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不该禁的2本书,欧洲日本靠它走向强盛,是哪两本?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历朝历代,由于当时朝代的统治者的原因,都会有一些关于那个朝代的“禁书”,禁书之所以成为禁书,要么是里面的内容会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要么是会对当时的统治产生威胁,所以统治者都会根据自己维持统治的需要来界定一些禁书。

比如秦朝的时候,由于秦国实行商鞅变法,执行法家的统治,要人民只专注于种地和打仗两件事,而儒家的主张会影响耕战,所以秦国和后面的秦朝都禁止民间私藏儒家的“六经”,即诗、书、礼、易、乐、春秋;后世很多统治者觉得《鬼谷子》是一本帝王之学,人民看了会心怀不轨,影响统治,所以《鬼谷子》也是禁书。相传由于预测准确,有不良舆论作用,《推背图》也是禁书。

清朝建立之后,由于他们对于中原的典籍不理解,同时对于前朝也就是明朝的忌惮和畏惧,后面的皇帝实行了一系列文化措施,要么改字,要么禁书,比如岳飞著名的“壮志饥餐胡虏肉”,因为里面有“胡虏”两个字,清朝把它改成“壮志饥餐飞食肉”。因为岳飞的《满江红》对于当时的清朝维护统治还是有积极意义的,所以只是改字。

但是有2本古书,由于它严重威胁到清朝的统治,所以被当时直接列为禁书。

我们知道,明朝后期东南沿海一带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当时有许多士人发现考科举寻章摘句没有大的作用,而且王朝后期腐败,科举当中走后门的事件也时有发生,有不少士人就放弃了科举,转而研究当时的手工业、农业技术,并且著书立说,广为传播,为当时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助力,同时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这里面最出名的一本书就是《天工开物》。《天工开物》是明朝著名科学家宋应星所写,他出生于1587年,一开始在科举之路上很顺利,也许沿着这条科举之路,他后面会成为一个明朝的大官。不料在会试的时候,宋应星屡战屡败,每次都是名落孙山,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三十多岁的宋应星会试再一次落选。

年纪已经不小,加上父母年迈,宋应星终于不想再考了。他回家做了个小官,一边照顾父母,一边研究和整理当时的手工业和农业资料写成了巨著《天工开物》。

由于受到了非常传统的儒家教育,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当中多次提到“北虏”、“东北夷”等字眼,并且在文中表达了对当时的后金也就是后面的清朝的强烈不满,清朝当然无法容忍他这种威胁清朝统治并且会鼓动当时的明朝遗民的思想的传播,于是《天工开物》成为了当时的禁书。

《天工开物》虽然在中国被禁,但是却流传去了当时的日本、欧洲等全世界各地,并且对当时的欧洲和日本的科技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法兰西学院汉学家儒莲将《天工开物》称为"技术百科全书",并且把《天工开物》理解为"对自然界奇妙作用和人的技艺的阐明",日本人则称《天工开物》为“中国技术百科全书”。

欧洲和日本就是在《天工开物》的基础上开始了自己的“工业革命”,把这些基础的科技知识积累和提升,最后让自己的技术水平上升了一个档次,远超当时的清朝。欧洲因此开始了大航海运动,日本也日益变得强盛。

中国禁了《天工开物》,使得中国失去了参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机会,也失去了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成资本主义的机会,最后落后于时代,在“衰败之路”上一路狂奔。

另外一本书则是《海国图志》。《海国图志》是在晚清被列强入侵的条件下产生的,由于1840年中英爆发鸦片战争,后面又爆发了大大小小一系列战争,中国“天朝大国”的地位在残酷的现实面前被打得粉碎,于是当时的中国士人开始进行反思,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生于1794年的魏源。

魏源与当时的进步人士如林则徐、龚自珍相互交往,他们发现中国当时之所以处处处于劣势,主要是对西方人的了解几乎是非常模糊的,既不知道人家的文化,也不知道人家的技术,所以魏源利用他认识的这些人的信息,结合其他人的一些著作,写了一本专门用于介绍世界的皇皇巨著《海国图志》。

在书中,魏源不仅介绍了外国人的技术和文化,还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战略,号召当时的中国人学一学外国人的船坚炮利,以此来对抗列强对中国的入侵。这也是后面曾国藩等人发起“洋务运动”的理论来源。

不过由于《海国图志》把当时外国的强大写得太过于真实,反面衬托出清政府的腐朽落后,大大的伤了清政府的脸面,很快这本书也被禁了。

相反,这本书传到了当时同样闭关锁国,同样腐朽落后的日本之后,日本人对它推崇备至,1854年日本翻刻了《海国图志》60卷本,一时间在日本洛阳纸贵。现代日本学者井上靖说:“幕府末期日本学者文化人等,……例如,横井小楠的思想起了革命,倾向开国主义,其契机是读了中国的《海国图志》。”由于《海国图志》的影响,日本的倒幕运动迅速开展,最后发展成明治维新,走上了自强的道路。


《海国图志》的被禁,让本来还可以与日本一起进行一场“明治维新”的清政府失去了最后的机会,后面虽然也进行了百日维新,因为没有事先的文化铺垫,老百姓大多不能接受,维新很快就失败了。从此清朝的衰败之路一直走到清朝灭亡。

两本书,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命运,让我们后人不得不反思:文化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在明朝时,因为王朝后期腐败,所以禁令了两本书《天工开物》和《海国图志》。欧洲和日本靠《天工开物》开始了自己的工业革命,经济日益强盛;日本通过《海国图志》进行了一场明治维新,走向了自强的道路。

中国最不该禁的2本书,一、《天工开物》 许多西方国家都一致认为,它就是“工业革命”的启蒙者。 二、《海国图志》这部著作则是起源于一种对于晚清无能的悲愤。作者魏源在面对战事连连失败的清朝义愤填膺,毫不犹豫地来到了前线。

一是《天工开物》,是明朝著名科学家宋应星所写,而欧洲和日本就是在《天工开物》的基础上开始了自己的“工业革命”,把这些基础的科技知识积累和提升,最后让自己的技术水平上升了一个档次,远超当时的清朝,欧洲因此开始了大航海运动,日本也日益变得强盛。 二是《海国图志》,是在晚清被列强入侵的条件下产生的,由于《海国图志》的影响,日本的倒幕运动迅速开展,最后发展成明治维新,走上了自强的道路。

《天工开物》与《海国图志》
《天工开物》中多次提到“北虏”、“东北夷”等字眼,并且在文中表达了对当时的后金也就是后面的清朝的强烈不满,清朝统治者无法容忍这种威胁清朝统治并鼓动当时的明朝遗民的思想的传播,于是《天工开物》成为了当时的禁书。
《海国图志》是在晚清被列强入侵的条件下产生的,由于《海国图志》把当时外国的强大写的过于真实,反衬出清政府的腐朽落后,伤了清政府的脸面,于是被禁。

~


#良海夜# 熊讴歌过面积狭小地域相连依据材料一欧洲国家的共性有哪些 -
(18986574044): 西欧各国面积狭小,地域相连,历史上一直有着密切的各方面的交流与往来.加上这些国家经济结构、政治体制、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基本相同,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大,有强烈的文化认同感,比较容易向着共同的目标采取协调一致的政策.同目前世界上出现的其他区域性组织或集团的发展相比,当它们需要更大程度地培养成员国的政治、社会、文化认同感时,欧洲国家的共性似乎就成为它们走向联合的一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了.

#良海夜# 欧美是个国家吗? -
(18986574044): 欧美不是一个国家,是一些国家. 通常人们说的欧美指的是欧洲主要国家 如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荷兰 西班牙 葡萄牙 希腊等和北美的美国 加拿大两国! 墨西哥 巴拿马 巴西 智利 阿根廷等国位于拉丁美洲 不在人们说的欧美国家之列! 欧美国家也不包括俄罗斯 至于你问的欧洲全部国家出了上述欧洲国家外 还有挪威 瑞典 丹麦 比利时 芬兰 波兰 立陶宛 爱沙尼亚 冰岛 爱尔兰 安道尔 托拉维亚 摩尔多瓦 乌克兰 白俄罗斯 匈牙利 奥地利 捷克 斯洛伐克 瑞士 列支敦士登 卢森堡 摩纳哥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塞尔维亚 马其顿 阿尔巴尼亚 梵蒂冈 圣马力诺 斯洛文尼亚 马耳他 克罗地亚 波斯尼亚 墨塞哥维那以及地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

#良海夜# 中国石拱桥历史上两个世界之最 -
(18986574044):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洨河上,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俗称“大石桥”.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约15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赵州桥凝聚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智慧与结晶,开创了中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约1397年(也有些资料为大约700年)后,欧洲才建成类似的石拱桥.但此前欧洲已有三层石拱桥. 它们分别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世界上最古的石桥和当时世界上最长的石桥.

#良海夜# 欧洲走向联合,对欧洲、对世界分别产生了什么作用? -
(18986574044): 促进了欧洲政治、经济、军事的合作与融合,即使将来欧洲几十个国家联合成一个国家也并非不可能.欧洲的成功联合也为世界各地区的国家找到了一条和平解决国家间分歧冲突的新道路.

#良海夜# 欧洲走向联合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欧洲走向联合的总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欧洲走向联合的原因. -
(18986574044): 标志: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 趋势:由经济一体化走向经济政治一体化. 原因:美苏两极格局,争霸,欧洲为了自身的安全;一战二战使欧洲丧失世界中心地位,欧洲想重新崛起;为了实现优势互补,发展经济;法德为了化解矛盾,消灭战争.

#良海夜# 亚洲为什么季风气候显著?亚洲的哪些地方季风最强盛,最典型?
(18986574044): 属于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对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北方温带季风 南方亚热带季风 再向南东南亚多为热带季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