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太空站丧命的宇航员不能被运回地球?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4

太空站又空间站、航天站,是一种在近地轨道长时间运行、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工作和生活的载人航天器。

近地轨道又称低地轨道,是指航天器距离地面高度较低的轨道。近地轨道没有公认的严格定义,一般高度在2000千米以下的近圆形轨道都可以称之为近地轨道。

在近地轨道运行的空间站,还在地球大气之中,与地球大气是存在较大摩擦力的。空间站会因为与地球大气的摩擦而减速,降低运行高度,最终还是会掉落到地面来的。

在空间站内部牺牲的宇航员,即使不运回地面,最终也会跟随空间站一起掉落到地面来。人死后,尸体会变得坚硬,是无法用正常的返回舱运回尸体的,在空间站上我想也不会准备一个运回宇航员尸体的返回舱,因为宇航员病死在空间站的情况,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

在空间站外部牺牲的宇航员,如果是宇航服损害了,由于人体内部的压力远远大于周围空间的压力,尸体应该会像一个炸弹一样炸碎了,难以找到尸体了。

说是由于太空病毒,而不能运回宇航员尸体,我感觉是说不通的。在太空实验中,可能会有一些动物死亡,这些死亡动物的尸体,是宝贵的实验数据,肯定会被带回地面实验室的。


从太空 探索 时代开始,宇宙中就有18人死亡,其中有14名美国宇航局宇航员。随着美国重返月球,特别是未来的火星任务,宇航员的悲惨命运可能会增加。但是一个人在死亡之前能在真空中生活多久呢?如果一名或多名宇航员死亡,国际空间站怎么办?



1、送到地面。 这也许是最显而易见的解决办法:万一宇航员死亡,可以把他的尸体连同第一批可用的货物一起送到地球。然而,只有执行国际空间站的任务才是可能的。事实上,飞船已经装载了宇航员,没有足够的空间来运送尸体,其他宇航员受到污染的风险将非常高。如果考虑到整个火星任务至少需要三年,送葬遗体是不可能的。宇航员到达国际空间站时身体 健康 。事故可能会发生,尤其是在太空行走期间。

2、保存在宇航服中。 如果微陨石击中并刺穿在太空行走宇航员的衣服,15秒钟就足以让他失去知觉。暴露在真空中十秒钟血液和身体水分会蒸发,身体会像气球一样膨胀,肺部会爆炸。在这种情况下,尸体可能会被放在气闸室里,留在宇航服里,以防止最严重的风险:难闻的气味或对环境和船员的污染。它应该被保存在气闸室之一,或者至少在国际空间站最冷的地方,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带回地球。

3、冷冻和火化。 另一种解决方案是直接在太空安排火葬。2005年,美国宇航局委托瑞典一家处理生态葬礼的机构进行了一项研究。这项技术将包括冷冻尸体,然后将它粉碎成微小的冰灰,剩下的部分带回地球。在地球上是用液氮来冷冻尸体的,在太空中应该把尸体放在袋子里,用机械臂将其暴露在真空中一个小时,并且随着摇动它会被还原成冰冻的尸体碎末。对于一个体重90公斤的宇航员来说,可以得到一堆22公斤的冷冻骨灰。

4、太空葬礼。 对宇航员来说,太空葬礼不是天方夜谭,或许是最浪漫的结局,就是把尸体留在太空中。国际协定没有为在空间活动人员提供特殊条款。但是除非给尸体提供一枚小型火箭,否则尸体会沿着空间站的同一轨道返回大气层,化为灰烬。在星际旅行的情况下,去火星的路线可能更像一个阴暗的墓地。

5、埋在火星上。 埃隆·马斯克表示:作为火星殖民者的候选人,应该知道在火星上可能会死去。埋葬那些在火星死去的人将比等待数年返回地球更实际,但是会增加细菌污染的危险。彻底清除人类留下的污染,以免“污染”这颗红色星球。埋葬在火星上是可能的,只有火化尸体。

6、吃掉。 最极端、最可怕、最难想象的场景,会在火星上重演,当它发生在电影中,发生在沉船或飞机失事的幸存者身上时,当供给不足时,死者的肉体可以成为幸存者的资源。不难想象,类似的事情也会发生在太空中。

宇航员在太空站丧命,意味着发生重大航天事故,想要运回宇航员的遗体,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迄今为止, 已有超过5000名宇航员到达过太空,其中有22名宇航员在航天任务中牺牲,宇航员是公认的高危职业。 载人航天任务的核心之一就是确保宇航员的安全,在航天任务设计中,从宇航服、舱内生命系统到温度、氧气含量、气压等,都是 围绕保护宇航员安全展开的

相比浩瀚的宇宙星河,人类还过于渺小,载人航天技术难度大、研发经费大,只有很少国家具备这样的能力。 即便如此,依然无法百分之百确保宇航员的安全,一旦出现意外,宇航员将随时可能面临生命危险。看过很多关于这个问题的回答,都是只浮于表面,这里从科学的角度,为大家分析在太空站牺牲的宇航员,遗体不能背带回地球的三个核心原因。

01、如果宇航员牺牲在太空站舱外,以目前的技术,很难重新捕获遗体,并带回地球

进入过太空的宇航员很多,但真正走出太空舱,进行舱外活动的宇航员不到400人,且主要集中在美国、俄罗斯等航天大国。 太空行走看似很炫酷,实则风险重重,不仅要考虑外太空随时可能出现的宇宙碎片,还要充分考虑到宇航员进入太空之后的生命体征维护。

为了保护宇航员的安全,出舱活动的宇航员都会与太空舱通过一根安全绳连接,这根安全绳是宇航员和太空舱唯一的物理接触。 美国宇航局还会为宇航员配备一个叫MMU的装备,上面有24个氮气喷射口,宇航员可以通过氮气的喷射实现6个方向的位移。

装备很齐全,措施很健全,仍旧不排除宇航员在舱外被宇宙碎片击中、因氧气不足或者其他因素牺牲。舱外宇航员牺牲,地面指挥站得到消息后会第一时间排查原因。 如果太空舱内还有其他宇航员,会尽快手动操作让牺牲宇航员与太空舱实现分离,避免二次事故发生。

牺牲的宇航员将失去对方向的控制,如果再撞向太空舱,威胁舱内宇航员的安全,将是十分危险的。一般来说, 航天任务耗资巨大,且滞空时间也是有限的,不会冒着损坏宇宙飞船和威胁其他宇航员生命安全的风险,去回收牺牲宇航员的遗体。这个与道义无关,逝者安息,生者依然要活下来。

02、如果宇航员在太空站的舱内牺牲,遗体将成为累赘,很难带回

宇航员的身体素质一般都高于常人,属于万里挑一的那种,因此宇航员在太空站舱内突发疾病丧命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舱内有宇航员牺牲,意味着舱内出现了威胁维持宇航员生命的因素,可能是缺氧,可能是施压,也可能是漏电、太空辐射等。 太空站空间狭小,试验设备有限,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出导致宇航员丧命的原因。

宇航员牺牲,地面指挥站可能会首先终止当前航天任务,确保其他宇航员安全的前提下, 启动紧急返回地球应急预案 。同时,在对牺牲宇航员进行初步检查和处理后,会 让剩余宇航员与牺牲宇航员进行隔离,避免同处一舱,再次发生事故。

无论是否确定事故的原因,此时主要任务就是返航,并安全带回还活着的宇航员。如果再带上一具遗体,势必会增加太空舱的重量,为返航带来未知风险。在返航前,地面指挥站会通过太空舱分离,或者抛出的方式,将牺牲宇航员的遗体留在太空。这也是为了太空舱和其他宇航员的安全考虑, 牺牲宇航员的遗体虽然不能被带回,但他为人类航天事业牺牲自己的精神将会随着太空舱一起,带回地球并被永远铭记。

03、如果宇航员在返回地球途中牺牲,遗体将在大气层被烧毁

联盟11号飞船返航的事故就是最好的案例,由于3名宇航员从空间站进入返回舱后,并没有按要求穿上宇航服。 返回舱接收到返航指令,在与空间站分离时,气阀被震开,导致返回舱失压,三名宇航员全部牺牲。此时舱内已无法进行任何人工操作,返回舱随后分离、返回地球,三名宇航员的遗体也在返回途中全部烧为灰烬。

航天发射任务中,发射和返回过程风险是最高的,如果这时宇航员牺牲,意味着舱内已失去维持宇航员生命体征的条件,太空舱在大气层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宇航员的遗体也很难在这样的条件下得以保存并带回地球。

总结分析

总之,宇航员如果在航天任务中牺牲,无论是在太空舱内,还是舱外,首要考虑的是如何确保太空舱和其他宇航员的安全,这是航天任务的基本原则。在舱外牺牲,遗体无法捕获;在舱内牺牲,飞船不能再承担更多风险;返回时牺牲,已不具备遗体保存条件,所以宇航员如果在太空站牺牲,遗体也根本不会可能会被带回地球。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带着中国人的梦想,第一次进入太空,从太空看见了地球。 中国已有11位宇航员进入过太空,天宫一号、神舟系列飞船、嫦娥探月计划、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等,越来越多的中国航天任务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除了为这些壮丽的航天任务喝彩,我们也应该记住背后孜孜不倦的航天科学家和冒着生命危险的宇航员。

中国航天,加油!



~


#葛鸿竹# 关于宇航员,空间站的问题 -
(19197918922): 未来的空间站和现在不会差太多. 宇航员在空间站中不能像地球吃一样的东西.因为处在失重状态,食物粉末会到处飞扬,产生事故.所以宇航员只吃牙膏状食物.还有一个问题是宇航员健康问题.处在失重状态,人体骨骼会丢失钙质,肌肉会缺乏锻炼.所以宇航员要经常锻炼,而且不能在空间站生活的时间过长.

#葛鸿竹# 太空中宇航员为什么会处于失重状态 -
(19197918922): 因为宇航员在太空中做自由落体运动.只是自由落体的方向受地球自转的作用和影响,使自由落体的方向由垂直地面改成平行地面;只是自由落体的万有引力与卫星轨道改变方向的力产生平衡,即宇航员依然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太空中宇航员会处于失重状态.

#葛鸿竹# 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里生病了怎么办 -
(19197918922): 一般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在宇航员上天前都会严格检查身体状况和患病史的.有过严重的患病史是不允许上天的.还有宇航员每天吃的食品也是经过严格细选过的,都是人每天需要补充的维生素等,对健康有害的食品是不允许带上天的.还有如果宇航员生病,在地面站上会有相应的医学专家进行问诊的,而且宇航员也在地面的训练中学会了如何在太空站里对突发的大病进行简单的治疗.

#葛鸿竹# 航天员在圆轨道上运行的空间站中,可否像在地面上一样行走?为什么. - 作业帮
(19197918922):[答案] 不可以,理由如下: 航天员在圆轨道上运行的空间站中,重力(万有引力)全用来提供向心力,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走路需要与地面摩擦,而此时摩擦力为0,再者重力作用下,人才能有上下的感觉,才能有直立的感觉.人没有上下的感觉,因而不可以.

#葛鸿竹# 宇航员从空间站下来有什么反应 -
(19197918922): 1、症状一:骨骼萎缩在地球上,人体的骨骼和肌肉发挥支撑作用,能抵抗重力,而长期待在太空中,属于失重的环境下,人处于一种漂浮状态,由于缺乏运动和重力,身体的负担变得极小.2、症状二:肌肉退化在地球上,肌肉在重力作用下处...

#葛鸿竹# 如果人一直停留在宇宙空间站,再不回到地球,人会进化成什么样子? -
(19197918922): 退化,不是进化 因为缺乏重力,最明显的退化就是他们的肌肉群.长期缺乏重力会导致他们的肌肉群普遍萎缩,回到地球后连站立都很困难.据我所知,前苏联、美国的宇航员,工作时间的一半以上,用于健身,确保肌肉群不发生过于严重的萎...

#葛鸿竹# 在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因为这时宇航员不受重力了,这句话为什么错 - 作业帮
(19197918922):[答案] 任何物体,无论它处于什么位置,均受到万有引力的作用,由于飞船绕地球环绕飞行,就必须有向心力,否则它就飞出地球了,就好比你用线拉了一个小球围绕你旋转一样,你的拉力实际上为小球旋转提供了向心力,地球对宇宙飞船的万有引力,也...

#葛鸿竹# 为什么在太空中,宇航员是失重状态? -
(19197918922): 因为在太空中人所受到的重力加速度为g(9.8),准确来说是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葛鸿竹# 太空中宇航员为什么会处于失重状态 - 作业帮
(19197918922):[答案] 因为宇航员在太空中做自由落体运动.只是自由落体的方向受地球自转的作用和影响,使自由落体的方向由垂直地面改成平行地面;只是自由落体的万有引力与卫星轨道改变方向的力产生平衡,即宇航员依然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太空中宇航员会处于...

#葛鸿竹# 空间站为什么不掉下来?
(19197918922): 空间站所处环境是失重状态,并配合燃料助推,因此能够在太空中长期保持.空间站是绕着地球转的,它有被往外甩的离心力,经过人为控制绕行速度,让它的离心力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