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海军的战列舰/战巡除了有名的“金刚”级和“大和”级以外还有其他型别的没有? 二战时日本有什么著名的战列舰?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1,金刚级 4艘 战列巡洋舰 战前改高速战列舰:金刚号(战沉) 比睿号(战沉) 榛名号(港内空袭沉没,战后拆毁) 雾岛号(战沉)
2,扶桑级 2艘 战列舰:扶桑号(战沉) 山城号(战沉)
3,伊势级 2艘 战列舰 战争后期改航空战列舰(拆除后部主炮,改装成能够起飞水上飞机或者不考虑降落的战斗机):伊势号(港内空袭沉没,战后拆毁) 日向号(港内空袭沉没,战后拆毁)
4,长门级 2艘 战列舰:长门号(战后毁于核试验) 陆奥号(未知原因爆炸)
5,大和级 4艘 战列舰:大和号(战沉) 武藏号(战沉) 信浓号(改装成航母,战沉) 111号舰(未建成,拆毁)

未建成:
6,加贺级 2艘 战列舰:加贺号(原定报废,后改造成航空母舰,战沉) 土佐号(靶船)
7,天城级 4艘 战列巡洋舰:天城号(原定改装航空母舰,后报废),赤城号(改造成航空母舰,战沉),爱宕号(拆毁),高雄号(拆毁)
8,纪伊级 4艘 战列舰:纪伊号,尾张号,十一号舰,十二号舰(均未开工)
9,大和改 1艘 战列舰:797号舰(未开工)
10,超大和 ?艘 战列舰:???(未开工)

日本从战争开始到结束,实际一共只有战列舰12艘,分别扶桑级2艘,伊势级2艘,长门级2艘,大和级2艘,金刚级4艘。扶桑级2艘分别是扶桑号、山城号。扶桑号1912年3月11日开工,1914年3月28日下水,1915年11月18日竣工,1935年进行了现代化改装。满载排水量35900吨,主炮为六座双联装356mm主炮,副炮16座150mm火炮,航速22.5节。山城号1913年11月20日开工,1915年11月3日下水,1917年3月31日竣工,1927年、1935年分别进行了2次现代化改装。满载排水量38536吨,主炮为六座双联装360mm主炮,副炮16座150mm火炮,航速24.7节。山城号曾支援了多次的中国侵略作战:如澎湖、秦皇岛、舟山群岛、青岛、旅顺、大连及高雄港均曾出现她的踪迹。1944年莱特湾大海战时,扶桑号和山城号均加入西村舰队,预备于10月25日通过苏里高海峡,对美军在莱特湾的登陆舰队实施炮火打击。于25日凌晨在苏里高海峡口遭到奥登多夫指挥的美国海军宾夕法尼亚、马里兰、加利福尼亚、田纳西、西弗吉尼亚和密西西比共六艘战列舰的伏击,以及驱逐舰、鱼雷艇的鱼雷攻击,最终沉没。
伊势级2艘为伊势号和日向号,建造于1915年,30年代中期曾接受了现代化改装,1943年9月被改装成航空战舰,拆除了中后部的四座炮塔,铺装航空甲板,搭载22架水上飞机。1944年10月莱特湾大海战中,两艘未携带一架飞机的伊势级战舰加入小泽治三郎中将的航空母舰编队,充当诱饵。虽然给炸得千疮百孔,却支撑到逃离战场。不过逃得了初一,逃不过十五,1945年7月还是被美军炸沉在吴县军港,1947年解体。伊势级战列舰排水量39680吨,主炮为六座双联装356mm主炮,副炮8座127mm火炮,航速25.6节。
长门级有2艘:长门号和陆奥号。长门号1917年8月28日开工,1919年11月9日下水,1920年11月25日竣工。陆奥号1918年6月1日开工,1920年5月31日下水,1921年11月22日竣工。长门级战列舰排水量43580吨,主炮为四座双联装409mm火炮,副炮8座127mm火炮,航速25节。1942年6月,长门和陆奥参加了中途岛海战,未能发射一发炮弹,海战以日军的惨败而告终。1944年莱特湾海战中,长门号参战,编入粟田健男的第一进击舰队,未取得大的战果,反而被美军重创而在大战剩余时间失去行动力,停留在横须贺修理厂直到战争结束。1946年7月29日,长门号在比基尼岛海域美国原子弹爆炸效果测试中被击沉。陆奥号则在1943年6月8日在吴港外海的柱岛泊地因三号炮塔弹药库爆炸而沉没。

大和级2艘为大和号和武藏号,大和级算得上名符其实的世界最大、最强的战舰。其标准排水量64000吨,满载排水量73000吨,主炮为三座三联装457mm火炮,副炮三座三联装155mm火炮,航速27节。1937年开始建造,1941年才建成。1945年4月7日,作为第二舰队旗舰大和号率轻巡洋舰“矢矧”号及8艘驱逐舰驶向冲绳海区,企图对登陆盟军进行特攻。遭到美航母的攻击,在九州坊之岬附近海域沉没。大和号葬身海底,标志着帝国海军从明治建军起的70余年历史宣告结束,日本军国主义的末日也临近了。
金刚级4艘分别是金刚号、比睿号、榛名号、雾岛号。金刚号于1911年1月17日正式开工,1912年5月18日下水,1913年8月16日完工。继金刚号之后,其他3艘均以其为蓝本建造,于1915年4月19日前全部建成,之后进行过两次改装。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金刚级战列舰轮流担任机动舰队的护卫舰伴随作战,先后参加了偷袭珍珠港和中途岛海战。中途岛海战中,机动舰队的航空母舰遭到美国舰载机的毁灭性打击,榛名号战列舰也被美机投下的近爆弹炸成轻伤。1942年10月11日参加了炮击瓜岛机场的战斗,机场被炸得千疮百孔,一时难以修复,美军98架飞机中被炸毁50架,40名官兵被炸死。日军编队发毫未损,大获全胜。1942年11月13日,日本舰队准备故计重施炮击机场,出动了比睿和雾岛两艘战列舰。当晚美国海军的一支巡洋舰编队拦截了该炮击编队并重创了比睿号,天亮后比睿号遭到从美亨德森机场起飞的轰炸机多次攻击,在萨沃岛北方4.6海里处沉没,188名舰员丧生。一天后,雾岛号加入另一支炮击编队重新进入萨沃岛以西海面,遭遇美军的一支战列舰队,随重创美南达科它号战列舰,自身也被美军击中起火,于15日凌晨沉没,212人死亡。1944年11月21日,金刚号战列舰被美海军海狮号潜艇2枚鱼雷击沉于台湾基隆以北70海里处,只有237人侥幸生还,其余约有1250人葬身鱼腹。榛名号1945年7月28日在吴县军港遭到美军飞机轮番攻击,严重受创,于1946年2月,在盟军司令部的命令下解体。金刚级战列舰排水量35560吨,主炮为四座双联装356mm火炮,副炮14座152mm火炮,航速30节。
日本海军的12艘战列舰,造价昂贵,耗尽了资财,却没有在战争中起到什么有价值的作用,还不如那智号、羽黑号等巡洋舰起的作用大。要说作用,也就是多浪费了美国佬的几枚炸弹和鱼雷。拿大和号来说,还没打什么仗,就中了7枚千磅航弹,小型航弹数十枚沉没,真是讽刺,哈哈……

日本海军战列舰
金刚级:金刚号、榛名号、雾岛号、比睿号
扶桑级:扶桑号、山城号
伊势级:伊势号、日向号
长门级:长门号、陆奥号
大和级:大和号、武藏号
大和级是历史上最大的战列舰,号称世界第一战列舰。大和级两舰均是在挨了三十枚左右的炸弹及鱼雷才沉没的。
日军战列舰在战争期间除长门号以外全部沉没。其中扶桑号毁于炮战;
比睿号、雾岛号炮战受重创在空袭的威胁下自沉;
金刚号、山城号被鱼雷击沉;
榛名号、大和号、武藏号被航空兵击沉。
陆奥号毁于地震。
三十年代以来日本只有大和级两艘服役,看看美军二战中服役的战舰数量,日军岂有不败之理。
长门级、大和级在大战期间惟恐被击沉而挫了士气很少出战(戏称柱岛舰队),扶桑级、伊势级过于老旧很少投入一线,却只有金刚级这种日军中最老式战列舰驰骋大样,原因也是航速和续航力。
另外日军战列舰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异常高大的宝塔式多层上层建筑和桅杆。很好辨认。
二战日本海军战列舰的结局:
金刚级:
金刚号:1944年11月21日在台湾附近海域被美国海狮号潜艇击沉;
比睿号:1942年11月13日在萨沃岛海战中被美国巡洋舰队重创,次日遭美国飞机攻击,被迫自沉;
榛名号:1945年7月19日和28日在吴港被美国飞机攻击,坐沉在锚地;
雾岛号:1942年11月13日在所罗门群岛附近海域夜战中被美国华盛顿号和南达科他号战列舰重创,次日被迫自沉;
扶桑级:
扶桑号:1944年10月25日在苏里高海峡夜战中被美国舰队击沉;
山城号:1944年10月25日在苏里高海峡夜战中被美国舰队击沉;
伊势级:
伊势号:1945年7月28日在吴港附近海域被美国舰载机击沉,1947年打捞解体;
日向号:1945年7月28日在吴港附近海域被美国舰载机击沉,1947年打捞解体;
长门级:
长门号:1944年10月莱特湾海战中被美国舰载机重创,停泊在横须贺一直未能修复,战后作为战争赔偿交付美国,1946年7月29日在比基尼环礁原子弹爆炸试验a试验中倾覆沉没;
陆奥号:1943年6月8日在广岛湾由于事故发生大爆炸沉没;
大和级:
大和号:1945年4月7日冲绳天号作战途中在九州坊之岬附近海域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武藏号:1944年10月24日莱特阿号作战途中在锡布延海被美国舰载机击沉。

http://wenku.baidu.com/view/d88fd02d7375a417866f8fbc.html

看来很多人连巡洋舰和战列巡洋舰都分不清楚。二战日本其实根本没有战列巡洋舰,也不需要战列巡洋舰,日本一共就是12艘战列舰。4艘年龄最大,但是速度最快的金刚级,分别是金刚号,雾岛号,榛名号,比睿号,是日本进口英国技术和设计自己建造的高速战列舰。其次就是4艘12门主炮的战列舰,2艘扶桑级,扶桑和山城号,2艘改进型号伊势级,伊势号和日向号。这些都是年龄比较大,航速慢,性能比较落后的战列舰。此后的2艘长门级,长门号和陆奥号在20年代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舰,不仅当时口径最大的410毫米火炮,航速更达到了26节,长期是日本海军的骄傲。最后两艘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和和武藏超级战列舰了。不仅有历史上最大口径的战舰主炮460毫米火炮,更有历史上最严密的装甲防御。

除了4艘金刚级和2艘大和级之外,还有3级共6艘战列舰:

扶桑级 2艘 扶桑,山城 伊丽莎白女王级时期的超无畏舰

伊势级 2艘 伊势,日向 扶桑级的改进型,战争中被改成航空战列舰

长门级 2艘 长门,陆奥 标准的条约战列舰,与2艘纳尔逊级和3艘科罗拉多级并称为Big Seven

另外日本海军在战前把金刚级划分到了战列舰,以及原来作为战巡的赤城与加贺被改造为航母,天城毁于地震,因此日本海军在二战中不存在战巡。

金刚级战列舰在旧日本帝国海军中的地位如何?是不是仅次于大和级战列舰?~

就战舰类型来讲,金刚级并不算是战列舰,而是战列巡洋舰,日本海军将其改装直接增厚装甲带将其变为战列舰。日本海军真正意义上的战列舰只有大和级两艘,长门级两艘,扶桑级两艘和伊势级两艘。但是二战也同时是战列舰逐渐没落的时代,扶桑级战列舰有着巨大缺陷,而伊势级虽然一定程度弥补了缺陷但仍然无法弥补低速防空火力弱的缺点。长门级性能较好,不过作为超弩级战列舰实际上也是一战时代的产物。这时候金刚级高速,可以跟随航母作战,低油耗等优点就体现出来,在失去制空权的状况下由于其高速可以在夜间出动然后在天亮之前脱离战区,所以在战争中金刚级远比日本海军的其他战列舰活跃。(当然这也一定程度上说明金刚级地位低于其他战列舰,因为战列舰在日本海军的战略中属于决战兵力,轻易是不会出动的)

  大和 武藏 长门 扶桑 陆奥 金刚 比睿 雾岛 伊势 日向 榛名 山城

  大和
  概观
  舰种战列舰
  国籍日本
  舰级大和型战列舰(1号舰)
  制造厂吴市吴海军工厂
  造价137802000日元(相当于12.134吨纯金)
  动工1937年11月4日
  下水1940年8月8日
  服役1941年12月16日
  结局1945年4月7日被击沉
  除籍1945年8月31日
  技术数据
  基准排水量65,000吨
  满载排水量72,808吨
  全长263.0米
  全宽38.9米
  吃水10.4米
  动力蒸气涡轮引擎(4座4轴)
  功率153,553匹
  最高速度27.68节(有27.46的异说)
  续航距离7,200浬(16节)
  乘员3,300人
  舰载机零式水上侦察机
  零式观测机等
  最大载搭机7架
  武器装备1941年:(新造时)
  3座3连装460毫米舰炮
  4座3连装155毫米舰炮
  6座127毫米双连装高射炮
  8座25毫米3连装机炮
  2挺13毫米连装机枪
  1945年:(最终时)
  3座3连装460毫米米舰炮
  2座3连装155毫米舰炮
  12座127毫米双连装高射炮
  52座25毫米3连装机炮
  6挺25毫米机炮
  2挺13毫米2连装机枪
  装甲舷侧410毫米
  甲板200-230毫米
  主炮防盾650毫米


  武藏
  标准排水量:64000吨,满载排水量:71695吨 尺寸:全舰长263米/水线长256米/舰宽38.9米/吃水10.4米。
  动力:12座锅炉,主机功率150000马力,
  航速:27节,续航力:7200海里/16节;
  武备:9门三联装460毫米/45倍口径主炮,三联装155毫米口径副炮4座(改装拆除2座),双联装127毫米口径高射炮6座,三联装25毫米口径高射炮8座(改装后130门)。
  装甲:侧舷装甲带(最大)410毫米,炮塔(正面)650毫米,炮座560毫米,弹药舱顶板270毫米,上层甲板55毫米,主甲板200毫米,指挥塔495毫米。
  舰载机:6架水上飞机
  舰员2500人


  长门号战列舰
  长门号战舰性能数据

  排水量:32720吨(标准)/33800吨(正常)/39700吨(满载);
  改装后基准排水量:39,120吨;满载排水量:42,850吨
  尺寸:全长215.8米/宽28.96米/吃水9.1米;
  改装后长度:224.94米;宽度:34.59米;吃水:9.5米
  引擎种类:蒸气轮机(4轴);主机输出功率:80000马力;改装后主机输出功率:82,000匹
  最高航速:26.4节,改装后最高航速:25.3节
  续航距离:5,500浬(16节),改装后10600海里/16节
  装甲重量:10396吨(改装后13023吨)
  武备
  完工时:4座41厘米双联装主炮;20座14厘米舰炮;4座7.6厘米高射炮;8座53厘米鱼雷发射管
  改装后:4座41厘米双联装主炮;18座14厘米舰炮;4座12.7厘米双联装高射炮;10座25毫米三联装高射机枪;舰载机:3架
  1944年11月25最后改装:4座41厘米双联装主炮;18座12.7厘米双联装高射炮;128挺25毫米三联装高射机枪;舰载机无
  乘员:1,368人


  山城号战列舰
  测试排水量(吨) : 30600 武装 (主炮) : 36cm X12

  水线长(公尺) : 202.69 (副炮) : 15cm X16

  吃水深(公尺) : 8.69

  最大船宽(公尺) : 28.65 建造船厂 :横须贺造船厂

  动力(马力) : 40000 建造完工时间: 1917/ 3

  航速(节) : 22.5 沈没时间 : 1944/10/25

  续航力(14节) : 8000 沈没地点 :斯利卡奥海峡


  扶桑号
  建造所 吴海军工厂
  起工 明治四十五年三月十一日
  竣工 大正四年十一月四日
  排水量 29330吨(第一次改装后32330吨)
  全长 205.13m
  全幅 28.65m
  速力 22.5节(第二次改装后24.7节)
  航续力 14节/时8000浬
  兵装 36cm45倍径主炮十二门 15cm副炮16门 8cm高角炮4门 53cm鱼雷发射管
  近代化改装
  昭和八年5月12日第一次改装完了
  昭和十年2月19日第二次改装完了
  排水量 34700吨
  全长 212.75m
  全幅 33.08m
  航续力 16节/时11800浬
  速力 24.7节
  兵装 36cm45倍径主炮十二门 15cm副炮14门 12.7c25mm机枪16挺
  水侦3机 射出机一基
  丧失:昭和19年(1944)10月25日 ]

  陆奥号
  历任舰长

  姓名军衔就任时间备注
  小牧自然大佐1921年3月1日​
  黒瀬清一大佐1921年12月1日海兵26期
  寺冈平吾大佐1922年12月1日海兵27期
  原敢二郎大佐1923年12月1日海兵28期
  米内光政大佐1924年11月10日海兵29期
  池田他人大佐1925年12月1日海兵30期
  枝原百合一大佐1926年12月1日海兵31期
  堀悌吉大佐1927年12月1日海兵32期
  吉田善吾大佐1928年12月10日海兵32期
  阿武清大佐1929年11月30日海兵33期
  毛内效大佐1930年12月1日海兵33期
  菊野茂大佐1931年12月1日海兵34期
  和田専三大佐1932年5月1日海兵34期
  安藤隆大佐1932年11月1日海兵34期
  糟谷宗一大佐1933年11月15日海兵35期
  细萱戊子郎​1934年11月15日海兵36期
  春日笃大佐1935年11月15日海兵37期
  桑折英三郎大佐1935年12月2日海兵37期
  后藤英次大佐1936年12月1日海兵37期
  高木武雄大佐1937年12月1日海兵39期
  五藤存知大佐1938年11月15日海兵38期
  保科善四郎大佐1939年11月1日海兵41期
  小林谦五大佐1940年11月15日海兵42期
  小暮军治大佐1941年8月11日海兵41期
  山澄贞次郎大佐1942年6月20日海兵44期
  三好辉彦大佐1943年3月10日海兵43期


  金刚号战列舰
  基本参数
  标准排水量:26610吨,改装后31720吨;
  尺寸:长214.6米/宽28米/吃水8.38米,改装后长222米/宽31.7米/吃水9.6米
  动力:36台油煤混烧锅炉锅炉,改装后8台重油专烧锅炉;主机功率64000马力,改装后136000马力;
  航速:27.5节,改装后30节;续航力:8000海里/14节,改装后9800海里/18节;
  武备
  8门双联装356毫米/45倍口径主炮;16门(改装后14门)152毫米/50倍口径副炮;12门76毫米炮,改装后12门双联装127毫米高射炮,24门25毫米高射炮(1944年94门);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改装后拆除);舰载机3架。
  装甲
  舷侧水线装甲带(最大)203毫米,甲板35-57毫米(改装后96-165毫米),炮塔(正面)230毫米(改装后280毫米);司令塔254毫米。装甲总重:5405吨(1913年),改装后10918吨(1936年)。
  舰员
  1221人-1118人


  比睿号战列舰
  比睿(ひえい)号战列舰属旧日本帝国海军的金刚级战列舰。金刚级战列舰是日本海军由金刚级战列巡洋舰经过大规模现代化改装而成的高速战列舰。比睿号是金刚级的2号舰,完成时是一艘战列巡洋舰,按照日本帝国海军命名惯例,以巡洋舰命名方式,比睿号的命名源自山名,日本京都府和滋县境内比睿山。

  雾岛
  性能

  舰种 战列巡洋舰→战列舰(高速战列舰)
  舰级 金刚级(4号舰)
  制造厂 长崎市三菱造船所
  动工 1912年3月17日
  下水 1913年12月1日
  服役 1915年4月19日
  结局 1942年11月15日被击沉
  除籍 1942年12月20日


  “伊势”号这一舰名源自日本古代的伊势国,即现在的三重县。日本帝国海军1915年开造的两艘“伊势”级战列舰,也名为“伊势”号和“日向”号。1943年,日军在中途岛海战失利后,“伊势”级被改装成既可以搭载飞机又保留战列舰机能的“航空战舰”。1945年,日向遭到盟军战机的集中攻击,舰身遭到严重的损坏,大破著底。在战后被浮扬起来,并在1946年解体。伊势在仓桥岛东北方遭到盟军战机的集中攻击,舰身遭到严重的损坏,大破著底。在战后被浮扬起来,并在1946年解体


  “日向”号战列舰

  1918年“伊势”级战列舰两艘,即“伊势”号和“日向”号,该型战列舰标准排水量3535 0吨,舰长215米,宽31.71米,吃水深9.03米,主机动力80000匹马力,最高航速每小时25 .3海里。舰载武器装备有356毫米口径主炮8门、140毫米口径火炮16门、127毫米口径火炮8门及25毫米火炮20门等。1945年7月下旬,两舰均在日本濑户内海吴港内被美军轰炸机群炸沉。


  榛名号战列舰


  榛名号战列舰是日本帝国海军的战列舰,开工时作为巡洋战舰(战列巡洋舰)建造的,是金刚级的3号舰。同型舰4艘,即“金刚”号、“比睿”号、“榛名”号和“雾岛”号。金刚级是日本的首批所谓的超级无畏舰。按照日本海军的命名惯例,榛名号的命名源自山名,日本群马县境内榛名山。


#焦邵龙# 有关二战日本战列巡洋舰的问题二战日本有没有造战列 -
(18054241590): 没有 日本当时有过一个超甲巡的设计方案和建造计划,计划安装3座双联装的410火炮 但在中途岛战役后,这个计划取消,自此战列巡洋舰建造计划取消

#焦邵龙# 二战中日本的金刚级明明是战巡为啥日本人要叫它战列舰
(18054241590): 改装后的金刚级虽然主装甲带依然为203mm,但其穹甲已达120mm(改装前为57mm),生存力有较大提升;且其30节左右的航速(这还是二改后的,早先一改后就剩26节)相比于新服役的战列舰而言已无优势可言. 另外,早先之所以能出现“战列巡洋舰”这一舰种,多少也是受技术所限(动力系统无法兼顾防护与航速),待技术提高后(如33节的衣阿华. . .),BC作为舰种自然也难免消亡了

#焦邵龙# 二战中日本的金刚级战列舰一共有几艘
(18054241590): 这4艘都是1战时期的老船了,不过2战时的主要战列舰行动和战绩都是他们创造的,大和级虽然比他们好但很少参战.

#焦邵龙# 为什么金刚吨位比胡德低却是战列舰,胡德反而是战巡 -
(18054241590): 首先纠正一个普遍的观念,就是好像战巡比战列舰低级似的,实际以英国为例,在一战造战列舰一般并行造战巡,同时期的战巡都比战列舰吨位更大造价更高,比如一战英国最大的战舰就是战巡虎,德国则是战巡吕佐.地位甚至在战列舰之上,...

#焦邵龙# 金刚级战列巡洋舰的装备地位 -
(18054241590): 1913年8月金刚号完工返回日本.日本成为继英国、德国之后装备战列巡洋舰的国家.金刚号战列巡洋舰是旧日本帝国海军最后一艘从国外订购的大型主力舰.继金刚号在英国建造之后,比睿号、榛名号、雾岛号根据维克斯公司提供的图纸在日...

#焦邵龙# 二战日本国联合舰队有哪些舰艇? -
(18054241590): 联合舰队直属 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大将 第一战队 战舰/长门、陆奥 第二四战队 特设巡洋舰/报国丸、爱国丸、清澄丸 第一〇航空战队 水上机母舰/瑞穂、千歳 第四潜水战队 轻巡洋舰/鬼怒、潜水舰/6只 第五潜水战队 轻巡洋舰/由良、潜水舰/6只 ...

#焦邵龙#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金刚”战列舰算什么水平 -
(18054241590): 经过现代化改装后,金刚级的航速有很大提升,能跟上快速航母编队和重巡洋舰编队执行任务,装甲比条约型重巡强很多但还是不如战列舰,比较好用的一条船 跟着跑前跑后足以说明问题

#焦邵龙# 二战的日本著名战列舰大和号 -
(18054241590): 大和”号以其巨型主炮闻名于世.3联装主炮3座,前部2座,后部1座.当时日海军对主炮口径保密,称为九四式身长45倍口径的400毫米炮,实际是457毫米.主炮炮塔的旋回部的重量约2700吨,相当于日海军“秋月”型驱逐舰的排水量.炮塔...

#焦邵龙# 日本金刚级军舰的资料?
(18054241590): 金刚级驱逐舰(日本称之为“护卫舰”英语:Kongō-class destroyer,日语:こんごう型护卫舰)是日本海上自卫队旗下所配属、配备有宙斯盾战斗系统的护卫舰级舰,日...

#焦邵龙# 介绍一下二战中的战列舰军队武器
(18054241590): 1.战列舰的发展 战列舰是一种大型水面战斗舰艇,其主要攻击武器是大口径舰炮,其动力形式早期为风帆推进,19世纪中期后改为蒸汽动力.战列舰的主要特点是: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