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阿瑟曾功不可没,曾是日本的“太上皇”,为何还是被解职了? 麦克阿瑟为何被解职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1945年8月15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日本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实行无条件投降。太平洋战争正式结束,日本进入了战败状态。


作为对战败国的一种惩罚,以及防止其出现在一战结束后,德国那样的混乱政局,进而再一次将日本以及全世界拖入战争。在美国的主导下,以美军为主的战胜国,派遣了大量军队入驻日本。

这些驻扎在日本的战胜国军队,有一个共同的头“五星上将”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这位太平洋战争中,跟日本进行了激烈对抗的美国将军,在1945年8月15日,以胜利者的姿态,被杜鲁门总统任命为驻日盟军最高司令。

由于驻日盟军最高司令部,当时接管了日本政府的所有最高决策权,是日本重建工作的总指挥部,决定战后日本百姓该如何生活的“神经中枢”。作为司令部司令的麦克阿瑟,在这一刻在日本,享受到了无上的权力。

这个权力,在曾经仅仅专属于日本那个万世一系的天皇家族。正因如在,在麦克阿瑟驻日工作期间,日本民间,称呼其为“太上皇”。


对于“太上皇”这份工作,从日本战后恢复速度以及社会稳定情况来看,麦克阿瑟算得上是小有成果,最少让日本人感受到了不是压迫,而是1种“帮助”。

其中麦克阿瑟将追责日本战犯的行动,仅限于天皇之下,保住天皇不被审判为战犯,为日本留住最后的尊严,减少了日本战后可能的动荡。

350万吨粮食和20亿美元的援助,则是让日本人,在一片狼藉的废墟之中,找到了活下去的希望,极大地减少了战后日本人的生存问题。同时麦克阿瑟在日本,积极推动日本女性的选举权,让占日本很大一部分人口的女性站了起来。

正是因为如此,在麦克阿瑟离开日本之时,数万日本人走上街头为他送行,为这位给日本带来秩序,减少饥荒的男人,送去感谢。

然而虽然麦克阿瑟在日本干的不错,但是他离开日本这件事,在其职业生涯中,却是“耻辱”的,他是被自己国家的总统杜鲁门解职的,不是退休,也不是高升了。


至于他为什么要被解职?这个跟他羁傲不逊的性格,以及一场战争息息相关。麦克阿瑟这个人,虽然做事有点手段,但在职场上可谓是找死状态,二战与朝鲜战争期间,美国罗斯福总统、杜鲁门总统,叫他回国述职,结果他当即拒绝,说自己军务忙,弄得2位总统,主动到太平洋小岛上找他。

这样要让领导主动找他的下属,我想放在那里都不会让领导高兴。而由于麦克阿瑟的威望高,他这么做,上级都忍了他。

不过这个忍是有前提,就是麦克阿瑟必须保证自己永远别犯错。从历史的结局来看,麦克阿瑟没有做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麦克阿瑟以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身份,参与到了对朝鲜军队、中国志愿军的作战之中。

但对于麦克阿瑟来说,不幸的是,他遇到了身经百战的中国志愿军,他被打的节节败退,让美军颜面尽失。而打红眼的麦克阿瑟,更是不顾杜鲁门总统,要把战争控制为局部战争的整体方针。四处去叫嚣要用核武器打中国人,弄的全球局势陷入可能的世界大战状态中。

最终杜鲁门为了不让战局进一步恶化,他签署了对麦克阿瑟的解职命令,解除其驻日盟军最高统帅、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军远东总司令、美国陆军远东司令的职位。



其实是因为他当初的一些行为态度对日本影响是非常大的,他经常不顾别人的意愿,拒绝其他国家,导致给自己的国家带来了很多灾难。

因为威胁到当时的统治者,影响到他们当时的地位了。

就是因为有一些人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所以才会让他解职。

总司令和前任指挥官无法合作。杜鲁门没有要求麦克阿瑟辞职,但命令他的解雇应受到轻微惩罚。由于他的高级资历和能力,麦克阿瑟以其不忠而闻名。

麦克阿瑟是怎样被解职的?~

1951年4月10日15时,美国总统杜鲁门签署了两份文件,一份是给驻日盟军最高统帅、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军远东总司令、美国陆军远东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命令,告知解除他以上职务;另一份是就麦克阿瑟解职一事提交新闻界的公开声明。两份文件都是正式的,任何一份的公开即意味着解职的生效。
与前线统帅不能合作
美国方面关于麦克阿瑟被解职的原因说来话长,简单说就是总司令与前线统帅不能合作。杜鲁门没有要求麦克阿瑟辞职而是命令解职的做法略带惩罚的含意(1950年9月杜鲁门认为国防部长约翰逊不能胜任,采取的是温和方式即让约翰逊辞去职务由马歇尔接任),而命令送交方式、生效方式的选择显然又照顾了麦克阿瑟的面子。其时陆军部长佩斯正在东京是恰当的送信人选。国防部长马歇尔通知佩斯立即到朝鲜去等待进一步指令,解职电报避开陆军通讯系统而是由国务院发给在釜山的美国大使穆乔,由穆乔交佩斯,然后佩斯飞回东京当面交给麦克阿瑟。白宫之所以如此慎重处置解职事项,是因为麦克阿瑟问题的特殊性。
麦克阿瑟资格老、威望高,一战时就在美国驻欧远征军任旅长、师长等职,战后任过西点军校校长,1930至1935年任陆军参谋长。二战任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战后任驻日本盟军最高统帅。是美军10名五星上将尚在任的4人之一。依陆军部长佩斯的说法,“当麦克阿瑟是陆军参谋长时我还在宾州一所预科学校里呢”。佩斯设想他将这样去送信:我到麦克阿瑟总部,把门铃一按,把解职命令往门口一塞,然后拼命跑掉。
麦克阿瑟担负重大责任,即代表盟国对日本实行占领,指挥正在进行的朝鲜战争。德国为四大国分区占领,美、苏、英都派出了战争期间的头号军事统帅――艾森豪威尔、朱可夫、蒙哥马利――任占领军总司令,但他们都只任职至多一年。而麦克阿瑟却是唯一的日本“太上皇”,而且已有5年又7个月之久。
因为资格老、权力大,麦克阿瑟又以桀骜不驯著称。1937年麦克阿瑟在菲律宾任军事顾问时曾回国完婚,此后再未回国。二战与朝鲜战争期间,两任总统多次召他回国述职,他均以军务在身而推托。达成的妥协是在华盛顿与麦克阿瑟总部之间的地点会晤:与罗斯福仅有的会晤是1944年7月在檀香山,总统携参谋长莱希同西南太平洋战区总司令麦克阿瑟、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尼米兹研究太平洋战场形势;与杜鲁门终其一生的唯一会晤是1950年10月在威克岛,时间不过三小时,麦克阿瑟甚至谢绝了杜鲁门共进午餐的邀请,匆匆飞回东京。
实际发生的事情
杜鲁门关于麦克阿瑟被解职的两份文件签署后接下去实际发生的事情是:由于技术原因,国务院发给在釜山穆乔大使的电报未能到达;随着时间的拖延,新闻界似乎有所察觉;考虑到麦克阿瑟在被解职尚未生效(即个人电报未送达且白宫新闻会未开)之前可能提出辞职以抵抗,杜鲁门决定改变预定程序,立即通过陆军通讯系统将解职命令发东京盟军总部麦克阿瑟本人,然后在4月11日1时(华盛顿时间)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总统声明。
有记者电话告知麦克阿瑟副官赫夫注意听15时(东京时间)新闻广播,他认为会有麦克阿瑟被解职的消息。大吃一惊的赫夫听了15时开始的新闻广播后立即打电话给麦克阿瑟夫人珍妮,珍妮将解职的消息告诉正在宴请客人的麦克阿瑟。紧接着不久,陆军通讯兵将刚收到的电报送交赫夫,赫夫即驱车前往麦克阿瑟处,麦克阿瑟亲自拆开信封阅读解职命令电文。
以上情节中有些说法各异,但可以肯定的是,新闻传播速度超过了军用电报的速度,程序颠倒了。麦克阿瑟被解职引起了轩然大波。日本内阁曾考虑以总辞职表示对解除他们“救星”职务的不满,裕仁天皇到美国大使馆与麦克阿瑟依依惜别,麦克阿瑟启程的当天数十万日本人在通往机场的公路旁列队送行。
公众表示强烈不解和不满
麦克阿瑟一家飞抵檀香山受到20万人欢迎,在旧金山欢迎人群达30万人以上,抵达华盛顿时国防部长马歇尔、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陆军参谋长柯林斯、海军作战部长谢尔曼、空军参谋长范登堡以及众多三军将领在机场迎候(这里需要加一个附注:布莱德雷与三军首脑一致建议总统罢免麦克阿瑟,上任才半年又常因患病而不在职的马歇尔在总统要求他查阅战争以来华盛顿与东京的往来电报后得出的结论是早在两年前麦克阿瑟就应被解职)。
另一方面,公众对白宫表示强烈不解和不满,人们不能原谅总统对他们心目中的这位“英雄”的无礼行为,据白宫新闻办公室的统计,他们总共收到了近3万封公众信件和电文,其中超过95%的信件和电文是批评总统的解职决定。
5月3日开始,参院军事委员会与外交委员会联合举行有关朝鲜战争问题的听证会,麦克阿瑟首先作证,他的证词达20小时以上。政府方面出席的首席反证人是马歇尔,两位年资相当、却分别出身于西点军校与弗吉尼亚军校的陆军五星上将进行面对面的辩论,继而布莱德雷、柯林斯、谢尔曼、范登堡相继到场作证,当然都是作为麦克阿瑟的对立面。
参院听证会持续到6月25日,没有什么结论。之后,麦克阿瑟的巡回演讲也风光不再。在达拉斯的一次集会不过2.7万听众,有人嘲笑说这还不如一场中学生橄榄球比赛的吸引力。显然,公众与舆论终于想通了:在解职一事上总统没有大错,至于麦克阿瑟本人52年传奇军人生涯与特有魅力那是另一回事。

“我们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句话是我对麦克阿瑟的第一印象,我也一直以为这是麦克阿瑟说的,后面才知道这是布莱德利在志愿军入朝之前说的。所以说谣传害死人啊,但这却也让我想了解这段历史,以免再次出丑。

麦克阿瑟是抗美援朝中美军(联合军,主要是美军)的第一任总指挥。当时的朝鲜,南朝鲜被北朝鲜打的节节败退,麦克阿瑟率领联合军从仁川登陆,一举扭转了局势,在1950年9月15日,一手策划了仁川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击溃了北朝鲜的人民起义军。北朝鲜向新中国求助。不久后,中国志愿军加入战斗,总指挥是彭德怀司令。这场朝鲜的内战就变成了中美之间的角力。

同年的10月15日,联合军攻占了平壤。志愿军与联合军正式交手。在经过了三次战役后,志愿军将联合军打退到了三八线附近。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此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已经相当不满意麦克阿瑟的战果,认为他没有能力统一朝鲜半岛。而同时杜鲁门因为忌惮苏联的存在,而拒绝了麦克阿瑟的对中国东北进行牵制的建议。第四次战役很快打响。双方僵持不下。杜鲁门开始决定换将,1951年4月11日,杜鲁门以“未能全力支持美国和联合国的政策”为借口撤了麦克阿瑟的职,由李奇微接任。

老兵永不死,只是渐凋零,这是麦克阿瑟的最后演出。在麦克阿瑟离开指挥官位置后。许多美国人民对政府不满。杜鲁门的支持率一度下跌到四分之一。可以说是自食其果了。


#郜鹏胞#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被审判的战犯中为什么没有日本天皇. -
(19530408941): 美国的决定.为了利用天皇实施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放弃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

#郜鹏胞#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的简介 -
(19530408941): 麦克阿瑟于1880年1月26日出生在美国阿肯色州小石城的军人家庭.毕业于西点军校.先后去过亚洲和欧洲,显示出才干和勇敢,一战后晋升为师长.1919年6月,39岁的麦克阿瑟被任命为西点军校校长;...

#郜鹏胞# 以麦克阿瑟为首的美国占领军当局在占领日本之后都做了什么? -
(19530408941): (1) 还是在飞往日本的飞机上,也就是1945年8月30日,麦克阿瑟就向他的幕僚们谈起了他统治日本的设想,归纳为两个要点:第一点:铲除日本文化和行为中对外侵略的因素; 第二点:促进民主在日本成长. 麦克阿瑟抵达日本后,下令释放了...

#郜鹏胞# 麦克阿瑟和昭和天皇的秘密谈话成了千古之名? -
(19530408941): 在一九四五年的九月二十七日裕仁天皇曾首次放下尊贵至上的身份,秘密徒步登门拜访了时任盟军驻日最高司令长官麦克阿瑟将军.当时麦克阿瑟的副手告诉他有一位中年日本绅士要求拜见他,出于好奇麦克阿瑟接见了他,裕仁天皇神情紧张地对麦克阿瑟表示愿意承担战争的所有罪行,愿意接受审判.麦克阿瑟本以为裕仁天皇是来请求饶恕的,但没想到是来认罪的,不但麦克阿瑟的自尊得到满足而且增加了对裕仁天皇的好感.之后麦克阿瑟与裕仁天皇密谈了很久,至于谈了些什么,无非是在美军占领日本后关于今后发展的一些秘密的幕后政治交易,但是两人达成了君子协定永不透漏~

#郜鹏胞# 麦克阿瑟的头衔和荣誉勋章名称? -
(19530408941): 1899年,进入美国军事学院学习(纽约的西点军校). 1903年6月11日,以全班第一名毕业,然后被委任为工程技术兵团少尉. 1904年4月23日,晋升为中尉. 1905年—1906年,在远东作为副官追随其父. 1907年,任美国西奥多·罗斯福总...

#郜鹏胞# 东京审判前夕,为何麦克阿瑟和日本天皇密谈后,日本天皇及皇室被免于起诉? -
(19530408941): 要想真正控制日本,就必须得到日本人的民心,也就是不能杀死他们所崇拜的人,日本天皇.相当于中国的傀儡皇帝溥仪...

#郜鹏胞# 为什么当年日本会投降 -
(19530408941): 事实证明,原子弹没能导致日本投降.日本当局向人民隐瞒了美国人使用核武器的消息,继续准备在本土决战.甚至没有在日本的最高决策层会议上讨论广岛遭到原子弹轰炸的问题.美国总统杜鲁门8...

#郜鹏胞# 为什么天皇没被战犯 -
(19530408941): 在通盘考虑美国国家利益和盟军面临的形势后,麦克阿瑟在向总统杜鲁门的汇报中声称,“不能把日本昭和天皇作为战犯逮捕”.因为基于长久以来天皇在日本的特殊地位及对日本民众的影响,保留天皇有利于帮助盟国占领控制日本.根据麦克阿瑟的建议,并考虑到政治上的需要,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员以表决的形式作出了裁决:凡涉及到日本天皇的各类起诉,均不予受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美国基于国家利益及全球战略的考虑而给日本天皇的一块“免死牌”.

#郜鹏胞# 二战日本投降仪式为什么要在美国的军舰上举行? -
(19530408941):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陆军上将麦克阿瑟为远东盟军最高司令,并由他负责安排受降仪式.对此,太平洋海军司令尼米兹上将愤愤不平.他认为,海军从瓜岛一直打到冲绳岛,是赢得太平洋战争胜利的主角...

#郜鹏胞# 朝鲜战争中,是什么原因让骄傲的麦克阿瑟输的一败涂地? -
(19530408941): 一方面是麦克阿瑟将军太过于自负了,过度的相信了美军战术装备的领先,另一方面是小瞧了中国军人抗美援朝的决心,最终才导致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