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杨家将主要内容,要 杨家将的主要内容 150字左右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杨家将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以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它对北宋前期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加以演义,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

  杨业,山西太原人。据专家学者考证:在《资治通鉴》中写道,其父亲杨信是“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土豪,自为刺史”。欧阳修在《欧永叙集》卷二《杨琪墓志》中写道,“君讳琪(杨业的第一代孙)字宝臣,姓杨氏,麟州新秦人也。《辞海》注释杨业也是古麟州人。杨业父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战争频繁,多灾多难的时代。杨业在民族矛盾日趋尖锐的历史时期,为保卫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英勇奋战,使“契丹畏之,望见业旌旗即引去”。他曾收复云、应、寰、朔四州。在雍熙三年年(986年)北伐中,被奸臣所迫,不幸受伤被擒,“不食三日而死”。杨业子孙继承先辈遗志,为保卫国家安宁,人民安居乐业,英勇善战,保家卫国。因此杨家将成为历代人民传颂的民族英雄,爱国将领。
  钟鼓楼

  在山西省代县城里,有一座颇有气概的钟鼓楼。在它的正面和背面分别悬挂着“威震三关”、“声闻四达”两块巨大的题匾。传说这是人们为纪念杨家将不朽功勋,而流传到今天的一处珍贵遗迹。
  杨业
  提起杨家将,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杨业。历史上,这位名震千里的一代名将,弱冠之年便入事太原的北汉政权,受到北汉皇帝的信任,任侍卫新军都虞侯。当时,宋太祖赵匡胤已经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全国统一大局已定。杨业向北汉皇帝刘继元提出了“奉国归宋”的建议,遭到反对。但他深感刘氏厚遇之恩,并未变心投宋,而是舍命保卫北汉政权。后来,北汉战败,杨业却仍在城南与宋军苦战。宋太宗早就听说杨业是一员勇将,便派北汉亡国皇帝刘继元的亲信前去劝降。见到刘继元派来的劝降使者,杨业悲愤地大哭了一场,投降了宋朝。宋太宗因他“老于边事,洞晓边情”,任命他为左领军卫大将军,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与河东三交口都部署潘美共同担负起了山西防御契丹的任务。 杨业不负宋太宗的重托,在契丹军出入的各个要道口,连续修建了阳武寨、崞寨、西陉塞、茹越寨、胡谷寨、大石寨(均在今代县、繁峙境内)6 个兵寨。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 980年)三月,契丹十万军马来攻雁门,杨业率部用堵截和奇袭办法,大败契丹军,杀死他们的节度使、驸马、侍中肖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朝廷由此提升他为云州观察使,仍知代州。
  潘仁美

  而开国功勋潘美从未参入其中,而在战争年代,决策失误是不可避免的,,历史上的潘仁美都是虚构的.大家看小说与事实其实是两码事。 为了还原历史,不与小说混淆,这里附宋史: 《宋史;潘美传》所记载的,就是杨家将故事中的潘仁美,此人乃河北大名人,军校出身,周世宗时,他已经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年轻将领,周世宗征西北时,命他为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市)护军。宋太祖赵匡胤未即位时,也对他格外信任。太祖登基时,命潘美召集后周宰辅,晓以大义,使这些人对新朝俯首称臣,甚至连改朝换代的圣旨,也是由潘美晓谕天下的。当时陕西军阀袁彦心怀异志,赵匡胤担心袁彦作乱,命潘美前往西北监其军,胆勇过人的潘美单骑入长安,劝袁彦顺天从命,迫使袁彦入朝。赵匡胤对潘美此举倍加赞赏,称他为孤胆英雄。此后的数十年中,潘美作为一位将领南征北战,为宋王朝的基业立下了非常人可比的战功。他先随太祖征讨淮南叛将李重进,淮南平定后,单师挥戈前往湖南,讨平湖南叛将汪端,接着继续南下,攻克南汉的北部屏障郴州,继而荡平南汉二十万大军,擒南汉主刘鋹送京师。太祖开宝七年(974),朝廷决定平定江南李煜,潘美与曹彬分帅大军进次秦淮,经数日短兵接战,为曹彬主力杀开一条血路,一鼓破金陵,李煜又成了曹、潘大军的俘虏。潘美还朝奏捷,席不暇暖,又披挂为帅,北征北汉刘氏,刘继元借契丹重兵,才赖以暂保疆土。太宗即位的第四年(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潘美以北路都招讨之职攻打北汉,刘继元大败,北汉亦归宋朝所有。为了安定河东,太宗命潘美留镇太原,他是北宋第一任太原知府。不久北伐契丹,节节胜利,以功封代国公。雍熙三年(986),宋太宗决定大举北伐,欲收复后晋石氏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潘美与曹彬、崔彦进分帅三路大军向北挺进。当潘美一路摧枯拉朽,连下寰、朔、云三州之际,遭遇了契丹重兵,由于指挥失当,加上护军王侁坚持错误的战术,致使杨业战死于陈家谷口,宋军由此受挫,使太宗北伐的计划宣告失败。太宗对于此败十分恼怒,将潘美降官三等,以省其愆。第二年,命他出知真定府(今河北省正定县),不久,改知太原府。潘美戎马一生,晚年因一失足而使北伐大业败于垂成,心中怏怏,一年多以后,便病死于太原,终年六十七岁。 《杨家将演义》的作者对宋史知之甚少,他不仅把一代名将写成权奸,且让这位“权奸”死于忠臣开封府尹寇准的刀下,可谓大缪。《宋史;太宗纪》载,潘美于淳化二年(991)六月死于太原,而寇准任开封尹,则在咸平五年(1002),此说有北宋《开封府题名记》碑(现藏开封市博物馆)为证 雍熙三年(公元 986年)正月,宋太宗为了彻底解决契丹对边境的骚扰,执意全面进攻契丹,下诏分兵三路进行北伐:东路由大将曹彬、崔彦进率主力从雄州出发北攻幽州;中路由田重进统率,由定州攻飞狐;西路由潘美、杨业统率,出雁门关,攻朔(今山西朔州)、寰(今山西朔州东)、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等四州,最终目标是三路大军会师幽州,与契丹进行决战。三路大军同时前进,东路军刚出击就遇到契丹主力的迎击,大败于歧沟关;中路军闻听东路败北,也就不战而溃;只有潘美、杨业的西路军,出师仅两个月,便战果累累,收复了朔、寰、云、应四州之地,兵锋直抵桑乾河。但是,由于东、中两路守军的溃败,他们却成了孤军深入。契丹在打败东路和中路两路宋军后,调集十万精锐,全力向潘、杨部连环画封面(20张)占领的寰州压来。朝廷命令潘、杨率军护送朔、寰、云、应四州百姓立即迁回代州。在当时大兵压境的时刻,要完成这一任务非常艰巨。杨业经过周密思考,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先派人密告云、朔等州守将,等我军离代州北上时,令云州民众先出,我军到达应州时,契丹必定会派兵迎战,这时,命令朔州民众再出城,同时派骑兵接迎,另派1000弓箭手守住谷口,这样百姓就可安全内迁。 对于杨业这个切实可行的方案,监军王诜却坚决反对。他们为了争功,硬要杨业率兵去打寰州。王先说:“你有几万精兵为什么还这样胆怯?应当直接出雁门关北上!”杨业说:“不行,这样做,只有失败。”王先阴险地说:“你不是号称‘杨无敌’吗,为什么不敢与敌人正面交锋,难道你还有不可告人的打算?”杨业气忿地说:“我这样做不是怕死,而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完成好皇上交付的使命。你既然这样责问我,那好吧,我现在就遵命前往。”出发时,杨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次出兵,必定失利,我是北汉降将,蒙皇上大恩,我愿以死报国。”他又用手指着陈家谷(今山西朔州南)说:“你们务必在两翼布置强有力的弓箭手,我转战到这里,你们就出兵夹击,不然我们将会全军覆没。”说罢,杨业就率兵出发了。经过两场恶战,因寡不敌众,杨业战败。潘仁美苦劝不下王先,立场不够坚定,离开了谷口,退到陈家谷时,杨业得不到接应,陷入重围。虽然他奋不顾身,英勇作战,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坠马被俘,最后不屈绝食而死。 史书上记载,杨业的儿子除延玉外,还有延朗、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和延彬。
  杨六郎
  杨延朗后改名延昭,人们称他为“杨六郎”。他智勇善战,号令严明,也是北宋王朝的名将。杨延昭儿童时代受到父亲的熏陶,十分爱做军事游戏。杨业常对人说:“这个孩子最像我。”每次打仗总要带他上阵。战争中,杨延昭很快锻炼成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大将。雍熙三年(公元 986年),杨业率军北伐应、朔,派杨延昭任先锋,与契丹军在朔州城下激战。延昭被乱箭射穿了手臂,但他毫不介意,更加讲命地与敌人厮杀。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 999年)冬天,契丹军又一次向宋朝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宋军节节失利。这时,杨延昭正守卫遂城(今河北徐水县西)。在契丹围攻之下,遂城城小无备,人人危惧。杨延昭泰然自若,率士兵登城固守,毫不慌乱。他让士兵在城墙上浇水成冰,使城墙变得又坚固又光滑。契丹军攻城不下,只好绕道去攻打别处。在杨业死后,杨延昭守卫北方20多年,屡败契丹军队,继承和发扬了杨家“忠心报国”的优良家风。
  杨宗保
  杨家将的第三代是杨宗保,他是杨延昭的儿子,也是宋代一名边防名将。在宋仁宗时期,他先后在河北、陕西边境做过镇守将军。他镇守陕西时,主要是防务西夏国对中原地区的骚扰。
  http://baike.baidu.com/view/6253.htm#sub6253

杨家将是一部英雄传奇系列故事,以话本、戏剧等形式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它对北宋前期的一些人物和事件加以演义,讲述了杨家四代人戍守北疆、精忠报国的动人事迹。

杨业,山西太原人。据专家学者考证:在《资治通鉴》中写道,其父亲杨信是“麟州(今陕西神木县)土豪,自为刺史”。欧阳修在《欧永叙集》卷二《杨琪墓志》中写道,“君讳琪(杨业的第一代孙)字宝臣,姓杨氏,麟州新秦人也。《辞海》注释杨业也是古麟州人。杨业父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战争频繁,多灾多难的时代。杨业在民族矛盾日趋尖锐的历史时期,为保卫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英勇奋战,使“契丹畏之,望见业旌旗即引去”。他曾收复云、应、寰、朔四州。在雍熙三年年(986年)北伐中,被奸臣所迫,不幸受伤被擒,“不食三日而死”。杨业子孙继承先辈遗志,为保卫国家安宁,人民安居乐业,英勇善战,保家卫国。因此杨家将成为历代人民传颂的民族英雄,爱国将领。
钟鼓楼

在山西省代县城里,有一座颇有气概的钟鼓楼。在它的正面和背面分别悬挂着“威震三关”、“声闻四达”两块巨大的题匾。传说这是人们为纪念杨家将不朽功勋,而流传到今天的一处珍贵遗迹。
杨业
提起杨家将,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杨业。历史上,这位名震千里的一代名将,弱冠之年便入事太原的北汉政权,受到北汉皇帝的信任,任侍卫新军都虞侯。当时,宋太祖赵匡胤已经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全国统一大局已定。杨业向北汉皇帝刘继元提出了“奉国归宋”的建议,遭到反对。但他深感刘氏厚遇之恩,并未变心投宋,而是舍命保卫北汉政权。后来,北汉战败,杨业却仍在城南与宋军苦战。宋太宗早就听说杨业是一员勇将,便派北汉亡国皇帝刘继元的亲信前去劝降。见到刘继元派来的劝降使者,杨业悲愤地大哭了一场,投降了宋朝。宋太宗因他“老于边事,洞晓边情”,任命他为左领军卫大将军,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与河东三交口都部署潘美共同担负起了山西防御契丹的任务。 杨业不负宋太宗的重托,在契丹军出入的各个要道口,连续修建了阳武寨、崞寨、西陉塞、茹越寨、胡谷寨、大石寨(均在今代县、繁峙境内)6 个兵寨。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 980年)三月,契丹十万军马来攻雁门,杨业率部用堵截和奇袭办法,大败契丹军,杀死他们的节度使、驸马、侍中肖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朝廷由此提升他为云州观察使,仍知代州。
潘仁美

而开国功勋潘美从未参入其中,而在战争年代,决策失误是不可避免的,,历史上的潘仁美都是虚构的.大家看小说与事实其实是两码事。 为了还原历史,不与小说混淆,这里附宋史: 《宋史;潘美传》所记载的,就是杨家将故事中的潘仁美,此人乃河北大名人,军校出身,周世宗时,他已经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年轻将领,周世宗征西北时,命他为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市)护军。宋太祖赵匡胤未即位时,也对他格外信任。太祖登基时,命潘美召集后周宰辅,晓以大义,使这些人对新朝俯首称臣,甚至连改朝换代的圣旨,也是由潘美晓谕天下的。当时陕西军阀袁彦心怀异志,赵匡胤担心袁彦作乱,命潘美前往西北监其军,胆勇过人的潘美单骑入长安,劝袁彦顺天从命,迫使袁彦入朝。赵匡胤对潘美此举倍加赞赏,称他为孤胆英雄。此后的数十年中,潘美作为一位将领南征北战,为宋王朝的基业立下了非常人可比的战功。他先随太祖征讨淮南叛将李重进,淮南平定后,单师挥戈前往湖南,讨平湖南叛将汪端,接着继续南下,攻克南汉的北部屏障郴州,继而荡平南汉二十万大军,擒南汉主刘鋹送京师。太祖开宝七年(974),朝廷决定平定江南李煜,潘美与曹彬分帅大军进次秦淮,经数日短兵接战,为曹彬主力杀开一条血路,一鼓破金陵,李煜又成了曹、潘大军的俘虏。潘美还朝奏捷,席不暇暖,又披挂为帅,北征北汉刘氏,刘继元借契丹重兵,才赖以暂保疆土。太宗即位的第四年(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潘美以北路都招讨之职攻打北汉,刘继元大败,北汉亦归宋朝所有。为了安定河东,太宗命潘美留镇太原,他是北宋第一任太原知府。不久北伐契丹,节节胜利,以功封代国公。雍熙三年(986),宋太宗决定大举北伐,欲收复后晋石氏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潘美与曹彬、崔彦进分帅三路大军向北挺进。当潘美一路摧枯拉朽,连下寰、朔、云三州之际,遭遇了契丹重兵,由于指挥失当,加上护军王侁坚持错误的战术,致使杨业战死于陈家谷口,宋军由此受挫,使太宗北伐的计划宣告失败。太宗对于此败十分恼怒,将潘美降官三等,以省其愆。第二年,命他出知真定府(今河北省正定县),不久,改知太原府。潘美戎马一生,晚年因一失足而使北伐大业败于垂成,心中怏怏,一年多以后,便病死于太原,终年六十七岁。 《杨家将演义》的作者对宋史知之甚少,他不仅把一代名将写成权奸,且让这位“权奸”死于忠臣开封府尹寇准的刀下,可谓大缪。《宋史;太宗纪》载,潘美于淳化二年(991)六月死于太原,而寇准任开封尹,则在咸平五年(1002),此说有北宋《开封府题名记》碑(现藏开封市博物馆)为证 雍熙三年(公元 986年)正月,宋太宗为了彻底解决契丹对边境的骚扰,执意全面进攻契丹,下诏分兵三路进行北伐:东路由大将曹彬、崔彦进率主力从雄州出发北攻幽州;中路由田重进统率,由定州攻飞狐;西路由潘美、杨业统率,出雁门关,攻朔(今山西朔州)、寰(今山西朔州东)、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等四州,最终目标是三路大军会师幽州,与契丹进行决战。三路大军同时前进,东路军刚出击就遇到契丹主力的迎击,大败于歧沟关;中路军闻听东路败北,也就不战而溃;只有潘美、杨业的西路军,出师仅两个月,便战果累累,收复了朔、寰、云、应四州之地,兵锋直抵桑乾河。但是,由于东、中两路守军的溃败,他们却成了孤军深入。契丹在打败东路和中路两路宋军后,调集十万精锐,全力向潘、杨部连环画封面(20张)占领的寰州压来。朝廷命令潘、杨率军护送朔、寰、云、应四州百姓立即迁回代州。在当时大兵压境的时刻,要完成这一任务非常艰巨。杨业经过周密思考,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先派人密告云、朔等州守将,等我军离代州北上时,令云州民众先出,我军到达应州时,契丹必定会派兵迎战,这时,命令朔州民众再出城,同时派骑兵接迎,另派1000弓箭手守住谷口,这样百姓就可安全内迁。 对于杨业这个切实可行的方案,监军王诜却坚决反对。他们为了争功,硬要杨业率兵去打寰州。王先说:“你有几万精兵为什么还这样胆怯?应当直接出雁门关北上!”杨业说:“不行,这样做,只有失败。”王先阴险地说:“你不是号称‘杨无敌’吗,为什么不敢与敌人正面交锋,难道你还有不可告人的打算?”杨业气忿地说:“我这样做不是怕死,而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完成好皇上交付的使命。你既然这样责问我,那好吧,我现在就遵命前往。”出发时,杨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次出兵,必定失利,我是北汉降将,蒙皇上大恩,我愿以死报国。”他又用手指着陈家谷(今山西朔州南)说:“你们务必在两翼布置强有力的弓箭手,我转战到这里,你们就出兵夹击,不然我们将会全军覆没。”说罢,杨业就率兵出发了。经过两场恶战,因寡不敌众,杨业战败。潘仁美苦劝不下王先,立场不够坚定,离开了谷口,退到陈家谷时,杨业得不到接应,陷入重围。虽然他奋不顾身,英勇作战,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坠马被俘,最后不屈绝食而死。 史书上记载,杨业的儿子除延玉外,还有延朗、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和延彬。
杨六郎
杨延朗后改名延昭,人们称他为“杨六郎”。他智勇善战,号令严明,也是北宋王朝的名将。杨延昭儿童时代受到父亲的熏陶,十分爱做军事游戏。杨业常对人说:“这个孩子最像我。”每次打仗总要带他上阵。战争中,杨延昭很快锻炼成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大将。雍熙三年(公元 986年),杨业率军北伐应、朔,派杨延昭任先锋,与契丹军在朔州城下激战。延昭被乱箭射穿了手臂,但他毫不介意,更加讲命地与敌人厮杀。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 999年)冬天,契丹军又一次向宋朝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宋军节节失利。这时,杨延昭正守卫遂城(今河北徐水县西)。在契丹围攻之下,遂城城小无备,人人危惧。杨延昭泰然自若,率士兵登城固守,毫不慌乱。他让士兵在城墙上浇水成冰,使城墙变得又坚固又光滑。契丹军攻城不下,只好绕道去攻打别处。在杨业死后,杨延昭守卫北方20多年,屡败契丹军队,继承和发扬了杨家“忠心报国”的优良家风。

《杨家将》主要内容是什么?~

就是从宋朝杨业开始,写杨氏一家抗辽的故事.除了杨业可考之外,其它已经无从考究,甚至可以说是杜撰而来.杨业最后撞死在李宁的墓前.(李宁一直被大家认为是奸臣\叛徒,其实不是.杨业生前也一直为其辩驳)
比如说穆桂英这个人,严格意义上说没有这个人.只不过是杨宗宝的父亲娶了个穆族女子,但到了传奇演义中变成了宗保的妻子.

《杨家将》主要讲述杨继业子孙五代,对辽和西夏英勇作战的故事,其中大部分的人和事都是虚构的,比如:杨宗保、穆桂英,杨延郎、琼娥公主,佘太君等。但,正是这些介于历史、虚构之间的人和故事,大大增添了作品的色泽与情趣,加重了英雄人物的层次感和传奇性,使得杨家将的故事数百年来,在民间广泛流传,并深深地扎根在老百姓的心里。可喜的是,作品敢于冲破千百年来的封建束缚,大胆地描写了广大妇女在社会上不可缺失的重要地位,“十二寡妇破阵”、“穆桂英挂帅”、“佘太君点将”,等等。同时,作品也影射了当时战争的残酷与罪孽:男人们作战都纷纷死伤,只有依靠妇女去前赴后继,何为家?何为国?和平是压倒一切的真理!


#蒲狗具# 《少年杨家将》的主要内容和人物介绍是什么? -
(19499879358): 剧情介绍 杨业带同七个儿子坚守雁门关,力拒辽军.杨 家七子,智勇双全,各有性格,个个忠心义胆.萧太后遣十万大军意欲夺取雁门关,杨业带领几千杨家军以寡敌众,让辽军落个惨败收场,退出关外,自从杨家声威大显,举国振奋.萧太...

#蒲狗具# 杨家将这部书主要描写了谁和谁抗击西夏入侵的故事 -
(19499879358): 确实很惨.但是历史确实是四郎失忆,五郎出家,七郎、大郎和二郎、三郎战死沙场,惟有六郎在家.当然,也有些改变.历史还写了在去金沙滩前,有人对杨业说:七郎去,六郎归.意思是说:七个儿子去,只有第六个归来. 反正是电视,你也不必太伤心了.

#蒲狗具# 杨家将历史上是什么样?
(19499879358): 杨家将是北宋初年著名的军事家族,其保家卫国故事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故事主要描绘的是杨业、杨延昭等人保家卫国的事迹.五代时,北汉的麟州刺史杨信有子杨重贵,后更名杨业,曾任北汉建雄军节度使,归宋后,成为抗辽名...

#蒲狗具# 杨家将的故事 -
(19499879358): 杨宗保在历史上没有什么太多记载!但从杨家将第三代男性武将数量比较少这一点上看,杨宗保应该是死的比较早,因为演义中杨七郎的子嗣杨宗婴的真实性不太可靠!所以20多岁就死了是很可能的! 至于穆桂英,肯定是死于对西夏的作战中,而且据地方志中是说她们一次侦察中不幸遇伏,同行12名女将全部战死,首级被西夏士兵割去.

#蒲狗具# 有关于杨家将的故事一百字 -
(19499879358): 杨继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官至云州观察使、判代州,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杨业的父亲杨信,曾任后汉的麟州刺史(今陕西神木),趁五代混乱的时候,占据麟州,自称刺史,由于时局的动荡,先后归附过后汉、后周...

#蒲狗具# 介绍杨家将抗辽的背景 -
(19499879358): 杨家将抗辽的故事,很早就在民间流传.南宋“说话”,便有《杨令公》、《五郎为僧》的名目.元杂剧中有《谢金吾诈拆清风府》、《吴天塔孟良盗骨》、《八大王开诏救忠臣》、《杨六郎私下三关》、《杨六郎调兵破天阵》、《焦赞活拿萧...

#蒲狗具# 杨家将主要是指的什么呢 -
(19499879358): 古代的:老令公杨继业\老太君佘赛花\七郎八虎:大郎杨泰,字延平,二郎杨永,字延定,三郎杨勋,字延光,四郎杨贵,字延辉,五郎杨春,字延德,六郎杨景,字延昭,七郎杨希,字延嗣,八郎杨顺,字延顺\杨宗保\杨宗英\杨宗勉\杨文广\杨门女将:包括佘赛花、大郎之妻花解语、周云镜、二郎之妻耿金花、邹兰秀、三郎之妻董月娥、四郎之妻孟金榜、铁镜公主、五郎之妻马赛英、六郎之妻柴郡主、王兰英、七郎之妻呼延赤金、杜金娥、八郎之妻蔡绣英、耶律银娥、杨八姐杨延琪、杨九妹杨延瑛、烧火丫头杨排风、杨宗保之妻穆桂英、杨宗英之妻姜翠苹、杨宗勉之妻焦月娘、穆桂英之女杨金花.

#蒲狗具# 京剧杨门女将的大概主要内容150字 -
(19499879358): 宋仁宗时,西夏进犯,杨宗保抗敌殉国.部将孟怀元、焦廷贵回京报警.杨府正设宴庆宗保五十寿辰.柴郡主、穆桂英闻报惊痛,又恐太君百岁高龄闻耗发生不测,遂多方遮掩.太君觉察,力抑悲痛,命焦、孟讣告仁宗.主战派寇准劝仁宗亲临杨府吊唁.佘太君、穆桂英痛斥主和的王辉,请缨出战,一战而败西夏之王文.王文设计诱杨文广入伏,佘太君将计就计,令穆桂英母子入葫芦谷,更由宗保之马夫驭所乘老马寻得栈道,夹攻歼灭敌军,凯旋而归.

#蒲狗具# 北京杨家将传说和来历?
(19499879358): 杨家将的故事很早即在民间流传,据欧阳修撰于北宋皇佑三年(1051)的《杨琪墓志》所叙,早在杨家将第三代杨文广还在世的时候,他的祖父杨继业和父亲杨延昭“智勇...

#蒲狗具# 杨家将读后感 -
(19499879358): [杨家将读后感] 这个暑假,我读了一本书杨家将,杨家将读后感.说起杨家将,那可是大家都竖起大拇指,谁也不敢冒犯. 杨家将主要活动在北宋代州,云州,雁门关等地.前期,北宋政府用他们来防御契丹政权的进攻,后来,又令他们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