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塞上曲是在什么情况写下的 王昌龄塞下曲是在什么时候写的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一、王昌龄《塞上曲》
  -------------------------------------------------------------------------------- 蝉鸣空桑林(1),八月萧关道(2)。 出塞入塞寒(3),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4),皆共尘沙老(5)。 莫学游侠儿(6),矜夸紫骝好(7)。 【题解】 在盛唐诗人中,王昌龄的边塞诗也是别树一帜,颇为人们的称道的。这一首诗人早年漫游西北边地时所作的《塞上曲》,就是很有特色的作品。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0-756)字少伯,汉族,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比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注释】 (1)空桑林:桑林因秋来落叶而变得空旷、稀疏。 (2)萧关:宁夏古关塞名。 (3)入塞寒:一作“复入寒” (4)幽并:幽州和并州,今河北、山西和陕西一部分。 (5)共:作“向”。 (6)游侠儿:指恃勇气、逞意气而轻视生命的人。 (7)矜:自鸣不凡。紫骝:紫红色的骏马。 【韵译】 知了在枯秃的桑林鸣叫, 八月的萧关道气爽秋高。 出塞后再入塞气候变冷, 关内关外尽是黄黄芦草。 自古来河北山西的豪杰, 都与尘土黄沙伴随到老。 莫学那自恃勇武游侠儿, 自鸣不凡地把骏马夸耀。 【赏析】 这首乐府歌曲是写非战的。诗由征戍边塞不回,而告诫少年莫夸武力,抒发非战之情。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这四句写边塞秋景,无限肃杀悲凉,寒蝉、桑林、萧关、边塞、秋草都是中围古代诗歌意象里悲情的代名词,诗歌开篇刻意描写肃杀的秋景是为后来的反战主题作背景和情感上的铺垫。写戍边征人,寄寓深切同情。“从来幽并客,皆共沙尘老”,与王翰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可谓英雄所见,异曲同工,感人至深。幽州和并州都是唐代边塞之地,也是许多读书人“功名只向马上取”、“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追逐名利的地方。然而,诗人从这些满怀宏图大志的年轻人身上看到的却是“皆共沙尘老”的无奈结局。末两句,以对比作结,通过对自恃勇武,炫耀紫骝善于驰骋,耀武扬威地游荡,甚至惹是生非而扰民的所谓游侠的讽刺,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战争的厌恶,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前面讲的幽并客的时候,作者还没有什么贬意,字里行间里还隐约可见对于献身沙场壮士的惋惜之情。用“游侠儿”来形容那些只知道夸耀自己养有良马的市井无赖,作者的反战情绪有了更深层次的表达。 本诗写边塞秋景,有慷慨悲凉的建安遗韵;写戍边征人,又有汉乐府直抒胸臆的哀怨之情;讽喻市井游侠,又让人看到了唐代锦衣少年的浮夸风气。

诗人从军戍边,有感而发

唐诗有王昌龄、戎昱和戴叔伦的《塞上曲》。不知道你说的哪一首。

王昌龄《塞上曲》
蝉鸣空桑林,
八月萧关道。
出塞入塞寒,
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
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
矜夸紫骝好。

这首诗是诗人王昌龄在漫游西北边地时所作。
这首乐府歌曲是写非战的。诗由征戍边塞不回,而告诫少年莫夸武力,抒发非战之情。

卢纶在什么情况下写下塞下曲这首诗~

这首诗写于卢纶的人生和仕途都极为不顺时。早年间他多次应举不第,后经元载、王缙等举荐才某的管职。朱泚之乱过后,咸宁王浑瑊出镇河中,提拔卢纶为元帅府判官。这是卢纶边塞生活的开始,在军营中,卢纶看到的都是雄浑肃穆的边塞景象,接触到的都是粗犷豪迈的将士,故而创作了这首边塞诗。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
大雪满弓刀。
希望能帮助到你

【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塞下曲》
【内容】: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作者】:
王昌龄,字少伯,京兆人。登开元十五年进士第,补秘书郎。二十二年,中宏词科,调汜水尉,迁江宁丞。晚节不护细行,贬龙标尉卒。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注释】:
黯黯:同“暗暗”;
临洮:今甘肃岷县一带,是长城起点。
咸:都。

【赏析】:
写出征战的残酷,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历史的纵深感。语言简炼,极富表现力。这首乐府曲是以长城为背景,描绘战争的悲惨残酷。诗的前四句写塞外晚秋时节,平沙日落的荒凉景象;后四句写长城一带,历来是战场,白骨成丘,景象荒凉。
全诗写得触目惊心,表达了非战思想。


#戎航寇# 谁能解释一下这一首诗 -
(18782631245): 这压根就不是一首诗,是从不同的诗词中凑起来的,而且没有注意韵脚,所以也不是集句,你就当诗词摘抄看吧.第一句是唐代王涯《塞上曲》的结句,意思是说诗人胸怀大志,要在战场上立功争取前程.第二句是李白的《古风》其十,是夸赞齐国的士人鲁仲连,说他为人倜傥不群,情操高洁,才气纵横,风采耀目.第三句是苏东坡《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作的开头,描写夜晚凄凉孤寂的景物,衬托诗人心情的失落.第四句不知道出自哪里,倒是有个网友摘抄的“妙人回眸展笑颜,霞光弄影映照玉容.”看起来更完整,貌似是从这一句中断章截取的,无非是描写美人回眸展露笑容,玉容上的红晕仿佛红霞映照一般美艳.

#戎航寇# 李白的塞下曲是一首什么诗 -
(18782631245): 李白 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1]. 赏析 现存李白诗集中有《塞下曲》六首,都是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的.其中第四首写思妇怀念...

#戎航寇# 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写了这首诗的 -
(18782631245): 他是在他想写这首诗的时候 他是何人问者匿 想非所想猜其意 写写无非四句话 诗诗吟吟当说戏

#戎航寇# <<塞上曲>>和<<塞下曲>>各说的是什么?? -
(18782631245): 1、否 《塞上曲》是:1、一首琵琶传统大套文曲; 2、诗的题目.如:王昌龄:塞上曲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 出塞复入塞,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客,皆向沙场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塞下曲》是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

#戎航寇# 古诗塞上曲李白 -
(18782631245):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戎航寇# 塞上曲的作者!!!!! -
(18782631245): 《塞上曲·汉家旌帜满阴山》 中唐 作者:戴叔伦 体裁:七言绝句 《塞上曲·蝉鸣空桑林》 盛唐 作者:王昌龄 体裁:五言古诗 《塞上曲送元美》 明代 作者:李攀龙 体裁:七言绝句 《塞上曲·军门频纳受降书》 中唐 作者:戴叔伦 体裁:七言绝句 《塞上曲·胡风略地烧连山》 中唐 作者:戎昱 体裁:七言绝句

#戎航寇# 塞下曲这首古诗作者描写环境的目的是什么? -
(18782631245): 既交代了时间为冬季,又烘托出了战前的紧张气氛.

#戎航寇# 裴说的《塞上曲》是关于爱国的古诗吗? -
(18782631245): 好像跟爱国扯不上什么关系. 裴说的《塞上曲》 极目望空阔,马羸程又赊. 月生方见树,风定始无沙. 楚水辞鱼窟,燕山到雁家. 如斯名利役,争不老天涯.

#戎航寇# 塞上曲唐朝戎昱注音版 -
(18782631245): 塞上曲【sài shàng qǔ】 朝代:唐代 作者:戎昱 hú fēng lüè dì shāo lián shān , suì yè gū chéng wèi xià guān . 胡风略地烧连山,碎叶孤城未下关. shān tóu fēng zǐ shēng shēng jiào , zhī shì jiāng jūn yè liè huán . 山头烽子声声叫,知是将军夜猎...

#戎航寇# 琵琶曲《塞上曲》为什么不叫《塞下曲》呢? -
(18782631245): 塞上曲、塞下曲在古诗词中都有许多,塞上指塞外,塞下指塞内.琵琶曲《塞上曲》反映汉朝王昭君被远嫁塞外、身居北国异地的思念故国之情,自然要称作塞上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