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怎样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 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策略:
1.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尊重幼儿主体性
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中,开展平等性对话,注重对话环节的融会贯通,加强师幼间的情感交流是非常重要的。教师通过创设多样的“提问性情境”、“故事型情境”、“生活经验型情境”和“开放性问题”以及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激发幼儿不断思考、主动探索,帮助幼儿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幼儿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培养幼儿的反思、合作能力以及社交能力。
2.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在幼儿数学教学活动的师幼互动中,教师不仅要了解数学教育的内容和特点以及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还应结合《纲要》精神和先进教育理念琢磨;准确把握数学概念的属性,并能用幼儿容易理解的、科学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加强对数学理论的学习,通过有效数学操作材料,分阶段实践探索,不断提高实践水平。在整理、反思案例中成长。把理论渗透到真实的情景和过程中,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研究、验证、发现,不断吸收同化各种信息,建构、整合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才能提高幼儿数学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才能机敏灵活地教育幼儿,从容镇定地处理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偶发事件。
3.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
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明确幼儿当前认知水平,依照幼儿心理发展的顺序性确定最近发展区[4]。教师应当注意活动内容的难度要适合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既要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又能感受到一定的挑战。无论任务难度过高或过低,幼儿都不会对课程感兴趣。所以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就应该考虑充分。备课,更多的是需要“备孩子”,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接受能力,无论是制定目标、环节还是提问,都应遵循“跳一跳摘果子”的原则,解决问题水平上的“最近发展区”, 制定不同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教育方法不同,提高能力程度相同的教学目标。更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积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在幼儿操作时,教师应给予需要帮助的幼儿及时、准确、适宜的指导。组织幼儿进行“再创造”式的探究性学习,让幼儿深入探究,让“最近发展区”成为幼儿数学学习的兴奋点。
4.提供友好互助的互动平台,帮助幼儿学习的提高
在《纲要》当中指出教师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导者和裁决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或传授者,而是良好师友互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应当在适时的时间和空间加以介入,在活动中提供隐性指导,创设条件引发幼儿之间的真正互动。例如:在引导大班幼儿运用《送动物回家》的桌面材料操作活动当中,让幼儿学习分类、集合等的概念。在这个活动当中,幼儿的操作方法各不相同,当然得出的结果也是不相同的。
5.创设开放式的互动空间,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在数学活动中应创设开放式的互动空间,让幼儿在亲身感知、主动探索的操作过程中学习和构建数学知识,提高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特性。如:利用七巧板,让大班幼儿拼三角形等图形时,教师要求幼儿用两块、三块甚至多块七巧板来拼合,同时,看谁想出来的方法多。幼儿在摆弄、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反复地观察、求异、再观察、再求异,促使幼儿改变原有的组合,进行新的尝试,从而使思维更具独特性。

幼儿园数学游戏的目的是为了寓教于乐,让处在数字敏感期的孩子,对枯燥的数学感兴趣,让孩子在玩中学。所以游戏设计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1、生活化,越贴近孩子生活,孩子的接受程度就越高,教学完成质量也越高。
2、简单化,幼儿园的孩子由于年龄限制,对很多事物的理解还局限在具象化阶段,越简单具体孩子越容易理解学习。
3、趣味化,观察孩子的兴趣点,引导把握孩子的学习方向,尽量让游戏有趣巧妙,调动孩子积极性和主动性。
4、可操作性,游戏尽量充分利用生活中实物、玩具等,隐含着丰富数学概念和属性,引导孩子通过主动观察、探索,发现数学解决数学问题。
何秋光学前数学,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感兴趣的主题和游戏,从具体到抽象,真正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让每个孩子都爱数学!

如何提升幼儿园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如何提升幼儿园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要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首先要反复研读教学内容,依据幼儿的年龄和认知经验,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恰当组织数学探究活动,增加幼儿与操作材料之间的互动,关注幼儿的“非常规”表现,深化幼儿的探究行为。教师还要有效开展数学教学评价,提高教学评价的文化含量和技术含量,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发展。

“数学不是教师强加给幼儿的概念,也不是记忆不完的知识,而是在生活的事件与材料中隐含着的事物属性与关系。”这句话给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作了极好的界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以来,许多幼儿园教师对如何开展优质约幼儿园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并作了积极的深索,例如试图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游戏情境增进幼儿对数学探究的自主性,尝试投放较多的材料供幼儿操作,等等。然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将生活本质的具体形象性、随意性与数学概念的抽象性、严谨性有机地统一在以集体教学形式组织的幼儿园数学活动中,这是一个极具专业性的问题。笔者在幼儿园观摩数学集体教学活动时发现,幼儿身边虽然不乏丰富的操作材料,但是这些材料并没有激起幼儿自主探究的热情;幼儿在“生活化”的游戏情境中只是散漫地参与游戏,很少积极自主地学习
“以数学的知识、思维和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对此,不少教师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幼儿园数学教学究竟路在何方?”

幼儿园数学教学是指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幼儿学习数学的一种活动。教师借助专业性的教学策略和智慧在课堂上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将数学问题巧妙地
“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以此来组织数学教学活动。这种“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一方面为幼儿提供了充满“数理逻辑”的“生活情境”(包括生活事件、生活材料及其相互关系等),让幼儿以“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防止数学内涵的流失;另一方面又强调让幼儿在“解决生活事件的冲突与矛盾中”感受数学学习的情趣,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同时帮助幼儿积累探究经验,避免数学学习的机械化。“生活化”兼顾了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原则与应用原则。笔者希望通过反思幼儿园数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传承与发展中找到一条帮助一线教师提高幼儿园数学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
一、正确把握数学活动目标

一直以来,许多幼儿园教师把教学目标看成是可有可无的部分。面对新的教学内容,一些教师习惯于提笔就写教学过程,不仔细思考本次活动的目标(核心价值)是什么。有些青年教师唯教学参考书为上,认为写参考书的人水平比自己高,自己不必再花心血去设计教案了,往往照本宣科,不重视对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手段的分析,失去了正确把握教学目标的机会。时间一长,许多教师逐渐丧失了把握核心教育目标的能力。

笔者以为,在设计数学活动时,教师应采取以下几种策略来把握教学目标。

首先要反复研读教学内容,分析该教学内容涵盖了哪些人文、自然、科技方面的知识和关系属性。例如,关于大班数学中“自然测量”的内容,教师首先要仔细研读
“自然测量”一词,想想“自然测量”会用到哪些基本量具,测量时该注意哪些基本方法以及量具的演变历史等问题。随着对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教师对该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实际上已经有了初步的梳理。

其次,教师要衡量幼儿的年龄与认知经验,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由于年龄不同,认知经验不同,不同个体对同一教学内容会产生不同的经验与感悟。例如,“1和许多”是小班幼儿可以接受的学习内容;“10以内的减法运算”对于大多数小班幼儿来说难度过大,对中大班幼儿却比较合适;“物体的弹性与哪些属性有关”这一话题不太符合幼儿的认知经验,但是大班幼儿或许可以试着探究“如何使球弹得更高”这一操作性更强的感性问题。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合理判断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什么年龄的幼儿学习,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再次,教师要考虑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运用相应的教学方式,促进幼儿的数学学习。在“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要思考哪些
“生活事件”既富有“数学意义”又是幼儿熟悉的内容外,还应思考怎样呈现这些“生活事件”中的操作材料才能进一步激起幼儿的求知欲,用怎样的策略和手段才能引导幼儿更好地自主学习等。
以上三方面内容是教师对数学教学活动中认知对象(内容)、认知主体(幼儿)、认知策略三要素的整合性思考。有了这样的思考,教师才能确切地表述幼儿学什么、怎样学的目标问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才不会偏离“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价值。

查看教师日常的教案,笔者还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即教案中目标部分的文字表述存在欠缺。有些教师认为,教学目标只是形式上的、符合语法逻辑的静态文字,教学目标表述的好差与教学过程展示的质量高低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活动过程形式丰富、场景热烈,教学效果就好。这种想法在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一般来说,评价教学目标表述的好坏往往有两个指标:一是针对性,二是精确性。前者与教师对教材的分析是否透彻有关。如果教师对教材分析不透彻,就不可能提炼出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如有的数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是这样表述的: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目标普遍适合任何一种数学教学内容,没有鲜明的个案特征,不写也罢。后者与教师的文字修养有关。如某个数学教学活动有这样两个教学目标:

(1)(教师)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事序的变化。

(2)(幼儿)学习对事序进行排列。

由于主语不统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阅读者对教学目标的理解,也不符合教学目标撰写的基本规范。教学目标的文字表述能反映出执教教师的专业素养与文字功底,理应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恰当组织数学探究活动

“教学就是要通过情境在学生的头脑中引起认知的兴奋,产生认知的冲突,形成思维的爆炸,进而引发学生的认知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的一个最大特点是模拟生活中的游戏情境和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探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一些教师认为:只要创设了游戏化的教学情境,幼儿就会在趣味情境中开展有效学习;只要给予幼儿操作材料的机会,幼儿就能主动探究问题。而在实际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设计的有些教学情境单纯追求游戏的娱乐价值而淡化了数学探究活动的核心价值;有些操作材料看似引起了幼儿的兴趣,却不能“与幼儿有效对话”,幼儿在热闹地摆弄操作材料时既没有思考也没有发现。如何恰当组织数学探究活动,这是教师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每一种自然材料都蕴含着一定的外观属性。对“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而言,教师要有效地利用生活中原生态的材料本身的形、色等外观属性或在材料上添加一些特殊的图形、符号等信息,将“数学问题”和“操作要求”有效地“物化”在材料上,促使幼儿在感知当前的认知情境和接触当前的操作材料时产生“知觉唤醒”,从而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按照劳伦斯的说法,教师要事先思考自己设计的活动情境能否引发幼儿的认知兴奋,产生认知冲突,因为只有产生认知冲突,幼儿才能在原有基础上构建新的认知结构。教师要避免因为事前对材料缺乏合理的挖掘和加工,导致幼儿“能感知到的东西却不一定能理解”。例如,将一堆色彩鲜艳的积木放在小班幼儿面前,倘若没有特殊的信息提示,幼儿只会随意地进行积木构建游戏,不会意识到“我应该如何来‘玩’这些积木”。此时,倘若教师能够提供不同颜色的分类槽,并提供简单的提示或暗示,幼儿一般能主动按积木颜色进行分类活动;如果教师能在分类槽盒底画上相应的点子或数字,幼儿就可能根据标记开展按数取物的游戏。这些“数学问题”或“教学目标”并不是在直接的语言传递过程中灌输给幼儿的,而是以“信息符号”的形式“物化”在材料上,再由材料向幼儿发起“知觉的挑战”,从而提升操作材料的数学探究意义,引导幼儿开展有效的探究活动。

在幼儿与材料互动的过程中,优秀教师对幼儿出其不意的表现经常会感到无比的惊喜并紧接着发起新的互动,进一步深化幼儿的探究行为。笔者曾经听过一次小学数学特级教师的课堂展示活动——“分数的初步知识”,其中有这样一个情境:教师先请学生将手中的一张纸对折,寻找纸张的1/2部分,感受平均分成两部分的含义;接着再请学生将纸平均折,看看折出的每一部分是原来纸张的几分之一。在教师巡视的过程中,不断有学生向教师报告新的发现:1/4、1/8、1
/16……然而,这些学生的思维始终没能超越“对折”的常规。这时教师发现有个学生折出了1/3,马上请他站起来,问:“你将纸平均折了几份,折出的每一份是原来纸的几分之一?”该学生的回答触动了其他学生的创新意识,1/5、1/9,甚至1/27纷纷出现。教师随机进一步引导:“请用笔在纸上作记号,说说记号部分是纸的几分之几?”学生纷纷给出了新的答案:2/3、3/5、4/16……尽管这并不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正是教师的慧眼捕捉到了学生的新知识“生长点”,课堂因此变得生动起来。在这个案例中,教师发现有学生在“非常规地折纸”时,意识到并抓住了学生学习的“生长点”。至此,学习“分数的初步知识”的教学目标已经实现,而紧接着“用笔在纸上作出几分之几的记号”的活动又为学生打开了广阔的认知空间。如此看来,教师眼里装着幼儿的“非常规”表现,这才是真正的开放式教学的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应该使儿童的时间充满使他们入迷的事,而这些事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丰富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同时又不至于破坏童年的情趣。”在幼儿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中,幼儿在学习时不仅外在的言行与所学的内容高度相关,其主观的态度也是投入的,积极主动的。“生命的课堂,不一定看到小手如林的热闹,却有身心全部投入的愉悦,有生命蓬勃的成长;也不是教师讲几分钟学生练几分钟的技术操作,而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情境的对话,情境与生活的对话。”当幼儿的主体感受与课堂、与情境同呼吸时,这样的课堂就不仅仅是教师驾驭之下的课堂,而是幼儿思维自由驰骋的天空。

三、有效开展数学教学评价

对幼儿园课堂文化的关注,促使教师对教学评价语言进行多元化革新,但是目前幼儿园数学教学评价中仍然存在两大缺陷:一是评价的文化含量不高,缺乏人文内涵;二是评价的技术含量不高,缺乏专业底蕴。

“嗯,不错。”“好,真快。”“大家一起拍手表扬他。”在幼儿园课堂中,这类应答式评价语言或者摸摸幼儿脑袋、拍拍幼儿肩膀等辅助性肢体评价方式司空见惯。广泛而频繁地使用同一类评价语言,反映出教师文化底蕴相对欠缺,教师的评价语言相对贫乏。在一次大班数学活动“和时间赛跑”中,教师问幼儿:“请你们回忆一下,你用一分钟时间做过哪些事情?”有的幼儿说:“我吃中饭用了一分钟。”有的幼儿说:“我起床用一分钟时间。”也有的幼儿说:“爸爸一分钟走一步。”幼儿的回答各种各样,千奇百怪。其间,教师时而平和地微笑,时而习惯地应和,时而默许表示鼓励和认可。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怎么做呢?在“生活化”
的数学课堂中,当意识到幼儿不知道一分钟时间长短的时候,教师最好能马上反问一句:“每个人一分钟时间里做的事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教师也不妨用一分钟时间让幼儿直接感受一下一分钟里能做什么。这比微笑和点头更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更能让幼儿急于去探究“一分钟时间究竟有多久”,而不是将师幼双方逼进无话可说的死胡同。有的教师觉得,数学教学评价应当精练扼要。笔者以为,评价时注意语言的内涵与追求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并不矛盾,更何况幼儿的语言是在不断模仿他人与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仅仅通过单一的语言活动就能达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目的。人文化的数学活动评价倡导教师用教育智慧判断幼儿的“即时”言行,分析幼儿的回答代表着怎样的经验,幼儿为什么会有如此想法,怎样回应才能让幼儿豁然开朗,以此作为有效推进教学的依据,从而使教学评价更加动态化、人文化,而不是用机械的应答来反馈幼儿。

很多教师在回应幼儿时语言苍白,缺少内涵,这反映了教师专业技术能力的不足。《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要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
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教师应该即时关注和评价幼儿在操作活动中伴随着怎样的思考,在回答问题时基于何种经验,在作业记录单上呈现哪些不同的理解方式等,即在幼儿与多种教学要素的互动中,分析、判断幼儿的思维方式与解决问题策略,并且及时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让每一个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内获得有效发展,不断引发幼儿新的学习生长点。

现代多媒体技术是教育与科技结合的产物,由于其可控性强,能创造出灵活、生动、多变的学习情景和教学环境,虚拟现实,再现生活物景,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枯乏知识趣味化,从而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唤起了幼儿的有意注意,诱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还极大的增强了幼儿的认识动力和能力,推动他们学习。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幼儿园数学活动的开展又有哪些帮助呢?能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构建一个让孩子主动探索、自主学习数学的教学模式呢?下面,笔者谈一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作用。

一、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小班数学活动:小熊吹泡泡,要求掌握5以内的数字。传统的教学方式有两种:一是图片操作法。先在黑板上画出小熊吹泡泡的图片,然后依次出示几个泡泡,让孩子们点数。活动过程机械化,幼儿表现缺乏兴趣。二是实践教学。教师带幼儿到户外玩吹泡泡,幼儿的兴趣挺高,能感知泡泡的颜色和形状,但由于泡泡的数量和呈现时间无法控制,以至于幼儿不能正确点数,无法实现教学目标。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很容易克服这两种传统教育方式的弊病,使教材的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幼儿面前。可爱的动态小熊和色彩鲜艳的泡泡,配上愉快的儿童音乐,把孩子们带入一个轻松的游乐环境之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幼儿参与的热情非常高,教师的教态轻松自如,而教育目标却轻而易举地达到了。

二、优化教学内容,拓展学习资源,使数学活动回归生活
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生动、鲜明地表现出来,以图、文、声、像并茂地从多层次、多角度地呈现,使教学内容变得可视、可听、易感知理解新知识,在探索中了解其规律和变化。
例如:小班幼儿关于图形的感知。其实在生活中有关图形的应用比比皆是,然而用传统的图片形式很难将这些内容一一展示。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尤其是多媒体教学,不仅可以收集到大量的资料,更能将生活资料真实地展现出来,让幼儿从吃、穿、住、行等各个领域中找出与图形相关的东西,加深幼儿对图形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解决了教师寻找、绘画图片的烦恼。

三、优化教学过程,体现数学活动的互动性与探究性
幼儿虽然年龄小,但他们对任何新鲜事物都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多媒体以它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等特点,受到了小朋友的喜爱。我们在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通过每个幼儿动手操作鼠标带动画面上的变化,感受多媒体教学带来的乐趣,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和兴趣。
例如中班数学活动:5以内数的形成,可利用多媒体的可参与性。可设置情境问题,让幼儿根据各个图形的特点,通过添画的方法帮图形宝宝变一变,操作鼠标为图形宝宝找朋友,进行任意重组构图,并点击相关的数字等。当问题回答正确时,电脑里会发出阵阵掌声。幼儿在活动中兴致昂然、情绪愉悦、思维敏捷、充满自信,比传统教学中摆弄图片,然后等待老师检查的效果更直接、更便捷。不仅使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得到发展,而且掌握了像拖动鼠标、敲击键盘等基本的电脑操作技能,为成为适应信息时代的新型人才打下了基础。

四、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数学活动整合于主题活动中
幼儿园的数概念往往是在表象的梳理和总结基础上形成的,主题活动很难深入,常常只能像蜻蜓点水那样触碰一下。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记录主题活动时的情境,便于回顾和梳理,其中运用得最多的是摄像和数码照相。
例如在理发店这一主题活动中,要帮幼儿梳理有关理发用具的用途和分类。为了给孩子们一个感性的认识,可以让孩子先去参观理发店。在参观过程中,由于受到时间、环境的影响,无法及时地帮助幼儿梳理概念,但通过摄像的手段,将参观过程摄录下来,并用特写的手法拍下各种理发用品。在参观之后回放这段过程,一来幼儿的生活经验得到了巩固,二来便于理解各理发用品的用途,对于分类的掌握也就不成问题了。
又如在中班数学活动“找蛋”,要求幼儿掌握相邻数的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通过数字卡片的演示来让幼儿明白相邻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flash动画设计了春天的美丽情境和为鸡妈妈、鸭妈妈、鹌鹑妈妈找蛋的故事情节,让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了解了相邻数的概念,使活动变得更为生动,有利于幼儿理解枯燥的数概念。

五、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巧妙地解决数学活动中的难点
幼儿的思维是形象的,对于抽象的现象知识或抽象的概念往往不能理解,常常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来记忆数概念。在运用多媒体教学后,利用其自身的优势可以把认识的对象由抽象变为具体,把原来较为生疏、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转变为生动形象、易于理解的具体可观事物,从而使幼儿得到更多的感性经验,为进一步形成概念、掌握知识打好基础。
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在教育中给我们提供了更广泛的空间和更大的方便。有利于幼儿在愉悦的情境中参与感知、探索,发展数的奥秘,更好地推动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司店力# 怎样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
(15098193350): 这个问题 对于小孩来说 最重要的是要随和他们 但不能过于盲目的随应 小孩子嘛 天真 活泼 好动 可爱呀 一定要知道他们想的是什么~ 多找他们聊聊天 多沟通 问问他们你每天都做的怎么样? 有没有他们不满意的地方 小孩子天真无邪 说的都是真话 作为幼师最重要的是正确指引他们走好儿童时光的路

#司店力# 怎样理解师幼互动的特征 - 作业帮
(15098193350):[答案] 师幼互动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一日活动之中,对幼儿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如何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越来越受到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人结合幼儿园多年的实践,认为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

#司店力# 过渡环节如何与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
(15098193350): 首先,互动具有生成性,与别人即时即景的交流,往往会启发自己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在探究性活动中,学习内容是动态生成的,是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探究过程中共同协商、合作建构的.因此,幼儿在学习时通过小组讨论、游戏...

#司店力# 如何创建和谐的师幼关系 -
(15098193350): 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建立和谐师幼关系的先决条件 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人把幼儿教师称“阿姨”“高级保姆”,片面的强调了幼儿教师对幼儿的照顾责任,从而忽视了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教育作用,我认为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

#司店力# 集体教学活动中师幼互动的内容有哪些 -
(15098193350): 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每位教师设计、组织、评价教学时首先 要考虑的问题,而有效的集体教学却关系甚广,如:教学的环节设计、 教师的教学目标达成度、教师执行教案的能力等等.近年来,关注“师 幼互动”俨然成为教师评价集体教学...

#司店力# 如何培养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
(15098193350): 如何培养幼儿学数学的兴趣 幼儿园中大班小朋友学数学,学快心算效果很好, 我本身只是一个幼儿老师,在接触快心算之前只要一上数学课,作为老师的我却开始发愁了.不仅,很难激发孩子的兴趣,重要的是找不到一个很好的解题方法.曾...

#司店力# 论述幼师在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及应对之策 -
(15098193350): 幼儿园是人类的延续发展与后代间进行互动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一种站们性社会机构,其目的在于传递知识、规范、培养能力等.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居于各种人际互动的核心,贯穿于幼儿园的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游戏活动等各个场景.3~6...

#司店力# 什么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思路 -
(15098193350): 万能教案格式 *班**活动:******** (如大班数学活动:单、双数) 班级:**班 执教:*** 时间: 活动设计意图:(三段、有要求就写) 第一段:依据幼儿的兴趣、经验和水平,季节和时事等(现有水平) 第二段:通过本次活动要发展幼儿的哪些...

#司店力# 如何有效的组织幼儿园让小朋友参与课堂游戏互动? -
(15098193350):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互动”是师幼之间不断进行着的一种生命之间的沟通和交往,活动过程定位在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动态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重新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优化互动方式,形成交互影响,不断产生思...

#司店力# 如何提升幼儿园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15098193350): 嗯,不错.好,真快.大家一起拍手表扬他.在幼儿园课堂中,这类应答式评价语言或者摸摸幼儿脑袋、拍拍幼儿肩膀等辅助性肢体评价方式司空见惯.广泛而频繁地使用同一类评价语言,反映出教师文化底蕴相对欠缺,教师的评价语言相对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