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岳阳楼>阅读答案 《千秋岳阳楼》作者引用孟浩然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1、作者三次登岳阳楼,每登一次,对岳阳楼都有新的认识。请概括作者三次登楼的不同感悟。

2、仔细阅读下面句子,说说它是如何表现岳阳楼的风采的?

此时的岳阳楼已经过修缮,恢复了往昔的风骨和神采,宛如一位戴着古代将军头盔的壮士,雄踞在洞庭湖畔。

3、作者为什么说岳阳楼“无疑已经成为一个醒目的文化符号”?

4、作为当代青年,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的?

1、第一次:洞庭水与岳阳楼是浑然一体的,洞庭水赋予了岳阳楼以阔大的境界,岳阳楼给予了洞庭水以人文的生命。第二次:众多的历史事件、文化名人和文学名篇,使得这座古建筑能够俯视古今,名扬天下。第三次:岳阳楼已经成为一个醒目的文化符号。

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修缮后的岳阳楼比作一位戴着古代将军头盔的壮士,并用“雄踞”一词,生动形象的突出了岳阳楼的雄伟高大的外形特点以及在历史文化上俯视古今的高度。(答案包括比喻手法以及本体和喻体;“雄踞”一词的作用和全句的表达效果)

3、因为岳阳楼见证着历史长河的起伏波澜,映现着历代文人的复杂心绪,凝聚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忧乐意识。它在历史和文化上的高度,远远地超过其他亭台楼阁。(缺一不可)

4、岳阳楼因《岳阳楼记》而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忧乐意识,它穿越时空,教育和激励了多少有识之士。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传承民族的忧乐意识,以天下为己任,承担起振兴祖国、振兴民族的责任。(答案分为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及当代青年的努力方向两部分)

已记不清什么时候知晓岳阳楼了。反正很早便通过杜甫、孟浩然的诗与范仲淹的文,一次又一次地神往和神游过岳阳楼,还有岳阳楼旁那浩瀚的八百里洞庭湖。

记得第一次游岳阳楼是在1979年的夏天。那时,我正在大学念书。同寝室的一个同学是岳阳人,放暑假时热情邀我去他家做客,并答应陪我游览岳阳楼。我兴致勃勃地跟他来到了岳阳。同学的家在城陵矶,离岳阳城区还有较远的距离。来不及去他家,出了火车站,我们便直奔岳阳楼。

站在江南第一名楼前,我微微有些失望。这座高不过三层、且年久失修、颇有些颓圮模样的楼阁,就是闻名遐迩的岳阳楼吗?我想象中的岳阳楼应该更高大,更伟岸、更精神,这样,才能与范仲淹笔下那大气象、大境界的《岳阳楼记》相匹配,才能称得上“岳阳天下楼”啊。

不过,当我转过身来,顿时被眼前那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湖水所震撼。那天下着雨,天色微黄,厚厚的云层紧贴着湖面,一排排浊浪不停地拍打着岳阳楼前的古城墙,水天均呈现着一种苍黄的色彩,氤氲着一种苍凉的情感。也许登岳阳楼就应该在这样的季节、这样的天气。因为只有在这样的情境中,才能真正领略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雄浑诗句,才能真正感受范仲淹在描写霪雨霏霏、浊浪排空的洞庭湖时所产生的“感极而悲者”的忧患情怀。我终于明白,洞庭水与岳阳楼原本是浑然一体的。是洞庭水赋予了岳阳楼以阔大的境界,而岳阳楼也给予了洞庭水以人文的生命。

许多年过去了,当年登岳阳楼的情景和感受,令我沦肌浃髓,刻骨铭心。

二十年后的中秋,我和李元洛、水运宪等作家陪同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来登岳阳楼。此时的岳阳楼已经过修缮,恢复了往昔的风骨和神采,宛如一位戴着古代将军头盔的壮士,雄踞在洞庭湖畔。余光中先生站在楼前悠悠说道:“依然三层,却高过唐宋的日月”,一语道出岳阳楼在历史和文化上的高度。事实上,正是众多的文化名人和文学名篇,使得这座古建筑能够俯视古今,名扬天下。

历代文人吟咏岳阳楼的诗文多矣。他们往往登楼凭栏,面对湖山吐属心声。杜甫来了,登楼北眺,感时伤国,“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李白来了,带着醉意,企盼排遣愁心,“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刘长卿来了,遭过贬谪的他望着楼下的洞庭湖水,“终期一艇载樵去,来往片帆愁白波”;李商隐来了,目的只有一个,“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虽然没有登过岳阳楼,但他的思绪和诗情一定来过,不然,他也写不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千古传颂的名句。正是这些诗文,使岳阳楼从此承载着天下忧乐,拥有着中国其它亭台楼阁所没有的沉郁身影和凝重面容。也从此使登岳阳楼的人心里都情不自禁地装着“忧乐”二字,抒发着先忧后乐的感怀。岳阳楼上有一名联,为清朝嘉庆年间巴陵知县陈大钢所撰:“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写尽了历代知识分子的忧乐意识和人文情怀。

2007年初冬,闻岳阳楼扩建了新景区,于是,应岳阳市委、市政府的邀请又来游览了一回。是日,天空多云,阳光时隐时现。湖面上的风很大,使人感到阵阵寒意。新景区的面积比老景区大了许多,布局合理,错落有致。一路走来,高耸的瞻岳门城楼、巍峨的仿古青砖城墙、沿湖由铁链串成的洞庭风韵诗廊、为纪念范仲淹、滕子京两位先贤而建的双公祠以及五朝楼观、碑廊、吕仙祠等景点依次排列,建新如旧。新景区的建成,扩大了岳阳楼的游览范围,丰富了岳阳楼景区的历史容量,只是稍有喧宾夺主之感。

我又一次伫立在岳阳楼前。

这座自东吴名将鲁肃筑台阅兵迄今已有千年历史的名楼,命运坎坷,屡毁屡修。它无疑已经成为一个醒目的文化符号,见证着历史长河的起伏波澜,映现着历代文人的复杂心绪,凝聚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忧乐意识。我不知道,我们民族何时能够摆脱历经千年的苦难和忧患,绽放出民族复兴的灿烂笑容;我也不知道,我们民族尤其是知识分子,何时能够卸下忧乐的重负,在历史的跋涉中,更加轻松、自信地前行。我只期待着,什么时候登岳阳楼,能够不再紧锁眉头,不再心事重重,不再进亦忧退亦忧。而是面对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湖面,心旷神怡,平和从容,拥有一种天高云淡的心情。

一座楼阁,依傍着一汪湖水,怀揣着众多的诗文,就这样走进了绵长的历史,并将随着历史的兴废更替,不断地更新着自身的内涵,变换着不同的模样,而登楼的人也将拥有别样的心情。

1、作者三次登岳阳楼,每登一次,对岳阳楼都有新的认识。请概括作者三次登楼的不同感悟。

2、仔细阅读下面句子,说说它是如何表现岳阳楼的风采的?

此时的岳阳楼已经过修缮,恢复了往昔的风骨和神采,宛如一位戴着古代将军头盔的壮士,雄踞在洞庭湖畔。

3、作者为什么说岳阳楼“无疑已经成为一个醒目的文化符号”?

4、作为当代青年,你是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深刻含义的?

1、第一次:洞庭水与岳阳楼是浑然一体的,洞庭水赋予了岳阳楼以阔大的境界,岳阳楼给予了洞庭水以人文的生命。第二次:众多的历史事件、文化名人和文学名篇,使得这座古建筑能够俯视古今,名扬天下。第三次:岳阳楼已经成为一个醒目的文化符号。

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修缮后的岳阳楼比作一位戴着古代将军头盔的壮士,并用“雄踞”一词,生动形象的突出了岳阳楼的雄伟高大的外形特点以及在历史文化上俯视古今的高度。(答案包括比喻手法以及本体和喻体;“雄踞”一词的作用和全句的表达效果)

3、因为岳阳楼见证着历史长河的起伏波澜,映现着历代文人的复杂心绪,凝聚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忧乐意识。它在历史和文化上的高度,远远地超过其他亭台楼阁。(缺一不可)

4、岳阳楼因《岳阳楼记》而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忧乐意识,它穿越时空,教育和激励了多少有识之士。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传承民族的忧乐意识,以天下为己任,承担起振兴祖国、振兴民族的责任。(答案分为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及当代青年的努力方向两部分)

1、第一次:洞庭水与岳阳楼是浑然一体的,洞庭水赋予了岳阳楼以阔大的境界,岳阳楼给予了洞庭水以人文的生命。第二次:众多的历史事件、文化名人和文学名篇,使得这座古建筑能够俯视古今,名扬天下。第三次:岳阳楼已经成为一个醒目的文化符号。
2、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修缮后的岳阳楼比作一位戴着古代将军头盔的壮士,并用“雄踞”一词,生动形象的突出了岳阳楼的雄伟高大的外形特点以及在历史文化上俯视古今的高度。(答案包括比喻手法以及本体和喻体;“雄踞”一词的作用和全句的表达效果)
3、因为岳阳楼见证着历史长河的起伏波澜,映现着历代文人的复杂心绪,凝聚着我们民族特有的忧乐意识。它在历史和文化上的高度,远远地超过其他亭台楼阁。(缺一不可)
4、岳阳楼因《岳阳楼记》而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忧乐意识,它穿越时空,教育和激励了多少有识之士。作为当代青年,我们应传承民族的忧乐意识,以天下为己任,承担起振兴祖国、振兴民族的责任。(答案分为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及当代青年的努力方向两部分)

千秋岳阳楼作者在第3段中为什么要先写自己失望的心情~

联系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背景,他几经浮沉的宦海生涯,使范仲淹颇感心力交瘁。在文中流露出了这种复杂矛盾的心境。范仲淹与滕子京(名宗谅)同年进士,又曾共同防御边郡,抗击西夏元昊入侵。两人学问高深,且刚直向上,志趣相投,因此素来友善,颇为知心。在滕子京被御史梁坚劾奏私用官钱六十万贯之时,身为参知政事的范仲淹竭力申救,使子京止降一官;而后御史中丞王拱辰又论奏不已,子京于庆历四年(1044)复徙岳州(古巴陵郡地),此时范仲淹已无能为力,徒唤奈何了,因为他的政治改革主张阻力重重,遭到保守派强烈反对,他本人也于庆历五年(1045)被罢政贬放邓州。范仲淹被贬邓州,虽未消沉下去,但内心颇有几多人生感慨。而当得知“豪迈自负,罕受人言”的滕子京“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时,范仲淹很是牵挂,惟恐子京因此再招祸端。范仲淹有太多太多的话要对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子京说。恰在此时,子京来函叙说自己贬巴陵后经过种种努力,已使巴陵人民安居乐业,在此基础上,他已成功扩建岳阳楼,特请范仲淹“作文以记之”。年近花甲的范仲淹为此心潮翻滚,感慨系之。他必然由自己想到子京,由子京想到自己,也必然由自己和子京想到社会层面上的人和事,由社会层面上的人和事想到子京和自己,因此他借机对自己的人生进行真率的总结。

更加生动的写出岳阳楼的气势和位置,增强文章可读性和说服力。


#拔亲侄# 《岳阳楼记》汪曾祺的阅读答案????
(17350186459): 1、岳阳楼值得一看,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2、第二段中表明滕子京、范仲淹和岳阳楼三者关系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段文字采用的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岳阳楼的建筑特点是:...

#拔亲侄# 急急急!!!岳阳天下楼阅读答案!!! -
(17350186459): 1.纯木结构,盔式楼顶 2.D.G…(这题我实在只看到这么多 3.岳阳楼始建于唐代. 4.楼外到楼内

#拔亲侄#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
(17350186459): 1.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色? 2.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中的“无”和“有”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3.请你写出一联与岳阳楼或洞庭湖有关的古诗句. 答案: 1.描绘了波澜壮阔的洞庭湖分开吴楚两地,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的气势恢弘的景象. 2.表现了作者年老多病且远离故乡亲人,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凄凉的心境.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述洞庭湖) 希望可以帮到你!

#拔亲侄# 登岳阳楼阅读答案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6.阅读首联和颔... - 作业帮
(17350186459):[答案] 6.阅读首联和颔联. (1)哪些字句暗示了主观情感? 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登楼目睹名湖的愿望.“昔闻”、“今上”用时间概念联接两个动词,暗示了诗人登楼时感慨万分的主观情感...

#拔亲侄# <<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具有怎样的品质 - 作业帮
(17350186459):[答案] 远大的政治抱负,积极地生活态度.

#拔亲侄# <岳阳楼记>范仲淹的忧和乐分别指什么? - 作业帮
(17350186459):[答案]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拔亲侄# 《岳阳楼记》汪曾祺的阅读答案?《岳阳楼记》汪曾祺1、本文第②节中表明滕子京、范仲淹和岳阳楼这三者关系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业帮
(17350186459):[答案] 1、长江三楼就剩下这座岳阳楼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名言使岳阳楼名闻天下;岳阳楼建筑风格独特;岳阳楼地势优越.2、滕子京因为岳阳楼而不朽,而岳阳楼又因为范仲淹的一记而不朽.3、说明.结构精巧,端庄浑厚(或...

#拔亲侄# 岳阳楼记阅读答案只要7题要有词语解释句子翻译朗读停顿阅读理解谢谢?
(17350186459): 《岳阳楼记》练习题及答案:1.“记”是一种(文体).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拔亲侄# 岳阳楼记的阅读题 -
(17350186459): 1.洞庭湖胜景. 2.从时间上.我们老师刚刚讲过. = =

#拔亲侄# 岳阳楼记相关阅读试题,急用 - 作业帮
(17350186459):[答案] 《岳阳楼记》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⒈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⑴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 ⑵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