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写的诗《嫦娥》 李清照写的古诗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嫦娥》是李商隐写的啦!不过还是给你~

嫦娥
作者: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豀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荥阳。

全部注释
1.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恒又作姮。
2.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3.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4.碧海:《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韵译】: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
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
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赏析
此篇讽刺信神仙而求长生者。以嫦娥为例,说她偷吃不死之药成仙以后,在月宫里永远品味着孤独寂寞的滋味。诗人在讽刺虚妄的同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生命哲学问题: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由这一问题牵连而出的问题是:人应该怎样生活?长寿甚至长生的目的是什么?在爱和长生不老之间,现实的人应该选择什么?作者显然并不赞成嫦娥那样牺牲现世的生活而换取长生不老。他认为那样孤独寂寞的长生,实际上正是对生命的折磨和摧残。与其如此,还不如人间儿女们那样有悲欢地热爱、有聚散地执着更有意义。
这首诗的艺术技巧也很成熟。全诗旨在揭示人生哲理,但完全不用概念化的语言,而是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启发人们去思考。
前人于此诗有自伤不遇、怀人、悼亡、讽女冠等诸说。刘、余《集解》云:“悼亡说最不可通。……而自伤、怀人与女冠三说,虽似不相涉,实可相通。……推想嫦娥心理,实已暗透作者自身处境与心境。嫦娥窃药奔月,远离尘嚣,高居琼楼玉宇,虽极高洁清静,然夜夜碧海青天,清冷寂寥之情固难排遣;此与女冠之学道慕仙,追求清真而又不耐孤孑,与诗人之蔑弃庸俗,向往高洁而陷于身心孤寂之境均极相似,连类而及,原颇自然。故嫦娥、女冠、诗人,实三位而一体,境类而心通。”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作者介绍
  李商隐(约812年或813年—约858年),汉族,字义山,号玉豀生、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他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生于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诗作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在《唐诗三百首》中,李商隐的诗作有22首被收录,位列第4。其诗构思新奇,风格浓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但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都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之诮。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荥阳。
  全部注释
  1.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仙女。《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恒娥窃以奔月。"恒又作姮。
  2.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3.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过去了。
  4.碧海:《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行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水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咏史

两汉本继绍,新室如赘疣。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乌江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晓梦

晓梦随疏钟,飘然跻云霞。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翩翩座上客,意妙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
虽非助帝功,其乐何莫涯。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春残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发长。
梁燕语多终日伴,蔷薇风细一帘香。

夜发严滩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
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题八咏楼

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

上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三首并序

绍兴癸丑五月,枢密韩公、工部尚书胡公使虏,通两宫也。
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韩公门下。今家世沦替,子姓寒
微,不敢望公之车尘;又贫病,但神明未衰落,见此大
号令,不能忘言。作古律诗各一章,以寄区区之意,以
待采诗者云。

其一

三年夏六月,天子视朝久。
凝旒望南云,垂衣思北狩。
如闻帝若曰,岳牧与群后。
贤宁无半千,运已遇阳九。
勿勒燕然铭,勿种金城柳。
岂无纯孝臣,识此霜露悲。
何必羹舍肉,便可车载脂。
土地非所惜,玉帛如尘泥。
谁当可将命,币厚词益卑。
四岳佥曰俞,臣下帝所知。
中朝第一人,春官有昌黎。
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
嘉佑与建中,为政有皋夔。
匈奴畏王商,吐蕃尊子仪。
夷狄已破胆,将命公所宜。
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犀。
曰臣敢辞难,此亦何等时。
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
愿奉天地灵,愿奉宗庙威。
径持紫泥诏,直入黄龙城。
单于定稽颡,侍子当来迎。
仁君方恃信,狂生休请缨。
或取犬马血,与结天地盟。

屁啊:792453890

李清照《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有写过《嫦娥》吗?问题错了吧

《嫦娥》是一首( )律诗,它的作者是( )朝( )?~

《嫦娥》是一首(七言)律诗,它的作者是(唐)朝(李商隐)。
全文: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翻译:在云母屏风中悄然独坐,残烛的光影幽深。长长的银河已逐渐斜落,晨星也渐渐地隐没低沉。嫦娥也许会悔恨当年偷吃了不死的灵药,如今空对着青天碧海,一夜复一夜煎熬着孤寂的心。



扩展资料:
此诗咏叹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情绪;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表达了一种孤寂感。全诗情调感伤,意蕴丰富,奇思妙想,真实动人。
孤栖无伴的嫦娥,寂处道观的女冠,清高而孤独的诗人,尽管仙凡悬隔,同在人间者又境遇差殊,但在高洁而寂寞这一点上却灵犀暗通。诗人把握住了这一点,塑造了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这种艺术概括的技巧,是李商隐的特长。

一、

乌江(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此咏史诗,雄浑壮阔,气贯长虹,与其词风殊不相同,由是可知作家作品风格的多样性,不宜以“婉约”二字简单概括之。女流之中,宋初花蕊夫人之诗:“君王城头竖降旗,妾在深宫岂得知。二十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或可与之相比。

二、

偶成

“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今看花月浑相似,安得情怀似往时。”

诗中抚今忆昔,表现了诗人对亡夫的思悼之情和对人生的伤逝之感。建炎三年(1129年)赵明诚的瘁死,对李清照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她不仅由此失去了物质上的依靠,更主要的是失去了精神上的寄托。这首七绝,从首句所提到的“十五年前”来分析,当为李清照晚年所作。诗的前两句首先倒叙昔时,后两句以今昔对比来抒情。今景与旧景的极其相似,今情与旧情的极端不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诗人正是通过揭示这一反差,来让人们体察其今日的“情怀”。诗人今日情怀究竟如何?诗中没有直接道出,但了解诗人晚年生活状况的人都知道:自南渡以后,国已不国,家已不家,对一位养尊处优的大家闺秀来说,是实在难以承受的。这一切,诗中皆未道出,也许正是诗人不忍道出的缘故吧?活着本已困苦,又何必徒增苦闷呢!

三、

春残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发长。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梁头的栖燕终日无休止地互相倾诉着心曲,帘外的蔷薇被细风送进一缕缕清香。这些本应带给诗人的是什么呢?是美好的回忆,还是苦涩的情思?是欣慰,还是愁上加愁?诗人没有直言道出,留与读者去想象了。

四、

钓台(夜发严滩)

“巨舰只缘因利往,扁舟亦是为名来。往来有愧先生德,特地通宵过钓台。”

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三十《赵墓言台诗》记:“汉严子陵钓台,在富春江之涯。有过台而咏者:‘君为利名隐,我为利名来。羞见先生面,黄昏过钓台’”。 李清照诗即化用此诗意。其实, 名与利,只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何愧之有?我不主张隐逸,但也并不刻意追求名利,我希望自己能干出一番事业,我相信,在成就事业的同时,自会有我应得的名利。

今·黄墨谷曰:“不能忽视这首小诗,正如黄山谷论诗所说:‘孙吴之兵,棘端可以破镞’,她只用28个字,却把当时临安行都,朝野人士卑怯的自私的情形,描绘得淋漓尽致。这时, 词人也没有饶恕自己的苟活苟安,竟以为无颜对严光的盛德,所以‘特地通宵过钓台’,既生动又深刻地表达愧怼之心。孔子云:‘知耻近乎勇’。清照这种知耻之心,和当时那些出卖民族、人民地无耻之徒(相比),确是可敬得多了。”(《重辑李清照集·李清照评论》)黄的这段话,“孔子云”后面的话倒还凑合,但前面所谓的“淋漓尽致”的描绘,未免过于牵强附会,实有大上“纲线”之嫌。其实诗人不过是走到哪写到哪,即景作诗而已,哪有那么深的寓托?抛开“知人论世”,单看文本,似乎不太能牵涉到“朝野人士”吧。


#益供贫# 嫦娥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8393201820): 诗人以诗中嫦娥的遭际来抒发自己本欲在仕途上求得进取,而实际却导致长期漂泊流寓的不幸.表达了诗人对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感. 《常娥》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咏叹常娥(即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前两句...

#益供贫# 嫦娥的作者是什么朝代 -
(18393201820): 1.《常娥》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此诗咏叹常娥(即嫦娥)在月中的孤寂情景,抒发诗人自伤之情.前两句分别描写室内、室外的环境,渲染空寂清冷的气氛,表现主人公怀思的情绪;后两句是主人公在一宵痛苦的思忆之后产生的感想,表达了一种孤寂感.全诗情调感伤,意蕴丰富,奇思妙想,真实动人. 2.译文: 云母屏风透出残烛幽深的光影,银河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不死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3.原文: 常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益供贫# 嫦娥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8393201820): 这首诗借嫦娥飞月的故事抒写了身处孤寂中的感受.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赏又自伤,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蕴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

#益供贫# 嫦娥诗的作者是 -
(18393201820): 嫦娥 - 李商隐诗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益供贫# 嫦娥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谁给我正确的答案,只要写意思 -
(18393201820): 云母屏风上映着幽暗的烛影,银河渐渐疏落,启明星要消失了.嫦娥应该后悔偷吃了灵药,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寂.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益供贫# 嫦娥这首诗咋写 -
(18393201820):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益供贫# 巜嫦娥》是哪代诗人写的,这首诗借嫦娥奔月的故事抒发了身处怎样的感受 - 作业帮
(18393201820):[答案] 嫦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诗人借嫦娥奔月的故事表达了诗人无人知高洁的寂寥,孤清凄冷情怀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 此篇讽刺信神仙而求长生者.以嫦娥为例,说她偷吃不死之药成仙以后,在月宫里永远品味着孤独寂寞的滋味.诗人在讽刺虚...

#益供贫# 巜嫦娥》是哪代诗人写的,这首诗借嫦娥奔月的故事抒发了身处怎样的感受 - 作业帮
(18393201820):[答案] 嫦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诗人借嫦娥奔月的故事表达了诗人无人知高洁的寂寥,孤清凄冷情怀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 此篇讽刺信神仙而求长生者.以嫦娥为例,说她偷吃不死之药成仙以后,在月宫里永远品味着孤独寂寞的滋味.诗人在讽刺虚...

#益供贫# 嫦娥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18393201820): 《奔月》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李商隐的《奔月》, 诗人以诗中嫦娥的遭际来抒发自己本欲在仕途上求得进取,而实际却导致长期漂泊流寓的不幸.表达了诗人对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感.

#益供贫# 云母屏风烛影深,下一句是什么?这首是选自什么?写的《 》. 这首古诗写出了嫦娥什么的心情? -
(18393201820):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写了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嫦娥经过一夜无眠的回忆和悔恨.结句写由人间到天上凄凉、孤独,无处倾诉的永恒.选自《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