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排球知识竞赛中会出哪些问题?请把相关知识告诉我 制定排球比赛竞赛规则,要包括哪些内容?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排球规则
排球运动由美国人威廉?摩根发明后,在当时仅为一种娱乐性的游戏,并未被列入竞技运动项目。那时的排球比赛没有固定的人数规定和场区限制,更没有统一的规则。双方只要经过协商,在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即可进行比赛。

1896年,第一部排球规则在美国产生。1916年美国出版发行了第一部排球规则书。其主要内容是:采用记分制,确定每局为21分,三局两胜;每队出场人数为六人,发球必须轮转;设有远球线,距中线4英尺,在远球线后队员可以连续击球。随后,美国的排球规则也经过了多次修改。主要内容为:规定队员的腰部以上部位可以击球;每队在本场区最多可击球三次;击球时手不得过网;后排队员不得进攻等等。1925年,苏联出版了第一本正式的有关排球规则的书,主要内容与美国的排球规则基本相同。1947年,国际排联正式成立,便将美洲排球规则同欧洲排球规则合并,制定了世界六人制排球规则,使世界性的排球比赛在统一的规则限制下进行,排球运动水平向更高的方向发展。

1950年,我国首次介绍了国际排联制定的六人制排球规则,1951年审订出版了第一本六人制排球竞赛规则。我国排球运动正式与国际排球运动接轨,执行统一的国际排球规则。

随着排球运动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规则中的一些条文已难以适应这种发展的需要。从1947年至今,排球规则做了若干次重大的修改。每一次修改都对排球运动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排球运动更具吸引力,更加精彩。现将修改的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一、1964年~1965年

允许前排队员过网拦网。

(1964年东京奥运会代表大会上通过,1965年1月执行。)

1964年以前,规则规定拦网队员不允许过网拦网。这条规则明确了拦网技术仅作为一项防守性技术。规则修改后,使排球技术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拦网由防守、被动性技术,转变为进攻、主动性技术。排球运动的网上争夺更为激烈,攻防矛盾的焦点直接反映在网口,人们对排球运动的认识大为提高。

二、1968年~1971年

在标志带外20厘米处设立标志杆,规定球触标志杆或从标志杆外过网即为犯规。

(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代表大会上提出试验,1970年索菲亚世界锦标赛代表大会上通过,1971年1月执行。)

设立标志杆,意味着网前的过网面为9.4米。要想突破拦网防线,必须高快结合,因此产生了快攻系统。

三、1974年~1976年

1.拦网不作为一次击球,也就是说在本队拦网触球后,本方还可以击球三次。

2.标志杆内移20厘米,位于标志带的外缘。

(1974年墨西哥世界锦标赛代表大会上提出试验,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代表大会上通过,1977年1月执行。)

拦网后还可以击球三次,为接扣球组织反击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尤其反映在女排比赛中。我国女排首创的快速反击进攻战术体系,就受益于这条规则的修改。同时,在男排比赛中,这条规则又刺激了拦发球技术的产生和运用。由于各队增加了拦发球队员,削弱了对方的发球威力,使接发球的阵形发生变化,出现了三人、二人接发球形式。标志杆内移20厘米,使网前进攻面只有9米宽,人们开始将进攻区域内由网前向网后纵深发展,产生了后排立体进攻战术体系,丰富了排球运动的技战术内容。

四、1984年

1.不允许拦发球。

2.取消除上手传球外的第一次击球动作中的连击犯规。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代表大会上通过,1984年12月执行。)

由于拦发球技术的出现,使排球比赛失去了许多来回球。往往拦发球成功,便可得数分,比赛的精彩性和连续性程度下降。因此,取消了允许拦发球的规定。修改的第二条内容,是针对攻防不平衡,进攻强于防守而定的,在接对方来球的第一次击球中,即接发球,接扣球,接拦回球和接本方拦起来的球时,允许手臂在同一个击球动作中出现连击,这样便有利于起球,有利于防守。

五、1988年

1.局分限制。每局为15分制,限最高分为17分。第一局至第四局为发球权得分制,第五局(决胜局)采用每球得分制。

2.每局之间的休息时间为三分钟。

(1988年汉城奥运会代表大会上通过,1988年12月执行。)

以往的排球比赛时间是很难控制的。据统计,在近几年的大型世界性排球比赛中,一场球的最短时间为29分钟,而最长的则达3小时35分钟,有史以来最高连续换发球的记录是28次。比赛时间的不确定性给排球运动的发展带来许多不利因素。这条规则的修改,使排球比赛的时间得以缩短,更便于电视转播,更有利于排球运动向商业化的道路迈进。

六、1992年~1993年

1.前四局最高分限为17分,决胜局当比分为14∶14时,比赛继续进行至某队领先两分为止,无最高分限。

2.允许队员越出无障碍区救球。

3.膝关节和膝关节以上身体任何部位都允许击球。

4.在进攻性击球时,轻击和吊球是允许的,但击球动作必须清晰,并无携带推压现象。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代表大会上通过,1993年1月执行。)

此次规则修改,主要是考虑如何减少比赛的中断次数,提高比赛的精彩性。因此,取消了决胜局的最高分限,扩大了队员击球的区域,队员的合理触球部位由腰以上部位扩展到膝关节以上部位,大腿触球视为好球。

七、1994年~1995年

1.扩大了发球区,端线后9米为发球区。

2.球可以触及身体的任何部位。

3.球必须被击出,不得接住或抛出,球可以向任何方向反弹。

4.取消第一次击球中的“连击”犯规。

5.触网为犯规,但队员在无试图击球的情况下,偶尔触网除外。

(1994年研究试验,1995年国际排联代表大会上通过,1995年1月执行。)

这次规则修改是在1992年规则修改基础上的又一次重大修改,对排球运动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发球区扩大,使发球技术得到了发展,特别是斜向助跑跳发球技术的运用,使发垫球技术由相对平衡走向新的不平衡阶段。允许队员身体的任何部位触球是排球技术的一次革命。由过去的手臂技术转变为现在的手脚并用技术,扩大了击球的方法。同时,规则的修改要求我们对持球建立新的概念。修改前的规则规定:“击球必须清晰,并不得有较长的停留,如携带、推掷、捞捧等”。规则修改后,放宽了击球的时间概念,即“球必须被击出,不得接住或抛出。”由于取消了第一次击球时的“连击”犯规,使队员在接发球,接对方推攻球等情况下,更大胆地使用上手传球技术,以此来提高接球的准确性,加快进攻和反击的速度。

八、1996年

1.限制线的延长线向两侧边线延长1.75米。以分别为五条长15厘米各相隔20厘米的短线划成。

2.男子比赛,球的气压力0.30~0.325公斤/平方厘米,女子比赛用球1998年后再最后确定。

3.球从过网区以外的空间飞入对方无障碍区,本队队员在下列情况下可以将球击回:

a.不得接触对方的场区。

b.球从同侧过网区以外击回。

c.对方队员不得阻碍此回击球的行动。

4.队员的一只脚(双脚)一只手(双手)越过中线触及对方场区的同时,脚或手的一部分还接触中线或置于中线上空是允许的,但不得影响对方。

5.警告,在一场比赛中,第一次亮黄牌,第二次给红牌。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代表大会通过,1997年1月1日执行。)

这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代表大会上通过的规则,1997年1月1日后开始执行,修改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减少比赛的中断,提高精彩性。男子比赛用球气压的降低。在于减小击球力量和飞行速度,有利于防守,增加来回球的次数。今后国际排联还将降低女子比赛用球的气压,待1998年代表大会上再最后确定。1996年的女排大奖赛,试验自由防守队员制,规定每队可有两名自由防守队员参加比赛,他们不受换人次数的限制,只能作为后排队员进行比赛,不得拦网、进攻和发球,在前场区上手传高于球网的球时,任何队员不得直接将球击入对方,此条规则修改的目的在于提高后防能力,为防守能力强的矮个子队员提供参赛的机会。
非技术性规定

(一)队员的服装

队员的服装包括上衣、短裤和运动鞋。上衣、短裤和袜子必须统一、整洁和颜色一致。国际比赛中,全队队员鞋子的颜色必须一致,但商标可以不同。上衣的号码必须是1~18号,号码的颜色必须与上衣明显不同。身前号码至少为10厘米高,身后号码至少为15厘米高,号码笔画宽度至少为2厘米。

(二)禁止着戴的物品

队员禁止佩带可能造成伤害及有利于人为加力的物品。可以戴眼镜进行比赛,但所引起的一切后果自行负责。

(三)参加者的基本权力

1.队长

队长在比赛开始前要在记分表上签字,并代表本队进行抽签。抽签获胜者可以选择发球或接发球,或场区。队长在场上时将担任场上队长。只有场上队长可以在死球时同裁判员讲话。场上队长可以请求对规则和规则的执行进行解释,可请求正常的比赛间断(暂停和换人),可以请求允许更换衣服或器材,核对双方队员的场上位置,检查地板、球网和球等。比赛结束时,他要在记分表上签字承认比赛结果。

2.教练员

教练员在比赛前要在记分表上检查队员的姓名和号码,并签字。每局开始前,要填写位置表,签字后交记录员或第二裁判员。比赛中,他应坐在靠近记录员一端的球队席上,他可对场上队员进行指导,但必须是坐在球队席上或在准备活动区内,并不得干扰或延误比赛。

3.队员的替换

每一局每队最多可替换六人次,一名队员离开比赛场地,而由另一名队员上场据占他的位置为一人次替换。在一次换人中可以同时替换一人或多人。替补队员每局只能上场比赛一次,如某一队员受伤不能继续比赛时,必须进行合法的替换。如果不可能进行合法替换时,可采取特殊的替换。如某队员被判罚出场或取消比赛资格时,必须进行合法的替换。如果不可能进行合法替换时,则判该队阵容不完整,阵容不完整的队保留其所得分数和局数。

4:比赛间断

正常的比赛间断为暂停和换人。在比赛成死球时,裁判员鸣哨发球前,教练员或场上队长用相应的手势请求间断。一次或两次暂停可以与双方的各一次换人相连续,中间无须经过比赛过程。同一队未经过比赛过程不得连续提出换人的请求,但在同一次换人请求中可以替换两名或更多的队员。一次暂停的时间为30秒,但在世界比赛中,采用技术暂停的方法,即比赛中,当比分至5分和10分时,便为技术暂停,时间为1分钟,在每局中,球队还有一次暂停的机会,时间为30秒。暂停时,比赛队员必须离开比赛场区到球队席附近的无障碍区。

5.延误比赛

延误比赛的行为是:换人延误时间;在裁判员鸣哨恢复比赛后,拖延暂停的时间;请求不合法的替换,在同一局中再次提出不符合规定的请求;场上队员拖延比赛的继续进行。延误比赛为全队的行为犯规,同一局中第一次延误,应判延误警告,再次出现则判延误判罚。

6.不良行为

球队成员对裁判员、对方队员、观众或同队队员的不良行为,根据其冒犯程度分为四类。

(1)非道德行为:比赛的参加者对裁判员的判断结果进行争辩,恫吓对方队员等行为。

(2)粗鲁行为:比赛参加者的行为违背了道德原则和采取不文明的举止,并对裁判员、对方队员和观众有侮辱性的表示。

(3)冒犯行为:采用侮辱性的语言和姿态对裁判员、对方队员或观众进行诽谤。

(4)侵犯行为:对裁判员、对方队员或观众有企图侵犯的目的或人身侵犯的行为。

技术性规定

(一)发球

发球队员必须在第一裁判员鸣哨5秒钟内,将球抛起或持球手撤离,在球落地前,用一只手或手臂的任何部分将球击出。如球未触及发球队员而落地,则被认为是一次发球试图。在发球试图后,第一裁判员应及时鸣哨允许再次发球,发球队员必须在再次鸣哨后的3秒钟内将球发出。发球队员在击球时或击球起跳时,不得踏及场区(包括端线)或发球区以外的地面。击球后,可以踏及或落在场区内或发球区以外。在每一次发球时都允许有一次发球试图。

(二)队员的场上位置

在发球队员击球时,双方队员必须在本场区内各站两排,每排三名队员。发球队员不受场上位置的限制。队员的位置是根据其脚的着地部位来判定的,每一名前排队员至少有一只脚的一部分,比同列后排队员的双脚距中线更近;每一名右边(左边)队员至少有一只脚的一部分,比同排中间队员的双脚距场地的右(左)边线更近。在发球队员击球的一刹那,场上队员脚的着地部位必须符合其位置要求。在发球后,队员可以在本场区和无障碍区的任何位置上。

(三)网下穿越

在不妨碍对方比赛的情况下,允许队员在网下穿越进入对方空间。允许队员的一只脚或双脚越过中线触及对方场区的同时,脚的一部分还接触中线或置于中线上空。除脚以外,不允许队员身体的任何其他部分接触对方的场区。在比赛中断后,队员可以进入对方场地。

(四)触网

新规则规定触网为犯规,但队员在无试图击球的情况下偶尔触网不算犯规。所谓无试图击球,意指已经完成了击球动作和击球试图。如完成扣球动作或掩护扣球动作之后,偶尔触网则不算犯规。

(五)进攻性击球

进攻性击球指除发球和拦网外的其他所有直接向对方的击球。当球的整体通过球网的垂直面或触及到对方队员,则完成了进攻性击球。前排队员可以对任何高度的球完成进攻性击球,但触球时必须在本场地空间。后排队员则允许在后场区对任何高度的球完成进攻性击球,但起跳时脚不得踏及或越过进攻线,击球后可以落在前场区。如果后排队员在前场区完成进攻性击球,在触球时,球的一部分必须低于球网上沿。

(六)拦网

拦网是指队员靠近球网,将手伸向高于球网处阻挡对方来球的行动。

触及到球的拦网行动则完成了拦网。只有前排队员允许完成拦网,后排队员不得完成拦网。如后排队员将球拦回,则为犯规。如拦球到本方场区,则为本队的第一次击球。前排队员的拦网触球不算作本队的一次击球,因此本队拦网后还可以再击球三次。拦网时,队员可以将手或手臂伸过球网,但不得影响对方击球,过网拦网触球应在对方队员完成进攻性击球之后。在一个拦网动作中,允许球迅速而连续地触及一名或更多的拦网队员。

(七)比赛中的击球

规则规定队员的身体任何部位都允许触球。但球必须被击出,不得接住或抛出,球可以向任何方向反弹,如果队员违反了上述规定,则判为持球。

规则规定球必须同时触及身体的不同部位,如果球先后触及队员身体的不同部位,则为连击犯规。但是在拦网动作中,允许同一队员或同一拦网中的不同队员,在一个单一的动作中连续触球。在球队的第一次击球时,允许队员身体的不同部位在同一击球动作中连续触球。第一次击球指接发球、接进攻性击球、接本方拦起的球和接对方拦回的球。而在本队第二次和第三次击球时,则不允许球连续触及身体的不同部位。

规则虽然由以上三个部分组合而成,但它们是一个整体。我们在掌握每部分内容的同时,更要将三部分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规则,理解规则,以至更好地去执行规则。
执行规则的原则

裁判员是执行规则的人,要正确地运用规则,要求裁判员必须完整地理解规则,并在比赛的全过程中果断地、正确地运用规则。裁判员首先要知道规则形成的原则基础,特别是当一个没有在规则中清楚表明的情况发生时,裁判员应能正确地做出判决,如同规则26.2.3中规定的,“他有权决定涉及比赛的一切问题,包括规则中没有规定的问题”。裁判员只有在充分认识了规则形成的原则的基础上,才能运用规则处理这类间题。

为了正确地运用和执行规则,我们应对规则的作用、规则形成的影响因素和执行规则的基本原则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一、规则的作用

一般来说,规则作为一个整体,它有下列作用:

(一)规定项目的性质

规则规定了比赛的条件、设备、器材、场地、球网和球的规格。规定了参赛的人数、正式上场队员和他们的场上位置、轮转次序。还规定了比赛的方法。

(二)规定合法和犯规技术

排球规则中,大量地给出了清楚的技术定义,以及正确技术、不合法技术和错误技术的显著区别。

(三)使比赛在公正的条件下进行

规则中一切有关场地、设备、器材、技术以及行为方面的规定,对双方运动队的成员都是平等的。这就是“公平”。对裁判员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理解和执行规则的准确性是公正和合理的基本因素。

(四)教育的作用

在规则第七章“不良行为”中,对运动员的体育道德行为作了明确的规定。裁判员必须重视他们在这一方面的职责,这是排球运动的核心。排球运动的目的不仅仅是比赛,它还有体育道德、公平竞争的教育作用。

二、规则形成的影响因素

规则必须符合排球运动的发展要求。因此,在规则的形成和修改中自然要考虑到下列因素:

(一)技术和战术的发展

规则不仅适应于技术和战术发展的要求,而且还起到促进技战术发展的积极的主导的作用。

(二)提高精彩性的要求

排球运动地位的上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吸引力。这种吸引力是通过激发观众的情绪表现出来的。因此规则的修改在某种意义上说是适应了这一要求的需要。

(三)社会宣传的需要

排球运动的发展更多地取决于社会的因素,社会的宣传是非常重要的。它也是群众对这一运动产生兴趣并接受它的有效途径。

(四)经济条件的限制

排球运动的发展需要有足够的财政基金的支持。因此规则的修改,对这一因素往往会做出一定的让步。

三、执行规则的基本原则

执行规则的基本原则是以上述规则的作用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为基础的。根据上述两个方面的要求,其主要原则为:

(一)使比赛在良好和公正的条件下进行

执行规则最基本的原则是尽可能地创造适当的条件和机会,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发挥他们的最高竞技水平。竞技水平反映着排球运动的水平,运动员多年训练的目的是参加比赛,所以比赛是评价训练效果的一个重要环境。作为裁判员必须认识到这一事实,即他的每个自我判断都将对运动员产生一个明显的心理上的影响。任何心理上的影响又都会导致一种积极或消极的结果。因此,对裁判员的根本要求之一是给运动员适当的机会来表现他们的最高竞技水平。从这一观点来看,对裁判员工作的主要评价点是他的公正性和稳定性。判断公正性的基础是准确,判断稳定性的基础是公正。

(二)积极鼓励观赏性

在排球运动的发展及水平的提高中,比赛的精彩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裁判员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应具备唤起大众积极性的能力,要注意使比赛达到高潮,减少和缩短比赛的中断次数。所以说,裁判员还负有促进排球运动发展的责任。

(三)加强裁判员之间的协作

裁判员之间的协作是完成好裁判工作及正确指导比赛的基础。裁判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他的特殊权力和职责,在场地上还有他的固定位置以利于执行工作。但是,这也可能导致因视野受限而影响他的判断。因此,加强裁判员之间的协作是保证正确判断和准确执行他们权力及职责的唯一途径。
裁判员之间的配合

一、第一、二裁判员之间的配合

第一、二裁判员到达比赛场地后,应共同检查场地、器材和设备是否符合要求,必要时要主动与场地负责人联系。赛前共同主持抽签和入场仪式,准备活动时间由第二裁判员掌握。每局比赛开始前,第一裁判员应给第二裁判员充分的时间核对双方场上队员的位置。在比赛中,第一裁判员重点判断发球方、进攻方和球网上沿及本侧的犯规,第二裁判员则重点判断接发球方、拦网方和球网下沿及本侧的犯规。暂停和换人工作主要由第二裁判员掌握。第一裁判员应给予时间使其完成换人程序。如换人出现延误,第二裁判员应及时向第一裁判员做出提示,由第一裁判员进行判罚。当某队已暂停两次和换人达5人次时,应用手势通知第一裁判员。第二裁判员发现球触及同侧的标志杆或从标志杆外过网时,应及时鸣哨并做出手势。如发现同侧的球触手出界、四次击球、背向第一裁判员的连击时,应及时做出只能让第一裁判员看见的手势。手势应在胸前。如第一裁判员未看见,第二裁判员应将手势立即收回,不得坚持自己的判断。第二裁判员要对第一裁判员难以看到的界内球及时鸣哨并做出手势。第一裁判员鸣哨发球后或同时,第二裁判员不应再鸣哨允许某队请求暂停或换人。当记录员发现发球次序错误而鸣哨中止比赛时,第二裁判员应及时查明情况,并报告第一裁判员,由第一裁判员进行处理。第一裁判员对某队进行判罚时,应说明原因,由第二裁判员将判罚原因通知记录员。当发现场上队员受伤不能继续比赛时,裁判员应及时鸣哨,由第二裁判员掌握换人的规则。

二、第一裁判员与记录员之间的配合

比赛前,第一裁判员要将抽签的结果通知记录员。每局比赛开始前和换人时,第一裁判员应给记录员充分的时间登记、核对场上队员的位置和登记换人号码,记录员登记和核对完毕后,应向第一裁判员举双手示意。在比赛中,如发现比分、队员位置、发球次序、得分与换发球错误时,第一裁判员应给记录员充分的时间,以便查明情况,如第一裁判员给予某队不良行为的处罚和延误判罚时,第一裁判员应用手势清楚地表明情况,记录员进行准确的记录。在决胜局某队得8分交换场地时,记录员应及时通知裁判员双方交换场区,第一裁判员给予必要的时间,供记录员使用。当某队已请求两次暂停和5人次换人后,应用手势通知第一裁判员。

三、第一裁判员与司线员之间的配合

对界内外球的判断,一般情况下,第一裁判员应尊重司线员的判断,当球落在界线附近时,应先观察司线员的旗示,然后再做出最终判定。司线员要对界线附近的球做出判断。如未看清楚时,不要急于做出旗示,必要时可向第一裁判员说明情况。

对球触手出界的判断,特别是后场区球触手出界的判断,第一裁判员要依靠和尊重司线员的判断,司线员要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并向第一裁判员做出示意。当球触及标志杆或从标志杆外及延长线上过网时,在第一裁判员的近端应与右边的司线员配合,远端则与左边的司线员配合。当发球队员踏及端线,或在发球区外起跳发球时,司线员应主动做出判断旗示,第一裁判员也应注视司线员的判断。

四、第二裁判员与记录员之间的配合

在每局比赛开始前,第二裁判员核对场上位置后,应看看记录员是否核对完毕,记录员核对完毕后,应举双手向第二裁判员示意。在暂停时,第二裁判员应向记录员了解双方暂停的次数。如是第二次暂停,记录员应通知第二裁判员。在换人时,第二裁判员应注视记录员,如是合法替换,记录员应举单手向第二裁判员示意同意其换人。第二裁判员在换人区控制换人过程时,应给予记录员登记队员号码的时间。特别是在多人次换人时,要依次进行。记录员登记完毕后要举双手向第二裁判员示意。当记录员发现发球次序错误时,应在发球队员击球时,立即鸣哨中止比赛。第二裁判员要协助记录员查明情况,并准确进行纠正。当某队成员受到判罚或延误处罚时,第二裁判员要协助记录员进行准确的登记。

五、第二裁判员与司线员之间的配合

对第二裁判员一侧球触标志杆,或从标志杆外及延长线上过网的判断,应与右边司线员共同负责。对在第二裁判员一侧的界内外球的判断,要与司线员配合,共同判断。

六、司线员之间的配合

两名司线员共同负责一条边线和端线,当球落在两条线的角附近时,应由两名司线员协同判断。为此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谁看到界外球谁先出旗,另一名司线员配合出旗。如两名司线员都未看出是界外球,说明是界内球,两人应彼此目视,然后同时做出界内球的旗示。

(二)按主线和辅线职责处理。如球的落点侧重在边线,则由负责边线的司线员主要判断,另一名司线员配合判断。

关于排球比赛的一些知识的问题,各种队员的分配是怎样的?网前网后都分别分配怎样的队员?~

够写一本书了。先知道排球怎么打再说吧 您~

  要包括球员规定、技术规定、比赛流程、比赛场地、赛制规定、裁判设置、犯规情况等内容。
  球员规定
  位置
  球员通常不需要掌握全部六种技术--发球、一传(接发球)、二传(举球、托球)、扣球、拦网、救球,而是通常根据球队的战术,以其中的一种或多种为专长。最常见的位置分配包含三种位置:攻手(分为主攻手和副攻手)、二传手和自由人(专职防守的球员)。 为了有效阻挡对方的进攻,并在对方有足够反应时间之前将球以陡峭的角度高速弹回对方场地, 一般来说由身材较高且弹跳力好的球员担当攻手。
  二传手:二传手的职责在于组织全队的进攻,他们负责在二传时将球送至让攻手最适宜扣球的位置。二传手必须有能力和扣球队员组合出多种变化以破坏对方的防守。移动快速、传球精准是一个二传手的必备素质。一位好的举球员可串起全队的攻势,并且必须相当了解队上各攻击手的特性与习惯,在比赛中更要保持清楚的头脑与思维,另外,在某些时候二传手也必须扮演攻击手角色,所以除了练习举球技巧外,二传手也必须具备些许长球攻击能力,所以一位优秀的二传手的训练与养成也是相当辛苦的,因此一个好的二传手是整支队伍的灵魂。
  自由人:自由人是专职防守的球员,负责接接发球和扣球(救球)。通常自由人具有全队最快的反应速度和最好的一传技术。由于自由人不需要在网前进攻或防守(规则不允许),可以由一传技术好的矮个子球员胜任。在比赛中被指定为自由人的球员不可以担任其他位置。自由人的替换次数是不受限制的,但两次的替换之间必须隔一次死球,而且只能由被替换下场者将其替换下场。替换的时间必须在裁判吹哨示意发球前做更换。特别的,自由人同一局比赛中的两次上场可以替换不同的球员。每一局开始前,自由人不得先进场,必须等第二裁判核对先发球员后才可替换进场。
  副攻手;副攻手是经常在靠近二传手的位置打出快攻的球员。副攻手专职拦网,因为他们必须阻挡来自对方副攻手的快攻,并且需要从中间向两边快速移动以组织双人拦网。通常副攻手是队中最高的球员,且要求有很好的防守技术。
  主攻手:主攻手是在靠近标志杆的位置进攻的球员。由于大多数传向主攻位置的球都是高球,因此主攻手往往采用很长的助跑,有时甚至从边线外开始助跑。在进攻中主攻手通常依靠强力扣杀得分,但有时也要求以斜线助跑和快攻来扰乱对方的防守。主攻手还需要掌握一传技术,因为在对方发球时他们通常作为自由人以外的第二一传点。惯用右手的主攻手最适合在4号位(前排左侧)进攻,相对的,惯用左手的主攻手最适合在2号位(前排右侧)进攻。
  人数规定
  规则规定1个队最多有12名队员 ,教练员、助理教练员、医生各1人。
  队员服装必须统一 ,上衣前后有明显号码。
  教练员可在暂停和局间间隙时间进行指导。
  比赛中只有场上队长可向裁判员提出询问或要求解释规则。
  如果教练员或队员有非道德行为表现,裁判员将出示黄牌给予警告,如再犯将出示红牌 ,判罚该队失发球权或对方得1分。
  如有辱骂裁判员或对方队员等严重犯规者,将取消其该局或全场比赛资格。
  每局比赛前,教练员必须将上场阵容位置表交给记录员或第二裁判员,不得更改。
  每队上场6人 ,站成两排 ,从左至右,前排为4、3、2号位,后排为5、6、1号位。
  在发球时,双方队员都必须按规定位置站好,否则将被判失发球权或对方得1分。
  换人规定
  比赛成死球时 ,教练员和队长可向裁判员请求暂停或换人。
  每次暂停不得超过30秒。
  1局比赛每队可要求两次暂停。
  每队在1局比赛中,换人最多不得超过6人次。

  技术规定
  技术动作的要求
  ①发球:
  获得发球权的一方须先轮转 ,1号位队员在裁判员鸣哨后3秒钟内将球击出。
  发球离手后 ,如果球在中途触及发球队场上队员、标志杆、其他障碍物,发球不过网或球落在对方界外均为发球失误,失发球权。
  在本队未失误前,发球队员连续发球。
  ②触球:
  队员可用身体任何部位触球,但不得停留,如出现捞、捧、推、掷球的情况则被判为持球。
  每队最多触球3次(拦网除外) ,如果 1 个队员连续触球多于 1 次(拦网除外),被判为连击。
  同队2个队员同时触球作为2次触球。
  但双方队员在网上同时触球后均再可击球3次。
  ③进攻性击球:
  直接向对方场区的击球为进攻性击球。
  前排队员可在本场区对任何高度的球作进攻性击球。
  后排队员在进攻线前的前场区只能作整个球体不高于球网上沿的进攻性击球,但在进攻线后起跳则可击任何高度的球。
  ④过网:
  队员不得过网击球,但击球点在本场区,球离手后手随球过网不判过网犯规。
  对方击球前 ,拦网队员手触及对方场区上空的球,判拦网队员过网犯规。
  当对方队员击球后,许可在对方场区拦网。
  ⑤过中线:
  队员身体任何部位越过中线触及对方场区地面即判过中线犯规。
  但一脚或双脚的一部分踏过中线,而另一部分踏在中线上或在中线上空则不判犯规。
  队员可伸手在网下击球,但不得阻碍对方队员。
  ⑥拦网:
  只准前排队员进行单人或集体拦网。
  在1次拦网中,球可连续触及1个或几个拦网队员的手 、头或腰部以上身体任何部位均算1次拦网。
  拦网后本队可再击球3次。拦网手触球后 ,球落界外为触手出界,判失误。

  比赛流程
  一、赛前准备:
  第一裁判主持抽签,首先选择发球权、球区。
  二、比赛开始过程与停止:
  第一裁判员鸣哨后,在各自场区端线站好,再鸣哨时按原定位置(比赛前填写的位置表)站好。
  三、得分:
  A、一方发球后对方接球失误、犯规或球落到对方场内,即发球方得分,继续发球;
  B、如发球队员发球违例或发出界外则对方得分,换发球。
  四、暂停、换人:
  每局比赛中各队均有2次暂停,6人次换人机会。(成死球时可要求)
  1.暂停:每局比赛中各队均有2次暂停;正规比赛每8分一次技术暂停。
  2.换人:
  A、主力队员只能退出比赛一次,同一局中他再次上场比赛时,只能回到该局替换他的队员位置。
  B、替补队员每局只能上场比赛一次,可以替换任何一个主力队员,同一局只能由被他替换下场的队员来替换。
  注:比赛开始上场的队员为主力队员,其它队员为替补队员。

  比赛场地
  场地要求
  排球比赛场地为18米×9米的长方形 ,四周至少有3米空地,场地上空至少高7米内不得有障碍物。国际排

  协世界级及正式比赛,无障碍区自边线以外至少5米,自端线以外至少8米,无障碍的比赛空间自地面以上至少12.5米没有障碍物。
  场中间横划一条线把球场分为相等的两个场区。
  所有线宽均为5厘米。
  球网
  场地中线上空架有球网。网宽1米 ,长9.50米,挂在场外两根圆柱上。
  女子网高2.24米,男子网高2.43米。
  球网两端垂直于边线和中线的交界处各有5厘米宽的标志带 ,在其外侧各连接一根长1.80米的标志杆。
  球
  球的圆周为65~67厘米,重量为260~280克,气压为0.40~0.45千克/厘米2。

  赛制规定
  前4局比赛采用25分制,每个队只有赢得至少25分,并同时超过对方2分时 ,才胜1局。
  正式比赛采用5局3胜制,决胜局的比赛采用15分制,一队先得8分后,两队交换场区,按原位置顺序继续比赛到结束。
  在决胜局(第五局)之比赛,先获15分并领先对队2分为胜。

  裁判设置
  正式排球比赛应有第一 、第二裁判员各1人,记录员1人,司线员2~4人。

  犯规情况
  下列情况为发球犯规:
  (1)发球次序错误。
  (2)发球队员在击球时或击球起跳时,踏及场区(包括端线)或发球区以外地面。
  (3)发球队员在第一裁判鸣哨8秒内未将球击出。
  (4)球未被抛起或未使持球手清楚撤离就击球。
  (5)双手击球或单手将球抛出、推出。
  (6)球抛起准备发球,却未击球。
  发球击球
  下列情况为发球击球后的犯规:
  (1)球触及发球队队员或没有通过球网的垂直平面。
  (2)球触网后落入对方场区外,界外球。
  (3)球越过发球掩护的个人或集体(在发球时,某一队员或2名以上队员密集站位或挥臂跳跃、移动遮挡接发球队员,且发出去的球从他或他们上空飞过,则构成个人或集体发球掩护犯规)。
  对发球犯规的裁判方法
  (1)发球犯规由第一裁判员判断,发球击球后的犯规由第一裁判和司线员进行判断。
  (2)发球犯规如与对方位置错误同时发生,应判位置错误在后,发球击球后的犯规如与对方位置错误同时发生,应判位置错误在前。
  (3)下列情况,第一裁判员应重新鸣哨发球:
  ①第一裁判未鸣哨、发球队员已将球发出。
  ②遇特殊情况(如运动员受伤,球滚入场内等)。
  ③第二裁判员在第一裁判鸣哨允许发球后,又鸣哨中断比赛允许某队暂停或换人的请求,第一裁判员不允许中断比赛的请求。
  (4)第一裁判待发球队员进入发球区并拿到球做好准备、接发球一方已站好位置,即可鸣哨。鸣哨后,第一裁判员默数8 s。
  (5)发球队员同场上本方后排其他两位队员无位置错误关系。
  轮转错误
  1.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为轮转错误犯规
  (1)未按记录表上登记的发球次序进行发球。
  (2)发球队胜一球后,而换由其他队员继续发球。
  2.对轮转错误的裁判方法
  (1)比赛中主要由记录员发现该犯规,记录员应在球发出后鸣哨中断比赛并报告裁判员。
  (2)对轮转错误犯规的判罚由第一裁判员鸣哨判定,结果为失一球,而对方得分并换由对方发球。
  (3)令该队恢复到正确的位置上。
  (4)记录员如能确定在错误过程中得分,则取消该队在误发中所得分数,而对方得分有效;记录员如不能确定在错误过程中所得分数,则只做失一球判罚。
  (5)如一局结束或一场结束,运动员已交换场区或已退场,则分数、局数、比赛结果均有效。
  位置错误
  1.下列情况之一者为位置错误犯规
  (1)在发球队员击球时,场上其它队员未完全站在本场区内。
  (2)未按规则“每一名前排队员至少有一只脚的一部分,比同列后排队员的双脚距中线更近”。
  规则规定即4号位同5号位,3号位同6号位,2号位同1号位对比发生位置错误犯规。
  (3)未按规则“每一名左边(右边)队员至少有一只脚的一部分比同排中间队员的双脚距左(右)边线更近。规则规定3号位同4号位,3号位同2号位;6号位同5号位,6号位同1号位对比发生位置错误犯规。
  2.对位置错误犯规的裁判方法
  (1)第一裁判员观看发球一方有无位置错误犯规,第二裁判员观看接发球一方有无位置错误犯规。
  (2)队员的位置,根据其脚着地部位来判定。
  (3)位置错误犯规是击球瞬间造成的。击球前后均不存在位置错误犯规,击球后,队员可以在本场区任何地方和无障碍区自由活动。
  (4)对位置错误犯规的处理办法同轮转错误相同。


#牛瑞迫# 坐式排球竞赛规则要点 -
(15840152638): 坐式排球的项目特征: 残奥会坐式排球比赛方式与奥运会排球比赛方式基本相同,但有部分特殊规定:例如坐式排球的比赛场地小于6人排球比赛场地;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需坐在地上进行比赛,其臀部必须保持与地面接触,不允许站立和行走...

#牛瑞迫# 在排球中发球应有哪些注意事项?
(15840152638): 排球运动基本技术之一.比赛总是以发球开始的,有威力的 发球可以直接得分或破坏对方的一传,起到先发制人.争取主动 的作用.在心理上给对方以威胁.发球失误或发球后对方能很 容易地组织进攻,就会直接失去发球权给本方防守带来困难.因 此,发球既要有攻击性,又要有准确性.发球时队员应越在发球 区内,不得踏及端线和踏过发球区的短线及延长线.一只手平稳 地将球向上抛起,用另一只手或手臂的任何部位将球击入对方 场区,触球的一刹那即为完成发球.如球没抛好,允许抛球后球 自由落地,只要不触及身作怪何部位,可重新发球,但不得借此 拖延比赛时间.第一裁判员鸣哨后5秒钟内必须将球发出,否则 判发球违例.

#牛瑞迫# 打排球时最常见的运动伤害有哪些?
(15840152638): 排球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是肩、膝和腰. 肩以肩袖损伤肱二头肌腱腱鞘炎最多,多因肩部无力、扣空球或和球技术错误(如肩外展90度屈肘扣球就很易伤肩,如能高手扣球...

#牛瑞迫# 青奥知识 -
(15840152638): 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The Youth Olympic Games,YOG),简称为青少年奥运会、青年奥运会、青奥会. 青少年奥运会是一项专为年轻人设立的体育赛事,糅合了体育、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内容,并将为推进这些领域与奥运会的共同发展而扮...

#牛瑞迫# 标准的排球比赛场地宽度是多少米 -
(15840152638): - 球类运动知识: 体育运动 - 球类 排球场地为长方形,地面水平,长18米,宽9米.两边线外无障碍区至少5米宽,两端线外至少8米,上空无障碍区至少12.5米.地面为木制或合成物,浅色,场...

#牛瑞迫# 如图是女排运动员进行排球比赛时的情景,请找出两个与排球比赛情景相关的物理现象,并指出对应的物理知识 (不得与示例重复).示例:物理现象:女... - 作业帮
(15840152638):[答案] 排球运动员起跳后会继续向上运动,是由于惯性; 排球最终会落下来,是因为受到了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 故答案为:排球运动员起跳后继续向上运动;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排球最终会落下来;球受到了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

#牛瑞迫# 所有关于台球的知识 -
(15840152638): 要想取得一场比赛的胜利,最理想的方法莫过于一杆清台了,但是往往在击球过程中,不可能每一次击球都有很好的机会,往往出现母球直接打不到目标球或者目标球进球路线被挡住、进球角度太小等情况.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

#牛瑞迫# 问几个关于足球排球的的问题1 比赛中,自己进自家球为什么叫乌龙球
(15840152638): 1:报道中的own goal就是足球术语“乌龙球”,即“球员误把球踢入本方的球门内... 特指在一场比赛中连进3球.这个词源于19世纪70年代在英国广为流行的板球比赛....

#牛瑞迫# 排球和气排球规则有什么区别
(15840152638): 气排球和排球的区别:气排球球质软.富有弹性,手感舒适,不易伤人. 球体大.圆周为80~83厘米;重量轻约100~120克,在空中飘游缓慢、容易控制.适合于老年人的...

#牛瑞迫# 排球比赛中自由球员能否得分排球比赛中的自由人是否能够得分,最好能
(15840152638): 自由人不许发球、扣球、击球过网或参与前场进攻,因此不能得分! 自由人的设立就是为了增多排球比赛每个球的回合数,加强防守,使比赛更加精彩.这名自由人身穿与队友不同颜色的的衣服,可以在后场任何位置活动,但不许发球、扣球、击球过网或参与前场进攻.比赛中,球队可以选择派上自由人,也可以选择不派自由人上场.如果自由防守人受伤,主教练可以与第一裁判交涉,让另外的球员穿上自由防守人的衣服,充当自由防守人.自由防守人不一定是专有位置,比如当年男排的李铁鸣,在辽宁队是主攻手,在国家队就是自由防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