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有哪几个阶段 教育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什么时期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初创、发展、成熟、完善阶段:

一、作为独立学科出现的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教育心理学》,后来又发展成为三卷《教育心理学大纲》,奠定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基础,因此被成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在桑代克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很多教育心理学的相关著作,但是大多数都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来解释教育学问题,主要都是一些关于学习的资料,教育心理学中活跃着的是两种心理学的理论流派,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相互对立,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的心理学以及教育心理学的思想,儿童心理学,学科心理学,弗洛伊德的个性及社会适应以及生理问题,还有程序教学的兴趣导致教育心理学成了一门比较混乱的学科,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争论也相对平缓。

虽然行为主义也开始吸收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但是还是缺乏一种核心的理论体系来领导混乱的思想,因此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并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60年代开始,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开始趋于集中化,开始出现了公认的集中研究方向,教学心理,学习心理,评定测量以及课堂管理,教师心理这些内容都相继出现并且形成了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至此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式形成,而且开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教育心理学发挥其功能,为学校教育服务,随着布鲁纳的课程改革运动的发展 ,认知主义逐渐被人们认可,人本主义也走上历史舞台,为教育心理学贡献其力量。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随皮亚杰和维果斯基思想的传播,人们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化综合,开始由学习理论转向了学习心理中的学习动机,学习迁移等的发展,让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更加的完整,并且为实践做了更好的指导依据。

扩展资料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上。教育心理学可应用于设计课程、改良教学方法、推动学习动机以及帮助学生面对成长过程中所遇上的各项困难和挑战。

“教育心理学”和“学校心理学”这两个名词经常交替使用,但通常从事理论工作及研究的人员较倾向称作教育心理学家,而在学校或学校相关埸所从事实务工作的就被归类为学校心理学家。

教育心理学关注学生如何学习与发展,实务工作上特别关注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不论是资优儿童或有情绪、行为问题等学童)。通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对理解教育心理学也有一定的帮助。

首先,教育心理学是以心理学为基础,两门学科之间的关系就像医学与生物学、或工程学与物理学之间的关系。然后,从教育心理学又可以发展出研究教育问题的众多特殊领域,包括教学设计、教育技术学、课程发展、组织学习(Organizational Learning)、特殊教育和课堂管理。

教育心理学从认知科学及学习科学中得到养分,也回馈到这些学科之内。在大学里,教育心理学专业通常设于教育系内,原因可能是在心理学导论教材中常缺少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教育心理学



美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经历了初创、发展、成熟、完善阶段:

一、作为独立学科出现的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教育心理学》,后来又发展成为三卷《教育心理学大纲》,奠定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基础,因此被成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在桑代克思想的影响下,出现了很多教育心理学的相关著作,但是大多数都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来解释教育学问题,主要都是一些关于学习的资料,教育心理学中活跃着的是两种心理学的理论流派,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相互对立,并没有形成完整的教育心理学理论体系。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这一时期涌现了大量的心理学以及教育心理学的思想,儿童心理学,学科心理学,弗洛伊德的个性及社会适应以及生理问题,还有程序教学的兴趣导致教育心理学成了一门比较混乱的学科,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争论也相对平缓。

虽然行为主义也开始吸收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但是还是缺乏一种核心的理论体系来领导混乱的思想,因此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并没有形成一门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

60年代开始,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开始趋于集中化,开始出现了公认的集中研究方向,教学心理,学习心理,评定测量以及课堂管理,教师心理这些内容都相继出现并且形成了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至此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式形成,而且开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教育心理学发挥其功能,为学校教育服务,随着布鲁纳的课程改革运动的发展 ,认知主义逐渐被人们认可,人本主义也走上历史舞台,为教育心理学贡献其力量。

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随皮亚杰和维果斯基思想的传播,人们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化综合,开始由学习理论转向了学习心理中的学习动机,学习迁移等的发展,让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更加的完整,并且为实践做了更好的指导依据。

扩展资料:

美国教育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我国在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外教育心理学的影响,自上世纪二十初,西方教育心理学传入中国到现在,中国学者在引进和学习西方社会关于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同时,也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的独立研究。

教育心理学从传入中国到发展不过百年,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962年中国心理学会成立了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的教育心理学研究也向着更加繁荣的方向发展,在批判吸收国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教育教学实际,开始提出了自己理论的设想,开展了独立的教育心理学研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育心理学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代表人物:桑代克 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二)发展时期(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吸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发展特点:1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2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尚未成为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布鲁纳(J.S.Bruner):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教改运动。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意义的获得与保持的进程;加涅:则系统总结了已有的学习研究成果,对人类的学习进行系统分类,并阐明了不同类型学习的内部与外部条件。晚近以来:逐渐转向教育过程中学生心理的探讨,并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CAI探究方兴未艾
四)完善时期( 20世纪80年代以后)。
教育心理学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皮亚杰(Jean Paul Piaget,1896—1980) 和维果斯基(1896—1934) 理论大量介绍到美国,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杰罗姆•布鲁纳(Jerome S. Bruner,1915一 ) 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研究。从纯理论向综合性的应用项目发展 。基础研究课题与应用性研究课题结合。

我不清楚啊,我不是学心理学的

我是,但我不想回答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包括哪几个阶段?~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一)初创时期( 20 世纪 20 年代以前) 在心理学史上,从冯特(W.Wundt)1879年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到19世纪末,心理学的研究中心一直在欧洲。直到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 ,美国由于心理学界的机能主义运动而使其逐渐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中心,并成为教育心理学的发源地。其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有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詹姆斯(William James, 1842—1910)、杜威(John Dewey,1859—1952)和桑代克(E·L·Thorndike, 1874—1949),而对教育心理学的创建作出突出贡献的则是桑代克。桑代克从1896年开始,对动物的心理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继而对人类的学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立志于用准确的、精密的、数量化的方法研究和解决有关学习的问题。他总结了美国机能主义的研究成果,总结了20年来有关教育心理学的探索,根据他自己对学习的实验研究,与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西方心理学界公认这一年是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的时间。1913-1914年,桑代克将他的学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大纲》, 桑代克从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这个角度建立自己的教育心理学体系。他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人类的本性,论述了人的本性及其组成,并探讨了学习能力;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论述了动物和人类学习的规律,是其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核心;第三部分讲个别差异及其原因。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在此后的30年里,美国的同类著作几乎都师承了这一体系。但是,这一时期的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理论的材料。 (二)发展时期( 20 世纪 20 年代到 50 年代末) 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广泛吸取心理学各分支学科与教育有关的内容,研究范围不断扩大。如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等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从20 年代起,对动物和人的学习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并形成了各个学派,不但有桑代克的联结理论、斯金纳(B.F.Skinner, 1904—)的操作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强化理论,还有格式塔顿悟学习理论、托尔曼(E.C.Tolman,1886—1959)的符号学习理论以及皮亚杰(J.Pinget, 1896—1980)的认知建构与发展理论等。这些理论以及学派之争,对教育心理学的方法起了促进作用。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发展很快,也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到40年代,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这些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这一时期美国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及教育心理文选之类的书籍多达上百种,但由于没有统一的理论指导,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内容大多取自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等各科心理学。受行为主义影响,只有学习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可以说,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新的变化和趋势。集中表现为:一是内容日趋集中,大都是围绕有效的教与学而组织的。尽管不同的教科书对如何教或如何学的问题各有侧重,但有几个方面的研究为大多数人所公认,如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学习心理,教学心理,评定与测量,个别差异,课堂管理和教师心理等,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同时,各理论流派之间的分歧日趋缩小,相互之间吸收着对方的合理内容,学派界限趋于模糊。二是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尤其是60年代初,由布鲁纳(J.S.Bruner,1915—)发起课程改革运动,把这种热情推向了高潮。研究者纷纷转向分析学校教育的实践,并提出了不同的教学模式。自此,西方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同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也日益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不少教育心理学家开始把学校和课堂看做是社会情景,注意研究其中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如有人用社会心理学理论研究学习动机。还有人重视教学组织形式中的社会心理问题,如班级的大小、学生的角色等。随着信息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对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研究也方兴未艾,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条件做了大量的研究。 (四)完善时期( 20 世纪 80 东代以后) 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随着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加之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习和教学过程及其条件也研究得越来越深入细致,如从认知层面研究问题解决过程、学习策略以及学习动机等,并且,教育心理研究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服务,发展了许多有效教学模式,如合作学习等。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这样四个方面:第一,主动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并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第二,反思性研究,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第三,合作性研究,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教与学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如何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如同伴辅导、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等,从而使学生把个人的科学思维与同伴合作相结合;第四,社会文化研究,研究社会文化背景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的。此外,80年代后期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探讨在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过程的特点、探讨如何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其获得知识并培养其学习能力等,这些研究对学习和教学理论的发展溶入了新鲜血液。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和代表著作有哪些?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开创阶段、发展阶段、成熟与完善阶段。
  (1)开创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俄国乌申斯基被称为“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卡普切列夫1877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成为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专著。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2)发展阶段(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20年代后期行为主义的研究占了主导地位,强调心理的客观性,重视实验研究,以桑代克、华生、赫尔、斯金纳为代表开展了一系列的动物和人的学习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由于在教育情境中的研究较少,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大。杜威采取了另一条研究路线,结合学校教学实际进行研究,强调实用主义“从做中学”,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这时候苏联教育心理学家以维果斯基和鲁宾斯坦等人为代表,主张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独立的分支,强调教育和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这些思想为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在这个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有了很大的扩充。它不仅吸收了儿童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的研究成果,同时接受了弗洛伊德的思想,儿童个性、社会适应、心理卫生等方面的内容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的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信息论的观点也使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受到很大的影响。
  我国教育心理学,在这时主要受西方的影响,房东岳于1908年翻译了日本小原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这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成熟与完善时期(60年代到现在):本世纪60年代初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等人重视教育心理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际的结合,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也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发展,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围绕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条件和效果,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八十年代以后,多媒体计算机问世,使计算机辅助教学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时教育心理学家主要对这种学习的特点开展研究,例如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以及自我监控能力的研究。[收起]


#别相享# 对美国教育心理学影响最大的人物是谁啊 -
(19449746417): 应该是卡特尔和詹姆斯. 詹姆斯的机能主义和卡特尔的心理测量对于美国的心理发展起了相当作用.

#别相享# 教育心理学在发展过程中取得那些成就 -
(19449746417):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的思想.德国教育家与心理学家赫尔巴特首次提出把教学理论的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而这个科学基础就是心理学.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

#别相享# 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是怎样的? -
(19449746417): 教育心理学内容体系 1、20世纪20年代初期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20世纪以前的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以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大纲》为代表.它主要利用了心理学独立时期达尔文进化论、高尔顿个别差异研究、冯特的心理实验研究、艾宾浩斯的记...

#别相享# 教育心理学的创始背景? -
(19449746417): 19世纪心理学获得了划时代的长足发展,为教育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分支,从母体学科中分出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试图以心理学的观点来论证教育过程的著作不断增多,学习问题的心理学实验也逐渐开展起来了.最早出现的一些教育心理学著作,仅仅是以心理学知识与教育问题简单结合的尝试形式出现的,其表现也是各式各样的,名称也不一致.类似这样的尝试,对于当时影响较大的著名心理学家赫尔巴赫早在1806年就发表了《普通教育学》艺术,该书企图以心理学的观点来阐述教育的一些重要问题,特别是教学的理论问题.他认为心理学是教育者首先要掌握的学科,并强调要通过教育来培养儿童的性格,教育的目的就是性格的形成,认为教育是建立在多方面兴趣和道德观念上的.

#别相享#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的第一个时期是? -
(19449746417): 教育科学研究大致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萌芽时期 又称直觉观察时期.一般认为,这一时期是从古希腊持续到16世纪.这一时期,人们还不能对自然界、社会和教育进行正确的剖析,主要是通过直观感觉,把自然界和人...

#别相享# 心理学发展史 -
(19449746417): 我也是刚学的基础心理学,刚好有心理学发展简史.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说过:“心理学有一个很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的历史.”19世纪中叶,由于心理学引进了实验的方法,才使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别相享#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发展的第一个时期是? - 作业帮
(19449746417):[答案] 教育科学研究大致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萌芽时期 又称直觉观察时期.一般认为,这一时期是从古希腊持续到16世纪.这一时期,人们还不能对自然界、社会和教育进行正确的剖析,主要是通过直观感觉,把自然界和人类社...

#别相享# 简述心理学的发展史(1000字以上) - 作业帮
(19449746417):[答案]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只有很短的历史,但却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心理学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哲学思想,哲学和宗教很早就讨论了身和心的关系以及人的认识是怎样产生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中国古代思想家荀子、王充等都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