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全文及翻译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王羲之写的兰亭集序全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下文就是相关的全文与翻译的知识,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吧。
兰亭集序原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kuài 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shāng)曲( qū)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shang)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虽趣(qǔ)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xì)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jiē)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翻译: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北面的兰亭聚会,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埋藏在心中的情怀。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轻轻吹来。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这样来纵展眼力,开阔胸怀,穷尽视和听的享受,实在快乐啊!
      人们彼此相处,俯仰之间一辈子。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自己所要的东西暂时得到了,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如果碰到和我想法一样的,(我)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本来就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谬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以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作的诗。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有感于这次集会的诗文。
《兰亭集序》知识点归纳
【文学常识】
      《兰亭集序》选自《_________》,王羲之,字_________,_________(朝代)琅?e临沂(现山东省临沂县)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_______家,有“_________”之称,世称“_______”。
【通假字】
      1、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会面
      2、趣舍万殊 “趣”通“取”
【古今异义】
      1、列坐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坐其次。
      今义:1 次第较后;第二。 2 次要的地位。
      2、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这些文章 今: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
      3、或取诸怀抱
      古:胸怀抱负。 今: 1抱在怀里; 2 胸前; 3 心里存着; 4 打算。
      4、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
      古义:把作为。 今义:认为。
      5、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1表凭借,用来。 的原因。如:所以兴怀。
      今义: 1表因果关系的连词;2实在的情由或适宜的举动(限用于固定词组中做宾语)。
      6、俯仰一世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 今义:低头抬头
      7、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物品,物类。指天地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词类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贤,贤德之人 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况修短随化 寿命长 寿命短 死生亦大矣 大事
      2、形容词作动词 齐彭殇为妄作 把看作相等
      3、名词作动词 1映带左右 环绕 2一觞一咏 喝酒
      4、数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等同,把看作一样。
      5、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 使纵展 使奔驰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
      6、动词活用为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 耳目
【一词多义】
      (一)临
      1、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面对,引申为“阅读”。
      2、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引申为“迎”。
      3、临不测之渊,以为固:面对。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二)一
      (1) 一起。例:若合一契
      (2) 一样。例:其致一也
      (3) 看作一样。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4) 一边一边例:一觞一咏
      (三)次
      1、列坐其次 旁边 水边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驻扎
      3、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次一等
      4、余船以次俱进 次序
      5、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6、陈胜、吴广次当行:次序、按次序引申为“轮到”。
      (四)致
      1、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情致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得到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招致
      (五)修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高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长
      3、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学习 进步
      4、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办好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修建
      6、修守战之具 整治
      (六)期
      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至 、及 ,注定
      2、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期望、要求
      3、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时间期限
      4、期(jī )年之后 周、满
      5、、君与家君期日中 约定
【特殊句式】
      (一) 判断句:死生亦大矣。
      (二)倒装句:
      (1) 介宾短语后置( 于+宾语 也叫状语后置):
      1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2 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
      3 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
      4 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
      (2) 定语后置:
      虽无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仰观大宇宙,俯察盛品类
      (三)省略句:
      1、省略句:
      (1) 省主语:
      1 (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 (群贤)引以为流觞曲水
      (2) 省介词宾词:
      引以(之)为流觞曲水
      (3) 省介词“于”:
      1 映带(于)左右 2 悟言(于)一室之内
拓展:兰亭集序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一.作家作品
      1.王羲之
      王羲之 (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祖籍琅邪(今山东临沂)。初为秘书郎,征西将军庾亮引为参军,累迁长史。后拜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复授护军将军,迁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世称王右军。原有集10卷,已佚。张溥辑有《王右军集》2卷,见《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相传王羲之7岁学书,12岁读前人笔论。少时曾学卫铄,自以为学得不差。后渡江北游名山,见到李斯、曹喜、锺繇、梁鹄等著名书法家的书迹,又在洛阳看到蔡邕书写的石经及张昶《华岳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及。于是遍学众碑,从此书艺大进。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楷书逐渐成熟,草书得到发展。他在此基础上,又博采众长,一变汉、魏以来质朴淳厚的书风,而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
      2.关于王羲之的逸闻
      王羲之,字逸少,琅琊临沂(山东临沂)人。著名书法家,亦能诗文。郗鉴派人到丞相王导家造女婿,王家子弟知道后都显得拘谨,只有王多之坦腹躺在东床上,毫不在意,于是被选中。《世说新语?雅量》:“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王导)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此正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王羲之曾看到一个老大娘卖竹扇,就在竹扇上写了五个字。结果扇价骤增,人人争买。过了几日,老大娘又拿扇来,王羲之笑而不答。《晋书?王羲之传》:“羲之尝在聚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老姥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
      王羲之曾写《黄庭经》,换取山阴道士的好鹅。何法盛《晋中兴书》:“山阴道士养群鹅,羲之意甚悦。道士云:‘为写《黄庭经》,当举群相赠。’乃为写讫,笼鹅而归。”按,《晋书?王羲之传》说王羲之写的是《道德经》。
      有人把王羲之《兰亭集序》比作石崇《金谷诗序》,又把他与石崇并论。王听说后颇有喜色。《世说新语?企羡》:“王右军得人以《兰亭集序》方《金谷诗序》,又以己敌石崇,甚有欣色。”
      王羲之和谢安共登冶城,王举夏禹王和周文王的勤于政务,批评当世的虚谈废务,浮文妨要。谢却有高世之志,反对其说,认为秦二世而亡,并非清谈所致。
      许询就宿于丹阳尹刘候处,床帐新丽,饮食丰美。刘、许两位名士乐此安逸,言语中俗情流露。王羲之讥讽说:“如果上古高士巢、许通稷、契,当不会有此类话。”二人听了都有愧色。
      谢安曾对王羲之说中年后对哀乐很敏感,与亲友别,常数日不快。羲之谓人至晚年,自然如此,正要靠音乐陶冶性情。《世说新语?言语》:“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
      王徽之放达不羁,在官而不理政务。有次桓冲叫他料理官务,他却拿着药悠闲地看西山云气。
      王徽之非常喜爱竹子,以至认为不能一天没有此君。《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世说新语?简傲》亦载:“王子猷爱行过吴中,见一士大夫家,极有好竹。主已知子猷当往,乃洒扫施设,在听事坐相待。王肩舆径造竹下,讽啸良久。主已失望,犹冀还当通,遂直欲出门。主人大不堪,便令左右闭门不听出。王更以此赏主人,乃留坐,尽欢而去。”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羲之第七子。工书法,尤以行草擅名。与其父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亦能诗文。王献之死,其兄王徽之去吊丧,取献之琴弹,因悲伤而弦不中调,便将琴摔在地上,叹息“人琴俱亡”,不久亦病死。《世说新语?伤逝》:“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子敬索好琴,使径人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


#彭霄贞# 《兰亭集序》中“虽趣舍万殊静噪不同.”中的“虽”是翻译成“即使尽管”还是“虽然”? -
(18610146790): 翻译成尽管更合适些,但翻译成虽然也没有问题. 原文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kuài)稽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

#彭霄贞# 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内容 -
(18610146790): 兰亭集序·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於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彭霄贞# 兰亭序的内容是什么????
(18610146790): 兰亭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

#彭霄贞# 王羲之的《兰亭序》的全部内容是什么?
(18610146790): 兰 亭 集 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彭霄贞# 王羲之《兰亭序》的全文谁知道 -
(18610146790): 兰 亭 集 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彭霄贞# 兰亭集序是一篇什么序
(18610146790): 兰亭集序是一篇书序.《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集序》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

#彭霄贞# 兰亭集序全文 -
(18610146790): (正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

#彭霄贞# 谁知道<<兰亭序>>的解释?怎么翻译成白话文?
(18610146790): 《兰亭序》全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

#彭霄贞# 天下第一书《兰亭集序》是谁写的? - 作业帮
(18610146790):[答案] 【写作背景】 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日,王羲之和当时名士孙绰、谢安和释支遁等四十一人,为禊事活动,在兰亭宴集.与会的人士都有诗作,事后把这些诗篇汇编成集,《兰亭集序》就是王羲之为这个诗集所写的序...

#彭霄贞# 求兰亭集序全文 -
(18610146790):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楔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