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这给我们的...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就是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干任何事业,都得从现在做起,从面前的小事做起,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能拔苗助长。

意思是:意思是事情是从头做起,从点滴的小事做起,逐步进行。解释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

出自:《道德经》

作者:老子

原文: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选自《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释义:

局面安定时容易把持,事物未露先兆时,易谋划;脆的东西易分开。

微小的东西易消散,处理问题应在事故未萌发之前,治理事情要在乱子未闹起来之先。合抱的大树生于微小的根芽。

九层的高台从一筐一筐的土垒起;千里的远行开始于脚下举步。主要妄为要失败,强行把持一定会失去。所以圣人不枉为,所以不失败,不强行把持所以不失去。

人们力事,常常是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失败的。处事之法则是慎终如始,就不会有失败之事。所以圣人行不欲之欲,不珍贵难得的财物;行不言之教,反众人之过失而行之。所以圣人能辅助万物按其自身规律发展变化,而不是轻举妄动。

扩展资料:

《道德经》又称《老子》,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在前,《德经》在后,并分为81章,全文共约五千字,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常会被归属为道教学说。其实哲学上的道家,和宗教上的道教,是不能混为一谈的《道德经》作为道教基本教义的重要构成之一,被道教视为重要经典,其作者老子也被道教视为至上的三清尊神之一道德天尊的化身,又称太上老君,所以应该说道教吸纳了道家思想,道家思想完善了道教。

同时,前面所说的哲学,并不能涵括《道德经》(修身立命、治国安邦、出世入世)的全貌。《道德经》提出了“无为而治”的主张,无为而治是道家的基本思想,也是其修行的基本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就是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干任何事业,都得从现在做起,从面前的小事做起,不要急于求成,更不能拔苗助长。

意思是说无论做什么事,都一定要从现在做起,要脚踏实地地一步步做起,积少成多,使量变最终积累成质变,从而达到成功地彼岸。

第一个说的对

这些回答了问题的都是死人,问的也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给我们什么启示?~

我们要重视积累。其余的都是费话,但是第一句是正确的。看好了。小阿迪力烦死了血缘关系花谢花飞助力鼎泰丰做法红薯夫妇会做饭官方发这么多噶可能法爷阿克陶尚荣医疗食人鱼李师傅锅贴来一首蛋糕小黄瓜还看过非主流的饮料咋这么早荣辱与共各找各妈做饭麻烦衮衮诸公肯定是看看人作风优良严重了付u老师发飞飞哥佛搜u过大冷天的忆苦思甜好的太空要塞防疫防控意思哟水乳意思呀送祝福喝咖啡许可证看看有法医狂妃放烟花分开住有空时可以收费发货快一点弗雷德咕噜咕噜高新路刮骨疗伤原来是他一开始有快速反应看在眼里风筝与风一路顺风愉快收款方在空中防护口罩也看过

ABCD


#戎史肢# 合报之木,生与豪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请分析这些名言包含的哲学道理. -
(15794067904): 一切伟大由平凡累积而成.“合抱之木”,不可谓不 “大”;“九层之台”,不可谓不 “高”;“千里之行”,不可谓不 “远”.然而,这“大”“高”“远”,都是由“毫末”“累土”“足下”一点点累积而成的.没有“毫末”之积,何来“合抱”之大?没有“累土”之积,哪来“九层”之高?没有“足下”之积,怎至“千里”之远?

#戎史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名言告诉我们:培养和锻炼意志要 ( ) - 作业帮
(15794067904):[选项] A. 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 B. 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 C. 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 D. 善于管理自己

#戎史肢# 《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告诉我们:磨砺坚强的意志要( ) - 作业帮
(15794067904):[选项] A. 善于管理自己 B. 树立明确的目标 C. 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 D. 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戎史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反应了什么哲理 -
(15794067904): 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反应了什么哲理?量变引起质变.任何事的发生都有其潜在的,长期存在的因素,不是突然之间就可以形成的.二、详细解释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谓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

#戎史肢# 《老子》中说:“合抱之木,生于毫厘;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段话告诉我们,培养和提高自立能力( ) - 作业帮
(15794067904):[选项] A. 随着年龄增长自然就会提高 B. 是一朝一夕的事,不必太重视 C. 要从点滴做起,逐渐积累 D. 只能从大处着眼,不可从小处下手

#戎史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说明什么哲学道理 -
(15794067904):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要时时注意观察量变的积累到了何种程度,时刻做好应对质变的准备.

#戎史肢# 老子的名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发
(15794067904): 做事不能急.一步一个脚印,万里长城也是一个砖一个砖积累出来的

#戎史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15794067904):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发 音: qiān lǐ zhī xíng,shǐ yú zú xià 释 义: 走一千里路,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从小到大逐渐积累起来的. 出 处: 《老子》第六十四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示 例: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明·赵弼《两教辨》)

#戎史肢# 九成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我明白了什么? -
(15794067904): 量变到质变的哲学道理. 没有神秘主义的朴素历史唯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