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文言文应该怎样停顿 文言文朗读怎样停顿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学习文言文,要重视熟读成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得琅琅上口了,才能更好地理解文义,体会文章的情味。熟读,要读好停顿,不能读破句子。怎样才能处理好句子的停顿呢?以下几点做法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基本了解句意. 词义 ,有助于读准句中停顿
学习一篇文言文之前,可边读边结合注释大致了解文章的意思,对读不通的地方要反复揣摩,结合上下文理解其义。大致理解了词义、句意能有效防止读破句子的现象出现。
例如:《桃花源记》中“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一句,如果中断成“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这是对句意不了解,对“复”和“延”词义不清,对“谁”“至其家”理解错误,当你知道“各复”是“各又”的意思,“延”讲作“邀请”,是请“渔人”(省略),“到自己家去”。就应读成“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再如《狼》中“两狼之并/驱如故”(错)这是不理解“并”“驱”的含义,当你知道“并”是“一起”,“驱”是“追赶”的意思,就应读成“两狼之并驱/如故”。
二、借助所积累的语法知识,有助于读准句中的停顿
例如:《狼》中“其一犬坐于前”句,是读作“其一犬/坐于前”还是“其一/犬坐于前”?
要看“犬”是不是这个句子的主语。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我们可以借助于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来确定哪些地方需要停顿。
1.句首的关联词和语气助词后要停顿。如:
(1)虽/鸡狗不得宁焉。
(2)故/君子有不战。
(3)盖/一岁之犯死者而焉。
例(1)中的“虽”和例(2)中的“故”是连词,例(3)中的“盖”为语气助词。
2. 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4)已而/夕阳在上。
(5)曩/与吾祖居者。
(6)中/轩敝者为舱。
例(4)(5)中的“已而”“曩”是状语,表时间,例(6)中的“中”也是状语,表方位。
3. 主语和谓语间要停顿。
(7)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8)若/毒之乎?
(9)吾父/死于是。
例(7)中的“滕子京”是名词,作主语;例(8)中的“若”为代词,作主语;例(9)中的“吾父”是偏正短语,作主语。
4. 谓语与宾语、补语间要停顿。
(10)乃重修/岳阳楼。
(1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12)予将告/于莅事者。
例(10)中的“岳阳楼”是名词,作“修”的宾语;例(11)中的“古仁人之心”为偏正短语,作“求”的宾语;例(12)中的“于莅事者”是介宾短语,作“告”的补语。
5. 并列短语间要停顿。
(13)山肴/野蔌。
(14)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例(13)中的“山肴”与“野蔌”,例(14)中的“良田”“美池”“桑竹”三个短语之间都是并列短语。
哪些地方不可停顿?
一般来说,以下两种短语间不能停顿,否则会影响古文原来的意思。
1. 偏正短语
(15)而/乡邻之生/日蹙。
(16)得道者/多助。
(17)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例(15)中的“乡邻之生”,例(16)中的“得道者”,例(17)中的“山林之乐”都是偏正短语,均作句子的主语,所以它们都应连读。
2. 介宾短语
(18)不足/为外人道也。
(19)其/如土石何。
例(18)中的“为外人”是介宾短语,作“生”的补语;例(19)中的“如……何”是特殊的固定用法,相当于“把……怎么样”的意思,不能拆开,必须连读。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死搬硬套,而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顺当地找到正确答案。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文言文阅读时应如何停顿~

  文言文朗读中的停顿规律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的语气停顿。

  正确地进行句中停顿,是以把握句子里的词意和语法结构为前提的,因此解答这类题时可以先将句子翻译出来确定地理解文意,把意思结合紧密的文字,看成一个“意义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往往需要一定的停顿;在分析语法结构时可先抓动词,把跟动词有关的前后各词联系起来,观察句子的整体,往前找主语,往后宾语,再旁及其它成分,这样就可以确定句子的语法结构,依此确定句中停顿。

  确定节中停顿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盖”、“故”、“惟”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


  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如:
  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②可/以一战。

  三、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永之人/争/奔走焉。
  四、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如:
  ①其一犬/坐于前。(应为“其一/犬坐/于前”。)

  五、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分原貌。如:
  ①望晚/日照/城郭(句中“望晚”是“向晚”意,即接近黄昏之时,原句是主谓结构,如读成“望/晚日/照城郭”,就读出了另一种理解。)
  ②瞻余马首/可也。

  六、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七、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
  ①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八、“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
  ①余闻之也/久矣。

一、借助古汉语词语特点,做好停顿

1、借助词的古今义做好停顿。

如:(1)而/乡邻之生/日蹙 (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解释】例(1)中的“生日”是“生活一天天”的意思,与今义“生日”不同;例(2)中的“中间”是“中间夹杂”的意思,与今义“中间”不一样。朗读时,它们都必须断开。此外,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于是”,“可以一战”中的“可以”,均属此类。

2、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如:(1)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2)若夫/淫雨霏霏(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4)其/如土石何?(5)盖/追先帝之殊遇。( 6)故/君子有不战【解释】例(1)中的“而”是转折连词,例(2)~(6)中的“若夫”“且”“其”“盖”“故”为语气助词。

3、“也”用在句中时表停顿语气,朗读时应停顿。

如:余闻之也/久

【解释】句中的“也”作语气助词,在句中起舒缓语气和停顿的作用。

二、借助语法结构,做好停顿

读古文时,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可以分析句子成分结构,并判断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从而把握句子的停顿处。

1、主谓之间应加停顿。

如:(1)先帝/不以臣卑鄙。(2)吾/视其辙乱。

2、在动宾短语中,动宾之间应做停顿。

如:愿/陛下托臣以计贼兴复之效。

3、介宾短语后置的文言句式,朗读时在其前后应稍加停顿。

如:(1)受任/于败军之际。(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4、提前的状语,在朗读时应在其后做停顿。

如:如:(1)今/天下三分。(2)今/南方已定。

三、根据文意,做好停顿

1.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先/天下之忧而忧(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解释】(1)中“先”后停顿,是为了强调忧在别人忧之前的主旨;例(2)中“出”紧密关联着整个句子,应停顿,以突出整个句子的意思。

2. 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如:(1)必以/分人(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解释】例(1)“以”后省略了“之”;例(2)介词“为”的后面省去了宾语“桃花源中的人”,“为”后略停,以体现出宾语的省略。

3.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如:(1)岸芷/汀兰,郁郁/青青(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解释】例(1)中的“岸芷”与“汀兰”,“郁郁”与“青青”是并列短语;例(2)中的“良田”“美池”“桑竹”为并列短语。

四、掌握古文化知识,做好停顿

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谥号、地名、文体名称等应作停顿。

如:(1)陈康肃公/尧咨/善射(2)侍中/侍郎/郭攸之。(3)陋室/铭。(4)爱莲/说。(5)出师/表。

【解释】例(1)中“陈尧咨”,谥号康肃。“公”,旧时对男子的尊称。因为陈是欧阳修的前辈,因此名字与谥号合称,表示尊重。例(2)“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即,侍中/侍郎/郭攸之。例(3)~(5)“铭”、“说”、“表”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

五、总结规律,做好停顿

文言文本来不大讲究语法,但今人根据古人的表达习惯总结出一些语法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断句,划分节奏须维护其古代特点和意义的完整性。此外,利用文言文的固定结构也可以帮助我们断句。如:如……何,奈……何,若……何,谁……者,得无……乎,不亦……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都是我们断句时很好的参考。

如:(1)“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解释】例(1)是以定语“高”后置为特点的倒装句,考虑停顿,应不失结果完整;例(2)则是典型的省谓语句,“再”“三”后均省去谓语“鼓”,朗读应形成层次,以保其语意不残。

总之,文言文停顿节奏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但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必须正确理解文意,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这是确定文言文停顿节奏的前提。希望同学们在总结经验的同时,打好扎实的文言基础,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文言语感,这样,才能轻松地掌握好文言文节奏的停顿。下面提供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同学们不妨练练兵。

{题型练习}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 余得遍观群书 2、然则何时而乐也 3、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4、今齐地方千里 5、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6、盖竹柏影也 7、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日星隐月,山岳潜行。9、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1、下车引之12、生亦我所欲

{参考答案}

1、余/得遍观群书 2、然则/何时而乐也3、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4、今/齐地/方千里 5、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6、盖/竹柏影也7、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8、日星/隐月,山岳/潜行。9、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0、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11、下车/引之 12、生/亦我所欲

朗读包括停顿、重音、语气、语调、语速等诸多方面,对文言文而言,中考主要考察的是语句节奏的划分。文言语句的朗读停顿问题在近年中考中从未间断过,可见这种题型的价值,这是因为停顿是理解、翻译文言语句的基础。对句子内容能正确理解,就能准确的标出朗读节奏(即停顿)。

文句停顿的规律:

总起来说,应把握“两个原则”,遵循“八个规律”。

一、两个原则

1. 结构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

如:① “今/天下/三分” (《出师表》)

“今”是一个词,“天下”又是一个词,不能把“天下”断开,“今”和“天”不能连读。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中间”是两个词。“中”是其中,“间”是夹杂,两个词不能连读。

③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可以”为古今异义词,是“可以凭借”之意,中间应稍作停顿。

2. 意义原则:即根据语意停顿,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不要改变原句的意思。

如:①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岳阳楼记》)

这句话的意思是:把唐贤今人的诗赋刻在它的上面。“唐贤今人诗赋”是个短语,不能断开。否则就改变了句子的原意。

②余闻之也/久。(《伤仲永》)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也”表提顿,按意义应归于前。

二、八个规律

1.主谓之间要停顿。(注:主语是单音节人称代词此处停顿可忽略不计)

如:①醉翁之意/不在酒 ②城/非不高也 ③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⑤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⑥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⑦其一/犬坐/于前

2 .动宾(动补)之间要停顿。

如:①必有/得天时者矣 ②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③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⑤余/尝求/古仁人之心⑥受任/于败军之际

3.发语词和句首关联词、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如:①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 然则/北/通巫峡 ③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⑤虽/无所不读,然/皆/古人之陈迹 ⑥已而/夕阳在山

⑦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4.语句倒装处要停顿。

如:①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②遂/许先帝/以驱驰 ③躬耕/于南阳

④ 告之/于帝

5.承前指示代词之后要停顿。

如:①是/进亦忧,退亦忧 ②是/知也 ③是/地利/不如/人和也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6.句中转折连词“而”前要停顿。

如: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以上只是文言句子停顿的一般原则和规律,朗读时要看具体的语言环境,重在“语意”上花功夫,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一定看好题目所要求的划分几处,依意群来标示。

7.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如:

医之 / 好治不病 / 以为功。 (《扁鹊见蔡恒公》)

8.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初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即:其一/ 犬坐于前。

其实,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远不止这八种方法,而这八种方法也不是孤立使用的,要正确划分朗读节奏,还是要准确理解文句的意思,把握住其内在的逻辑意义。

三、特殊说明:

1.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地名人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错误。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①虞山是山名。

②他姓王名毅字叔远,甫是对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2.停顿应体现出省略成分: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

①今齐地/方千里

②今/天下三分

4.表时间和方位的词后边也应稍作停顿。


#明狭杨# 古诗停顿技巧 -
(18234142298): 文言文的朗读与现代文一样要求读准字音、停顿,读出语气、感情.但又有一些特殊要求和基本方法. 读音 (一)\'破音\'异读,即改变字音来表示词性和词义的变化.如\'陈胜王\'中\'王\'读wàng,动词,为王. (二)通假异读.如\'河曲智吏亡以...

#明狭杨# 文言文句子的停顿该如何读? -
(18234142298): (三)借助语法知识,读出停顿. 在弄懂文言句意的基础上,可以用语法知识去分析句子的结构.先判断一下构成句子的词或短语,在句中各充当什么成分,读出停顿. 1.主谓之间应稍加停顿.如: (1)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2)...

#明狭杨# 文言文断句技巧 -
(18234142298): 读文段: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平时,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文言文学习的语感.而文言文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诵读就显得尤为重要....

#明狭杨# 文言文怎样停顿和断句麻烦告诉我 -
(18234142298): 学习文言文诵读是一个关键,只有读才能读懂,读涉及到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关于读,过去认为很难用笔试的形式来考查,现在还没有条件推广口试,读的这几项内容在近几年的笔试中考卷中还是有所体现,特别是实施新课程改革...

#明狭杨# 《揠苗助长》文言文如何停顿求帮助 - 作业帮
(18234142298):[答案] 文言文朗读中的停顿规律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间停顿的长短,语调的抑扬;一是句中短暂停顿,它是以词或词组为单位,根据句子成分之间的内在关系来划分...

#明狭杨# 诵读文言文,要注意文中的停顿.用“/”画出下面句子中该停顿的地方. 居 左 者 右 手 执 蒲 葵 扇,左 手 抚 炉,炉 上 有 壶,其 人 视 端 容 寂,... - 作业帮
(18234142298):[答案] 答案: 解析: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明狭杨# 如何划分文言文句子朗读音节的停顿求解答 -
(18234142298): 现在每年中考的文言文阅读语段内都有一道划分句子朗读音节停顿的题目,用“|”表示.许多考生由于平时不重视文言文的正确朗读,这类题目掌握不了,当然得分率很低.怎样才能掌握句中停顿的方法,达到顺畅朗读而不至于音节错划,读破...

#明狭杨# 如何给文言文断句 -
(18234142298): 一、 掌握基本的语言结构.文言文大体上可以分为词和句.其中,词包括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句可分为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五大类.系统掌握文言文的语言结构,弄清其与现代汉语的区别和联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础. ...

#明狭杨# 文言文停顿技巧请归纳出,碰到什么词要停,什么结构间要停之类的,用心回答还有加分 - 作业帮
(18234142298):[答案] 不少初中生不喜欢学文言文,重要原因是教法单调,学习不得要领.事实上,语言学习是有规律的,学习语言要下苦功,要讲究积累.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反复朗读,自能领悟文章的旨意.现代社会当然不可能\'书读...

#明狭杨# 诗句停顿划分技巧 -
(18234142298): 古人写文章是没有句读,不断句的,这对于初学古文的初中生来说,如何正确划分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就成为他们面临的一个难题.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停顿有两种:一是句间停顿,就是根据标点符号来确定句与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