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下醉原文|翻译|赏析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花下醉

[作者] 李商隐   [朝代] 唐代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花下醉》注释

⑴流霞,是神话传说中一种仙酒。《论衡·道虚》上说,项曼卿好道学仙,离家三年而返,自言:“欲饮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每饮一杯,数日不饥。”
⑵沉眠:醉酒之后的深睡。
⑶ 日已斜(xiá):指夕阳西下。
⑷更持红烛赏残花:更:再。仿白居易《惜牡丹花》中“夜惜衰红把火看”。

《花下醉》赏析

赏析一

这是一首抒发对花的陶醉流连的小。诗歌先以寻花开篇。接着沉醉花中,最后写酒醒赏花。通篇都围绕着花来展开。表现出诗人对花的强烈喜爱。可谓爱花之至。
起首两句先写了寻芳而醉的过程,流露出一种酣醇满足之意。“寻芳不觉醉流霞,依树沉眠日已斜”。在这个美好的春日,诗人一路追寻着繁花的踪影,在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喝得大醉。便在夕阳西下之时,依着花树沉沉地睡去。诗人因为爱花,所以怀着浓厚的兴趣,殷切的心情,特地独自去“寻芳”;既“寻”而果然喜遇;既遇遂深深为花之美艳所吸引,流连称颂,不能自已;流连称颂之余,竟不知不觉地“醉”了。“不觉”二字寓意深广,使花之美、酒之醇以及人之陶醉都包含其中了。而不自知其所以然的情态,笔意极为超妙。“流霞”,将似锦的繁花比作漫天的流霞之意。这里用“醉流霞”,含意双关,既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从“流霞”这个词语中,可以想像出花的绚烂、美艳,想像出花的芳香和形态,加强了“醉”字的具体可感性。诗人借这含意双关的“醉流霞”表达出生理的醉与心理的醉之间相互作用和奇妙融合。次句“倚树沉眠日已斜”进一步写“醉”字。因迷花醉酒而不觉倚树(倚树亦即倚花,花就长在树上,灿若流霞),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叙次井然有序,而又处处紧扣“醉”字。醉眠于花树之下,整个身心都为花的馥郁所包围、所薰染,连梦也带着花的醉人芳香。所以这“沉眠”不妨说正是对花的沉醉。这一句似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迷花倚石忽已暝”句化出,进一步写出了身心俱醉的迷花境界。
下两句写酒醒后夜半赏花,更显出对花之爱。同时也将美好而满足的气氛转至了凄凉与孤寂。“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客已散,酒已醒,夜已深。与前半夜寻芳时热闹欢欣的情景截然相反,孤独之感重又袭来。在这种环境气氛中,一般人是不会想到欣赏花的;即使想到,也会因露冷风寒、花事阑珊而感到意兴索然。但诗人对花的喜爱却丝毫未减,想要趁著这夜深人静无人打扰之时,再秉著红烛独自欣赏残花,对花之痴迷已显露无遗。同时诗句中的“红烛”与“残花”又进一步地构成了对比,更显花之残。诗人想到日间盛开的花朵,到了明朝也许就将落英缤纷、残红遍地,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留连之情便油然而生,促使他抓住这最后的时机领略行将消逝的美,于是,便有了“更持红烛赏残花”这一幕。在夜色朦胧中,在红烛的照映下,这行将凋谢的残花在生命的最后瞬间仿佛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光华,美丽得像一个五彩缤纷而又隐约朦胧的梦境。夜深酒醒后的“赏”,正是“醉”的更进一步的表现,同时也表现诗人对美好事物即将逝去的不舍,怜惜之情油然而生。结句的意境与诗人早年失意科场时之作《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中的“留得枯荷听雨声”相似,枯荷与残花,都是为普通人所忽视的,可是诗人将之与雨滴、红烛相配合。可谓化腐朽为神奇。使之散发出一种凄美之感,深受读者的喜爱苏轼《海棠》中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敞烧高烛照红妆”即从此句化出。只是略去了李商隐诗中的一些凄凉之感。
整首诗围绕着花进行,特别是最后一句更显出对花的痴迷。不仅爱盛开之花。甚至也能从凋落之花中看到美,甚为难得。

赏析二

如诗题所显示的,这是一首抒写对花的陶醉流连心理的小诗。
首句“寻芳不觉醉流霞”,写出从“寻”到“醉”的过程。因为爱花,所以怀着浓厚的兴味,殷切的心情,特地独自去“寻芳”;既“寻”而果然喜遇;既遇遂深深为花之美艳所吸引,流连称赏,不能自已;流连称赏之余,竟不知不觉地“醉”了。这是双重的醉。流霞,是神话传说中一种仙酒。《论衡》上说,项曼卿好道学仙,离家三年而返,自言:“欲饮食,仙人辄饮我以流霞。每饮一杯,数日不饥。”这里用“醉流霞”,含意双关,既明指为甘美的酒所醉,又暗喻为艳丽的花所醉。从“流霞”这个词语中,可以想像出花的绚烂、光艳,想像出花的芳香和情态,加强了“醉”字的具体可感性。究竟是因为寻芳之前喝了酒此时感到了醉意,还是在寻芳的过程中因为心情陶然而对酒赏花?究竟是因迷于花而增添了酒的醉意,还是因醉后的微醺而更感到花的醉人魅力?很难说得清楚。可能诗人正是要借这含意双关的“醉流霞”写出生理的醉与心理的醉的相互作用和奇纱融合。“不觉”二字,正传神地描绘出目眩神迷、身心俱醉而不自知其所以然的情态,笔意极为超妙。
次句“倚树沉眠日已斜”进一步写“醉”字。因迷花醉酒而不觉倚树(倚树亦即倚花,花就长在树上,灿若流霞);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叙次井然,而又处处紧扣“醉”字。醉眠于花树之下,整个身心都为花的馥郁所包围、所浸染,连梦也带着花的醉人芳香。所以这“沉眠”不妨说正是对花的沉醉。这一句似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迷花倚石忽已暝”句化出,深一层写出了身心俱醉的迷花境界。
醉眠花下而不觉日斜,似已达到迷花极致而难以为继。三、四两句忽又柳暗花明,转出新境──“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在倚树沉眠中,时间不知不觉由日斜到了深夜,客人已经散去,酒也已经醒了,四周是一片夜的朦胧与沉寂。在这种环境气氛中,一般的人是不会想到赏花的;即使想到,也会因露冷风寒、花事阑珊而感到意兴索然。但对一个爱花迷花的诗人来说,这样一种环境气氛,反倒更激起赏花的意趣。酒阑客散,正可静中细赏;酒醒神清,与醉眼朦胧中赏花自别有一番风味;深夜之后,才能看到人所未见的情态。特别是当他想到日间盛开的花朵,到了明朝也许就将落英缤纷、残红遍地,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留连之情便油然而生,促使他抓住这最后的时机领略行将消逝的美,于是,便有了“更持红烛赏残花”这一幕。在夜色朦胧中,在红烛的照映下,这行将凋谢的残花在生命的最后瞬间仿佛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光华,美丽得象一个五彩缤纷而又隐约朦胧的梦境。诗人也就在持烛赏残花的过程中得到了新的也是最后的陶醉。夜深酒醒后的“赏”,正是“醉”的更深一层的表现,正如姚培谦所说,“方是爱花极致”(《李义山诗笺注》)。清人马位说:“李义山诗‘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有雅人深致;苏子瞻‘只恐夜深花睡去,高烧银烛照红妆’,有富贵气象。二子爱花兴复不浅”(《秋窗随笔》)。“雅人深致”与“富贵气象”之评,今天我们也许有所保留,而归结。地到“爱花兴复不浅”,则是完全确切的。

《花下醉》作者李商隐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唐朝河南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唐朝著名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市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的其它作品

○ 嫦娥

○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 夜雨寄北

○ 锦瑟

○ 霜月

○ 李商隐更多作品



~


#田姚很# 蝶恋花 纳兰性德 赏析 译文 -
(17328551448):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爱情”两个字,人们常说:好辛苦! 这样的感情体验,到了纳兰性德笔下...

#田姚很# 夜雨寄北译文
(17328551448): 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绝】 类别:【未知】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解】: 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2、共翦西窗烛: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烛蕊. ...

#田姚很# 欧阳修此诗的译文 -
(17328551448):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译文]:鲜花盛开柳树明媚的时节,(百姓)为我酌酒饯行,我希望像平日一样开怀畅饮,不愿弦管演奏离别的曲调. [赏析]:宋仁宋庆历八年(1048),欧阳修由滁州太守改任扬州,临别时写下此诗.诗人贬居滁州二年,颇有德政,因此当地父老对其离任恋恋不舍,他的内心自然也不能平静.但他一方面以醉酒来掩盖自己感情的激动,一方面则以坦然自若的语言来劝勉别人.所谓“常日醉”,是说他在滁州常常饮酒,有琅琊山上的醉翁亭作证,可今日则不平常.离声,指离歌,多在送别时演奏,曲调缠绵悱恻.诗人虽吩咐不必演奏,但他内心的悲哀已在这句话中渗透出来.

#田姚很# 钱起的诗及译文 急!!!!!! -
(17328551448): 山路见梅感而有作 钱起 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 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 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 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 【赏析】 写山梅于僻冷处开放,而自有风日送暖,数蜂关照,犹未尽沉寂也.为山梅传神写照,亦借以抒发感慨也.唐人咏物以兴,兴则神妙;宋人咏物以比,比故板滞.故纪昀评曰:“唐人梅诗不似宋人作意.此首特有情韵.五、六最佳.”

#田姚很# 李清照《武陵春》的译文 -
(17328551448): 李清照《武陵春》译文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译文: 春风停息,百花落尽,花朵化作了香尘,天色已晚还懒于梳头.风物依旧是原样,但人已经不同,一切事情都完了,想要诉说苦衷,眼泪早已先落下. 听说双溪春光还好,也打算坐只轻舟前往观赏.只是恐怕漂浮在双溪上的小船,载不动许多忧愁.

#田姚很# 《无题》的译文 李商隐 - 作业帮
(17328551448):[答案] 相见已难得,离别更难舍,东风无力吹,百花已凋零. 春蚕至死吐丝才罢休,明烛燃尽蜡泪才滴干. 晨妆顾镜只怕白发添,夜深吟诗更感月光寒. 蓬莱仙山已遥望在即,更何况有情意深厚的青鸟为我探问.

#田姚很# 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的译文 - 作业帮
(17328551448):[答案] 现在邯郸离大梁(魏国都城,今河南开封),比到市场远得多.原文翻译如下:庞恭跟太子到邯郸去当人质.庞恭对魏王说:“如果有一个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这话吗?”魏王说:“不相信.”“有两人说集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

#田姚很# 杜牧的金谷园的翻译(译文) -
(17328551448): Seven-character-quatrain Du Mu THE GARDEN OF THE GOLDEN VALLEY Stories of passion make sweet dust, Calm water, grasses unconcerned. At sunset, when birds cry in the wind, Petals are falling like a girl s robe long ago. 繁华往事,已随...

#田姚很# 求《客中作》译文
(17328551448): 年代:【唐】 作者:【李白】 体裁:【七绝】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注释 又题《客中作》 [注释](1)兰陵:地名.(2)但使:只要. [译文]兰陵出产的美酒,透着醇浓的郁金香的芬芳,盛在玉碗里看上去犹如琥珀般晶莹.只要主人同我一道尽兴畅饮,一醉方休,我那管她这里是故乡还是异乡呢!

#田姚很# 我无诈尔无虞,就是这样,求原文及翻译 - 作业帮
(17328551448):[答案] 出处:《左传·宣公十五年》:“宋及楚平,华元为质.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翻译:我不欺骗你,你不欺骗我. 虞、诈:欺骗 这里的句法用了倒装和互文. 此典后来引申出成语“尔虞我诈”,喻互相欺骗,含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