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运动发展的动力及规律 规律是物质吗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15
一、关于物质动力
物质需要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物质动力在动力系统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革命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满足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也只有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发展生产力。邓小平同志指出:“不讲多劳多得,不重视物质利益,对少数先进分子可以,对广大群众不行,一般时间可以,长期不行。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学校必须尽最大努力,改善教师的物质生活条件和教学工作条件,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第二、解决经费问题
当前,主要问题是经费不足。中学属基础教育,学校所需经费,主要应由国家投入,政府应逐步把校长从创收的重负政解脱出来,目前由于国家经济还比较困难,拿不出更多的钱解决学校因难,校长必须千方百计增加预算外收入,以弥补经费不足,这是不可争议的现实。

第三,解决分配问题
分配不公,不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挣钱重要,分钱更重要,改革分钱制度,是物质动力改革的关键,必须建立物质激励机制以打破大锅饭,打破平均主义。为此,必须深化学校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结构工资制度,实行按劳分配。现行的结构工资方案多是按劳动量分配,不是按劳动质分配。劳动的质的区分仍是难点,这是深化制度改革必须解决的问题,必须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实行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教师和自我考核和组织考核相结合,争取准确地认定教师的劳动;同时,制定一套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数量、数字区分教师的劳动差异。考核评价工作如何,直接关系能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必须大力气,把这项工作做好。
分配制度改革是十分困难的。不改,大家有意见。人们把反对搞平均主义,反对干好坏干多干少一个样。改了,又会碰到一大堆意见,这意见可分为两种:一是因为我们的分配方案不完善,确实有不合理的地方;二是因为拉大工资差距,一些人因收入比别人少得多而不满。对前一种意见要认真听取,以不断改进和完善结构工资方案;对后一种意见不能迁就,要做工作,教育群众克服不利于改革的旧观念,提高教师对改革的承受能力,逐步适应改革的大趋势。
在实行结构工资制时,对“刺激量”(工资差额和奖金差额)的把握十分重要。一般来说“刺激量”激励作用成正比例:“刺激量”小,激励作用就小,“刺激量”大,激励作用也大。这里要特别警惕刺激过度!工资和奖金额差别过大,超过了群众的承受能力,就会走向反面,伤害群众的积极性,所谓“过犹不及”,“物极必反”。怎样把握“刺激量”的度数呢?有一个标尺——就是多数群众能否接受。多数群众可以接受就大胆推行。经过工作,多数群众还认同,就要调整方案,减小“刺激量”,以适应群众的承受能力。这项工作,校长不要独断专行,要信任教代会,请教代会帮助自己把关。
二、关于精神动力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很容易重物质轻精神,好像有钱就有教师的积极性,这种看法很片面,钱可以买到很多东西,但精神方面许多东西,往往是金钱买不到的。我们不难看到,有的学校物质条件好,钱发的也不少,但教师和积极性不高,教育质量下降,学校缺之凝聚力,这与精神环境不无关系。
建立激励机制,凝聚精神动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建立了目标激励机制。国家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和学校美好的建设目标,都有巨大的诱导力、凝聚力和推动力。校长不能只顾带着领导班子成员和全体老师,埋头眼前的工作,还必须带领大家规划学校美好的明天,要制订学校三至五年的建设规划。规划一要美好,有诱导力;二要可能实现,标准虽高,经过全体教职工努力备斗又是可以实现的,规划确定后,还要把它分解成学年计划,一个学年计划的完成,就接近规划目标一步,这样目标的激励作有就大。
第二,建立以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的人格激励机制。学是育人的场所,育人工作可以概括为四个字--言传身教。通过干部和教师的言传身教,建立起良好的校风,形成良好的精神环境,这是育人成功的基础。要校风建设中,领导的人格,有着特殊的作用。学校是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做知识分子的工作,靠权力往往收不到实效,更多的需要非权力因素--领导的人格与业务水平。李瑞环同志曾说:“做人的工作,一靠直理,二靠人格”。校长和其他领导成员必须十分重视自己的品德修养,淡漠个人名利,发扬严于律已、廉洁勤备、无私奉献等我们党倡导的精神风尚,这样才能把教职工团结起来,为办好学校而奋斗。
第三,加强思想工作,知识分子服理不服力,在教育改革中,在日常工作中,大量的问题是认识问题,通过思想工作,道理弄通了,问题就迎刃而解。学校思想工作必须坚持几个原则:第一是民主疏导的原则,通过民主讨论学习研讨,在相互信任、平等的气氛中,许多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第二是感情投入的原则,学校教师是通情达理的,这里关键是疏通情感的工作,情通才能达理。如果不通人情,就容易伤人的心、泄人的气、败人的力,感情投入有大量的工作可做——对教职工的信任、尊重;对他们思想政治需求的满足;对他们生活方面困难的了解和帮助等等,工作做到了,总能感动“上帝”,把教职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第四,则建立劳动成果激励机制。要创造条件给老师们展示劳动成果的机会,是极其重要的,学校必须建立成果评价奖制度,严肃认真地肯定教师的劳动成果,这对老师是重要的精神鼓励,对改善教师素质、提高教师水平也有重大作用。

三、关于信息动力
进入九十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信息量迅速增长,科学知识陈旧期大大缩短,信息传递更加快捷。在这种形势下,信息成为有着特殊功能的动力资源--信息里边有人、有财、有物。一项有价值的信息是一个人或若干人很长时间的劳动成果……,校长给予特别关注。今天,对信息动力的关注程度已成为衡量校长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信息动力的主要作用,一是用获取的信息资料并通过信息分析,提高干部和教师的水平;二是提高劳动效率,在教育改革或教学工作中,通过信息资料,及时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可以减少无效的劳动。在当今的学校里,干部教师的水平差别主要在掌握的信息量和对信息的分析能力方面,校长必须在获取信息和分析信息工作上下功夫。
关于信息动力建设工作,应抓以下几点。
第一,要建立教育研究室(组),承担学校信息工作。教研室要广泛收集校内外、国内外教育改革、教育科技的信息资料,建立信息资料库。要利用电脑,使信息收集、贮存工作现代化。
第二,要鼓励教师个人,收集占有信息资料,这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第三、要组织信息分析力量,对所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提高分析水平,这是发挥信息资料作用的关键。如果占有大量的信息资料,而分析水平不高,这些资料就难以发挥作用,将形成严重浪费。信息分析工作搞好了,对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极大的好处。

四、发挥三类动力的综合作用
物质动力、精神动力、信息动力在动力系统中,各有其不可取代的作用。三类动力,要协调得当、综合运用,发挥其整体功能--向物质动力、精神动力要凝聚力、要教职工积极性;向信息动力要劳动效率。
在发挥三类动力的整体功能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防止认识的片面性造成重此轻彼、顾此失彼。抓物质动力建设,不要忽视精神动力的作用;抓精神动力建设,也不可以过分强调精神的作用而排斥物质动力。我们应牢记物质可以变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信息既可以变物质又可以变精神这一基本规律,使三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产生更大的综合效能。
第二,经常分析三类动力的运转情况,研究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时并及时加以解决,以完善动力系统的内部结构、优化动力系统的整体功能。三类动力关系协调好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即可充分调动起来。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矛盾是物质发展的动力
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建议你再去问问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的人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什么意思~

  辨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运动平衡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首先物质运动的规律之一就是物质的运动是有方向性的(也就是发展方向,即便是瞬间的)。物质由于内部矛盾的对立而产生了物质运动的动力,而由于矛盾的统一性决定了物质运动的方向性。这个方向根据矛盾对立双方大小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规律之二就是物质运动方向上的不平衡性和其它方向上的相对平衡性。我们既然把物质看成是一个整体,那么整体的外部运动(内部的不统一是由矛盾决定的)就必然是统一的,否则外部的不统一是由于它本身就不是一个整体而是数个整体或是整体的再分裂而成数个小整体,比如:细胞的分裂和炸弹的爆炸现象。

规律是物质。
规律的定义十分理想化。“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与意识的关系是:存在于意识之外即不依赖意识,可以通过实践认识规律即具有可认知性,根本特点是客观性。”
第一句。描述的其实是规律的状态,是暂时假设的一种存在状态。第二句才是重点。因为,第二句是对规律的存在与否的一种推理。而它对“规律有可认知性”这个认识的来源是其可以通过实践认识。

扩展资料
1、哲学物质概念概括了整个世界的万事万物,指的是自然界和社会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同的唯一特性。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只涉及物质世界中自然界的一部分,只涉及物质形态的具体特性。一个人即使承认了自然界各种事物的客观性,并不等于他一定能承认社会领域事物的客观性。
2、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是哲学的物质概念研究的基础并提供证明,哲学的物质概念为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和研究提供指导。


#离田闹# 对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的总结 -
(13744338397): 第一章 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规律 http://rwxy.hdu.edu.cn/detailBrief1.aspx?SubId=23&id=565

#离田闹# 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
(13744338397): 与其说世界是物质的,不如说我们选择相信世界是物质的,因为我们无法证否非物质世界的存在. 如果基于以上论断,那根据现有的物理知识和经验观察,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没有发现存在绝对静止,那么运动必然是有对象的,对象就是物质. 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是因为目前的经验积累和实验所得的所有现象表明物质是遵从一定的物理规律的,这也是人类发展、科学进步的最基础的原因.即我们所在的宇宙是存在逻辑的.

#离田闹#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3744338397): 有地球才有人类,物质先于人类的存在而存在,所以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世界的总体规律就是运动,运动是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中产生整体与部分,特别与普通,优生与劣汰,意识与反物质.....

#离田闹# 如何理解运动和物质的辩证关系原理 -
(13744338397): 1、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它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所固有的根本属性和一切物质形态的存在方式.设想有不运动的物质是形...

#离田闹# 事物联系发展三大规律是什么,什么事物发展的五大范畴,他们的内容是什么 -
(13744338397): 三大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

#离田闹# 联系,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区别和联系 -
(13744338397): 一、运动、变化、发展在不同层次上表示了世界的无限过程客观世界的存在,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无限过程的存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三范畴,共同揭示了世界的无限过程.但是,它们之间又有着层次上的差别.第一,运动表示世界的一般过程.物质世界,有运动、变化、发展等固有属性和特点.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在物质的固有属性中,运动是第一个特性而且是最重要的特性.” 宇宙间一切变化和过程都是运动,但是只有向上的、前进的、积极的变化才是发展,发展强调了运动和变化的方向性. 如,环境问题:污染的增加,是环境变化,也是运动的表现,但不是发展.已经被污染的环境,经过治理,逐步向生态和谐的方向变化,则可以说是一种发展.

#离田闹# 揭示物质世界发展的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
(13744338397): 揭示物质世界发展的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质量互变规律). 质量互变规律是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通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形式和过程.事物由于自身内在矛盾运动,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表现为量变到质变,又由质变到量变的无限发展的辩证过程.事物发展的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入更高阶段.事物的发展就是在量变与质变的相互交替过程中实现的,是渐进和飞跃的统一.事物不断地经过量变和质变这两种状态,永不停息地变化,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离田闹# 事物为什么会运动、变化、发展? -
(13744338397): 任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变化,发展中才能保持自己的存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离田闹#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3744338397):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