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的来!飞夺泸定桥资料!急!急急! 怎么复述五年级的一篇 《飞夺泸定桥》这一篇课文的课后练习?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泸定桥
泸定桥坐落在四川泸定县城大渡河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建成于45年(1706年)。康熙御笔题定“泸定桥”,并立御碑于桥头。
泸定桥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两岸桥头堡为木结构古建筑,风貌独特,为我国国内独有。自清以来,此桥为四川入藏的重要通道和军事要津。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飞夺泸定桥而使该桥闻名中外。

泸定桥参观游览点由三部分组成。一是泸定桥。二是泸定桥革命文物文物馆,馆内以照片、资料、实物展出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等情况,以及当时红军领导的题词,著名书法家、画家的书法、名画。三是“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及其公园,邓小平题定的碑名,聂荣臻撰写的碑文。纪念碑及其公园设计新颖,把纪念意义、地方风情、艺术博览、旅游观光融为一体。

夺占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中央红军长征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1师第1团一部在 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后,蒋介石急调川军2个旅增援泸定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为迅速渡过大渡河,挫败国民党军前后夹击红军的企图,决定红1军团第1师及干部团由安顺场继续渡河,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两路夹河而进,火速夺占泸定桥。27日晨,右路先头部队红1军团第2师第4团,由团长黄开湘(又名王开湘)、政治委员杨成武率领从安顺场出发,沿途击破川军的阻击,经2昼夜强行160公里,29日晨占领了泸定桥西桥头。泸定桥扼川康要道,全长100余米,宽2.8米,由13根铁索组成,横跨在汹涌奔腾的大渡河上,两岸是峭壁,东桥头与泸定城相连。守城川军第4旅第38团(欠1个营)在红军抵达前,已将桥上的木板拆除,只剩悬空的铁索。是日16时,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在全团火力掩护下冒着川军的密集火力,攀踏着铁索,向对岸冲击,当接近桥头时,川军突然施放火障,突击队勇敢地穿过火墙,冲进泸定城,同川军展开巷战。后续部队及时投入战斗,经激战,红军占领泸定城,川军一部被歼,其余向天全溃逃。与此同时,红1师和干部团击溃川军的阻击,胜利到达泸定城,策应了红4团的夺桥战斗。接着,中央红军主力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大渡河,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泸定桥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城西,横跨大渡河, 是四川内地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始建于清康熙四 十四年(1705)。1935年 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 军长征至此,守敌将桥板大部拆去,并在东桥头构筑工 事封锁桥面。左路军先头团——红四团组织强攻,22名 红军战士冒着枪林弹雨,缘铁索匍匐前进,夺取了泸定 桥,使全军胜利通过大渡河。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定桥为铁索悬桥,由条石砌成的东西桥台和13根 横亘的铁索组成,其中9根作底索,上铺桥板,其余4根 均分两边作扶手。桥长101.67米,宽 3米。东桥头台枯 水位高14.7米。东西桥头台内各有一口落井,内埋与桥 身平行的铁制地龙桩(东落井7根,西落井8根),其下各 横卧一根铁铸卧龙桩。铁索通过东西桥头台,用锣锅绊 固定在卧龙桩上。东西桥头台上各建有木结构桥亭 1座。 桥东立有清康熙《御制泸定桥碑》,记述建桥始末。泸 定桥以铁构件为主,13根铁索由 12164个铁制扣环连结 而成,重约21吨。
泸定桥建成以来,曾遭到数次严重破坏。每次损坏 后,均得到较快修复。1976~1979年对泸定桥进行彻底 维修。现设有泸定桥文物管理所和革命文物陈列馆。
教材分析:

本文记述了北上抗日的红军夺取泸定桥的战斗经过,表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课题中的“飞”“夺”两字,把红军战士夺取泸定桥的神速、险奇形象地概括出来了。“飞夺”既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又集中体现了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可以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1)简要的介绍了事情的起因:红军北上抗日必须渡过大渡河;只有“夺取”惟一通道泸定桥才可以通过。
第二部分(2)写敌人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红四团接受命令,要在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第三部分(3-5)写红四团飞速前进,先于敌人赶到泸定桥。这部分内容紧紧围绕“飞”进行描写:为什么“飞”?怎样“飞”?
第四部分(6-8)写红军战士英勇战斗,夺下了泸定桥。这部分内容紧紧围绕“夺”展开:夺的困难——夺的经过——取得胜利。夺桥过程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第五部分(9)红军主力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词语积累:

近义词:
诡计——奸计 索性——干脆 阻拦——阻挡
疲劳——疲倦 击溃——击败 霎时——刹那
奔赴——奔向 高山峻岭——崇山峻岭
反义词:
密集——稀疏 胜利——失败 疑心——相信

词语注释

高山峻岭:峻,山高而且陡峭。高山峻岭指又高又陡的山岭。近义词:崇山峻岭。
增援:增加人力物力,用来支援。
诡计:阴险狡猾的计策。近义词:阴谋、奸计。
关键:指事物中起转折关联作用的部分,或者对事物发展变化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本课指对夺取战斗胜利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
击溃:打垮,打散。课文中是把敌人打垮、打败的意思。
索性:干脆,直截了当。
心惊胆寒:心里非常害怕。
震耳欲聋:声音很大,就像要把耳朵震聋似的。
千钧一发: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为三十斤。发,指头发。千钧。(三万斤)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形势万分危急。
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顾惜生命安全。
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这里指敌人遭到惨败的样子。
浩浩荡荡:原意是水势盛大的样子,课文中指队伍雄壮,气势浩大。
天险:天然形成的险要地方。
工事:作战时,军队为了发挥火力,保护自己而修建的建筑物。
水流湍急:水流得很急。
奔赴:紧赶急跑。

句段赏析

l.抢在敌人前头,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国民党反动派已调了两个旅赶去泸定桥增援,如果红军不能赶在他们前边到达泸定桥,援兵和原来防守泸定桥的敌人汇合,红军要夺桥和渡河就更困难了。所以抢时间是战胜敌人的关键环节。

2.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
这句话突出表现了红军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为了夺取战斗的胜利,可以不顾饥劳,夜以继日地行军与作战。

3.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增援的两个旅的敌人抛在后面了。
同样的天气,同样的漆黑,类似的泥路,敌人“只好停下来宿营”,我军“仍旧摸黑冒雨前进”。最后终于把敌人抛在后面。这个“抛”字,突出了红军的神速,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说明红军在跟敌人抢时间的关键一仗中取得了胜利。

4.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多米高,是由13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这几句话写出了泸定桥的“险”。“人走在桥上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似的”,指的是桥面上铺木板时的情况,现在敌人把木板抽掉了,过桥的困难就更难以想象了。

5.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千钧一发”,犹如千钧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形势万分危急。这时,战士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箭一般地冲过熊熊烈火……表现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6.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
“凭着”是依靠、借助的意思。“凭着天险”是说敌人把天险泸定桥作为坚实的后盾。“飞过来”从侧面突出了泸定桥的险要,说明红军无法通过泸定桥。这句话一方面写敌人的嚣张气焰,他们企图借助天险泸定桥,阻止红军前进;另一方面也突出了泸定桥是险要之地。全句表现英勇的红军无坚不摧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7.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红军能否夺下泸定桥,渡过大渡河,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所以说夺下了泸定桥是长征中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课后题解:
2、课文讲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1)红军决心夺下泸定桥;(2)红四团接到夺取泸定桥的命令;(3)红军提前到达泸定桥;(4)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5)红军主力顺利渡过大渡河。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3、课文对抢时间的经过写得比较详细,因为时间是这场战斗的关键。课文对攻天险写得最为详细,从两个方面突出“飞夺”:一是夺桥的困难;二是夺桥的经过。这样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

  飞夺泸定桥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战斗英雄业绩。体会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大无畏革命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红军战士,向红军战士学习的思想感情。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3.学会本课生字11个,生词12个,会用“关键”,“千钧一发”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教学难点

  认识景物描写与中心的关系。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东部,大渡河沿岸的泸定城西边,有一座大渡河的铁索桥。1935年5月,红军曾在这里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课文描写的是中国工农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二、教师板书课题,释题

  1.什么叫飞?

  2.什么叫夺?

  3.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三、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想想红军为什么要夺取泸定桥?

  四、自读课文,自学生字、生词

  1.读课文,认生字。

  2.查字典理解词语。

  五、检查自学效果

  1.读生词:(指名读、自读,同桌对读。)

  增援 关键 宿营 铁链 手榴弹 翻山越岭 山峡号召 狼狈 奔赴 震耳欲聋 千钧一发

  2.注意难写、容易出错的字:

  键(字形)瓢(字形)召zh4o(读音)

  3.理解词语。

  关键:事物最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诡计:阴险狡猾的计策。

  千钧一发:非常重的东西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万分危急。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合十五公斤。

  六、再读课文,把握文意

  想想课文怎样分段,哪些部分是描写红军战士夺桥的。请同学们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一段:(1自然段)写北上抗日的红军要夺取泸定桥。

  第二段:(2自然段)我军命令红四团在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

  第三段:(3~5自然段)写红四团与敌人援兵“赛跑”,像飞一样行军、先于敌人赶到泸定桥。

  第四段:(6~8自然段)红四团英勇战斗夺下泸定桥。

  第五段:(9自然段)写红军主力渡过了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谈话,审题

  板书课题:飞夺泸定桥。课题中的“飞夺”什么意思?(速度快,时间急。)

  二、通读全文,把握中心

  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夺取泸定桥的战斗经过。

  三、分析段落

  (一)自读课文第一段,思考:

  1.北上红军过大渡河、为什么非从泸定桥走不可?(指导学生抓词,抓句谈体会。)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泸定桥可以通过。)

  重点词:“只有”,唯一,除此以外没有别的路。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渡河是“天险”?

  理解: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

  3.小结:这段交待了时间、地点和人物,概括地写出了大渡河是天险,点明了泸定桥是必经之路,体现了飞夺的必要性。

  4.教师板书:要北上飞夺泸定桥。指导学生说出段落大意。

  (二)学习第2、3、6自然段。

  1.过渡语:红军不仅要夺泸定桥,而且必须得飞快地夺取,这是为什么呢?

  2.默读2、3自然段,思考:什么是关键?为什么说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关键就是事件最紧要的部分。)

  3.讨论:抢在敌人前面,是我军取胜的关键。这是因为:①时间紧,路程远。②地形险,敌兵援。

  4.读第6自然段。

  ①泸定桥这个地方怎样险?默读,把这段分三层。

  ②用“—”划出描写桥险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

  第一,桥太高,十多米;

  第二,桥太简陋,没有栏,没有桥墩,没有木板;

  第三,桥太晃,人走在上面像打秋千。

  ③用“△”划出描写水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

  第一,水深红褐色;

  第二,水势急,像瀑布:倾泻,冲,飞溅3米多高。

  第三,水势大,震耳欲聋。

  ④用“( )”表示描写城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

  敌人居高临下,背靠着崇山峻岭,且正堵住桥头,早有准备,“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板书:敌人借天险有恃无恐。

  ⑤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节。教师小结:

  泸定桥这个地方这样险,毛主席在《长征》诗中说:“大渡桥横铁索寒”,敌人已有两个团兵力把守,如果援兵一到,敌人就会如虎添翼,我军一个团要对付敌人两个旅两个团,敌众我寡,要取得夺桥的胜利就不大可能了,因此我们必须赶在敌人援兵之前到达泸定桥,必须“飞”速行军。

  (三)读第4、5自然段。

  思考:红四团是怎样赶在增援的敌人前面到达泸定桥的?

  ①红四团遇到了哪些困难?找出有关词语、句子读一读。

  阻击的敌人——击溃

  饥饿、疲劳——忘记

  暴雨——冒着 泥泞——踩着

  漆黑的雨夜——点起火把

  与增援的敌人——赛跑

  ②红军怎样和增援的敌人赛跑?

  齐读有关语句,读出红军不怕困难,顽强斗争的精神。

  ③我红军抢时间、争速度的词语

  这段突出“飞”字,同样的自然环境,同样多的时间,为什么红军能抢先赶到泸定桥?体现红军什么精神?

  (机智、顽强、无畏。)

  ④指导学生说出第三大段段落大意。

  (写红军战士与敌人抢时间、争速度、飞速赶到泸定桥。)

  教师板书:困难重重,雨夜兼程。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四段

  思考:红四团发动总攻时,遇到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夺下泸定桥的?

  1.读第6自然段,回答:红军夺桥有哪些困难?

  2.敌借天险有恃无恐,夺桥战斗十分激烈,作者写了哪些人?重点写的是谁?

  3.作者重点描写的是突击队22位英雄,这里的六个动词用得非常准确,不好替换,不信你试试。

  4.理解“千钧一发”,为什么大火燃起来是千钧一发的时刻?(稍一迟疑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铺好的木板被烧掉,铁链被烧红,部队就无法前进。)

  5.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战士们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教师板书:战士英勇,不怕牺牲。

  6.结果怎样?“狡狈”什么意思?敌人逃跑时是什么样?

  7.指导朗读,说出段意。

  二、齐读最后一段

  1.“浩浩荡荡”是什么意思?

  2.结尾告诉了我们什么?

  板书:夺取泸定,继续长征。

  文章头尾是什么关系?文章开头和结尾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3.说说段意。

  三、通读课文一遍

  1.写出各段段落大意。

  2.指导学生具体说说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3.总结中心:赞扬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四、完成课后练习

  1.填空,说说从填进去的词语能看出什么?

  2.指导造句。

  用“关键”、“千钧一发”造句。

  http://www.98aa.com/Article/HTML/20050803032536.shtml

  泸定桥又称铁索桥位于四川省泸定县境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动工兴建,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泸定桥竣工之际,康熙皇帝亲自为该桥题写“泸定桥”桥名。大渡河自北向南,浪大水急,两岸谷壁陡峭,险峰兀立。泸定桥是大渡河上建造最早最长的一座桥梁。桥体分别由桥身、桥台、桥亭三个部分组成。桥身,由十三根铁索组成,是泸定桥的主要组成部分。东西桥台之间净跨100米、铁索长101.67米、桥宽2.7米,踏上桥面,整个桥身起伏荡漾,如泛轻舟,它是连接川藏交通咽喉之地。

  1935年5月29日清晨,红军先遣部队——一军团二师四团飞速赶到泸定,占领西桥头。下午四点,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亲临桥头指挥,向敌人发起总攻,二连连长廖大珠、政治指导员王海云、四班副班长刘梓华等22我勇士手持冲锋枪,背插马刀,腰缠手榴弹,爬着光溜溜的铁索向东桥头冲去,三连紧跟其后,边铺桥边冲锋,经过激烈战斗,终于夺取了泸定桥。

  泸定桥不仅以悠久的历史、川藏交通的咽喉称著于世,更以红军夺桥的英雄业绩驰名中外,载入中国革命 的光辉史册。1961年,泸定桥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园泸定桥按1:2复制)(图中为凤凰卫视在我园中拍摄现场)

泸定桥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城西之大渡河上。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皇帝因军事需要及藏汉贸易方便下旨修建泸定铁索桥,并御笔亲题桥名“泸定桥”,意为骚乱已平,泸河已经安定。泸定桥结构特殊,造型别致。桥身由十三根碗口粗的铁链组成,其中底链九根,扶手四根。每根铁链由862至977节铁环相扣,均由熟铁锻造,共重21吨左右,桥身净空101.67m,宽2.9m,犹如十三条巨蟒横空出世,令人惊叹不已。桥台全用条石砌就,形如碉堡,下设落井,用生铁铸成的地龙桩与卧龙桩锚固铁链。桥亭为典型的明清建筑,飞檐翘角、古朴大方、造型别致。亭脊游龙走兽栩栩如生、十分壮观。泸定桥自建成以来一直以军事要塞和藏汉交流的重要通道著称,被誉为“东环泸水三千里,西出盐关第一桥”。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红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英勇飞夺泸定桥一战,一举粉粹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为第二个石达开的阴谋,打开了北上抗日的通道,谱写了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一页,素有“十三根铁链劈开了通往共和国之路”的壮美赞誉。毛泽东同志也为此而写下了“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壮丽诗句,泸定桥自此名扬中外,巍然屹立于大渡河上,向后人展示着不朽的革命精神。解放后,泸定人民在桥东修建了泸定桥革命文物陈列馆,在距桥约500米的河西沙坝建成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1961年3月4日,泸定桥被国务院首批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定为四川省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泸定桥被中宣部、国家教委、团中央、文化部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天的泸定桥已成为中外游人瞻仰、缅怀先烈,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及观光、旅游的胜地。(2005年上半年泸定桥接待中外游客10.1万人,其中青少年3.1万人,占30%)。
为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英勇飞夺泸定桥的伟大胜利、缅怀革命先烈,展示他们的丰功伟绩和勤劳勇敢的泸定人民在这片热土上所创造的历史、文化和改革开放以来泸定县所发生的翻天覆地、日新月异的变化。2005年泸定人民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公园内重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纪念馆的外观造型独特,气势雄伟,融合了川西民居、藏式建筑、明清古建筑的元素,与纪念碑公园大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形成了一条延伸的红色文化游览中轴线。纪念馆屋顶模拟天安门城楼,寓意“十三根光秃秃的铁链托起了共和国”。
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49平方米,地下一层,地面局部三层,主展厅分布在一、二楼。展区共分5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为战略转移,突重围长征路上现曙光;第二单元为抢险飞夺,泸定桥上谱写英雄史诗;第三单元为传播火种,在泸定显红军英雄本色;第四单元为北上征程,艰苦卓绝誓做抗日先锋;第五单元为泸定历史文化厅。以红军长征为主线,以飞夺泸定桥为重点,综合利用了声、光、电等现代技术,较为全面展示了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奇、绝和对中国革命所产生的重大意义。馆内共计收藏、展示各类历史文物、图片、资料等400余件。该馆功能完善,设有多功能厅、会议厅、留言室、游客休息室等。

飞夺卢定桥

传奇的土地——沪定桥

--------------------------------------------------------------------------------

泸定桥

泸定桥位于四川省卢定县城西。

泸定桥建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为铁索悬桥,横跨大渡河,净跨度为100米,宽2.8米,桥面距水面达14米;全桥用铁索13根,每根重2.5吨,其中9根铁索平行系于两岸,上面铺木板,作为桥面供人行走,另外4根分别悬于桥的左右两侧,每侧两根,作为扶手。康熙帝所书“泸定桥”三字匾额还挂于桥头,桥东立有康熙帝的《御制泸定桥碑》。

1935年5月29日,中国工农红军中央红军一军团长征到此,但对岸已有敌军两个营的封锁,同时背后还有敌军大部队在追赶。指挥部决定由二十二名勇士组成突击队强行渡河。突击队员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攀缘铁索匍匐前进,“飞”夺泸定桥,消灭了桥头守敌,使全军胜利渡过大渡河,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英雄的篇章。

五年级课文:飞夺泸定桥~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5日,事情经过如下: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上,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左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歼灭红军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曾几何时,有人将你播种于这宽广的土地。仿佛昨天,你还摇曳于枝头,无忧无虑;仿佛昨天,你还在与蝴蝶

共舞,手舞足蹈,欢欣雀跃。而这一切的一切,在落叶纷飞的日子里成为一道缩影,而你,被埋藏在了这厚厚

的黑暗的土壤里。
你确切的感受到,温度逝去,寒冷暗袭。你怨恨,大树枝头这般无情的将你抛弃;你埋怨,这无比寂寥无比

冷漠无比窒息的黑暗。你幻想有这样一双温暖的手将你的脸颊捧起,擦拭去眼角不争气的泪滴;你幻想有这样

一副厚重的臂膀将你搂入怀里,让你不再哭泣不再恐惧;你幻想有这样一双明眸望着你,慈祥而包容…
但你终究还是一颗,被时间遗忘的种子。
你挣扎,你反抗,你歇斯底里的呼喊,却换来更为刺耳的寂静。于是你沉住气,积蓄能量,一点一点的试图

将外壳开启。每走一步,土壤更为沉重的向下压着你;每走一步,石子砂粒更为猖狂的想要将你划伤。于是,

你从下压的土壤力汲取营养,从石砂的缝隙中窥见一丝缕冬阳。只因,你已听到了冰雪在点滴地融化;只因,

你心中的希望已生根发芽。你怀揣着这样一种理想,要在云端苍穹俯瞰这苍茫大地;你怀揣着这样一种志向,

要向这黑暗发起最猛烈的挑战,证明你最强;你怀揣着这样一种信念,一步一步向前走,你终将走向成功,走

向阳光。


#乔毓邱#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简介100 - ---200字要有过桥过程 -
(19520515798): 这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战役,发生于1935年5月25日,事情经过如下:中央红军部队在四川省安顺场强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左岸北上,主力由安顺场沿大渡河右岸北...

#乔毓邱#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的主要内容急急急 -
(19520515798): 这里还有一个疑问,飞夺泸定桥是22勇士,为什么在刘梓华的军人登记表中,写的却是18勇士,丢失的也是18英雄奖章?王永棉告诉我们,据杨成武将军回忆,飞夺泸定桥战斗结束后,点名时发现,22勇士在战斗中牺牲了3名或4名同志,具体是3名还是4名,杨将军也记不清了.如果是牺牲了4名同志的话,那么剩下的刚好是18勇士!我们可以想像,在长征的特殊环境下,对牺牲同志的奖励既无法记入档案,也无法寄往家中,也许就只把奖章颁给活下来的同志,那么奖章也就只是18枚英雄奖章了.

#乔毓邱# 《飞夺泸定桥》阅读答案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 索桥可以通过.这... - 作业帮
(19520515798):[答案] 1,都是描写了泸定桥作为天堑的极险. 2、是为了突出红军在危急情势之下高昂的士气和必胜的决心.

#乔毓邱# 飞夺泸定桥 简要复述红军英勇夺桥的经过怎么写 - 作业帮
(19520515798):[答案] 飞夺泸定桥 一九三五年五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要夺取的泸定桥. 国民党反动派早就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我军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

#乔毓邱# 飞夺泸定桥的主要内容,按课文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
(19520515798):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国民党反动派在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上派了两个团防守,阻拦红军北上. 红四团决定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战斗打响了,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 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在桥头被大火包围的危急时刻,团长和政委的喊声,让英雄一鼓作气,消灭了敌人,夺下了泸定桥. 红军的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

#乔毓邱# 飞夺泸定桥的故事 大约三百字左右 - 作业帮
(19520515798):[答案] 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峻.当急之下,于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林彪、聂荣...

#乔毓邱# 飞夺泸定桥的简写200字求求你们 快 - 作业帮
(19520515798):[答案] 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而国民党的追兵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峻.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王稼祥、林彪、聂荣臻、罗荣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