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盍亦求之,以死谁怼”里的“以”是什么意思?(出自<介之推不言禄>) 盍亦求之中“亦”的意思?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以,是“(假如)就这样”的意思。

介子推部言禄《原文》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①,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②,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③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④?”对曰:“尤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⑥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女⑦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⑧善人。”

介子推不言禄《译文 》
  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人,只有国君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盲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他的母亲说:“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
  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介之推不言禄》《左传》叙事简明生动,严谨有法,富于故事性,很有文采。它特别善于描写战争,刻画人物形象也有一定特色。记言委婉含蓄,典美博奥,尤其所记外交辞令,婉而不晦,显而不露。唐代刘知几在《史通·杂说上》中称赞它“工侔造化,思涉鬼神,著述罕闻,古今卓绝”。《左传》在史学上和文学上,都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①禄:俸禄
  ②祀者:原指掌管、主持祭祀的人,这里指代一国的国君
  ③诬:荒谬,荒唐
  ④怼:怨恨,不满
  ⑤尤:责备,谴责
  ⑥文: 装饰,美化
  ⑦女:通"汝",你
  ⑧旌:表彰,发扬
  提示:这段文字尽管没有曲折生动的情节,但是通过人物的语言,人物的不同个性还是极其鲜明的表现出来了,因而,通过分析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尤其是介子推的性格,是学习这个语段的重点。对“天实置之”“上下相蒙”“是求显也”等几句话加以理解,也有助于把握人物的性格。

盍亦求之?以死谁怼 的解释~

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 原文: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译文:
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人,只有国君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盲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他的母亲说:“能够象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也”的意思。
  介子推部言禄《原文》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女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介子推不言禄《译文 》
  晋文公赏赐跟从他逃亡的人,介之推不谈爵禄,爵禄也没有轮到他。
  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人,只有国君在世了。惠公、怀公没有亲人,国内外都厌弃他们。上天没有断绝晋国的后嗣,一定会有君主。主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国君是谁?实在是上天立的他,而那几个人以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吗?盗窃别人的财物,还叫他做小偷,何况窃取上天的功劳当作自己的功劳呢?下面的人赞美他们的罪过,上面的人奖励他们的欺诈,上下相互欺骗,就难以和他们相处了。”他的母亲说:“何不也去请求爵禄?就这样死了,怨谁?”介之推回答说:“明知是错误而效法它,罪过更要加重了。而且我发出过怨言,不吃国君的俸禄。”他的母亲说:“也要让国君知道这件事,怎么样?”介之推回答说:“言语,是身上的装饰品。身子将要隐藏,哪里还要用盲语去装饰它?这样做,就是为了显露自己了。”他的母亲说:“能够像你说的这样去做吗?我和你一块儿隐居。”于是母子俩隐居到死。
  晋文公寻找他没有找到,就以绵上作为介之推的封地,说:“以此铭记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善良的人。


#郗莲吴# 《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
(18566496445): 重耳复国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於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

#郗莲吴# 介绍介之推其人?
(18566496445): 介之推是春秋时代晋文公的臣子,骊姬之乱发生时,他跟随重耳出奔,但是当晋文公... 与女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地名)为之田.曰:“以志吾过,...

#郗莲吴# “汝乞祭余骄妻妾,某甘焚死不公候.”是什么意思? -
(18566496445):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这是宋黄庭坚的寒食诗.诗中含着两个典故.第一个典故出自《孟子》,说有这么个人,家里有一个老婆,一个二奶.每当这位老兄从外面回家,一副酒足饭饱的样子,说,又被某某达官贵人请吃了饭....

#郗莲吴# 介子推不言禄中“诬”的意思 -
(18566496445): 荒谬的意思,下面是我给你的原文的翻译,你看看吧. 晋侯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①,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②,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

#郗莲吴# 介之推不言禄翻译 -
(18566496445): 介 之 推 不 言 禄 《 左 传 》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内外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 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郗莲吴# 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 翻译 -
(18566496445): 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 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 以死,谁怼 "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 "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 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 与女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郗莲吴# 左传 介子推不言禄 -
(18566496445): 原文: 晋侯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①,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②,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③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④?”对曰:“尤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⑥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女⑦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⑧善人.”

#郗莲吴# 左传 介子推不言禄
(18566496445): 原文: 晋侯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①,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②,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③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④?”对曰:“尤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⑥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女⑦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⑧善人.”

#郗莲吴# 有对和心念什么 -
(18566496445): 读音:[duì] 部首:心 五笔:CFNU 笔画:9 仓颉:EIP 统一码:603C 基本释义:1.怨恨:怨怼.2.网络释义,表示用言语回应或行动反击等含义.这从侧面反映出新一代年轻人勇于表达想法、敢于说出不满的人生态度,也说明我们的社会变得...

#郗莲吴# 翻译:“能如是乎?与汝偕隐 -
(18566496445):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内外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