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口诀基本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1. 文言文断句技巧

文言文断句技巧如下:一、读文段,通文意——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

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

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具体来说,就是走“四步路”:(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情节。

此时切勿动手标点,如一遍读完不能理解,可连续读上二至三遍,直至理解。(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3)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4)通读全文,进行检查,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

【例】 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这样,对上文经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本文是讲湖阳公主新寡,帝为他物色丈夫之事。

主要分两层:一是“微观”湖阳公主之意,了解女方的意向;二是询问宋弘,了解男方的态度。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便可按照从大到小,逐层、逐句标点。

【答案】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主曰:“宋公威容德器,群臣莫及。”

帝曰:“方且图之。”后弘被引见,帝令主坐屏风后,因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帝顾谓主曰:“事不谐矣。”【例】(2004•北京)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

(5分)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③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经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该段文字讲述了“近塞上之人”(塞翁)失马、得马和儿子堕马的事,告诉人们不要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得”与“失”。“好事”与“坏事”,“福”与“祸”,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断句时,就可抓住“失马——得马——儿子堕马”这一发展过程,抓住人们的看法和“塞翁”的态度,去逐层、逐句点断。【答案】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③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二、标名(代)词,定主宾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

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在文言文阅读中常见代词基本有下面三种: ⑴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其中“我”字,不仅各时代的文言皆用,而且一直用到现在。

其余的在现代汉语中都不用了。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有外交用语中还用。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⑵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⑶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注意: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例】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韩非子•说林下》【注释】 (1)刻削:雕刻。道:指道理,规律。

2)举事:做任何事情。然:这样。

(找出句中几个名词,句子基本就断开了。)【答案】: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其事寡败【例】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2005年。

2.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例子

文言文的断句与标点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 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

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 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在断句时, 还应注意文章的体裁、语言风格、句意的完整与否。

标点的使用要合乎规范,和现代汉语标点的用法相同。加强诵读, 增强语感,对断句标点有很大的帮助。

除此之外, 断句大致还可以遵循如下几条规律:(1)、找名词(代词), 定句读。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名词(代词) 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 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2) 、看虚词,定句读。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

他们明辨句读, 虚词就成了重要标志。尤其是语气词和一些连词的前后, 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如: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也、矣、欤、焉、哉等语气词常常用在句尾;以、干、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根据这一特点,找出虚词就有助于句读。

(3)、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 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 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4)、据排偶,定句读。

一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 又是文言文语言上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5)、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 据此也可以进行断句。(6)、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用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 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7)、察反复,定句读。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 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多次反复,这也为断句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3. 文言文断句技巧有哪些

一、通文意,分层次。

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363393733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此时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对每一段落或层次按照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二、标名(代)词,定主宾。 在阅读中,随时标出篇段中的名词。

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然后再考虑什么人,为什么,采用什么方式,取得什么效果。

以此为突破口,断句就比较容易了。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

提示: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断句: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

三、看虚词,找位置。(因为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有它们固定的作用和位置。)

1、语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2、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3、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4、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5、对话标志的词语:曰、云、言,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6、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例: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 断句: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 7、其它的如: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字前面要断开) 四、用语法,辩句式。 1、如倒装句、宾语前置、判断句等。

2、……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 3、不亦……乎、何……为、安……哉(也)、孰与……乎、岂……哉等,是典型的反问句式。

4、为……所……、受……于……等,是典型的被动句式。 5、固定结构:如……何,奈……何,若……何,得无……乎,无乃……乎,况……乎,何以……为,与其……孰若……。

例: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 断句: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 五、明修辞,巧判断。 对偶、排比、顶真、反复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短句时可以利用。

如对偶: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断句: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如顶真句: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有有孙”。

如对偶句:“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4. 文言文怎么断句

1.一般一句完整的话有主谓宾,古文往往第一句出现一个主语,后面便把主语省略,所以有两个谓语一般就要过句了。

2.还有就是一些固定搭配,比如”。

.者,。

..也“,”。

.乎“,3.这算是第一点的补充,就是有主语出现一般主语前面就要断句了。4.前面说的是断句子,后面说一下断并列句,古文经常有对偶句,看到两句形式差不多的那些中间就要划条线啦。

5.一些就是并列的,这个应该很容易看。6.还有就是“谁谁曰””谁谁道“后面一般要断,这是别人说话的开始。

7.我这几招在高中时断句基本上没有错的。我古文一般是翻译扣一分,最多断句扣半分,不然都是全得的,相信我没有错。

5. 文言文怎么断句

不少考生畏惧文言文断句题。那么,给文言文断句有没有规律可循呢?其实,给文言文断句有时是有方法可循,有关键可抓的。笔者在文言文断句教学中,查阅大量资料,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实用的断句方法。请大家先记住下面的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


#赖飞山# 文言文断句方法及例子 - 作业帮
(13826929347):[答案] 文言文的断句与标点 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断句的基础在于对通篇文章的领会.因此断句前先要通读几遍,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

#赖飞山# 文言文断句方法总结 -
(13826929347): 一、看关键词(1)凡看到“曰”字者必定是直接引语或间接引语,要加冒号和前后双引号.如上文:滕文公问曰:“……”孟子对曰:“……”.(2)也,乎,矣,哉,耳等语气词常出现在句子末尾表达某种语气,他可以提示句子结束的位置....

#赖飞山# 文言文断句顺口溜12字 -
(13826929347): 不明白啊 = =!

#赖飞山# 古文朗读停顿划分是怎么判断的?秘诀? -
(13826929347): 先练习加标点,再体会根据内容、语气停顿. 先说断句.韩愈说过,“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古代的文章都没有标点符号,完全靠读者去断句.断句没有任何秘诀,完全靠自己反复阅读、逐渐理解.读懂以后,自然就会断句了.例如,第...

#赖飞山# 到底文言断句是按照一个句子一个句子来断,还是怎样断?
(13826929347): 文言文是根据停顿断句的

#赖飞山# 如何学好语文的文言文 -
(13826929347): 我也和你一样,一开始觉得文言文很不好学,但是后来觉得还蛮好学的 以下是我的经验: 1.把书本上的文言文解释记牢:往往考试时课外文言文大多看似很难,其实考试时只要使劲往学过的想绝对没错,文言文翻译其实无非就是掌握重点实词...

#赖飞山# 谁有文言文中句读的详细资料 -
(13826929347): 句读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和划分节奏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在我们遵循了一定的方法,抓住了一些关键...

#赖飞山# 用/给句子断句(即划停顿)文言文 虎子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出自《小儿不畏虎》 -
(13826929347): 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赖飞山#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的部分断句.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为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 - 作业帮
(13826929347):[答案] (1)抓住总结性词语“故”进行断句: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2)根据相同词语相连进行断句: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

#赖飞山#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6分) 自秦、汉以来,诸儒说经者多矣,其合与离,固非一途.逮宋程、朱出,实于古人精深之... - 作业帮
(13826929347):[答案] 【答案】17.皆以其学取士/利禄之途一开/为其学者以为进趋富贵而已/其言有失/犹奉而不敢稍违之/其得亦不知其所以为得也/... 最通读一遍,印证一下即可.附断句口诀: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