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开悟后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7

我是傍观冷眼人,我来回答。

没有重大刺激,人一般很难开悟,但一旦开悟,总有某一方面会发生巨大变化。

1.性格变得柔和了。开悟之前,以彰显个性为本,凡事都事从性格出发去解决,和别人相处棱角分明。

2.和自己和解了,但要求更严苛。开悟前,要求别人多,看不惯别人多,埋怨多。开悟后,学会反躬自省,发现很多事其实自己问题最多,开始想法完善,逐渐变成最好的自己。

3.凡事追求意义和利他。开悟前,主要以自我为中心,不断满足物质精神方面欲望,眼里不太有别人。开悟后发现,活着不仅仅是活着,还有其他的意义和追求,快乐他人,也是一种幸福。

开悟的过程很痛苦,但开悟后,将会活得身心都轻松。

我是@傍观冷眼人 ,欢迎关注

开悟好比一个迷路的人到处乱窜,突然之间找到了回家的路。

又好比一个想不通的人,忽然之间想通了。

也可以说,开悟之前的事都是遭遇,开悟之后的事都像 旅游 。

开悟之前能做什么做什么?开悟之后应做什么做什么?

开悟之前怕果,开悟之后畏因。

开悟之前心不静,开悟之后心清静。

开悟之前随缘而变,开悟之后随缘不变。

人开悟后会有什么样变化?

什么叫做开悟?佛家认为开悟就是有了六通的本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对三才有了深刻的领悟。道家的开悟?就是得道为真。成仙成圣的程度。究竟什么叫做开悟呢?就是看透,看开,看淡,看清世间与出世间的道理。作为普通人来说,对世间的各种事物,理解的能力,理解的程度,理解的层次,理解的速度。非常聪明的理性认知。这应该就是感悟。任何人对任何事物能够看开悟通了。就开悟了。执迷不悟的人就是没有开悟。不能够释怀,放下各种欲望。钻到了欲望的牛角尖儿。被贪嗔痴迷住了双眼。没有认清形势,就是没有开悟。就是执迷不悟。开悟的人就是心里没有挂碍。

开悟前后,判若两人。开悟的人就像打开了天灵盖,世界一切的变化都在他们的眼中,看到一清二楚。所谓心知肚明就是不说明白而已。世人皆糊涂,唯我清醒。开悟之后眼神变化人不会说的秘密是什么?你注意到开悟之后眼神变化了吗?

开悟之后眼神变化 开悟的人身上都有一种自然美

其实,开悟之前,与开悟之后,是有很大不同的,至少在这四个方面,开悟之前,与开悟之后,判若两人,对照一下,这四点,就可以看出,自己是否开悟了。

第一点,开悟之前物质重于精神。

往往迷的很深的人,从对物质的贪恋程度上,就可以看出,一个人,如果太过于贪恋物质,就说明,这个人,迷的很深,若对物质贪恋的程度越低,就证明这个人,悟的越深。

开悟的人,会把更多经历,放在精神和内心上,不会再去执着在物质上,开悟之后的人,对精神上的追求是重于物质的。

第二点,开悟之前,感情重于智慧。

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把感情看得很重,我们对亲人有感情,对爱人有感情,对喜欢的事物,也会产生感情,而且这种感情,要远远超过理智。

迷的越深,感情越重,而悟的越深,就会学着去用智慧来观照自己的行为,一切都会用智慧去指导生活,而开悟之后的人,智慧一定重于感情。

第三点,开悟之前,个人重于集体。

很多人,都会把自己看的很重,往往在做一些事情上,都会表现出以自我利益为主,去看待问题,而开悟以后的人,因为会明白,其实一切都是一个整体,个人只是整体的一部分,所以开悟的人,会以大众集体为主,不会在以个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第四点,开悟之前,得到重于布施。

很多人,在开悟之前,总是希望自己,多得到一些,并不明白,其实失去才是得到的道理,而开悟之后,就会把布施放在第一位,时刻以帮助他人为重,不会在以自我为中心。

对照这四点,就可以知道,自己离开悟还有多远,把这四点,可以看做一点,那就是,开悟之前,活在颠倒之中,把一切错的当成对的,把一切假的当成真的,而开悟之后,就会远离这种颠倒,推翻一切之前的想法,当你喜欢上一切从前讨厌的事物,或者厌恶一切从前最喜欢的事物时,就可以证明,我们在进步,我们离开悟,又近了一步。

开悟的人身上都有一种自然美

变得慎重,凡事三思而后行,

大智若愚。

人开悟后会有以下9方面的变化:

一、思考能力变得很强、可以融会贯通

开悟的人因为心静,“ 静能生慧” ,看起来变得比过去聪明了许多,开悟的人学会了思考,遇到问题喜欢多问几个为什么,不断的寻求答案。

他们能积极的思考,可以举一反三,甚至可以明白很多难以理解的事情,如: 《易经》、风水、自然规律对生活、人生的重要性等等。

二、知道了自己此生的“任务”、“生活的意义”

很少有人能知道自己此生的意义,开悟的人却“知道”自己此生的任务和活着的意义。

有的人是吃喝玩乐,有的人为了光宗耀祖,有的人是为了赚钱,有的人是为了更多的物质活着,有的人是为了博学多才。

开悟的人要完成教书育人、著书立说、名垂青史的任务,也就是“立德”、“立言”、“立功”的任务,也就是品德高尚、有造福子孙后代的言行举止、做更多的好事、善事。

三、格局变得很大

开悟的人,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处于“功名利禄”之外,他们的眼光独到、见解不凡、他们做事总是想的更远、更深,他们不考虑名利、地位,他们想的是如何把每件事做的完美。

四、不断的自省自己的得失

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开悟的人时刻都在反省自己的过失,他们会为了自己曾经“犯”的每一个微小的小错误痛心不已,他们不断的改正自己做的不完美的地方,让自己臻于完美的境地。

五、感恩心理越来越强烈

开悟的人懂得感恩,他们对任何事都抱着感动的心情,如:感恩阳光的普照,感恩雨后初晴的彩虹,感恩每一粒粮食,感恩每一滴水,感恩夕阳的美好等等。

六、不再有执念,与过去看不习惯的人或事和解、放下

开悟的人不会纠结于某些事上面,他们懂得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没有永恒,能够永恒的只有自己善良、感恩的心。

有的人遇到困难会想不开,开悟的人知道一切向前看,不回头看那些让自己不高兴、不满意的事、让自己不喜欢的人,他们知道、过去的已经永远的成为了过去,未来的路才是铺满幸福快乐的路。

七、明白了“大道至简”的道理

开悟的人已经到了“天人合一”的地步,知道了自然规律也是人生规律的缩影,最大的道理也是最简单的道理。如:天地人三才、阴阳的多种含义、因果轮回的含义等等。

八、心态变得平和

也许开悟的人以前脾气急躁,开悟之后则有了巨大的变化,他们可以笑对一切事,笑对一切人,他们可以做到“以德报怨”、一切随缘、一切顺其自然等等。

九、人生的境界接近“儒”、“释”、“道”3界

开悟的人的思想境界已经到了很多人不可及的高度,他们更喜欢读书沉淀自己,让自己的心平静如水,远离喧嚣的尘世,回归悠然自得的大自然。

他们已经到了无私、无惧、无我的境地。

开悟的人是大器晚成的人,也是大爱无疆的人,他们知道“道”的含义,就是:做正直的人,一生只做好事、做善事,做正确的事,做正确的选择,他们信奉: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我是刘芳,感谢朋友们关注浏览】

大家好,我是冀东老李,现在很多人都在学佛,不管出于什么目的,每个人都学的有板有眼,日日精进,该烧香的时候烧香,该念经的时候念经,给人的感觉很是虔诚[祈祷][祈祷][祈祷]

但大部分人都停留在学的基础上,并没有把佛法的精髓悟透,以至于在有事的时候还是想不开,放不下,贪嗔痴三毒并没有改掉。也就是并没有真正的开悟。

那么学佛开悟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呢?下面我说一个小故事,大家就很好理解了。

话说有一学佛的小和尚,他每日精进,认真学习佛法,精读经书,虔诚礼拜佛菩萨。就这样学了好多年,但不管如何提升自己,还是每日烦恼不断,一颗真心总是悬着,不能做到一心不乱的地步。

别人告诉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没有开悟,小和尚不服,他认为我已经很努力了,和大家学的都是一样的,我虽然年龄小,但我不比别人做的少,为什么说我没有开悟呢,小和尚百思不得其解,决定要找师傅问一问。

于是他找到他的师傅,问道:“师傅,我每天都精进修行,认真学习佛法,可为什么还是烦恼不断呢”?

师傅说:“你没有开悟”!

小和尚很是诧异,问道“我没有开悟?其他师兄也是这么说,但我就是不明白什么是开悟,您能告诉我什么是开悟吗?开悟的状态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老和尚说:“开悟和没开悟没什么区别,开悟之前是吃饭,扫地,念佛,而开悟之后还是吃饭,扫地,念佛,但开悟之前吃饭时想着扫地,扫地时想着念佛,念佛时想着吃饭,但开悟之后吃饭就是吃饭,扫地就是扫地,念佛时就是念佛,一心不乱,干好每一件事就是开悟了,知道吗,你要好好修行,不要胡思乱想就行了”[祈祷][祈祷][祈祷]

通过这个小故事就可以看出开悟就是做事要一心不乱,心里不要胡思乱想,把学到的东西用到实际问题之上,就是开悟的状态。

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学佛不是一朝一夕的,开悟也是有不同的感受的,大家都要根据自己的状况去选择不同的方法,学佛不是目的,目的是把佛法悟透读懂,认真修心。

时时用一面镜子来反观自己,净化自己的心灵,让自己遇到事情一心不乱,这才是学佛的目的所在。

那些学了佛反而看这个人不对,看那个人也不对,这样学佛是不对的,我们学了佛要放下自己的嗔恨之心,要用一颗慈悲之心对待每一个众生。

他人有错我们不要去加以指责,而是要用真心,诚心去感化他……好了就说这么多,如果有说的不到之处,希望大家给予指正[祈祷][祈祷][祈祷]

我是冀东老李,阿弥陀佛[祈祷][祈祷][祈祷]

乾坤再造,生命从此可以重新安排…

用自身的感觉说可能一般人不认同,我就用一部电视剧来说吧,新中国成立后佛学界活着一位100多岁的大师,推荐大家看一下,虚云大师。这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位智者,他用一生告诉大家,如何做人做事。他不像现实生活中的修行者,虽然一生没有大的功业,英雄伟人,但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他用一生都在实践,都在修心。用老百姓的话来说,他大善人,他一直做着他该做的事情,他有亲情,没有私欲,像一个普通人一样活着,唯一不同的是他能用心活着,用心活在每一天,做好每件事,对待每个人,心怀天下苍生,活着就去做事,学习,反思。虽说他是和尚,但他用一辈子把中国传统哲学完美的展示在人间,日间都说儒释道最深刻的是是王阳明,曾等人是大成者,可我觉得虚云老和尚才是,至死都是一直在觉悟着。

自己理解的开悟也是没有止境的,最初的状态,应该是活在现在,对过去有了深刻的理解反思,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生大概要怎么活,不管是顿悟还是渐悟,知行合一已经可以做到,思维和生活工作习惯走在了正向的螺旋上升,一辈子都在反思和做事的路上了



~


#鄂吕盛# 开悟的人和没有开悟的人有什么不同 -
(15112192582): 开悟的人(真正开悟的人)和不开悟的人重要区别在于:开悟的人不再相信自己的想法是真的,包括任何想法;而不开悟的人则相反,他们无意识中相信自己的任何想法是真的,简直是“任何”.所有想法都是自己从虚无中建立的,都是从本无...

#鄂吕盛# 开悟,见性以后什么样 -
(15112192582): 开悟 是阶段性的. 就像“不破出参不上山,不见重关不闭关”.从一个层面上升到另一个层面.但事实上佛法不是学“学”,而是学“放”.只要有境界,就还不究竟. 证无可证,住无所住,悟到悟无可悟.所以佛法是最高的哲学,先学,学到最后发现要舍,把学的都抛掉.这是世上最难的修行. 永远? 什么是永远? 没有才是永远!

#鄂吕盛# 开悟和不开悟人的世界,有何不同 -
(15112192582): 开悟的人至少会五眼六通.能看到凡人不能见到的鬼神.当然,开悟的境界不是凡人可以用文字来描述的.

#鄂吕盛# 印光大师:开悟之后究竟是什么样子 -
(15112192582): 印光大师--- 悟无生者,境虽生灭,心无生灭,犹如明镜,来无所黏,去无踪迹.其心之酬境,如镜之现象,绝无一毫执著系恋之思想.所言念佛三昧,说之似易,得之实难,但当摄心切念,久当自得.即不能得,以真信切愿摄心净念之功德,...

#鄂吕盛# 什么是“开悟”? -
(15112192582): 知幻即离,不做方便,离幻即觉,亦无渐次. 上面朋友的回应详细描述了开悟之境地,而要达到开悟,不断做知的功夫,保持一个清净心,慢慢既可以达到开悟.不怕念起,只恐觉迟,尽量保持一种清明的心念,不思善、不思恶即可.

#鄂吕盛# 开悟的人是否都具备各种神通?都能看穿对方有无开悟?
(15112192582): 不能简单地把开悟和神通联系在一起. 1.未开悟的众生未必没有神通.所谓神通,无非是超越普通人眼耳鼻舌身意局限性的能力,这些能力存在于许多众生中,魔道、鬼道...

#鄂吕盛# 佛学:开悟 -
(15112192582): 开悟,就是触证到了自己本具的真心.这个真心,无始劫以来就一直是不生不灭.一切凡夫及二乘人都没有触证到真心.只是听闻佛说及大乘圣者所说而生信.触证真心的功德大略有如下几方面:一.在成佛之道上可以永不转退.这样也就不会...

#鄂吕盛# 什么是开悟?
(15112192582): 明白宇宙空间的真理,那是佛的境界,就是见性见佛

#鄂吕盛# 开悟是怎样一种体验 -
(15112192582): 开悟之人 都是愿力所致 他都是发心 发愿为度化众生而做事!反应在 ,会出口成章 ,诗句具有高深的禅理 和预言 ,寓意, 解答提问, 话很少, 而点到、点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