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范仲淹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岳阳楼记》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

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

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扩展资料: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赏析:

这篇文章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

和它同时的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

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岳阳楼始建于唐朝,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其间又几经扩建,规模宏阔,气势壮观,而且它又地处“衔远山,吞长江”的洞庭湖滨,王象之《舆地纪胜·岳州》引《岳阳风土记》说:“岳阳楼,城西门楼也。下瞰洞庭,景物宽广。”自唐朝以来,就成为誉满天下的名胜古迹了。岳阳又为通往西南的必经要冲。唐、宋时代,朝廷贬官,大多远谪西南。这样,久负盛名的岳阳,又有楼观胜景,便成了历代失意的官吏与诗人游会登临之所了。正如文中所说:“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这些文人才士,到此一游,触景生情,能不援笔振辞、泼墨为文吗?故尔,以岳阳楼为题材的优秀诗文,当然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单是在唐代,自张说谪守岳州建楼与宾朋酬唱以后,诗人李白、杜甫、孟浩然、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等大家名流,就都曾到此,留下过题咏的名篇。 如今,范仲淹受友之拜托,为岳阳楼作记,前有佳作熠熠,要想不为败笔,范仲淹还要有相当的勇气呢!李白就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当他登到黄鹤楼上,美景唤起了他的诗兴,使他又要吟出诗来。然而,他抬头望了崔颖的《登黄鹤楼》,便慨然唱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只好敛平叹之而去。像李白这样的文学巨匠,对崔颖尚且退避三舍,而今范仲淹在“前人之述备矣”的景况下,来写岳阳楼记,的确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他居然写出来了,而且文章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造诣,都能在千百篇写岳阳楼的诗文中,首屈一指。他怎么有这样的神来之笔呢?原来,他不蹈前人窠臼,不拾他人牙慧,而是别开生面,另辟新境。 我们知道,范仲淹少时有大志,虽吃粥度日,仍苦读不倦,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举进士后,曾带兵边塞,屡建大功,西夏称他“胸中有数万甲兵”,相戒不敢犯边。在朝廷中,他积极主张改革朝政,为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因提倡改革被贬知邓州。他的朋友滕子京,也是一个锐意革新的有才能的人物,被人诬告“前在汪州费公钱十六万贯”(《宋史》卷三百三),于庆历四年(1044)春天,降官知岳州。作为一个封建文人,遭到贬谪,不能不产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愤懑、颓丧情绪。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中曾说:“放臣逐客,一旦弃置远外,其忧悲惟悼之叹,发于诗作,持为酸楚。滕子京守巴陵,修岳阳楼,或赞其落成,答以落甚成,只待凭栏大懒数场!”等楼修好后,他要痛哭几场哪!范仲淹深知这位平素“尚气,倜傥自任”(《宋史》卷三百三)的朋友的思想和性格,因此,担心他闹出事来,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此机会。现在,滕子京知岳州,两年时间,政绩卓著,“乃重修岳阳楼”,便驰书前往邓州请范代笔,属文以记胜。这样一来,范仲淹受朋友委托为岳阳楼作记,就成了规箴知己的绝好机会,同时,自己也在遭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之必要。于是范仲淹便把这篇文章的主题定为抒发自己的胸襟怀抱,达到规劝朋友的目的。

本文写于庆历六年(1046年)。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庆历五年(1045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写此文时作者并未登临岳阳楼,只凭借此图写出了《岳阳楼记》。

范仲淹受朋友委托为岳阳楼作记,就成了规箴知己的绝好机会,同时,自己也在遭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之必要.于是范仲淹便把这篇文章的主题定为抒发自己的胸襟怀抱,达到规劝朋友的目的.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

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

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写作背景 《岳阳楼记》是北宋范仲淹的名篇,因文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而名留史册。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滕子京与范仲淹同榜考中进士,滕子京支持范仲淹的政治改革而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剥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由于范仲淹的举荐,滕子京在西北边境任职,率领军民抗击西夏入侵,因受诬告被贬到岳州任知州。范仲淹很想找机会劝他,恰好赶上第二年六月他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就借题发挥,写出自己理想的为人处世的态度,勉励滕子京学习古代有修养的人,不计较个人眼前的得失,要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而于这年九月十五日创作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但是,纵观全文感觉得到范仲淹并没有真正的到过岳阳楼,而是想像着写的。当时,他的处境同滕子京一样,写此文是劝友也是自勉。

范仲淹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岳阳楼记》~

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
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按照宋代人的习惯,写“记”以及散文一类的文章,本人并不一定要身在其地,主要是通过这种文章记录事情、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古时,邀人作记通常要附带一份所记之物的样本,也就是画卷或相关文献之类的资料,以供作记之人参考。滕子京虽然被贬岳州,但他在任期间,做了三件政绩工程,希望能够取得朝廷的谅解。
重修岳阳楼便是其中之一,完成于庆历五年(1045)。滕子京为了提高其政绩工程的知名度,赠给范仲淹《洞庭晚秋图》,并向他求作两记,一则就是《岳阳楼记》,另一则是《偃虹堤记》。《岳阳楼记》所述内容有实物可查,然而《偃虹堤记》则无迹可寻。
但是在《偃虹堤记》中,范仲淹也同样将偃虹堤描写得具体翔实,相较岳阳楼毫不逊色。因而,便引发了少数学者关于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时是否去过岳阳楼的争议。

扩展资料:
岳阳楼记原文
宋代: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耀 一作:隐曜;淫雨 通:霪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
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盛柳陶# 岳阳楼记到底是在哪里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月阳楼
(13851569670):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在河南邓州(范仲淹被贬之地)的花洲书院写成的.受同在朝中为官的好朋友滕子京所托,(滕子京后被贬到岳阳,政绩突出,重修岳阳楼),为重修岳阳楼作序而成!(他是参照滕子京所画岳阳楼图借酒兴想像抒怀而成)

#盛柳陶#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原因我明天上课要用呢,大家帮下忙拉 - 作业帮
(13851569670):[答案] 范仲淹与岳阳楼 顾名思义,岳阳楼记本应是以记岳阳楼为主要内容的,这不仅是由文章的体裁所决定的,也是范仲淹写作这篇文章的初衷.宋 庆历三年,范仲淹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到河南 邓州,他的朋友滕子京也因受到诬告而被...

#盛柳陶# 你知道范仲淹是在哪儿写的《岳阳楼记》吗?你知道范仲淹是在哪儿写的
(13851569670):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谥文正,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名作《岳阳楼记》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经典作品,“...

#盛柳陶#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是几月份?是秋天写的吗? -
(13851569670): 范仲淹《岳阳楼记》是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秋天写的. 《岳阳楼记》,它胸怀开阔、气势恢宏、力压群芳,为历代岳阳楼记旷世扛鼎之作.其文体有骈有散,用骈语描绘景物,以散文论叙事情,骈散得当,错落有致,自成一格. 特别是记中提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届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这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表现出了作者崇高而坚定的信念、忧国忧民的情怀和积极有为的抱负,激起了一代代文人志士心灵的共鸣.

#盛柳陶# 岳阳楼记的体裁 -
(13851569670): 岳阳楼记的体裁:散文. 一、赏析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

#盛柳陶# 岳阳楼记的作者是谁?写作背景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13851569670): 范仲淹,当时的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国家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契丹和西夏一直虎视眈眈.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虽然他遭受迫害,但是仍然坚持了自己的理想.

#盛柳陶# 正患无隙而规之出自? - 作业帮
(13851569670):[答案] 顾名思义,《岳阳楼记》本应是以记岳阳楼为主要内容的,这不仅是由文章的体裁所决定的,也是范仲淹写作这篇文章的初衷. 宋庆历三年,范仲淹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到河南邓州,他的朋友滕子京也因受到诬告而被贬到了湖南.在湖南的任上,...

#盛柳陶# 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写作背景 -
(13851569670): 宋代范公偁《过庭录》中关于《岳阳楼记》写作背景之说 “滕子京负大才,为众忌嫉,自庆阳帅谪巴陵,愤郁颇见辞色.文正与之同年,友善,爱其才,恐后贻祸.然滕豪迈自负,罕受人言.正患无隙以规之,子京忽以书抵文正,求《岳阳楼记》.故记中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意盖有在矣.”

#盛柳陶#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怎样就知道答案了怎么还没有答案 - 作业帮
(13851569670):[答案]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嘱予作文以记之.

#盛柳陶# 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现代社会中还有借鉴和教育?
(13851569670):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译文: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 扩展资料:《岳阳楼记》创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