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岁宝宝心理发展特征和心理需求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一、 0-2岁宝宝心理发展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1. 连续性:什么叫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如,小宝宝从出生到2岁这就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

2. 阶段性:

1) 心理学会认为0-2个月这个时期的宝宝处于心理比较敏感的时期,如果这个时期有伤害,惊吓或者是过分的饥饿感,就会对小宝宝的心理造成终身不可逆的影响。

2) 第二个时期是2-6个月,这个时期的小宝宝对妈妈非常的依恋。如果这个时期妈妈没有陪伴在宝宝的身边,而是由其他人照顾的,那么会对小宝宝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就是接下来我们会具体讲到的每个阶段会注意的一些问题,怎么评估?

二、 宝宝0-2岁心理发展,有年龄阶段稳定性和可塑性的特征

1. 年龄阶段稳定性

1) 什么叫年龄阶段稳定性?刚才讲的两个时期如果能按照正常的方式来对待宝宝,那么这两个阶段基本上是稳定的。0-2个月这个时期,如果妈妈按照正确的方式给宝宝喂奶,抚慰或者照顾,基本上这个阶段小宝宝会安全渡过,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2) 有一种情况就是自闭症的小孩,有可能在这个时期会出现一些惊吓,恐惧或者是过分的饥饿感,导致小宝宝没有勇气没有能力或者害怕成长。

2. 年龄阶段可塑性

1) 心理学做过很多研究和分析,证明小宝宝在5岁之前生理机能和心理的可塑性是非常强的,所以,0-2岁对小宝宝造成一些心理上的缺陷或者伤害是可以慢慢修复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在这个时期是最快的,发展的原则和规律是由上而下,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向复杂发展。

2) 举个由简单到复杂的例子,如果陪宝宝频率比较高的妈妈都会发现,宝宝刚刚开始喝水是用奶嘴,慢慢过渡到双耳杯子再慢慢过渡到没有耳朵的容器,生理发育到2岁的宝宝是可以拿着水杯自行喝水的,这就是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三、 0-2岁宝宝心理发展的需求

1. 动作技能需求

小宝宝0-2岁会学习很多生活技能,上面讲的喝水就是一个生活技能。

2. 0-2岁小宝宝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需求

比如在和爸爸妈妈的沟通中,这个时期的小宝宝可能没有很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但是宝宝会用眼神,动作,行为和家长或者周围的人进行沟通。

3. 0-2岁小宝宝有认识社会,或者认识自己,或者认识自己能力的需求

比如这个时期的小宝宝会认识事物,认识概念,看到颜色比较鲜艳的物品,宝宝会特别留意,或者看到比较喜悦的画面,宝宝眼神会停留的时间比较长,这都是一个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需求,而且宝宝在2岁以内对社会认识的需求,是超过任何一个年龄阶段的。

4. 社会行为和情感的需求

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人际交往的需求,0岁开始的时候,小宝宝只有妈妈一个人在互动,或者说其他照顾者。比如奶奶,外婆,阿姨,保姆或者是其他陪伴者,但是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宝宝对外界的事物和外界的人就会有强烈交往需求,如果宝宝到了2岁还停留在家里,没有和外面的社会或者新的人,新的小朋友接触的话,那么,小朋友长大后在社交方面会有部分的影响。

5. 0-2岁宝宝还有人格发展的需求

心理学会强调,0-3岁是儿童人格发展的最佳时期,那么人格发展包括哪些呢?①包括个人生活的需求或者生活教育的需求;②团体生活或者团体生活教育的需求;比如刚才我们提到的2岁宝宝还停留在家里,只是和妈妈,奶奶,外婆互动而没有个其他小朋友互动的话,那么TA在人格发展的时期就会遇到冲突,某种程度上来讲对宝宝成长过程中的社交会造成一定的困惑,或者人格造成一定的影响和缺陷。

6. 良好情绪培养的需求

小宝宝从0-2岁很多家长会认为小宝宝是没有情绪的。 我们举个例子,比如给一个宝宝不是很喜欢的食物,宝宝在6个月以内不知道拒绝,但是到8个月的时候就会丢掉,到1岁5个月的时候甚至会用手挡住,如果语言发展的比较好的话,宝宝会告诉你,不,或者不要,这就是种愤怒,拒绝的情绪。所以0-2岁的宝宝也有情绪培养的需求,或者说良好情绪发展的需求。

7. 社会价值标准的建立

举个例子,很多家长会让小朋友按照自己的行为习惯来说谢谢,对不起。不知道有没有家长观察过,小朋友在2岁以内非常不愿意说对不起,但是家长会强行要求小朋友,告诉小朋友这是一个礼貌的行为,如果这样强行要求小朋友的话,当然小朋友迫于压力会认可父母,但是在这个时期,小朋友对于社会价值标准的发展对于“对不起”的理解,可能不像我们承认理解的,我有内疚感,我认为我自己这件事是我愿意改变的。处于这个时期的小朋友,会认为妈妈是不喜欢我的,因为父母在说“对不起”的时候表情不是很开心的。所以,我们总结一个规律,0-2岁的宝宝在判断事物对错价值观的时候,取决于父母对这件事的表现方式,或者情绪体验,而非这件事的客观事实。

四、 0-2岁宝宝家庭中的发展,先提两个概念,物质贫困和精神贫困

1. 物质贫困

1) 可能很多的爸爸妈妈会认为,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尤其在深圳地区,物质贫困这个问题不严重。那我们来按心理学的标准阐述一下物质贫困。很多家长都会认同小朋友喜欢吃零食这个现状,家长为了小朋友的身体健康,会阻止小朋友吃过多的对身体无益的食物,久而久之,小朋友就会对她需要的物质产生强烈的需求,从而有匮乏感。当有强烈的物质匮乏感,就会导致TA认为很多东西都是得不到的,小朋友就会很无助很无奈,认为我想吃什么都吃不到。所以,这个是当今社会新型物质贫困和物质匮乏感。当然这种感觉是一种主观感觉。

2) 如果在座有70初的父母,都会知道那个时代物质还是比较匮乏的,这个是客观事实上的物质匮乏。今时今日,我们会发现,我们吃一个相对现在来讲非常差的食物的时候,却非常有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是会让我们感觉很富足的,很愉悦的,那为什么到了当下,这么好的物质条件,小孩还会觉得物质匮乏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匮乏感,一些家长来辅导或者家长带着小朋友来辅导或者到儿童中心学习的,我会观察到,家长物质都不缺乏,但是家长对于物质方面都非常焦虑,好像今天过完了就不知道明天怎么过,这就是典型的精神上的物质匮乏。

2. 精神贫困

在座的各位都是对心理需求有一定的认识的,我们就不多解释精神贫困了。那么一个小朋友如果精神匮乏的话,对TA的人生有毁灭性的打击,可能这个说法夸张了点。我不知道在座的家长有没有和小朋友互动过精神方面的需求,或者有没有从自身身上总结过一些经验?比如,同一个机会摆在面前,那么,内心自信感比较强的人,TA就会得到这个机会,内心自信感比较匮乏的人就会放掉这个机会,这就是精神贫困导致的后果。

3. 0-2岁的小宝宝在家庭中既有物质需求,也有精神需求

比如说,一个刚出生的宝宝,TA是需要喝奶的,喝奶对TA来讲就是物质的需求。同时,TA也需要妈妈抱TA陪TA玩,让TA感觉愉悦,这是精神需求。所以,0-2岁的宝宝在家庭的发展中,首先是需要以抚育为主。抚育为主的第一个需求就是吃得饱,吃得健康,穿得暖,身体健康。

五、 接下来就是培育,那么如何培育呢?

1. 需要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陪伴方式

1) 首先要讲到一个概念,就是印刻现象。小宝宝出生时,会有一个特别的现象,就是这个小宝宝出生之后第一个接触的对象,小宝宝就会自觉跟随TA,并且这种跟随反应形成了之后是不可逆的,也就是承认第一无视第二。

2) 那么,就会有人说这么认为,小宝宝出生后第一个接触的人是助产士,是医生。这里讲的意思是小宝宝带回家之后是谁照顾的比较多?有这么一个现象,深圳有很多月子中心,宝宝出生的时候有月子中心来陪伴TA,有月嫂照顾TA吃,照顾TA冲凉,还有情感陪伴,可能大家都觉得没多大问题,因为觉得宝宝还是喝自己的奶,但是随着宝宝的长大,会发现宝宝会带一些自己难以接受的行为,这就是宝宝已经跟随了长期照顾TA的月嫂了。

3) 在宝宝最初的大脑印象里面或者储存里面,TA储存的空间是有限的,小宝宝第一选择跟TA最亲近,跟TA接触最多的对象。所以,这里也建议一下,还没有宝宝的妈妈们,这个方面需要注意一下,当然也没有说是非常严重的影响。但是家长们听了这个观点后是什么感觉啊?是不是感觉我为这个小孩付出了好多,但是小孩追随的对象却不是我。

4) 甚至还有一种最可怕的印象,很多妈妈会说,我生了宝宝是不喂奶的,那么宝宝一出生,从来没有和妈妈亲密接触的机会,即使现在学再多的亲子关系课程,你们觉得会补上这样的印刻现象吗?

5) 我们既然讲到了印刻现象,同时强调,良好的陪伴方式是可以缓解母亲和小孩两方面的焦虑的。因为在我辅导的很多对象里面,都给了我这么一个印象,就是TA们都认为小孩2岁左右是给外公外婆或者爷爷奶奶陪伴,孩子要上幼儿园了,再接到身边来,到时候再来补充亲子教育,补充小孩的亲子关系,这里可以肯定的告诉爸爸妈妈们,这个问题是不可逆的。3岁之内对小朋友来讲,奠定整个人格的基础。如果2岁接到身边可能能慢慢补救一部分,但是也不可能像0-3岁亲子陪伴在身边的效果好。

6) 所以,如果已经发生了以上现象的家长,就要学会接受,谁对我的宝宝好过,宝宝有一些跟随TA们,也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宝宝是开心的。那么,后面跟随我的这个时期,我再慢慢和宝宝交流,接触,补充一部分,后半部分我们也是享受了亲子的喜悦的。

2. 婴儿成长的乐趣在于TA的努力之中,减少任何方式的替代和包办,让宝宝经常有尝试和练习的机会。

举个例子,比如说五个月之后的小宝宝,他可能慢慢要学习爬行,在爬行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很多新鲜的事物,TA会特别感兴趣,有一类妈妈特别聪明和敏感,她只要看到宝宝的眼神瞟向这个物品,就会以很快的速度将这个物品递给宝宝,当然这也是一种默契,但是同时,就是这样的默契,可能就扼杀了宝宝这个尝试和努力的机会,也扼杀了宝宝在这个过程中的成就感,喜悦感和自豪感。

六、 情绪情感的发展

1. 2岁的宝宝已显示成人所具有的大部分复杂情绪,宝宝的情绪反应主要取决于需要满足的身体健康情况。这个时期宝宝会对周围的人,比如妈妈,奶奶,外婆,保姆或者长期陪伴者的痛苦表示同情,慢慢发展成对儿童的同情,如为了使别的儿童快乐,而放弃自己的一部分快乐。

2. 例如,这个时期的宝宝特别乐于分享食物和物品,其实TA内心是否乐意把自己的物品分享给别人呢?不是的,是因为TA还有别的需求,就是刚开始讲的TA开始有同理心了,所以这个时期是培养同理心的最佳时期,更是社会交往的关键时期,所以两岁的宝宝需要新的环境,与同龄的小朋友互动,为良好的社会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正确的教育下,宝宝也能具有最初的责任感,如果教育不正确,宝宝会产生一些否定的,不良的情绪和情感,如过分嫉妒,见生人怕羞,怕黑,过分胆小,爱发脾气,个性倾向不稳定,容易受外界刺激物影响。

3. 所以,总结一句话,家庭可以成就一位宝宝,家庭也可以毁掉一位宝宝。

~


#海富卖# 儿童心理年龄发展的年龄特征? -
(19580753159): 一、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 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只要吃饱不哭就行,这就大错特错了.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间孩子开始认识人了,当孩子哭或饿时,父母是否出现则是...

#海富卖# 前幼儿期心理发展有哪些特征?
(19580753159): 前幼儿期为1~3岁,或称先学前期,相当于托儿所阶段. 1.思维的发展;这时期儿童思维和出声言语相联系,思维主要特点是直觉 行动性.这时儿童的思维总是离不开具...

#海富卖# 学龄期孩子的心理发展有些什么特点呢?
(19580753159): 学龄期孩子的心理发展已进入初具自我意识、喜欢自己思考、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不再听命于父母的阶段

#海富卖# 0 - 3岁孩子成长发育有哪些特征呢? -
(19580753159): 2岁前都很乖巧,自我意识没有形成 2岁半开始出现叛逆期 3岁开始有团体意识,喜欢结交朋友 3岁半又开始叛逆,自我意识形成

#海富卖# 孩子个性心理发展的要首个阶段有什么明显的特征?
(19580753159): 人的一生是发展变化的,其生理和心理都经历着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可大致分为几个主要阶段:婴幼儿期(0-3岁)、儿童期、青春期、成年期和老年期.当然,人...

#海富卖#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征是出自哪里的?想用来做参考文献 -
(19580753159): 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及特征 一、新生儿、乳儿、婴儿期的年龄阶段和一般特征 (一)年龄阶段:0-3岁 (二)一般特点: 新生儿:出生到1个月 1、从生理上的寄居生活转为独立的生活; 2、个体的心理现象在这个阶段开始发生. 由于新生...

#海富卖# 幼儿期儿童的心理特征与发展规律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9580753159): 幼儿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飞跃时期,其心理过程在开始还保持着具有形象性和不随意性的特点,而后各种心理过程的抽象概括性和随意性逐步发展起来. 心理发展的基本特...

#海富卖# 宝宝幼儿期有哪些心理需求呢?
(19580753159): 小宝宝的心理得到了满足,反而会非常高兴地独自去玩或帮忙父母做一些小事情

#海富卖# 孩子身心发展特点及应该具备的能力, -
(19580753159): 孩子身心发展特点是从不懂到半懂,父母要依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自己的性格特点进行教育培训.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教育的方法也不一样.要培养孩子独立性,孝顺,勤劳,细心,情商一定要高于智商,还要多运动远离手机和负能量的孩子

#海富卖# 如何了解孩子的真实心理和需求? -
(19580753159): 语速最直接的意思就是说话时的速度、快慢,其是最能反映心理状态的一种因素.父母如果想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就可以从他们说话的语速有没有变化中看出来.有些孩子说话速度很快,能言善辩,有些则说话速度很慢,不急不躁,这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