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有哪些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一、纪昌学射
[原文]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①。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②,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③,以目承牵挺④。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⑤。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亚学视而后可⑥,视小如大,视微如著⑦,而后告我。” 昌以■悬虱于牖⑧,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⑨,浸大也⑩;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11),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12),朔蓬之■射之(13),贯虱之心(14),而悬不绝(15)。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16):“汝得之矣(17)。”——《列子》

[译文]
甘蝇是古代出名的神箭手。只要他一拉弓,射兽兽倒,射鸟鸟落。飞卫是甘蝇的学生,由于勤学苦练,他的箭术超过了老师。有个人名叫纪昌,慕名来拜飞卫为师。飞卫对他说:“你先要学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眨眼睛。有了这样的本领,才能谈得上学射箭。”纪昌回到家里,就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两眼死死盯住一上一下快速移动的机件。两年以后,即便拿着针朝他的眼睛刺去,他也能一眨不眨了。纪昌高兴地向飞卫报告了这个成绩。飞卫说:“光有这点本领还不行,还要练出一副好眼力。极小的东西你能看得很大,模糊的东西你能看得一清二楚。有了这样的本领,才能学习射箭。”纪昌回到家里,就捉了一只虱子(虱,shī),用极细的牛尾巴毛拴住,挂在窗口。他天天朝着窗口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瞧。十多天过去了,那只因干瘪而显得更加细小的虱子,在纪昌的眼睛里却慢慢地大了起来;练了三年以后,这只虱子在他眼睛里竟有车轮那么大。他再看看稍大一点的东西,简直都象一座座小山似的,又大又清楚。纪昌就拉弓搭箭,朝着虱子射去。那支利箭竟直穿虱子的中心,而细如发丝的牛尾巴毛却没有碰断。纪昌高兴极了,向飞卫报告了这个新的成绩。飞卫连连点头,笑着说:“功夫不负苦心人,你学成功啦!”

二、截竿进城
[原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①,初坚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②,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③。
——《笑林》

[译文]
鲁国有个人扛着根又粗又长的毛竹进城。到了城门口,他把毛竹竖起来拿,被城门卡住了,他把毛竹横着拿,又被两边的城墙卡住了。他折腾了半天,累得气喘吁吁,还是进不了城。旁边有个老头儿边看边乐:“你可真是个大草包!脑袋瓜里就只有一根弦!我这一大把年纪,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你怎么不请教请教我呢?”卖毛竹的人连忙向他打躬作揖:“您老多指教吧!”老头儿捋(lǚ)着白胡子说:“这事儿简单。你把毛竹锯为两段, 不就进去了吗?”“毛竹锯断了就不顶用了。”“那总比你卡在城外强吧!”卖毛竹的人就借了把锯子,把毛竹锯断,拿进城去了。

讳疾忌医

[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①,立有间②,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③,不治将恐深。”桓候曰:“寡人无疾④。”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⑤。”居十日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⑦。”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⑧。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⑨;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⑩;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11);在骨髓,司命之所属(12),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13)。”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14),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5)。——《韩非子》

[译文]
扁鹊(què)是古代一位名医。有一天,他去见蔡桓侯。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用不着你来治!”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侯把头一歪:“我根本就没有病!你走吧!”扁鹊走后,蔡桓侯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气色,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侯连连摇头:“见鬼,我哪来的什么病!”扁鹊走后,蔡桓侯更不高兴了。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侯。他只看了一眼,掉头就走了。蔡桓侯心里好生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有病不怕,只要治疗及时,一般的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怕只怕有病说没病,不肯接受治疗。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但是,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的病就突然发作了。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但是扁鹊已经到别的国家去了。没过几天,蔡桓侯就病死了。

讳疾忌医
扁鹊(què)是古代一位名医。有一天,他去见蔡桓侯。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用不着你来治!”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侯把头一歪:“我根本就没有病!你走吧!”扁鹊走后,蔡桓侯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气色,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侯连连摇头:“见鬼,我哪来的什么病!”扁鹊走后,蔡桓侯更不高兴了。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侯。他只看了一眼,掉头就走了。蔡桓侯心里好生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有病不怕,只要治疗及时,一般的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怕只怕有病说没病,不肯接受治疗。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但是,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的病就突然发作了。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但是扁鹊已经到别的国家去了。没过几天,蔡桓侯就病死了。

[提示]

有了病,一定要听从大夫的嘱咐,老老实实地医治。有了缺点错误,也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批评,认认真真地改过。否则,一误再误,病情会越来越沉重,错误会越来越严重,以至发展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①,立有间②,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③,不治将恐深。”桓候曰:“寡人无疾④。”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⑤。”居十日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⑦。”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⑧。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⑨;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⑩;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11);在骨髓,司命之所属(12),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13)。”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14),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5)。——《韩非子》

[注释]

①扁鹊——战国时著名的医学家。

②有间——一会儿。

③疾——古时疾指小病,病指较重的病。腠(còu)理——原指人体皮肤的纹理。这里指皮肤。

④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

⑤好(hào)——喜欢。

⑥居——表示相隔一段时间,过了。

⑦益——更加。

⑧还走——掉转身子就走。

⑨汤熨(yùn)——用热水敷烫皮肤。及——达到。

⑩针石——用来针灸的针。古时治病用石针。

(11)火齐——火煎的汤药。

(12)司命之所属——到了死神手中。司命,掌握人的生死命运的神。

(13)臣是以无请也——我所以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14)索——寻求。

(15)遂——就。

棘刺尖儿上雕猴子
燕王到处张贴榜文,征求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有个卫国人来应征,自称能在荆棘的尖刺上雕刻出活灵活现的猴子。燕王听说他有这样超群的技艺,高兴极了,立刻给他极其丰厚的待遇,供养在身边。过了几天,燕王想看看这位巧匠雕刻的艺术珍品。那个卫国人说:“国君要是想看的话,必须依我两个条件:一,半年之内不入后宫与后妃欢聚;二,不喝酒,不吃肉。然后选一个雨睛日出的天气,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中,才能看到我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的猴子。”燕王一听这些条件,没法照办,只能继续用锦衣玉食把这个卫国人供养在内宫,却始终没有机会欣赏到他刻制的珍品。宫内有个铁匠听到了这件事,不禁暗暗发笑。他就对燕王说:“我是专门打制刀具的。谁都知道,再小的刻制品也要用刻刀才能雕削出来,所以,雕刻的东西一定要比刻刀的刀刃大。如果棘刺的尖儿细到容不下最小的刀刃,那就没法在上面雕刻。请国王检查一下那位工匠的刻刀,就可以知道他说的话是真是假了。”大王一听,如梦方醒,立即把那个卫国人找来,问道:“你在棘刺尖儿上雕刻猴子,用的是什么工具?”卫国人回答:“刻刀。”燕王说:“请把你的刻刀拿给我看看。”卫国人一听就慌了神,借口说到住处去取刻刀,溜出宫门逃跑了。

[提示]

牛皮、谎言,编得再巧妙,也经不住认真的考察、仔细的分析。根据这则寓言故事,人们常常把谎言称为“棘刺之说”。需要说明的是,应该把故事中卫国人吹的牛皮跟今天的微雕艺术区别开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工艺的进步,人们可以凭借极细的刻刀和放大镜、显微镜在头发丝上雕刻。但在一、二千年前,人们的技艺还达不到这样高的水平。故事中那位铁匠的分析判断是根据当时的水平作出来的。

[原文]

燕王征巧术人①,卫人曰:“能以棘刺之端为母猴。”燕王说之②,养之以五乘之奉③。王曰:“吾试观客为棘刺之母猴。”客曰:“人主欲观之④,必半岁不入官⑤,不饮酒食肉,雨雾日出⑥,视之晏阴之间⑦,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⑧:“臣为削者也⑨,诸微物必以削削之⑩,而所削必大于削。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11),难以治棘刺之端(12)。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王曰:“善!”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理之(13)?”曰:“以削。”王曰:“吾欲观见之。”客曰:“臣请之舍取之(14)。”因逃。——《韩非子》

[注释]

①征——征求。

②说——同“悦”。

③五乘(shèng)之奉——外出时可以有五辆车的官员,他的俸(fèng)禄就叫“五乘之奉。”乘,马车。奉,同“俸”。

④人主——旧指国君。

⑤宫——这里指后宫,后妃居住的地方。

⑥霁(jì)——雨止天晴。

⑦晏阴之间——半晴半阴。晏,天气清朗。

⑧台下——为国君服杂役的奴仆。冶者——铁匠。

⑨削——这里泛指刻刀。

⑩以削削之——用刻刀雕削。

(11)容——容纳。削锋——这里指刻刀的刀锋

(12)治——这里是刻削的意思。

(13)何以理之——用什么工具雕刻它。理,这里作雕刻讲。

(14)之——第一个之是动词,到,第二个之是代词,指刻刀。舍—— 客舍。

纪昌学射
甘蝇是古代出名的神箭手。只要他一拉弓,射兽兽倒,射鸟鸟落。飞卫是甘蝇的学生,由于勤学苦练,他的箭术超过了老师。有个人名叫纪昌,慕名来拜飞卫为师。飞卫对他说:“你先要学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眨眼睛。有了这样的本领,才能谈得上学射箭。”纪昌回到家里,就仰面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两眼死死盯住一上一下快速移动的机件。两年以后,即便拿着针朝他的眼睛刺去,他也能一眨不眨了。纪昌高兴地向飞卫报告了这个成绩。飞卫说:“光有这点本领还不行,还要练出一副好眼力。极小的东西你能看得很大,模糊的东西你能看得一清二楚。有了这样的本领,才能学习射箭。”纪昌回到家里,就捉了一只虱子(虱,shī),用极细的牛尾巴毛拴住,挂在窗口。他天天朝着窗口目不转睛地盯着它瞧。十多天过去了,那只因干瘪而显得更加细小的虱子,在纪昌的眼睛里却慢慢地大了起来;练了三年以后,这只虱子在他眼睛里竟有车轮那么大。他再看看稍大一点的东西,简直都象一座座小山似的,又大又清楚。纪昌就拉弓搭箭,朝着虱子射去。那支利箭竟直穿虱子的中心,而细如发丝的牛尾巴毛却没有碰断。纪昌高兴极了,向飞卫报告了这个新的成绩。飞卫连连点头,笑着说:“功夫不负苦心人,你学成功啦!”

[提示]

从纪昌学射的故事中,我们可以认识到学好基本功的极端重要性。学习任何知识和技艺,都必须有顽强的毅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打下扎扎实实的基础,然后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不费力气的“窍门”“捷径”是没有的。我们阅读寓言故事,主要是从寓言说明的道理中接受启发和教育。对故事中描述的具体做法,不要随便模仿,比如象纪昌那样去锻炼眼力,弄得不好,可能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原文]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①。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②,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③,以目承牵挺④。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⑤。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亚学视而后可⑥,视小如大,视微如著⑦,而后告我。” 昌以■悬虱于牖⑧,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⑨,浸大也⑩;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11),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12),朔蓬之■射之(13),贯虱之心(14),而悬不绝(15)。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16):“汝得之矣(17)。”——《列子》

[注释]

①觳(gòu)——把弓拉满。

②尔——人称代词,你。瞬(shùn)——眨眼。

③偃(yǎn)卧——仰面躺着。

④承——接。这里指用眼睛盯住。牵挺——旧式织布机下的脚踏板。用两根绳子连着机上的部件,用脚上下蹬踏,牵动织布机上的部件。

⑤锥末——锥子尖。倒眦(zì)——刺到眼眶子眼前。

⑥亚——其次。视——眼力,视力。

⑦微——不明显。著——显著,明显。

⑧■(máo)——牦(máo)牛尾,这里指牦牛尾巴毛。牖(yǒu)——窗户。

⑨旬——十日为一旬。

⑩浸(jìn)——逐渐。

(11)睹——看。

(12)燕角之弧(hú)——用燕国出产的牛角做装饰的弓。弧,弓。

(13)朔蓬之■(gǎn)——用北方出产的蓬草茎做的箭秆。朔,北方。■,小竹,可以做箭杆。这里指箭杆。

(14)贯——穿过。

(15)悬——这里指那根用来悬吊虱子的牛尾巴毛。绝——断。

(16)高蹈——跳起来。蹈,顿足,踏地。拊膺(fǔyīng)——拍着胸脯。拊,拍。膺,胸。

(17)汝——人称代词,你。

狡猾的蝙蝠
凤凰是百鸟之王。凤凰过生日,百鸟都来祝贺,唯独蝙蝠没有露面。凤凰把它召来训斥道:“你在我的管辖之下,竟敢这样傲慢!”蝙蝠蹬着双脚说:“我长着兽脚,是走兽国的公民。你们飞禽国管得着我吗?”过了几天,麒麟做寿。麒麟是百兽之王。百兽都来拜寿,蝙蝠仍旧没有露面。麒麟把它召来训斥道:“你在我的管辖之下,竟敢如此放肆!”蝙蝠拍拍翅膀说:“我长着双翅,是飞禽国的公民。你们走兽国管得太宽了吧!”有一天,凤凰和麒麟相会了,说到蝙蝠的事,才知道它在两边扯谎。凤凰和麒麟摇头叹息,不胜感慨:“现在的风气也太坏了。偏偏生出这样一些不禽不兽的家伙,真是拿它们没有办法!”

[提示]

人们现在还常常把两面派的人物作为蝙蝠。这些人见风使舵,左右逢源,不断改变自己的原则和立场,来投机钻营,谋取私利。但是,他们只能得逞于一时,总有一天会暴露出两面派的丑恶嘴脸,受到人们的唾弃。

[原文]

凤凰寿,百鸟朝贺,惟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踞傲乎①?”蝠曰:“吾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②,蝠亦不至。麟亦责之。蝠曰:“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与③?”麟凤相会,语及蝙蝠之事,互相慨叹曰:“如今世上恶薄④,偏生此等不禽不兽之徙,真个无奈他何!”——《笑府》

[注释]

①踞(jù)傲——骄傲自大。

②生诞——这里指诞辰。

③与(y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

④恶薄——恶劣浅薄,指社会风气。

截竿进城
鲁国有个人扛着根又粗又长的毛竹进城。到了城门口,他把毛竹竖起来拿,被城门卡住了,他把毛竹横着拿,又被两边的城墙卡住了。他折腾了半天,累得气喘吁吁,还是进不了城。旁边有个老头儿边看边乐:“你可真是个大草包!脑袋瓜里就只有一根弦!我这一大把年纪,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你怎么不请教请教我呢?”卖毛竹的人连忙向他打躬作揖:“您老多指教吧!”老头儿捋(lǚ)着白胡子说:“这事儿简单。你把毛竹锯为两段, 不就进去了吗?”“毛竹锯断了就不顶用了。”“那总比你卡在城外强吧!”卖毛竹的人就借了把锯子,把毛竹锯断,拿进城去了。

[提示]

如果说卖毛竹的人愚蠢可笑的话,那么,那个喜欢摆老资格、教训人的白胡子老头儿更加蠢笨。有些“老资格”总是喜欢按老经验、老规矩办事,他们不善于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考虑极简单的、甚至是一般常识范围内的问题,结果,出了很多馊主意。

[原文]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①,初坚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②,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③。

——《笑林》

[注释]

①执——拿。

②俄——一会儿。老父(fǔ)——对老年人的尊称。

③遂——于是。

金钩桂饵
鲁国有个人喜欢讲排场。钓鱼是他的一大嗜好。他用黄金做成鱼钩,上面还镶嵌着雪亮的银丝和碧绿的宝石作为装饰;他用翡翠鸟的羽毛捻成细线,用喷香的桂木作为鱼饵。他的钓鱼竿是最高级的,他钓鱼时选择的位置和摆出的姿势都很讲究,但是钓到的鱼却寥寥无几。

[提示]

做事情要讲究实效。片面追求形式只能取得相反的效果。这则寓言中那位用金钩桂饵钓鱼的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十分生动的例证。

[原文]

鲁人有好钓者①,以桂为饵②,锻黄金之钩,错以银碧③,垂翡翠之纶④。其持竿处位则是⑤,然其得鱼不几矣⑥。——《阙子》

[注释]

①好(hào)爱好。

②桂——肉桂,树皮可做香料。这里指用桂皮制作的香料。饵(ěr)——引鱼上钩的食物。

③错以银碧——镶嵌雪亮的银丝和碧绿的宝石。错,镶嵌。碧,青白色的玉石。

④翡翠(fěicuì)——鸟名,有蓝色和绿色的羽毛。羽毛可做装饰品。纶(lún)——钓鱼用的丝线。

⑤处应——所处的位置。是——正确。

⑥不几——不多。

1.原文:
扁鹊见蔡桓公①,立有间②,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③,不治将恐深。”桓候曰:“寡人无疾④。”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⑤。”居十日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⑦。”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⑧。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⑨;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⑩;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11);在骨髓,司命之所属(12),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13)。” 居五日,桓公体痛;使人索扁鹊(14),已逃秦矣。桓侯遂死(15)。——《韩非子》

[注释]

①扁鹊——战国时著名的医学家。

②有间——一会儿。

③疾——古时疾指小病,病指较重的病。腠(còu)理——原指人体皮肤的纹理。这里指皮肤。

④寡人——古代国君的自称。

⑤好(hào)——喜欢。

⑥居——表示相隔一段时间,过了。

⑦益——更加。

⑧还走——掉转身子就走。

⑨汤熨(yùn)——用热水敷烫皮肤。及——达到。

⑩针石——用来针灸的针。古时治病用石针。

(11)火齐——火煎的汤药。

(12)司命之所属——到了死神手中。司命,掌握人的生死命运的神。

(13)臣是以无请也——我所以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14)索——寻求。

(15)遂——就。
译文:
扁鹊(què)是古代一位名医。有一天,他去见蔡桓侯。他仔细端详了蔡桓侯的气色以后,说:“大王,您得病了。现在病只在皮肤表层,赶快治,容易治好。”蔡桓侯不以为然地说:“我没有病,用不着你来治!”扁鹊走后,蔡桓侯对左右说:“这些当医生的,成天想给没病的人治病,好用这种办法来证明自己医术高明。”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着急地说:“您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去了。可得抓紧治疗啊!”蔡桓侯把头一歪:“我根本就没有病!你走吧!”扁鹊走后,蔡桓侯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去看望蔡桓侯。他看了看蔡桓侯的气色,焦急地说:“大王,您的病已经进入了肠胃,不能再耽误了!”蔡桓侯连连摇头:“见鬼,我哪来的什么病!”扁鹊走后,蔡桓侯更不高兴了。又过了十天,扁鹊再一次去看望蔡桓侯。他只看了一眼,掉头就走了。蔡桓侯心里好生纳闷,就派人去问扁鹊:“您去看望大王,为什么掉头就走呢?”扁鹊说:“有病不怕,只要治疗及时,一般的病都会慢慢好起来的。怕只怕有病说没病,不肯接受治疗。病在皮肤里,可以用热敷;病在肌肉里,可以用针灸;病到肠胃里,可以吃汤药。但是,现在大王的病已经深入骨髓。病到这种程度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我也不敢再请求为大王治病了。”果然,五天以后,蔡桓侯的病就突然发作了。他打发人赶快去请扁鹊,但是扁鹊已经到别的国家去了。没过几天,蔡桓侯就病死了。
2.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
宋国有个种田的人,他的田里有棵树。
有一次,一只兔子跑过来,由于跑得太急,一头撞到树上,把脖子撞断死掉了。这个人毫不费力地拣到了这只免子。
打这天起,他干脆放下农具,连活儿也不干了,天天守在这棵树下,希望还能捡到死兔子。
兔子是再也检不到了,他的行为反倒成了宋国人谈论的笑料。

中国寓言故事大全~

1、刻舟求剑(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有一位楚国人喜爱剑术,总是随身佩带一把宝剑。一天,他搭乘一条渡船过江。他立在船舷边,江两岸景色令人目不暇接。船行至江中,陶醉于美景的他不小心,让那把宝剑滑落到江里去了。
只见他紧盯着剑掉下去的地方发呆。旁人劝他赶紧跳下江去打捞,这位楚国人却笑着摇摇头.他眼前浮现出樵夫刻记号的一幕。接着便镇定地说:“别慌张!我自有妙法。”
只见他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记号,并且自言自语道:“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
船继续前行,待船家停船时,这位楚人站起身,面对惊讶的目光,从容不迫地脱了衣服,从船舷边所刻记号处跳人水中。
他在水中捞来捞去,怎么也捞不到那把剑,于是浮出水面抚摸着船边的记号,如梦游般喃喃着:“我的剑明明是从这儿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了呢?”
寓意: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2、画蛇添足(选自《战国策·齐策二》)
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之后,准备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喝。帮忙办事的人很多,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得有余。这一壶酒到底怎么分呢?
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就把这壶酒归他喝。大家都认为这个方法好,都同意这样做。于是,在地上画起蛇来。
有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最先画好了,他就端起酒壶要喝酒。但是他回 头看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呢。
心里想:他们画得真慢。 他洋洋得意地说: “你们画得好慢啊!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壶,右手给蛇画起脚来。

正在他一边给蛇画脚,一边说话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画好了。那个人 马上把酒壶从他手里夺过去,说:"你见过蛇吗?蛇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它添上脚呢?所以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那个人说罢就仰起头来,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寓意: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3、农夫和蛇(选自《伊索寓言》)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赶集完回家的农夫在路边发现了一条冻僵了的蛇。他很可怜蛇,就把它放在怀里。
当他身上的热气把蛇温暖以后,蛇很快苏醒了,露出了残忍的本性,给了农夫致命的伤害——咬了农夫一口。农夫临死之前说:“我竟然救了一条可怜的毒蛇,就应该受到这种报应啊!”
这个故事是说,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对那些恶人即使仁至义尽,他们的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
4、乌鸦与狐狸(选自《克雷洛夫寓言》)
森林里有棵好大好大的树,树上住着乌鸦。树下有个洞,洞里住着一只狐狸。一天,乌鸦叼来一块肉,站在树上休息,被狐狸看到了。狐狸馋涎欲滴,很想从乌鸦嘴里得到那块肉。
由于乌鸦在树枝上嘴里叼着肉,狐狸没有办法在树下得到。对肉的垂涎三尺又使狐狸不肯轻易放弃。它眼珠一转说:“亲爱的乌鸦,您好吗?”乌鸦没有回答。
狐狸只好赔着笑脸又说:“亲爱的乌鸦,您的孩子好吗?”乌鸦看了狐狸一眼,还是没有回答。
狐狸摇摇尾巴,第三次说话了:“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您来,就差远了。您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就唱几句吧?“
乌鸦听了非常得意:说我嗓子好,爱听我唱歌的唯独只有你狐狸,就高兴地唱了起来。刚一张嘴,肉就从嘴里掉了下去。狐狸叼起肉就钻到洞里去了,只留下乌鸦在那里“歌唱”。
寓意:遇到别人的阿谀奉承,花言巧语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冷静地思考,不要轻易相信,不可盲目行动。否则吃亏上当,中别人圈套,后悔莫及。

5、揠苗助长(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古时候有个人,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点,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
他就在田边焦急的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的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一天,他终于想到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
当他回到家里时,一边喘气一边对儿子说:“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没白费,禾苗都长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一看,发现禾苗都枯死了。
寓意:违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结果会适得其反。

琳琅故事会


#甄娇秀# 中国最著名的四大寓言故事 -
(19312015702):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杞人忧天 愚公移山

#甄娇秀# 中国的寓言有哪些? -
(19312015702): 1、精卫填海:炎帝有一个善良,可爱的小女儿,名字叫精卫 .她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希望见道无边的大海.小女孩一天天张大,也一天比一天漂亮.终于在她认为自己有能力找到大海的时候,她悄悄的离开了部落.最终她找到了大海,她为大海的伟大而陶醉,正当她奔向大海的时候,大海同样卷着巨浪奔向精卫.最后,大海把精卫带走了,带着她离开了这个世界.精卫死前那一刻才醒悟过来,精卫的灵魂因为愤怒而化做一只青鸟,精卫为了报复大海,决定把大海填平,于是就日以继夜的含着西山的石头去填海.

#甄娇秀#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少的 - 作业帮
(19312015702):[答案] 永某氏之鼠:永州有一个人,因为自己生肖属鼠,就非常忌讳鼠,他要求家里人不准打老鼠,家里的米等粮食也任由老鼠吃... 就不懂装懂,反而让人看了笑话. 更多古代寓言故事,可以到4399儿歌故事大全的寓言故事栏目观看哦!

#甄娇秀# 除校人烹鱼,庖丁解牛,表水涉澭外的其他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 作业帮
(19312015702):[答案] 掩耳盗铃 狐假虎威 滥竽充数 坐井观天 水中捞月 翠鸟筑巢 呆若木鸡 邹忌比美 南橘北枳 自相矛盾 二子学弈 长竿入城 曲高和... 杯弓蛇影 扁鹊治病 铁杵磨成针 八哥学舌 和氏之璧 智子疑邻 郑人乘凉 望梅止渴 夫妇食饼 愿换手指 很多成语故事都就是寓言...

#甄娇秀# 中国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
(19312015702): 1、揠苗助长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

#甄娇秀# 中国的寓言,至少五个 -
(19312015702): 掩耳盗铃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狐假虎威 龟兔赛跑

#甄娇秀#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精选,累积你知道的寓言 -
(19312015702): 中国古代寓言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是一个极为丰富的文学宝库,其中不少的著名篇章家喻户晓,并成为人们喜用的成语.寓言充满智慧,但它从不板着面孔说教.它的篇幅短小,所讲的故事简单而含义丰富,语言深入浅出,幽默有趣,读起来让人轻松愉快.读者在笑声中记住了寓言蕴藏的哲理,得到某种劝谕或告诫.因此,人们普遍地喜欢寓言.许多父母用寓言作为子女的启蒙读物;从小学到中学不少优秀寓言也作为学生的必读作品.听过或读过寓言的人,会从中汲取到许多智慧,懂得更多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甄娇秀# 有那些中国寓言故事?
(19312015702): 自相矛盾 郑人买履 两小儿辩日

#甄娇秀# 中国有哪些寓言
(19312015702): 阿凡提 中国寓言故事:滥竽充数 · 画鬼最易 · 狐假虎威 · 三人成虎 · 献鸠放生 · 杨布打狗 · 高山流水 · 曾参杀人 · 画蛇添足 · 邻人献玉 这些来自中国的成语.

#甄娇秀# 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五百字 -
(19312015702): 【寓言故事:扁鹊说病】 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医,人们都叫他扁鹊.他医术高明,经常出入宫廷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鹊巡诊去见蔡桓公.礼毕,他侍立于桓公身旁细心观察其面容,然后说道:“我发现君王的皮肤有病.您应及时治疗,以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