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视线恐惧患者。我很痛苦不敢很别人对视不敢在马路上走不敢接触人好难过啊我不敢去上班。我该怎么 我有人群恐怖症,经常感觉到有人注视着我,很不自在,特别不敢跟...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眼睛害怕看人”这一症状常是病人主诉或要求解决的主要问题,临床上称“视线恐怖症”。临床表现及分类视线恐怖症的临床表现和体验庞杂多样,大部分病人刚发病时往往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目光问题,一段时间后,忽然感到自己眼睛不敢看人,而成为困扰的焦点,部分病人在发病初期即以视线恐怖为主要症状。恐惧的对象主要是年轻异性,严重的病人对同性也感到恐惧,个别病人甚至害怕老人、儿童或家人。

  主要表现试分为以下三类:(一)对视恐怖:病人主诉与对视时紧张害怕,看人时总想着对方的眼神,即使勉强对视,也躲躲闪闪,一扫而过,看人时间不足1秒钟。有病人诉说对视时心情慌乱,脑子一片空白,说不出话,目光不能集中,感觉对方的目光流露出“疑惑、生气、反感或仇视”的意思,有的病人坚信其目光能伤人、太毒、刺人不柔和,使被视者显的局促不安,表情难堪或手脚难受不自然。相当一部分病人认为其目光“色迷迷”的,有邪念,或有异样表情,看人时有“非分之想”的意思,只好眯眼看人或干脆闭上眼睛,悲观的认为“眼瞎了问题就解决了”。1例女病人诉说脑子里总浮现男童生殖器的形象,驱之不去,羞愧讨厌已极,故而不敢和男性对视。有的病人因长期不敢和人对视,总感到面前的人如影子,轮廓模糊高大。大多数病人初诊时不敢和医生对视,而是低头、偏脸或眯着眼,细心观察可见病程长的患者由于习惯性地眯着眼,藏其目光,眼周围皱纹增多,与其年龄不相称。(二)“余光”恐怖: 病人主诉用眼睛“余光”看人,特别是异性时感到不安、害怕,病人称余光看人并不等于斜视,而是眼球定视前方注意力却能高度集中侧面视野的目标,时间一长,积习成癖难以自控,引起侧面异性的注意和反感,病人抱怨当正视前方时,眼光发散,注意力集中不起来,不由自主地“余光”视野中的动静或人成了注意的目标,这个目标常常是异性或异性的胸乳部、阴部,由于情绪不安,只好偷视一次以求放松,不久后“余光”又使其精力分散,难以控制。有些病人因此不能听课,只好在课桌两侧垒上两堆书或用手捧着脸挡住余光,以求视线集中。有的病人先是不敢和人对视,只好用余光看人,余光看人成了主要症状。(三)目光失控恐怖:其中眼睛总是不能控制的四处乱看,看人时觉着别人不愿被看,象是在生气;看别人的手脚,手脚象是“难受、躲避”,病人称不愿干扰别人,只好把目光转移到别的目标上,但又马上觉的这一目标太牵扯精力,只能再转移到别处,这样摇头晃脑不停,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专注。另有病人总感到眼球象被人牵着,不由自主地随周围人转动,无法集中注意力,深感苦恼。还有病人感到眼球不能灵活自如地转动,目光僵直呆板,看人不礼貌,怀疑眼神经有毛病,反复到医院检查,也查不出器质性病因。 症状形成过程及病理心理特点 在心理分析过程中,我们都要求病人详述发病过程,反复询问“为什么害怕看人”、“怎样形成的”。结果发现27例中有15例明显地受过环境中不良刺激的激发,在持续的紧张、恐惧、抑郁背景中逐渐形成目光恐怖症状,另有9例虽然没有遭受大的挫折,但也能找到诱因,只有3例原因不明。在校学生的症状形成相似的特点。如有一女病人在高中学习时,因和同桌男学生低声谈话,引起周围同学的起哄、议论,这使她感到紧张和恐惧,她小心地摆正自己的目光和表情,感到一举一动都在受监视,她的眼睛余光高度戒备着周围的动静,结果还是不断的招来嘲笑和议论。终于,她感到无所适从,开始相信自己目光不正常,和别人不一样,看人时能引起别人的猜疑、反感或伤害别人。另一类典型例子是,一个男病人在高中学习时,总是用余光扫视旁边女同学,时间一长,养成了习惯或僻好,终于引起女同学的反感、躲避,开始自责、紧张,认为别人都知道了自己的坏毛病,感到羞耻,无地自容,越想控制反而越加重。有4例因过于自卑而不敢与人平等地交往导致害怕看人,认为自己相貌丑,能力低,一事无成,毫无价值等。总之,大多数病人具有某些共同的心态:如自己的言行受到监视或嘲笑,易于在众人面前出丑,不正常的目光泄露了内心隐密的念头,目光表情不符合正常人道德规范,对别人造成了干扰或伤害。这类人都自卑感强,羞耻心强,又极爱面子,很少与异性交往。 恐惧症患者的注意事项 结合一些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技巧,把改变付诸行动: 1积极的自我暗示:每天晚上睡觉前和早上起床后,对自己说20遍"我接纳自己,我相信自己!" 通过这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逐步改变我们心里以前对自己的否定观念,学会悦纳自己,培养自己的信心。 2系统脱敏训练:改变是不大可能一步就到位的,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地来战胜自己的紧张心理。 先为自己设立一系列的行为目标,比如说10个自己以往紧张的交际场景,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将其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来排列。这样由易到难地去进行一项一项的社交实践训练,每一项练到很轻松自如了,就可以进入下一项的练习。 要相信,人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经过锻炼而逐渐培养发展起来的,社交能力也是如此。 3镜子技巧:每天拿10分钟左右的时间,站到镜子前面,看着镜中自己的眼睛,对自己大声说道:"我相信自己可以轻松自如地与别人交往!""我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地改变!"如此反复多遍,要细细地体验自己内心所发生的变化,感觉一下自己是否相信这句话。 4放松入静训练:找一个安静没有人打扰的地方,舒适地坐下来,闭上眼睛,想像自己来到一个青山环绕、绿树成荫的幽静地方,心境变得平和起来。现在开始放松,从头部、颈部、手臂、胸部、腹部、背部、臀部、大腿、小腿、脚部依次想像变松变软……每天至少一次,通过经常这样的练习,能帮助我们控制自己的身体,有助于克服紧张的反应。 5阅读伟人传记:尝试着看一些名人伟人的传记,用他们的成长和成功经历来激励自己,使自己树立起愿意改变的勇气和信心,同时,看过这些伟人的事迹后,还能起到偶像的作用,我们可能会潜在地模仿他们的一些积极的思想和行为(比如:海伦•凯勒、林肯、福特、诺贝尔、拿破仑等的传记)。 恐惧症的自我调节方法: 在生理上,恐惧症的紧张表现为面部肌肉僵直、不自然,身体的某些部位不由自主地发抖、心跳加快、手心冒汗等症状:在心理上,恐惧症的紧张在主观上感到别人都在盯着自己,看到自己的紧张表现,甚至别人还在心里嘲笑自己,同时,他们的心里就会产生一种逃避心理,在公共场合,尽量逃到不被别人注意的角落,而且尽量不发言,来减轻自己的紧张状况。但只要正确认识了它,并下决心要改变,运用科学的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技巧,一定能使自己走出这个心里怪圈的。 要克服社交紧张心理,首先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树立一些良好的观念: 一、悦纳自己树立自信 很多社交紧张者就是因为不悦纳自己、对自己不自信造成的,所以,要改变首先就得在心里接受和悦纳自己,树立起对自我的信心。 二、勿对自己要求过高 过于追求完美,对自己要求过高,就容易患得患失,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一心想要得到别人的承认,从而迷失自己。接受自己的现况,不要去管别人怎么看,你越害怕出错,就越会感到手足无措。 三、别太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 紧张总是伴随着一系列的身体上的不适,根据强化理论,如果紧张时我们太在意自己的身体某些部位的紧张反应,就相当于在强化自己的紧张行为。使其一步一步的加重。而当我们不去管自己的紧张反应后,由于紧张得不到注意和强化,紧张反应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 四、勇敢地去面对 有紧张现象的人,在社交场合下,往往会表现出逃避心理,害怕自己会出丑而不去面对。其实,逃避并不能消除紧张,相反,它会使你感到自己的懦弱,使你责备自己,以致下次会更加紧张。而且,我们也不可能逃避一辈子的,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是必须与人交往的,早晚有一天,我们都必须去面对。 克服恐惧症的建议 恐惧症是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人回避行为。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 患者明知其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青年期与老年期发病者居多,女性更多见。国外报道一般人口中的发病率77%0,我国各地调查患病率的平均值为2%0左右。 放松入静训练:找一个安静没有人打扰的地方,舒适地坐下来,闭上眼睛,想像自己来到一个青山环绕、绿树成荫的幽静地方,心境变得平和起来。现在开始放松,从头部、颈部、手臂、胸部、腹部、背部、臀部、大腿、小腿、脚部依次想像变松变软……每天至少一次,通过经常这样的练习,能帮助我们控制自己的身体,有助于克服紧张的反应。 阅读伟人传记:尝试着看一些名人伟人的传记,用他们的成长和成功经历来激励自己,使自己树立起愿意改变的勇气和信心,同时,看过这些伟人的事迹后,还能起到偶像的作用,我们可能会潜在地模仿他们的一些积极的思想和行为(比如:海伦·凯勒、林肯、福特、诺贝尔、拿破仑等的传记)。 1.积极的自我暗示:每天晚上睡觉前和早上起床后,对自己说20遍我接纳自己,我相信自己! 通过这种积极的自我心理暗示,逐步改变我们心里以前对自己的否定观念,学会悦纳自己,培养自己的信心。 2.系统脱敏训练:改变是不大可能一步就到位的,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地来战胜自己的紧张心理。 先为自己设立一系列的行为目标,比如说10个自己以往紧张的交际场景,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将其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来排列。这样由易到难地去进行一项一项的社交实践训练,每一项练到很轻松自如了,就可以进入下一项的练习。 要相信,人的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经过锻炼而逐渐培养发展起来的,社交能力也是如此。[1] 生活中,总有些人因为害羞,而在说话时不敢和人对视,虽然表现的有些紧张,但还是能够顺利与人交流和接触。但有一部分人不仅极力回避与人对视,还无法与人交流对话,这样的害怕程度就很有可能是视线恐惧症的表现。 视线恐怖症,是社交恐惧症的一种。存在这种问题的人,主要的心理问题是:过分注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压抑内心一些正常欲望的自然表达;有完美主义倾向,总是希望在他人面前不要出错,因此夸大了社交压力,带来强迫性的视线回避行为。 视线恐怖症患者一般表现为与别人见面时不能正视对方,自己的视线与对方的视线相遇就感到非常难堪,以至于眼睛不知看到哪儿才好。患者一味注意视线的事情,并急于强迫自己稳定下来,但往往事与愿违,很难集中注意力与对方交谈,或者谈话前言不搭后语,自己也会感到痛苦。 要克服这种视线恐惧,最好采取“满灌疗法”,就是强迫自己在公众面前讲话,练习自我展现的胆量;也可以先跟自己关系亲密的朋友一起做视线接触练习。 在亲密的人之间,会因为交谈投机,彼此互相了解和欣赏而不由自主地接触对方的眼睛。同时,好友的一些心理鼓励,也可以帮助你建立人际交往的信心,比如一句:“你看上去真是精神极了。我一直觉得你是一个很棒的人!”就可以创造一种安全和接纳的气氛。 另外,也可以先接触对方眼睛和鼻子之间的三角形区域,不一定非盯着对方的眼睛看。经过一段时间,在你逐渐能自如地表达内心想法时,就会慢慢适应别人的视线,不再惧怕注视对方了。 害怕与人对视的朋友,别再让视线恐惧症挡住你与人交往渴望。

可以看心理医生===主要是靠自己调整====多多锻炼自己,越是害怕越要勇敢面对==祝你成功

去看心理医生吧

对视恐好难受,怎么办啊~

看眉间。

我开始也有这种情况,不过没你那么糟,我觉得你可以调整自己的心态,不要总以为有人在注视着你,或许根本没有呢,为什么会不敢跟异性对视呢,是不是感到自卑啊,我不是很了解你的情况,所以不知道怎么帮你,如果你看见了回答,可以尝试跟我说说,或许我能够帮你。


#高颜温# 我就是害怕跟人对视,怎么办?很痛苦. -
(18923932159): 你好,对视恐惧的原因是心理长期退缩和弱小后,心理虚弱没有自我,不敢做真实的自己,心理不安和紧张,放不开自己,失去了稳定的内在自我,眼神在外在的生活中,因过分在意外在而恐慌焦虑,慢慢的不敢和别人对视了.所以如果不严重的话,让自己的心慢下来,多肯定自己,在家人和朋友面前慢慢的安定和踏实,做一个真实的人,踏踏实实的走自己该做的事情,少一些胡思乱想,先做人后做事,慢慢的让心理踏实和坦荡.

#高颜温# 本人24岁,有对视恐惧症,不敢看别人的眼睛,怎么战胜这个疾病,怎么调节! -
(18923932159): 你这个年龄还不大,当然只要你能够克服恐惧症,不再那么胆怯,慢慢的练习,慢慢的就可以看别人的眼睛,只要你勇于去做就行

#高颜温# 我有对视恐惧症 很严重不知道还能怎么办 我很痛苦 我这样会得罪我不想得罪的人 -
(18923932159): 这是你自己的自卑心理在作怪,,这个要自我客服,,多加练习,,

#高颜温# 对视恐惧症 -
(18923932159): 你好,你能感觉到与人对视有恐惧,这本身说明你的内心是非常细腻和敏感的,这种细腻和敏感本身是一个人的优点,但如果一个人把所有的细腻和敏感针对自身时,就有可能产生问题.你对你跟别人对视有恐惧的心情不满意,并想克服这种情...

#高颜温# 二十年的对视恐惧症很痛苦,怎么办? -
(18923932159): 这种恐惧症很容易消除,你害怕跟他们接触,那就强迫自己去跟他们接触,现在自己设定,和他们接触五分钟,下一回十分钟,以此类推,没有话题也好办,谁都有学生时代?你就可以跟他们谈学生时代的趣闻和琐事,坚持慢慢就克服了

#高颜温# 我这是不是视线恐惧症?不能与人对视,自己会感觉紧张,眼睛有异物感,表情愤怒,自己很难控制表情, -
(18923932159): 首先,我们在同别人讲话时,我们问别人问题后,他没有看着你的眼睛说话,会让人有一种反感,也会让人觉得不信任. 我觉得你缺乏的是一种自信,还有就是自我保护意识过强. 你可以试着慢慢看着对方,一次,两次,三次,你就会发现别人一点都不可怕,比这个可怕的东西还有很多,或许就是你自己. 没有人会嘲笑你的,尽管你可能有自己觉得不是很自信的地方. 其实大家没有那么关注你.所以,放开心地做自己想做的,说自己想说的话. 加油

#高颜温# 眼睛由余光恐惧症演变成不敢看人脸,不敢照镜子怎么办,注意力不集中 -
(18923932159): 我的余光强迫症已经好了,我把我的经验给你,希望对你有益. 通常情况下与人对视不要超过3秒或四秒,因为超过3秒或4秒,任何人都会不舒服.. 眼神余光是心理正常反应,不论你以什么目光看人都是本能反应,不会伤害到任何人,也不会...

#高颜温# 不敢和别人的眼睛对视怎么办?/ -
(18923932159): 不敢和别人的眼睛对视,说明你存在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你就敢于他人对视了. 你只要正确认识自己,能全面地看待他人和自己,就会感觉自己没那么差,而是自己可能感觉状态不是最佳或太在乎他人的看法或想法.而他人的看法或想法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