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和意义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二十四节气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时代人们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而制定的气候规律。

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古人命名为“黄道”,也称“日道”,将黄道等比例分成24份,之间相隔15° ,就形成了24个节气。

24个节气其实就是24个时令点,每月2个。

二十四节气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个周期作为一个轮回,基本概括了一年中不同时节太阳在黄道上位置的不同、寒来暑往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自然现象发生的规律,以及记载了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现象的时刻。

我国干支历二十四节气开始的日期,与国际通用的公历几乎一致,最多相差一两天,这也正是因为干支历和公历一样,都是按照地球一年绕太阳公转一周作为依据。

干支历是用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历法。

干支纪法以立春为岁首,交节日为月首。

它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没有闰月。

干支历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期运动有关,其年月日全由太阳视运动决定,与太阴月相无关。

但它又与通常的阳历(如公历)不同,后者月长由人为规定而与天象无涉,所以它是有中国特色的阳历。

自古迄今,干支历依旧流行于万年历等书,用于象数、风水和命理学中。

  

二十四节气的意义

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

二十四节气较准确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

二十四节气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中,二十四节气为指导农事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诸如立春、冬至、清明等一些重要节气还有“咬春”、“踏青”等趣味盎然的民俗。

扩展资料:

节气特点

春季

立春:斗指寅;太阳黄经为315度。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公历2月3-5日交节。

雨水:斗指壬;太阳黄经为330°。

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公历2月18-20日交节。

惊蛰:斗指丁;太阳黄经为345°。

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公历3月05-07日交节。

春分:斗指壬;太阳黄经为0°。

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公历3月20-22日交节。

清明:斗指丁;太阳黄经为15°。

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公历4月04-06日交节。

谷雨:斗指癸;太阳黄经为30°。

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公历4月19-21日交节。

夏季

立夏:斗指东南;太阳黄经为45°。

夏季的开始。

公历5月05-07日交节。

小满:斗指甲;太阳黄经为60°。

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公历5月20-27日交节。

芒种:斗指己;太阳黄经为75°。

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公历6月05-07日交节。

夏至:斗指乙;太阳黄经为90°。

炎热的夏天来临。

公历6月21-22日交节。

小暑:斗指辛;太阳黄经为105°。

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公历7月06-08日交节。

大暑: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公历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立秋:斗指西南;太阳黄经为135°。

秋季的开始。

公历8月07-09日交节。

处暑: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

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公历8月22-24日交节。

白露:斗指癸;太阳黄经为165°。

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公历9月07-09日交节。

秋分:斗指已;太阳黄经为180°。

昼夜平分。

公历9月22-24日交节。

寒露:斗指甲;太阳黄经为195°。

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公历10月08-09日交节。

霜降: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

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公历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

立冬:斗指西北;太阳黄经为225°。

冬季的开始。

公历11月7-8日交节。

小雪:斗指己;太阳黄经为240°。

意味开始下雪。

公历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斗指癸;太阳黄经为255°。

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公历12月6-8日交节。

冬至: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70°。

寒冷的冬天来临。

公历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斗指子;太阳黄经为285°。

气候开始寒冷。

公历1月5-7日交节。

大寒:斗指丑;太阳黄经为300°。

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公历1月20-21日交节。

社会影响

干支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于上古时代便确立。

汉代吸收了二十四节气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据说是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对于中国其它地区来说,同一节气所描绘的情况可能有很大不同。

但实际上,“四立”虽能反映黄河中下游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立”的具体气候意义却不显著。

气候学上,常以每五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 以上的始日划分为春季开始,它与黄河中下游立春含义不符,真正进入春季的只有岭南地区。

“立春时,我国的冬春分界线(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达10摄氏度以上算入春),在广西桂林到江西赣州一线。

那一线以南地区,立春时有春的气息了,但中国93%的陆地面积上都还是冬,到黑龙江,往往是在谷雨立夏时入春,所谓立春,还只是一番‘立意’。”

中国古代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短为“日短至”(又称短至、夏至)。

在春秋两季各有一天的昼夜时间长短相等,便定为“春分”和“秋分”。

21世纪,随着农业科技的普及和发展,节气对我们的制约已经没有那么严格,但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仍然发挥着基础指导作用,依然是我们衣食住行的重要参考。

二十四节气在全国的不少地方还有留存,不少农谚和俗语,如“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白露天,带鱼满船尖”“过了白露节,夜寒白昼热”“小雪腌菜,大雪腌肉”,还广泛地指导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就是生动的例证。

从历史上看,二十四节气早就跨出国门,走向了世界,影响到朝鲜半岛、日本、东南亚。

有的地方虽然季节变换不明显,但那里的人民依然在传承、弘扬着二十四节气及其附着的文化,充分表明了它的文化价值。

早在古代二十四节气就已经被朝鲜、日本等其他国家接受,结合其国家实际情况与民族文化后沿用到现代。

二十四节气传入日本已有1000多年,有的节气被列入日本的法定祝日(节日)。

 [7]  古代日本一直使用中国农历,遵循“二十四节气”作息,并随着中国中原朝廷改换历书,曾经先后使用《元嘉历》、《麟德历》、《大衍历》、《五纪历》和《宣明历》。

之后,日本开始使用更适用于本土、并且由日本人编写的《贞享历》、《天保历》等。

按照“二十四节气”所定的日本本土节日叫做“杂节”,由于“二十四节气”本就是按照地球公转所定的,因此仍旧按照传统算法依照节气定日期。

例如:日本杂节中的“节分”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立春”的前一日;“彼岸”是包括春分、秋分的一个星期等等。

在当代日本,春分日还被定为公共假日。

当地时间2015年2月2日,韩国首尔,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还剩两天,首尔国立民俗博物馆工作人员在韩国传统建筑梧村宅大门上贴出立春对联。

在越南传统历法中,保留了大部分“二十四节气”,同时变更了某些节气的时间,更加适用于越南的实际情况。

目前,越南虽然官方使用阳历,但是在民间还是有部分人使用传统阴阳历,特别是农民,仍然遵循着节气来安排劳动作息。

“二十四节气”的申遗成功证明了中华文化再一次被国际社会认可。

自古迄今,它不仅是祖祖辈辈生活劳作的守护者,更是影响了诸多国家文明发展的指路明灯。



~


#汤怨欣# 一年的四季的节气是有什么由来的?????
(15942236915): 二十四节气的节气,是表示一年四季天气变化与农业生产关系的.我国古代,节气简称气,这个“气”,实际是天气、气候的意思.从根本上说,二十四节气是由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决定的.

#汤怨欣#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
(15942236915):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人民中就有了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随后人们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之间的关系,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且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到战国...

#汤怨欣# 为什么要有二十四节气、这是为什么?没有二十四节气不行吗? -
(15942236915): 在阳历没有普及使用之前,二十四节气是农历很好的补充.人们把节气用农历日期来表示,对掌握农时、安排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起了重要作用,正如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所说:“秦汉以前古人不得不看天上星星(行星在28宿中的位置)定季节安排农事.秦汉以后有了节气月令,例如'清明下种,谷雨插秧',老百姓就无须再仰观天文了.”如今我们推行了阳历,节气的阳历日期也基本固定,应用起来更为方便.

#汤怨欣#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也反映了典型北方气候特点.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 - 作业帮
(15942236915):[答案] (1)D“如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反映了四季的变化”错误,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原文第五段为“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2)B...

#汤怨欣# 中国节气来历 -
(15942236915): http://baike.soso.com/v478609.htm?pid=baike.box 这个网站上最详细

#汤怨欣#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与天文历法的关系 - 作业帮
(15942236915):[答案]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冬至点准确测定是产生二十四节气的基础.似乎把两冬至之间的时日二十四等分之,就可以得出二十四节气.事实上,先民认识节气,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国是农耕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先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中,十分重视天...

#汤怨欣#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及相关谚语 -
(15942236915): 二十四节气和现在通用的阳历一样,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根据划分的,因此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

#汤怨欣#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
(15942236915):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中国古代利用土圭实测日晷,将每年日影最长定为“日至”(又称日长至、长至、冬至),日影最...

#汤怨欣# 二十四节气什么意思` -
(15942236915): 就是我国天文上的二十四个节气.

#汤怨欣#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及其对农业生产的指导作用是怎样的 -
(15942236915): 二十四节气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衣食住行. 二十四节气依次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