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发起“襄樊之战”是为了报复反击曹仁吗,有什么依据?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0

相信很多历史爱好者都知道三国时期的“襄樊之战”,这是一次规模和影响都非常大的战役,包括曹操集团、刘备集团、江东集团三方势力,直接改变了刘备所领荆州的归属,破坏了刘备集团的战略规划以及与江东集团的外交关系,间接引发了“夷陵之战”。小编认为“襄樊之战”的影响其实要远大于“夷陵之战”,应该是所谓三国三大战役之一。关于这一次战役,大多数人认为“襄樊之战”是关羽作为主动进攻的一方,是履行《隆中对》的一个重要步骤,曹仁等人是防守一方。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曹仁或者说曹操集团才是主动挑起战争的一方,关羽防守反击成功后,趁势围攻襄阳、樊城。



“襄樊之战”前后的相关事件

要想了解“襄樊之战”的起因,就不能忽略当时的历史背景和前后发生的一些事件。一般将“襄樊之战”的开始时间定在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秋季,这是关羽主动出兵北伐的时间。而在建安二十二年到建安二十四年之间(即公元217年到219年),刘备集团和曹操集团进行了一次旷日持久的战争,也是影响力非常大的战役——“汉中之战”。在建安二十四年春夏之间,刘备成功击杀夏侯渊,又挫败赶赴汉中战场的曹操援军,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虽然刘备此战被评价“得地而不得民”,但汉中本身的战略价值就非常高。《隆中对》中所说“跨有荆、益”的“益”,直到“汉中之战”之后才算完成。而其中的“荆”则需要攻取襄阳才算完整,所以关羽进行“襄樊之战”也被视为履行《隆中对》的第一步条件。



除了“汉中之战”以外,在建安二十三年到建安二十四年,还有一些事情与“襄樊之战”有关。在建安二十三年,陆浑人孙狼因为不堪“汉中之战”的徭役起义,呼应关羽;同年十月,宛县人侯音不堪徭役起义,呼应关羽;在建安二十四年一月,曹仁消灭侯音,平定宛县叛乱;然后到同年七月,于禁率领七军三万人支援曹仁,这代表双方已经交战,“襄樊之战”正在进行。这些就是“襄樊之战”前后大概的背景。



《三国志》当中的蛛丝马迹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当中记载:“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是岁,羽率众攻曹仁於樊。”看上去确实是关羽主动挑起战事,而且时间也很明确,就是在建安二十四年。那么为什么会有曹仁主动进攻关羽,关羽随后反击围攻襄、樊这种观点呢?主要来源于《三国志》中其他人传记的一些蛛丝马迹。小编下面上一些原文。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初,曹仁讨关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围宛。”

《三国志·魏书·庞德传》:“侯音、卫开等以宛叛,德将所领与曹仁共攻拔宛,斩音、开,遂南屯樊,讨关羽。”

《三国志·魏书·温恢传》:“今水生而子孝县军,无有远备。”



其中《武帝纪》中曹仁讨关羽的时间是在建安二十三年一月侯音叛乱之前;《庞德传》中庞德与曹仁讨关羽的时间是在平定侯音叛乱之后,距离“襄樊之战”有半年的时间,不过这个时间并不清楚,所以说服力不如《武帝纪》;而《温恢传》中的“水生”很有可能是距离“襄樊之战”不久的秋水上涨,如果是这样的话,根据《温恢传》的记载,曹仁这个时候是孤军在外的状态,并非《曹仁传》中固守樊城,所以得出曹仁主动出兵进攻关羽被反推,进而被围困在樊城的观点。

另外还有一件事,关羽围攻樊城的时候,曹仁手中兵力只有几千人,外加襄阳的吕常有一些兵力,也不会太多。襄、樊与关羽所治的南郡相接,兼有汉水运输之利,曹仁的兵力实在太少,令人生疑。所以有人认为曹仁在主动进攻关羽的时候,在外野战或者攻城战的时候出现大量的有生力量的消耗,以至于在“襄樊之战”中兵力捉襟见肘。只不过《三国志》为其隐讳不记载。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曹仁调出军队给庞德,驻守在樊城以外,结果被关羽在“襄樊之战”中连锅端。所以说服力也比较低。




“襄樊之战”有没有关羽报复反击的可能?

由于《三国志》中的一些蛛丝马迹,出现了“襄樊之战”是关羽报复反击的观点。其实这种观点也受到很多人的质疑。比如有人认为“讨”字仅仅是作为“正统”一方对“叛逆一方”的军事活动,可能是主动进攻,也有可能是被动防守。仅以《武帝纪》中举例,在建安十六年(即公元211年),韩遂、马超等人举兵反叛,曹操“遣曹仁讨之”,又下命“坚壁勿与战”。有人以此判断“讨”并非只有进攻的意思。然而这里的“讨”虽然战术层面上不代表进攻,但是从战略层面上还是主动压制关中联军,并且关中联军起兵在前,曹仁讨伐在后。而根据《三国志》的记载中关羽在建安二十三年并没有主动北伐的动作,如果仅仅是负责防备江汉战场,何必用一个模糊的“讨”字呢?



另外是对《温恢传》中的质疑。“水生”可以是秋水上涨,也可以是春水上涨,有人认为温恢所说是春水上涨,曹仁正在平定宛县的叛乱,所以说是悬军在外。但是首先宛县叛乱在建安二十四年一月就已经平定,然后曹仁、庞德返回樊城,也就是说春水上涨时期曹仁的军队大部分时间还是在樊城。第二宛县属于樊城的后方,曹仁在宛县活动也不应该称为“悬军”。第三“水生”是指春水上涨这个观点本身也是猜测,我查询了关于汉水的资料(这方面小编也不懂,只能采用网络上的说法,也有很多地方不理解,可能有不准确之处还请指正),汉水发生大雨或者洪水的时间是在夏秋之际,而关羽水淹七军的时候正是在秋季,印证了这个说法。所以小编认为温恢所说的“水生”是春水的说法并不确定,这些质疑也不足以彻底否定曹仁主动出兵的说法。



综合上述的说法,我认为“襄樊之战”确实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在“汉中之战”进行的同时,曹操令曹仁主动进攻关羽,目的可能是牵制刘备的精力;由于准备或者进行战争需要的民力物力太重,导致侯音的叛乱,曹仁不得不返回宛县平叛;之后曹仁又回到樊城,继续与关羽的战事。这种战事可能是大规模的进攻,也有可能是小规模的摩擦。关羽作为荆州都督,有便宜从事的权力,于是主动进行北伐,是一种报复性的反击,或者在防守战的胜利的基础上扩大战果。虽然这种观点并没有明确的记载支持,但还是有存在的可能,可以作为对“襄樊之战”的另一个角度的解读。



~


#花尤采# 樊城之战徐晃赢关羽的原因是什么 樊城之战的影响 -
(13537537010): 这是樊城之战的大致内容. 观整个过程、孙权和他自己.但是关羽太过自大.而另一边.其他的自己领悟,自行撤退,打败关羽的是曹操.曹操也反应过来了.关羽在堑壕前围有十重鹿角,不足以解樊城之围,和曹仁沟通,致使孙权和关羽的关系从中立变为敌对(正式的),徐晃迎击,徐晃到达阳陵坡驻扎不前,便亲自率领步,所以裹足不前,关羽内心犹豫不决.关羽在围头派有驻守.三是准备不足,派人和孙权联系、胡修都被杀死:千里驱利必厥上将军),关羽和徐晃只正式交兵一次,愿意封他为吴侯,在四冢还有驻军.曹操故意把孙权的信中内容通过间谍发给关羽,包围圈被打破

#花尤采# 为什么关羽会走麦城 -
(13537537010): 关羽败走麦城历史背景分析: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汉中王,认命关羽为前将军,七月,关羽不顾来自东吴的威胁,率军攻打樊城的曹仁(败走麦城的导火索),并派人深入曹魏的占领地区策反,扰乱敌人后方.曹操派大将于禁助战...

#花尤采# 关羽经历了哪些战役 -
(13537537010): 关羽经历了官渡之战、下邳之战、赤壁之战、南郡之战、襄樊之战. 关羽简介: 关羽(?-220年),本字长生,后改字云长,河东郡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名将,早期跟随刘备辗转各地,曾被曹操生擒,于白马坡斩杀袁绍大将颜良,与张飞一同被称为万人敌.赤壁之战后,刘备助东吴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别遣关羽绝北道,阻挡曹操援军,曹仁退走后,关羽被刘备任命为襄阳太守.刘备入益州,关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襄樊,曹操派于禁前来增援,关羽擒获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曾想迁都以避其锐.后曹操派徐晃前来增援,东吴吕蒙又偷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被杀.

#花尤采# 历史上真正的关羽是个怎样的人? -
(13537537010): 1、关羽英勇过人,勇猛无比. 《三国志》中载:“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建安五年,袁绍曹操大战河北,袁绍大将颜良,围攻白马,关羽这次便跟随张辽一起为先锋来解白马之围.关羽在万军之中,刺颜良于马...

#花尤采# 历史上关羽是怎么死的 -
(13537537010): 被孙权下令斩杀.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子彦在专业期刊《史学集刊》上撰文指出,关羽之败,败在吴魏联盟绞杀,但真正把关羽送上...

#花尤采# 关羽的事迹 -
(13537537010): 1.温酒斩华雄(演义)2三英战吕布(演义)3单骑冲入万人敌阵,斩杀主将颜良,而且很轻松的带着颜良的首级回归本阵.(正史)4三合杀文丑(演义)5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演义)6华容道捉放曹(演义)7单刀...

#花尤采# 襄樊之战关羽与曹仁打了将近半年,为何到了关羽兵败麦城,刘备那为何一点消息都没有,这是为何.
(13537537010): 形势转的太快.等关羽败时刘备已来不及救了.

#花尤采# 为什么在败走麦城故事中,诸葛亮没有阻止关羽?
(13537537010):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动襄樊战役,虽然水淹七军,威镇华夏,但最终却导致荆州失守,自身也为孙权所杀.但令人感到困惑的是,整个襄樊之战,首尾长达半年之久,从开始的吴魏使者往来不绝,到后来的曹操不断调遣于禁、庞德、徐晃等率兵增援樊城.如此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蜀汉方面竟没有采取任何对策.最后当关羽败走麦城,全军覆没之际,蜀军援兵也还是迟迟不至,这引起了后人的纷纷猜疑.最近,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朱子彦在专业期刊《史学集刊》上撰文指出,关羽之败,败在吴魏联盟绞杀,但真正把关羽送上断头台的却可能是自家人诸葛亮. 诸葛亮胸怀天下,关羽无疑是他攫取权力的最大障碍.

#花尤采# 大概的概括一下关羽在襄阳水淹七军的过程,高度概括,200字以内!!! -
(13537537010): 关羽奉命镇守荆州以有"小十年".但是一直没能找到机会建功立业.在刘备跟曹操争夺汉中的时候(刘备杀夏侯渊占有利地势,防御曹操的援军),关羽认为,此时草仁驻扎的汉水中游必然空虚.机不可失,于是,在这个时候未请示刘备...

#花尤采# 关羽大意失荆州要负完全责任吗
(13537537010): 关羽发动襄樊战役是与刘备的汉中争夺战相呼应的军事行动,但是与汉中之战结果相反,其原因不仅是关羽对于属下的傲慢以及对东吴吕蒙陆逊的轻视,很大一部分责任在于蜀国首脑层刘备诸葛亮的失误和准备不足. 自从刘备借得荆州后一直没有归还东吴,对此东吴一直对荆州虎视眈眈,所以最后东吴背盟偷袭江陵是先前埋下的伏笔.而处于荆州与汉中通道的上庸守将是刘备的义子刘封,因在立储问题上与关羽产生摩擦,最后在孟达的怂恿下拒绝出兵支援关羽以至于败走麦城. 作为武将,关羽在军事方面的失误是调离了大部分长江沿岸守军参与襄樊进攻导致后方空虚,而政治上的失误需要蜀国的决策层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