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是什么意思? 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 中 得无 和得是什么意思?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意思:(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出处: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原文节选: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清晨湖面上撒满阳光、傍晚又是一片阴暗,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象。

前人对这些景象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这样,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及第。庆历三年(1043),参与庆历新政,提出了十项改革主张。庆历五年(1045),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贬出京。

皇祐四年(1052),溘然长逝,享年六十四岁,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成就突出,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文集》。

扩展资料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第一,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没有意思。范仲淹就是采取了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他的一套。

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别出心裁,让人佩服。

第二,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第三,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

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力。

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岳阳楼记



释义:

(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大概会有所不同吧?4

原文:

岳阳楼记

【作者】范仲淹 【朝代】宋 译文对照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释义: (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乎是什么意思,表示什么语气?~

“乎”是语气助词,无含义,“乎”表反问语气。
出自:宋朝 范仲淹《岳阳楼记》
原文选段: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释义: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然则:虽然如此,那么。南,向南。极,尽。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被贬谪流迁的人。骚人,诗人。多:大多。会,聚集。于,在。此,这里。览:观看,欣赏。物:景物。之情:情感。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一口答应,但是范仲淹其实没有去过岳阳楼。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挥毫撰写的著名的《岳阳楼记》一记叙文,都是看图写的。
作者成就:
范仲淹提倡明师执教、经实并重。范仲淹注重对教师的培养和选拔,把“师道”确立为教育的重心,他推荐的名师胡瑗、李觏等,皆为北宋著名的教育家。
教学内容上,范仲淹提倡“宗经”,以儒家经典培养能通达“六经”、悉经邦治国之术的人才;同时注意兼授诸算学、医药、军事等基本技能,培养具有专门知识、技能的实用人才。
范仲淹词作存世共五首,虽然数量较少,但首首脍炙人口,在宋词的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中得无的意思是怎么能没有。
这句话的意思是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大概会有所不同吧。这句话出自《岳阳楼记》。
原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衔接远山,吞没长江,流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扩展资料:

《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第二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有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
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暴梵尹# 岳阳楼记里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个句子里的“得无异乎”翻译为“能没有差异吗?” 请问到底是有 -
(15156483136): 有差异

#暴梵尹# 《岳阳楼记》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15156483136):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的不同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心境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是指古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即"不已物喜,不已己悲"

#暴梵尹#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什么意思? -
(15156483136): 1.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2.恐怕是向我暗示捕捉蟋蟀的地方吧. 3.因为你被赵王信任(宠幸),所以燕五想和你结为同盟! 4.又怕得不到秦国的城,白白受欺骗 5.想找个可以派遣去回复秦国的人 6.山石被敲打时铿锵作响 7. 8.多年辛勤伺候你, 你却对我不照顾 9.您根据什么知道他可以出使呢? 10.大王来的时候带了什么礼物?

#暴梵尹#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作业帮
(15156483136):[答案] 有二个得,意思分别为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中的“得无……乎(耶)”相当于现代汉语:能不……吗?恐怕……吧?莫非……吧?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中的“得”以洁问语气表达肯定的意思.相当于现在说的“能不”.

#暴梵尹# 岳阳楼记里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意思两句中异的意思 - 作业帮
(15156483136):[答案]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的不同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心境;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是指古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即"不已物喜,不已己悲" 祝你学业进步!

#暴梵尹#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得无异乎 是“可能会有所不同吧.”还是“怎么会有所不同呢?” - 作业帮
(15156483136):[答案] 得无…… 表示猜测,解释是大概是……

#暴梵尹# 《岳阳楼记》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句在全文起到怎样的作用?
(15156483136): 起过渡作用,由景入情,领起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前文提到“迁客骚人”多因为洞庭湖的美景而聚集在此,后文提到的就是当“迁客骚人”聚集于此的时候,洞庭湖的景色出现的不同,也引发了“迁客骚人”不同的心情,所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下文“迁客骚人”的“以物喜,以己悲”做出了铺垫,也用一个疑问句引出了下文.

#暴梵尹#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异”指的是什么?体现的是在怎样的心境 -
(15156483136): “异”就是区别,差异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为后文引出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铺垫.以此来将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与古仁人作对比,以引出主旨.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借物明志.

#暴梵尹# 岳阳楼记中,第五段“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和第二段“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 - 作业帮
(15156483136):[答案]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此句中的“异”字是“不同”的意思,在句中作宾语使用. 这句话表达的是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的不同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心境. 2、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此句中的“异”字是“不同于”的意思,在句中...

#暴梵尹#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什么修辞?什么作用? -
(15156483136):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是反问的修辞突出强调了迁客骚人在不同景象下心境的不同从而引出了后文对于截然不同的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介绍和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