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方法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一、多看即多观察。
“解答应用题有助于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应用”,“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但教材在编排应用题时不急于求成,而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最开始出现的是用图画表示的应用题。这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应用题(图画),运用数数等已有知识直接获取一些表层信息。如教学时,可向学生提问:图上画了什么?苹果分为几堆?左边和右边各有几个?此外图上还画了什么?数错,不看问题是一年级学生解应用题中常犯的毛病。如果重视学生的观察训练,效果会好得多。这样可让学生初步感知应用题由三个部分组成,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伏笔。
二、多读
多读即反复读题,审题前必先通读题中文字,理解在图画应用题中主要是通过观察获得表层信息,而对于图文表格应用题及文字应用题则看不出所以然,特别是一年级学生识字不多,即使都认识,一年级孩子自制能力较差,注意力极容易无意识地分散,让学生看获取信息效果远不如读(文字)。对于理解这两类应用题,多读既可集中学生注意力,又可加深学生对结构的印象和题意的理解。
三、多说
教师应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并且要鼓励学生多说,即使错了也不要批评学生。其实,数学就是找规律、找关系、形成表达式,这整个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我们应让学生大胆地去说,去猜测,去尝试。我们要想方设法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语言去表达、理解同一道题的意思,不要担心什么无意识的思维浪费时间,往往这种思维能产生“全新”的思想。再教学应用题时,主要是让学生多说条件和问题,多让学生创造性的“重复”某一题意,如仅“去掉”的意思,学生可以有“送去”、“拿掉”、“奖给” 、“吃掉” 、“藏起来” 、“遮住” 、“坏了”、“削好”等二十余个表达词语。此时,你一定会感觉到你的思维太呆板,太受拘束,太不具创造性。“三个臭皮匠”能“抵”几个“诸葛亮”呀!自己“创造”出来的东西是印象最深刻的,用学生自己的思维去理解题意定会事半功倍。
四、多想
一年级应用题分为“求合起是多少”的加法应用题和“去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的减法应用题,让学生较透彻地理解并不难,只要教师细心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理解为是“合并”还是“去掉”,为什么用加或减法计算便顺理成章地解决了。此外,在解答第二册提问题、填条件、自编或改编应用题这些开放性题目时,应尽力激活学生的无意识思维,先理解给出的条件或问题的意思(熟悉具有现实意义的背景),并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进行开放性的探索,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思考。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思维的灵活性和求异性。
五、多动
这里所提到的多动是指学生的动手操作,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事物都有好奇心,他们总想看一看、摸一摸。教师应借助孩子们的这种天性,让他们去看一看、摸一摸,并在看一看、摸一摸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想一想、议一议,把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让每一位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第一册教材的编写特点“增加学生操作活动的内容,加强思维能力的培养”中写道:“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具有抽象性。而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也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的形式。因此,教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加强直观教学,增加学生的活动和动手操作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习,实际观察、操作,用多种感观进行学习。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可以使学生较容易的理解所学的知识。”虽然它后面所提及的内容字面上与应用题关系不大,但我在教学求两种事物的总数和求其中一种事物的数量的应用题(特别是文字应用题)时,让学生边听题边操作边理解,或以游戏的形式出现,效果很好。实际上这也是学生从解图画应用题向不借助任何实物独立完成文字应用题的一种很好的过渡方式,大大降低了今后教学应用题和学习应用题的难度。
六、多练
多练即对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解应用题的训练。练习中,教师要注意照顾全体,辅差培优,这样既可稳定尖子生,又可提高中差等生。练习可分为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设计练习题时应恰当运用
用口答、板演、书面练习和动手操作等多种练习相结合的形式,注意“质”与“量”的有机统一,发挥每种练习的独特作用,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开发学生智力,使练习收到实效。比如:既要设计一些选择、改编、补充条件或问题等基本形式的练习,又要适当设计一些开放性练习。如答案不,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余条件、条件不够等。让他们在点点滴滴的进步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产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轻松与快乐。
七、多联系生活实际
我们应从课堂教学入手,联系生活实际讲数学,把孩子的生活经验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可以编一道这样的文字应用题:过春节了,爸爸买了一篮子又红又大的苹果共10个,给姥姥送去4个,还剩几个?这样似乎累赘,但很明显学生感觉到四个苹果是从篮子里拿出来的,拿出来即“去掉”,“去掉”就用减法,从10个里去掉4个,则用10减去4得6个。这比让学生说篮子外面和里面共有10个苹果,篮子外有4个,求篮子里有几个苹果,让学生列式计算效果要好得多。又如教学“小明要写9个字,已经写了6个,还要写几个?”这一道应用题时,教师就画9个田字格,在6个格子中写6个字,指着剩下的空田字格问学生“还要写几个”。写一个字就相当于去掉了(手势)一个格(因为这个格子写过了就不能再写了),写6个字去掉了几个格?去掉用什么方法?这样学生就很快地理解了,还要写几个用减法,用总数减去已经写的个数。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至于怎样表述更有利于不同的学生理解,就在于教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及引导方式了。
“七多”中无论哪一个“多”都不应单独长期使用,应该是交替使用,相辅相成的,也无论哪一个“多”都不能为“多”而多,都应“适可而止”,适度适量,只有这样才会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

~


#雍琼追# 怎样分析和解答小学数学应用题 -
(15555659514): 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 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应用题的特点是用语言或文字叙述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一件完整的事情,由已知条件和问题两部分组成,其中涉及到一些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过程就是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由已知求得未知的过程.学生解答应用题时,只有对题目中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一清二楚,才有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换一个角度来说,如果学生对题目中的某一种数量关系不够清楚,那么也不可能把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因此,牢固地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是解答应用题的基础

#雍琼追# 怎样教孩子学一年级的数学应用题 -
(15555659514): 一、多看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要多看即多观察. ... 二、多读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要多读即反复读题,审题前必先通读题中文字,理解在... 三、多说 为让学生弄懂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题意,教师应将说的机会和时间让给学生...

#雍琼追# 怎样解决小学数学应用题 -
(15555659514): 摘 要:数学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生动有趣的小学应用题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逐渐锻炼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小学生进行数学应用题教学,老师首先要通过分析题意,让学生掌握题目的结构,然后...

#雍琼追#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不懂做怎么样去理解 -
(15555659514): 没有关系的,很快会学方程的,会有简单的方法解应用题,不用方程应用题有的是很难理解列式的

#雍琼追# 如何帮助学生解答小学数学应用题 -
(15555659514): (1)学会认真阅读应用题,理解题意,分清条件和问题;(2)学会运用动作、图解、画图等方法表示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3)学会运用综合法或分析法分析应用题.通过解析的实践找出题中的数量关系,从而进行判断、推理、选择算法. 学...

#雍琼追# 小学一年级做应用题家长应该怎样教呢 - 作业帮
(15555659514):[答案] 其实数学的 目主要考的是语文的阅读理解,文字这么多,如果读不懂,就算数学计算能力再强也没有办法.其次考的是把文字通过学过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方程或其他式子来解决.这就要对某些 加以熟悉了.总之,一是训练阅读 ,二是熟悉掌握 . 当然,...

#雍琼追# 如何进行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整理复习 -
(15555659514): 小学阶段,数学是最基础的一门学科,小学数学应用题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因此在总复习中它至关重要.应用题的系统复习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数量关系,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强化基础训练,掌握数...

#雍琼追# 急求解答小学一年级数学题目.诚请解答方案!!高分!!急!急!...
(15555659514): 好多时候一道题有很多种做法的!!!小学一年级的题就出的这么有趣,将来的孩子真是前途无量阿!!!哈哈 首先 第一种方法: 8-1=7(解释:小眀是左数第8个 也就是他的左面有7个人) 9-1=8(解释:小眀又是右数第9个 也就是他的左面...

#雍琼追# 如何提高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 结题报告 -
(15555659514): 一、结合实际情景,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许多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差是因为他们的文字理解能力差,准确地说是他们对应用题文字叙述的理解力差,就是读不懂题,导致读完应用题学生根本不知道各个数量的确切含义,或者对题目中关键句子...

#雍琼追#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时应注意什么?解答时应注意:从( )入手,弄清最后( ),哪句话 -
(15555659514): 一年级数学,解决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解答时应注意:从( 问题 )入手,弄清最后( 所求 ),哪句话是( 已知 )的,哪句话是要( 求 )的,列式时哪句话应写在( 前面 ),最后( 写答 ). --------------------------------- 谢谢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