:“过去是我做的不好,太不对了,请您大人不记小人过,您怎么处罚我都行,只要您放宽我的父母和家人就可以了……”

其实郭子仪根本没想过这个问题,见李光弼这样说,赶紧从座上下来抱着他说:“您说哪去了?,我怎是那种小肚鸡肠的人?再说我也有不对的地方,不能都怪你……现在,国家正处在动乱之机,我们更应该紧密团结,共同对敌才对啊。”

从此两人解除了前嫌,有事共同研究处理。

古代团结的故事8:将相合

战国时期,蔺相如是赵国的大臣,他很有学识和才干。当时秦国的秦昭王听说赵国的赵惠王得到一块价值连城的“和氏壁”就想弄到手,于是谎称以15城之地换取那块宝玉。

赵惠王明知秦昭王的话有假,可是又害怕强大的秦国而不敢违背秦王的意思,于是由蔺相如带着“和氏壁”去了秦国。

秦王得到“和氏壁”后,果然不再提给赵国15座城的事。蔺相如凭借智勇又把“和氏壁”带回了赵国(留下 成语 “完璧归赵”)。

又有一次秦王邀请赵王到渑池(今河南渑城西)赴宴,席上秦王叫赵王奏乐 ,赵王不得己做了一下,于是秦王叫史官记录下:某年某月赵王为秦王奏乐……这显然是对赵王也是对赵国的一种侮辱事件;蔺相如凭借他的机智当场也逼秦王击罄,并且也让随人记录下来免去了赵国的耻辱……赵王特别欣赏他的才能,回国后提拔蔺相如为相国。

廉颇是赵国的名将,任上卿,曾经多次带兵战胜齐国丶魏国,是赵国的大功臣。当他听说赵惠王拜一个无名的蔺相如为相国, 位居自己之上, 心中很不服气,表示要和他斗一斗。

这消息传到蔺相如耳朵中,他想:“秦国虽然强大,但是始终不敢攻打赵国,这是因为文的有我, 武的有廉颇,如果我们之间闹起矛盾,那就会影响国家的稳定, 所以要讲团结, 多让着他点为好。

一天蔺相如带着随从在街上走过,远远看见廉颇的车马过来了。蔺相如忙叫自己的人员先到小巷中去等一等,等到廉颇的车队过去后他才走出来。这时手下的人很气不平的说:“您和廉将军都是国家的上卿,并且您丞相的地位在他之上,为什么我们要给他让路,我们怕他吗?……”

蔺相如后来对他们进行了耐心的解释:秦王比廉颇威势大多了,我都不怕,怎能怕廉颇呢?不过我们应当以国家大事为重,平时多让着他一些,求得团结才对……

众人明白了相国的用心,都赞同他的意见,承认到底是相国看得远丶气量大,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啊……

这事后来又传到廉颇耳中,廉颇反复进行了思考,承认蔺相如确实比自己的修养高,自己错了就要勇敢的承认错误,给他赔礼道歉。于是廉颇赤裸着上身,背上一捆荆条到相国府去请罪说:“我是老糊涂了,现在我来给您道歉,请您随便抽打我吧。”

蔺相如看到老将军这样坦直丶诚肯,赶紧把他扶起,解除了荆条,为他换上了衣服,十分诚恳的劝慰他:只有我们团结起来我们赵国的前途才能更好……

从此以后,两个人更团结友好了。

>>>下一页是古代团结的故事



~


#袁曹水# 关于团结的名人事例 速度啊!!!!急需!!100字左右的 -
(15073201035): 1三国时期的蜀国,蒋琬的属下有个叫杨戏.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一笑,说:“人都有各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不是他的本性;让他...

#袁曹水# 历史上有关民族团结的故事 -
(15073201035): 玄奘西游,张骞出使西域,班超出使西域,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小叶丹结盟, 金城公主,松赞干布,点苍山会盟,南诏崇圣寺三塔 郑和下西洋也是吧

#袁曹水# 历史上团结协作的故事 -
(15073201035): 我想,最能够说明事实的是两次国共合作 第一次合作取得北伐胜利 第二次合作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还有就是赤壁之战,孙刘两家联盟,共抗曹操,以少胜多

#袁曹水# 从古至今关于民族团结有爱的故事 -
(15073201035): 有一个回族人和傣族人成了好朋友,但因为相隔千里,不能见面.傣族人生活艰苦.回族人为了让傣族人吃到回族的特产,千里迢迢,不畏艰辛,从老远跑过去,只为让他填饱肚子.过去后,还满怀歉意地说:“对不起,没让你吃到热的.”这是傣族人留下了热泪,紧紧地抱着回族人. 几年之后,傣族人成了商人,却迟迟不忘当年那个充满爱心的回族人. 生命是有限的,所以,请你在这短短的生命中奉献多一些爱心,做一个爱心人士.

#袁曹水# 谁知道古今中外关于团结协作的故事?????? -
(15073201035): 某落头首领有三个儿子,都十分勇敢彪悍,彼此之间谁也不服谁.首领老了,担心自己死后三个儿子争位而导致部落分裂.有一天,首领把三个儿子叫来,表示准备传位给他们三个中的力气最大的一个.测试的方法是放一堆羽箭,让三个儿子同...

#袁曹水# 谁知道团结统一的历史典故?
(15073201035): 典出>:吐谷浑的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一天,阿豺对他们说:“你们每人给我拿一支箭来.”他把拿来的箭一一折断,扔在地下. 隔了一会儿,阿豺又对他的同母弟弟慕利延说:“你拿一支箭把它折断.”慕延利毫不费力地折断了.阿豺又说:“你再取十九支箭来把他们一起折断.”慕延利竭尽全力,怎么也折不断. 阿豺意味深长地说:“你们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单独一支容易折断,聚集成众就难以摧毁了.只要你们同心协力,我们的江山就可以巩固.” 后人用“阿豺折箭”的这个典故告诉人们,团结就是力量.

#袁曹水# 历史上团结的名人事例 -
(15073201035): 马克思恩格斯

#袁曹水# 关于团结合作的故事 -
(15073201035): 团结的力量——中国古代寓言 吐谷浑阿豺有疾,召母弟慕利廷曰:「汝取一箭折之.」慕利廷折之.「汝取十九支箭折之.」慕利廷不能折.阿豺曰:「汝曹知乎?单者易折,众者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阿豺有子二十人...

#袁曹水# 有关民族大团结的故事 -
(15073201035): 1 满,蒙,汉,达斡尔,各民族共同抵抗沙俄入侵 沙皇俄国原本是一个欧洲国家,同中国并不接壤,中俄之间还隔着三个封建汗国.从16世纪80年代起,沙俄军队越过乌拉尔山,向东侵入辽阔的西伯利亚,在不到60年的时间里,占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