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弹力》怎么和学生互动教学 高中音乐教学,流行歌曲课堂教学,教学重点是哪一点好?如何让学...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9
  高中《弹力》和学生互动教学:
  《弹力》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内容,是高中力学的基础和重要内容,是高中学生在本教材学习中的一个大难点。就地位而言,学好弹力既可以巩固加深对力的理解,同时又可以为学好摩擦力做好铺垫,所以无论是从知识本身的角度出发,还是从知识的外延来看弹力在本章中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从知识角度:通过对初中内容的学习,学生目前对形变和弹力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是不够深入;知道支持力、压力、拉力都是弹力,但是不能够概括其产生的原因,不能确定弹力的方向;从思维发展特点角度: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他们有较强的求知欲望,思想上、心理上还不太成熟,思维的敏捷度还不够高,并且大部分停留在初中的形象思维上;从能力角度: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类比、概括、组织语言表达物理定义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形变、弹性形变的概念,理解弹性限度。
(2)知道弹力的定义(产生原因),掌握弹力产生的条件。
(3)能够确定常见弹力的方向。
(4)探究形变与弹力大小的定性关系,了解胡克定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生活实例和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使学生知道“放大”是一种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探究弹力产生原因的过程中,把探究出的规律与平时对弹力的认识相结合,体会物理规律的价值,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紧密相连。
教学过程
1、导入—情景引入,设计问题
首先我通过复习力的定义,以及重力的产生原因,引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涉及弹力的实例,通过大屏幕展示。
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分析以上各种情况力在产生原因上的共同点。
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由于问题设计难度较大,所以学生不可能把弹力产生原因一次概括全面,先通过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结果引导学生指出弹力产生的前提:接触、形变。 直接给出形变定义。
通过演示手拉橡皮筋,手压橡皮泥区别弹性形变和塑性形变。 通过橡皮筋的形变介绍弹性限度。 结合扭转海绵的演示,给出形变类型──弯曲形变、压缩性变、伸长形变、扭转形变,扩大学生知识面,对涉及形变的知识掌握的更全面。
在分析书和桌面作用过程时引出微小形变,通过微小形变的演示,明确形变的存在性,同时说明“放大”的方法是物理学中经常应用的方法。 在介绍完有关形变的知识后,再回到关于弹力产生原因问题的分析上,结合手压弹簧的实例引导学生找出弹力产生原因的第三个关键词—恢复原状。 说明弹力是从力的产生原因角度定义的,总结出弹力的定义。让学生找出身边存在的弹力,使物理和生活联系紧密。 在分析弹力的方向时,仍然从弹力产生原因上找答案,由关键词──恢复原状,得到受力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通过随堂练习1,总结出常见弹力具体的判断方法──绳给物体弹力方向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面面接触弹力垂直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同时加深对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相同的理解。 弹力大小的决定因素可引导学生直接找到与形变量的定性关系。 给出胡克定律的内容,强调表达式中x和k的物理含义。

相对来说,《弹力》这部分的是最容易跟学生互动的内容:
⑴、每个学生都有圆珠笔,每支圆珠笔内都有弹簧;
⑵、乘公车上学、私家车上学的学生有上下车,巴士、轿车弹上弹下的经验;
⑶、骑脚踏车的学生,有车胎气足不足,车座硬不硬,骑得舒服不舒服的经验;
⑷、走路像上学的学生有高级跑鞋、平底鞋、坡跟鞋、弹力鞋、、、、的经验;
⑸、高大威猛的学生有使用弹簧拉力器的经验,爱美学生有弹力器健身的经验;
⑹、所有女士都有使用rubber bang = 系头发的橡皮筋的经验;
⑺、喜欢蹦极的学生更有弹簧伸缩的经验;
⑻、细化单杠、双杠、高低杠的学生,有单杠、双杠、高低杠上下弹动的经验;
⑼、喜欢柔软体操、瑜伽、太极、、、的学生有身体弹性的经验;
⑽、喜欢弦乐的学生有弦的振动经验;
⑾、家家户户都有沙发椅、沙发床的弹性经验;
⑿、每个学生都有玩过气球的经验;
⒀、多数男生都有玩过弹弓的经验;
⒁、每人都有吃面包、吃馒头的经验;
⒂、每人都有使用电脑键盘、手机键盘的经验;
⒃、会弹钢琴、电子琴、手风琴的学生,都有这些琴的键盘使用经验;
、、、、、、、、

这种经验,千千万万、万万千千,没有一个学生不具备。

要想上得生动,学生热烈有效,注意这么几件事就会大获奇效:

①、不必列举上面所有弹性实例,那会枯燥无味,学生会厌烦。
只要为了调动积极性,现场发挥,根据学生的积极性,让
学生好像有天大发明似的自己说出来;

②、学生说得再错,不要一开口就是批评,而是稍稍引导,发
现一丝丝真知灼见时,要立刻肯定、鼓励。

③、千万不要按照做实验的那种教师死死设定的程序,让学生
去完成他们莫名其妙、毫无兴趣的流程,那是毁灭学生的
求知欲。

④、让学生自己设想、自己设计实验,没有任何限制,只要有
实验条件的,统统允许。他们想试验什么,想测试什么,
完全由学生自己确定。这就可以作为考试打分。

⑤、打分时,不要在意数据的完美,而在于物理的思想,在于
实验的构思,实验的创意。

我们教师,包括绝大多数的大学教师、教授,都是喜欢夸夸其谈。
我们口口声声一切以实验为依据,理论指导实验。事实上,我们
是一切以理论为依据,理论代替实验。太多的教授、专家,经常
会讲:这没有必要做实验,这是基本常识,基本推理,基本判断。

没有实验精神,没有实验氛围,没有以实验检验一切的学风。
实验科学,要想在黄土地上建立,然后创立一套定量的实验学科。
是痴人说梦!是缘木求鱼!

楼主若想有一番作为,机会到处都是。

但要有心理准备,毕竟我们周围的主体,是不想做事,却喜欢批评
别人的一帮滋事分子。他们自己不能脚踏实地,也不允许别人脚踏
实地;他们自己论文必剽,却指责别人没有学术能力。

它们的冷言冷语、流言蜚语、恶言恶语,可能会使你左右为难、自暴自弃。

加油吧!
身边魔鬼多,那就斩妖除魔吧。

让学生做实验、观察、讨论、表达

高中弹力问题~

弹簧的弹力有公式计算:
F=kx,其中k表示弹簧的劲度系数,X表示弹簧的伸长量,这个公式高中力学会学到,谢谢,加油!

可以先做个摸底调研,看看目前年龄段的学生比较喜欢什么类型的歌曲,喜欢那些歌手。然后结合要讲解的内容,以学生最喜欢的又最符合课题的歌曲做例子。
比方讲流行歌曲中的“中国风”,可以用周杰伦的《青花瓷》《菊花台》《东风破》一类,可以讲作曲中的曲风、乐器、编曲,作词中的意境、用词、押韵。
1.课堂开场可以先设问:大家喜欢什么歌曲?收集代表答案。
2.提问:谁是班上的歌神/麦霸/超女/快男?由大家推举出几位公认唱歌比较好的同学上台演唱。最好是准备笔记本电脑,投影仪,音响等,如果有网络,直接在线搜索歌曲伴奏。没有网络则让同学自己提供歌曲(U盘,手机)。
这个可能比较复杂。首先考虑到学生可能会放不开,可以事先和班上文艺骨干通好气,让他们带头上场打开气氛。也可以自己先SHOW一下。然后设置评委,可以让组长担任。唱过之后打分点评。
3.言归正传,讲流行音乐发展啊,分类啊什么的,这个要看你自己准备讲什么课题了。
4.结合前面同学演唱,让他们将自己演唱的,喜欢的歌曲比照课堂教学内容发言。
5.教师对发言评判总结,课程结束。
6.可以准备些小奖励,将给课堂表现突出的同学。如荣誉:最佳演唱,最具人气等。也可以酌情辅以物质奖励:如学习用具,钥匙扣等。


#墨储背# 高一物理弹力的所以设及的知识点 -
(19459981295): (1)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 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

#墨储背# 浅谈高一新生如何适应物理课堂教学 -
(19459981295): 为帮助高中新生尽快缩短“不适应期”,在教学中,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1.做好教学过渡. (1)新旧知识的同化.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掌握了哪些知识,在备课时将高中知识跟初中知识,在言语、方法、思维等方面进行类比,找出存在的差...

#墨储背# 物理提弹簧和跳板 -
(19459981295): 这个过程其实是相当复杂的,简单化分析 这个是能量守衡问题 当人压到跳板上——实际上是要跳一下,落下的时候压到跳板,跳板弯曲,然后回复原来状态 即把人的重力势能通过跳板转化成人向上的动能. 考虑到能量损失 应该不到最初压到的位置 人就分离了

#墨储背# 如何让学生爱上物理课 -
(19459981295): 多动手做些物理相关的试验和学生互动,最好可以同一物理有不同的道具呈现证明

#墨储背# 高一物理,关于弹力 -
(19459981295): 如图所示,作用点就是A与地面接触的点,在高中阶段可以把作用点移动到球心

#墨储背# 关于高一物理知识——弹力的疑惑 -
(19459981295): 弹力和磁场力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力.产生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弹力的产生两个物体必须要接触,但磁场力的产生不用接触.

#墨储背# 关于物理力的概念,"压弹簧时,弹簧压缩,弹簧反过来给手一个弹力"这句话为什么错? -
(19459981295): 力是相互的,孤立的一个力是不存在的. 如果有一个力,必定有另外一个力与它对应. 比如:物体放在桌子上,物体的重力对桌面产生压力,而桌面对物体产生支撑力.

#墨储背# 英语数字化培训
(19459981295): 一、成人英语项目【常规课程】(一)ABC成人零起点英语 从零开始学英语 打造英语听、说、读、写的全面基础从零开始,完美起点神奇的“音标教学法”和叹为观止的 ...

#墨储背# 高中教材中对弹力产生的条件解释? -
(19459981295): 正确.你所说的磁铁的相互吸引并不是弹力.这要从安培分子电流假说谈起,在原子、分子等物质微粒的内部,存在着一种环行电流即分子电流,在一般情况下,分子电流的取向杂乱无章,所以导体对外不显磁性.但导体被磁化后,分子电流的取向大致相同,分子电流使每个物质微粒都成为微小的磁体,它的两侧相当于两个极.导体对外显磁性,即是分子电流的宏观表现,磁铁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这个宏观环行电流的磁场来完成的,这个力是磁场力.所以不是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