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名词解释 民事起诉状的名词解释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1、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的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2、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的规范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过程中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民事诉讼程序中依法享有诉讼权利和承担诉讼义务的国家机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4、诉讼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诉讼权利和承担的诉讼义务共同所指向的对象。

扩展资料:

确认之诉:是一方当事人请求法院确认其与对方当事人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诉。给付之诉:是一方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判令对方当事人履行一定的民事给付义务的诉。

人民调解原则: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基层人民政府和基层人民法院的指导下,依照法律规定,根据自愿原则,采用说理疏导的方法,对民间纠纷进行调解。



  第一,民事诉讼 ,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全体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发生的诉讼关系。
  民事诉讼有如下特征:民事诉讼是以司法方式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的纠纷,是由法院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解决民事争议。它既不同于群众自治组织性质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以调解方式解决纠纷,也不同于由民间性质的仲裁委员会以仲裁方式解决纠纷。
  第二,民事诉讼法,指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关于调整民事诉讼活动,确定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
  民事诉讼法有狭义与广义之分,前者是指法典式的民事诉讼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后者是指民事诉讼法典以外的国家宪法和其他法律中有关民事诉讼的规定。

1、民事诉讼
答: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当事人进行民事诉讼,其他人参与民事诉讼时,人民法院、诉讼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为解决民事纠纷,保护合法权益而进行的全部活动,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2、民事诉讼法
答:是国家重要的基本法之一,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是调整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诉讼当事人、诉讼参与人在民事审判和民事诉讼活动中权利义务的强制性规范。
3、民事程序法
答: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预防和解决民事纠纷适用的方法性法律,是由诸多法律组成的法律体系。
4、既判力
答:是指生效民事判决所裁判的诉讼标的对双方当事人和法院所具有的强制性通用力。
5、合议制度
答:是指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理民事案件的制度。
6、回避制度
答:是指承办案件的审判人员及其他有关人员,遇有法律规定的回避情形时,退出本案审理活动的一种法律制度。
7、公开审判制度
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活动,除了合议庭评议外,依法向社会公开的制度。
8、两审终审制
是指一个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判才告终结的制度。
9、陪审制度
答:是审判机关吸收法官以外的社会公众代表参与案件审判的制度。
10、辨论原则
答:是指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有权在法官的主持下就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驳和论证,说明自己主张的真实性与合法性,反驳对方的意见和主张。
11、处分原则
答:是指当事人在诉讼进行中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法可享有并支配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的准则。
12、民事案件的管辖
答:是指各级人民法院之间以及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13、级别管辖
答:就是指划分上下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14、特殊地域管辖
答:是指主要以诉讼标的所在地或者引起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实所在地为标准,确定诉讼案件的管辖法院。
15、共同管辖
答:是指依照法律规定,两个以上的人民法院对同一案件都有管辖权。
16、裁定管辖
答:人民法院通过裁定方式确定诉讼管辖。
17、移送管辖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发现本法院对该案无管辖权,依照法律规定将案件移送给有管辖权的法院审理的制度。
18、指定管辖
上级人民法院以裁定的方式,指定其夏季人民法院对某一案件行使管辖权的制度。
19、管辖权转移
是经上级人民法院决定或者同意,将某个案件的管辖权由上级人民法院转交给下级人民法院,或者由下级人民法院转交给上级人民法院制度。
20、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
答:是指因自己的民事权益或者依法受自己保护的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者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约束的利害关系人。
21、原告
答:是指因民事使权利义务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并引起诉讼程序发生的人。
22、被告
答:是指原告指称侵犯其合法权利或者与原告发生权利义务争执,并且被人民法院通知应诉的人。
23、第三人
是指对原告和被告所争议的诉讼标的由独立的请求权,或者虽然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与案件的处理结果由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加到正在进行的诉讼中的人。
24、共同诉讼
答: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两人或两人以上,其诉讼标的是共同的,或者诉讼标的是同一种类,经过人民法院认可和当事人同意合并审理的诉讼。
25、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是指对原告和被告所争议的诉讼标的,认为有独立请求权,参加到原告、被告已经开始的诉讼中进行诉讼的人。
26、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
答:是指虽然对远高于被告之间争议的标的没有独立的请求权’但与案件的处理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而参加诉讼保护自己民事权益的第三方当事人。
27、代表人诉讼
答:是指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人数众多,由其中的数人作为代表进行诉讼,其他的当事人则不参加诉讼程序,但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仍然及于全体的诉讼。
28、法定期间
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诉讼期限。
29、指定期间
答:是指人民法院根据审理案件的具体情况和需要,依职权决定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实施某种诉讼行为的期限。
30、财产保全
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申请执行前,为保证将来的判决能够得到顺利进行,而对于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其处分的强制措施。
31、先予执行
答:是指人民法院在诉讼过程中,根据当事人的申请,裁定一方当事人预先付给另一方当事人一定数额的金钱或其他财物的法律制度。
32、拘传
答:是指人民法院在法定情况下强制被告到庭的一种强制措施。
33、拘留
人民法院对严重妨害民事诉讼的行为人,在一定时间内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34、证据
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根据。
35、举证时限
答:是指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应当在法律规定或者法院指定的期限内提出证明其主张的证据,逾期不提出证据的,将承担证据失权的不利后果。
36、质证
答:是指在法庭审理的过程中,由诉讼当事人就法庭上所出示的证据材料采取询问、辨认、质疑、说明、辩驳等方式,以在证据的证明力等问题上对法官的内心确信产生影响的一种诉讼活动。
37、证明责任
答: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对自己的诉讼主张,有提供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和在无法证明时,要承担的败诉责任。
38、起诉
答:是指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因自己的或依法受其管理、支配的民事权益受到侵犯,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以自己的名义请求法院予以审判保护的诉讼行为。
39、反诉
答:是指在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程序中,本诉的被告以原告为被告,向法院提出独立的反请求。
40、第一审普通程序
答:是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适用的基础性程序,在其他审级的审理中也是广为适用的。
41、撤诉
原告于起诉后,向人民法院申请撤回起诉,不再要求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和裁判的诉讼行为。
缺席判决
42、即在开庭审理时,一方当事人未到庭,法院仅就到庭的一方进行调查、审核证据,并且对未到庭的一方当事人的诉讼材料进行审查后,依法做出裁判的诉讼活动。
43、简易程序
答:是指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人民法庭审理简单的民事、经济纠纷案件时所适用的简便易行的诉讼程序。
44、上诉
答:是指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未生效裁判,在法定期间,要求上一级人民法院对上诉请求的有关事实和法律适用,进行审理的行为。
45、第二审程序
答:是指上一级人民法院基于当事人的上诉,对下一级人民法院一审未生效裁判进行审理和裁判的程序。
46、抗诉
答:是人民法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定,认为确有错误,依法提请人民法院对案件重新审理的诉讼请求。
47、审判监督程序
是依照法定程序,对人民法院做出的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调解书进行察看和督促,以保证案件审判质量而适用的一种审判程序。
48、法院调解
答:是指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争议的权利、义务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
48、民事判决
答:是指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审理芜毕时,查明并认定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行使国家审判权,对案件中的实体问题作出的权威性判定。
49、裁定
人民法院对民事审判和执行程序中的问题以及个别实体问题所作的权威性的判定。
50、决定
人民法院为了维护正常的诉讼秩序,对民事诉讼中发生的某些特殊事项依法作出的权威性的判定。
51、特别程序
人民法院审理某些非民事权益争议案件所适用的特殊审判程序。
52、督促程序
人民法院根据债权人要求债务人给付金钱和有价证券的申请,以支付令的形式,限令债务人在特定期限内履行义务的特殊程序。
53、公示催告程序
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申请,以公示的方式,催告不明利害关系人在一定期间向人民法院申报权利;如果逾期无人申报权利,则根据申请人的申请,作出除权判决的程序。
54、除权判决
答:是指在公示催告期间届满,仍无人申报权利的,或者申报被驳回的,公示催告申请人可以自申报权利期间届满的之日起1个月内申请人民法院作出宣告票据无效的判决。
55、执行措施
答:是指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和手段。
56、执行
答:又叫做强制执行,指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以实现生效法律文书的诉讼活动。
57、申请执行
答:是指法律文书生效后,义务人拒不履行义务,权利人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因而引起执行程序发生的一种法律制度。
58、涉外民事诉讼
是指具有涉外因素的民事诉讼。

1.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
:是指在民事诉讼中享有诉讼权利并承担诉讼义务的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有:人民法院、当事人、全体诉讼参与人和人民检察院。
2.管辖权异议:是指当事人认为受诉法院或受诉法院向其移送案件的法院对案件无管辖权时,而向受诉法院或受移送案件的法院提出的不服管辖的意见或主张。
3.财产保全:是指人民法院在利害关系人起诉前或者当事人起诉后,为保障将来的生效判决能够得到执行或者避免财产遭受损失,对当事人的财产或者争议的标的物,采取限制当事人处分的强制措施。
4.先予执行:是指人民法院在终局判决之前,为解决权利人生活或生产经营的急需,裁定义务人预先履行将来生效判决中所确定之义务的一种措施
5.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措施。拘传是我国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体系中强制力最轻的一种,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均有权决定适用
6.庭审笔录:又称法庭笔录或审判笔录,是法院裁判案件不可缺少的书面材料,它是在法庭审理过程中,由书记员制作的同步反映全部审判活动的真实情况的文字记载。庭审笔录反映的是案件审理的整个过程,是法院依法作出裁决的重要依据,也是日后进行审判监督的重要材料,其重要作用和意义显而易见。庭审笔录应当客观、真实、及时、准确地反映庭审的全部活动
7.延期审理:是指人民法院在已通知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和公告开庭审理日期后,或者在开庭时,由于出现法定原因,而另定日期对案件进行审理的制度。延期审理只能发生在开庭审理阶段,延期审理前已进行的诉讼行为,对延期后的审理仍然有效。但延期的时间不计算在审理期限内。
8.诉讼中止:是指在诉讼过程中,诉讼程序因特殊情况的发生而中途停止的一种法律制度。根据行政诉讼法和审判实践,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诉讼予以中止:1.作为原告的自然人死亡,需要等待其近亲属表明是否参加诉讼的;2.作为原告的自然人丧失诉讼行为能力,尚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的;3.作为原告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继承人的;4.一方当事人因不可抗拒的事由,不能参加诉讼的
9.提审:因为案情重大或其他原因,上级法院把下级法院尚未判决或已经判决的案件提来自行审判
10.审判监督程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和裁定,发现在认定事实或适用法律上确有错误,依法提起并对案件进行重新审判的程序

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全体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发生的诉讼关系。
民事诉讼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是调整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诉讼当事人、诉讼参与人在民事审判和民事诉讼活动中权利义务的强制性规范。

~


#元龚沫# 民事诉讼法和民事诉讼法学有区别吗? -
(15715093914): 当然有区别,譬如: 1、民事诉讼法是从事民事诉讼活动所必需遵从的现行法律;但民事诉讼法学主要是研究民事诉讼法的结构、体系、制度、条文的设置及其原理. 2、民事诉讼法是民事诉讼活动的规则,民事诉讼法学是研究、评论民事诉讼法的学问.

#元龚沫# 民法与民事诉讼法的区别 -
(15715093914): 1.民法是实体法,民诉是程序法; 2.民法是解决平等主体之间法律关系的,属于私法的范畴,民诉是解决不平等主体之间法律关系的,属于公法的范畴;

#元龚沫#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介绍 -
(157150939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是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1年4...

#元龚沫# 民事诉讼法... -
(15715093914): 根据理论法学,民事诉讼的构成要素分为主体,客体,诉的原因. 主体,甲原告,乙被告. 客体,包括诉讼标的和诉讼请求,诉讼标的为民事法律关系,从案例看,本诉的标的应为房屋租赁合同关系,诉讼请求,是指甲提起诉讼时的要求,就...

#元龚沫# 诉讼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
(15715093914): 诉讼法分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可以百度对应的诉讼法的概念、基本原则

#元龚沫# 民事之诉名词解释 -
(15715093914): 什么是民事之诉 “诉”是诉讼法上的概念.“诉”可作为动词来理解,则可称为“诉讼”.同时,“诉”也可作名词来认识,例如,给付之诉、确认之诉、形成之诉.“诉”与“诉讼”均作名词时,比如提起“诉”与提起“诉讼”,两者的涵...

#元龚沫# 民事诉讼法知识点详细版 -
(15715093914):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faxue11011 民事诉讼法知识点详细版 第一讲民事诉讼基本理论 一、多元纠纷解决机制 1、私力救济机制:私人调解、和解; 2、社会救济机制:人民调解(可诉可确)仲裁(或裁或审); 3、公力...

#元龚沫# 名词解释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
(15715093914):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民事诉讼法律、法规所调整的人民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存在的以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为内容的具体社会关系.

#元龚沫# 求自考民事诉讼法名词解释 -
(15715093914): 1.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 :是指在民事诉讼中享有诉讼权利并承担诉讼义务的人.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有:人民法院、当事人、全体诉讼参与人和人民检察院.2.管辖权异议:是指当事人认为受诉法院或受诉法院向其移送案件的法院对案件无...

#元龚沫# 民法与民事诉讼法 讲了什么? -
(15715093914): 搞笑的问题,民诉是程序法,讲的是民事纠纷提请法院解决的途径以及诉讼的各种程序和步骤,条件 证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