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之女对皇贵妃怎么称呼? 宫斗里皇贵妃的女儿怎么称呼皇后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称为:贵妃娘娘。

皇贵妃,中国古代皇帝妃嫔的等级之一。明朝创立,清朝沿用,在皇后之下设皇贵妃一人。历史上第一位皇贵妃是明宣宗宣德帝朱瞻基的续后孙氏。

孙氏自小被接入宫中抚养,宣宗即位后册封为贵妃,依例,贵妃只有金册,没有金宝。因宣宗宠爱孙氏,破例让她得享像皇后一样的金册金宝,“皇贵妃”之称由她而始。

宣德帝驾崩,其子朱祁镇即位为明英宗,因土木堡之变被扣留,其弟郕王朱祁钰即位为明代宗,年号景泰。景泰帝册封宠妃唐氏为皇贵妃,由此延续下来。


扩展资料:

“皇贵妃”历史起源:

皇贵妃,见于《明史》记载的第一任皇贵妃是明宪宗的宠妃万氏,实际上最早获得这一个尊号的是明宣宗宣德皇帝的宠妃孙氏(孝恭章皇后)。

宣德帝朱瞻基是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孙,颇受爱重,在他为皇长孙和皇太孙期间,孙氏就被接入宫中抚养,与朱瞻基情投意合。

朱瞻基即位后,册封孙氏为贵妃,胡氏为皇后,依例贵妃只有金册,没有金宝。因朱瞻基宠爱孙贵妃,破例让她得享像皇后一样的金册金宝,“皇贵妃”一称由她而始。此后,皇贵妃享有像皇后一样的金册金宝成为惯例。

不久,宣德帝以胡皇后无子,皇贵妃孙氏育有朱祁镇(英宗)而废掉胡皇后,改立皇贵妃孙氏为皇后。

此外,明代宗朱祁钰的宠妃唐氏也当过一段时间皇贵妃,但比较特殊。

数月后,明英宗复辟(代宗是英宗的弟弟,英宗因土木堡之变被扣留,郕王朱祁钰即位为代宗,年号景泰),明代宗暴死且又被废为郕王,他的原配皇后汪氏只被当作郕王妃,继皇后杭氏被削去皇后封号,陵墓被毁,唐氏也被革去皇贵妃封号,降级为郕王侍妾的身份殉葬,不被承认。

明宪宗宠妃万贞儿则是明代首任得到认可的皇贵妃,万氏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被册封为皇贵妃。

之后,皇贵妃用于册封明朝后宫最得宠、尊贵的妃子。清朝,皇贵妃是仅次于皇后的等级,为顺治帝册封他所宠的董鄂妃时所设,此後渐成定制。

后来的妃嫔如欲继立为中宫时,一般会先封为摄六宫事皇贵妃,暂摄后宫,待先皇后丧期满再封为皇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皇贵妃



公主如果是皇后亲生的话,叫母后,不是亲生的话叫皇后娘娘。叫皇贵妃为x娘娘(x为皇贵妃的封号,如,段皇贵妃称段娘娘)
清朝时公主如果是皇后亲生的话,叫额娘,不是亲生的话叫叫皇额娘

因为长公主有不同之分,所有皇帝的姐妹都称为长公主,而因为与皇帝的亲疏关系,长公主时而大于皇贵妃,时而地位不如皇贵妃,要看形势而定,但如果按照礼来说,长公主一般没有皇贵妃大,原因是因为古代都是以夫为贵,长公主所嫁之人不可能比皇帝还大,所以长公主一般都弱于皇贵妃。
公主和长公主之间有长幼之续,长公主是皇帝的姐妹,公主是皇帝的孩子,那么长公主是公主的姑姑,公主自然必须参见长公主。

相关资料:
皇贵妃:
皇贵妃,中国古代皇帝妃嫔的等级之一。于明朝景泰年间开始使用,明景帝朱祁钰册封宠妃唐氏为皇贵妃,清朝沿用,在皇后之下设皇贵妃一人。皇贵妃相当于副皇后,多时立皇贵妃,有取代皇后之意。 历史上著名的皇贵妃有万贵妃、郑贵妃、田贵妃、董鄂妃。
长公主:
西汉时,长公主必须经过皇帝册封,不一定是皇帝的姐妹。自汉朝以后,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姐妹称为长公主,姑母为大长公主。 周朝称天子的女儿为帝姬,宋朝也沿用一段时间,有“柔福帝姬”。

称呼:贵妃娘娘。例如:参见贵妃娘娘,以示尊敬。

就称呼贵妃就行,一般皇室很少用血缘关系或者姻缘关系称呼

就称呼贵妃娘娘就行,一般皇室很少用血缘关系或者姻缘关系称呼
要是贵妃抚养长大的就叫额娘

错综复杂的辈分关系,皇后之女对皇贵妃怎么称呼?~

公主如果是皇后亲生的话,叫母后,不是亲生的话叫皇后娘娘。叫皇贵妃为x娘娘(x为皇贵妃的封号,如,段皇贵妃称段娘娘)
清朝时公主如果是皇后亲生的话,叫额娘,不是亲生的话叫叫皇额娘

因为长公主有不同之分,所有皇帝的姐妹都称为长公主,而因为与皇帝的亲疏关系,长公主时而大于皇贵妃,时而地位不如皇贵妃,要看形势而定,但如果按照礼来说,长公主一般没有皇贵妃大,原因是因为古代都是以夫为贵,长公主所嫁之人不可能比皇帝还大,所以长公主一般都弱于皇贵妃。
公主和长公主之间有长幼之续,长公主是皇帝的姐妹,公主是皇帝的孩子,那么长公主是公主的姑姑,公主自然必须参见长公主。

相关资料:
皇贵妃:
皇贵妃,中国古代皇帝妃嫔的等级之一。于明朝景泰年间开始使用,明景帝朱祁钰册封宠妃唐氏为皇贵妃,清朝沿用,在皇后之下设皇贵妃一人。皇贵妃相当于副皇后,多时立皇贵妃,有取代皇后之意。 历史上著名的皇贵妃有万贵妃、郑贵妃、田贵妃、董鄂妃。
长公主:
西汉时,长公主必须经过皇帝册封,不一定是皇帝的姐妹。自汉朝以后,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姐妹称为长公主,姑母为大长公主。 周朝称天子的女儿为帝姬,宋朝也沿用一段时间,有“柔福帝姬”。

一般皇宫里不是皇后的孩子称皇后为皇额娘,称自己的亲生母亲为额娘,望采纳


#宣莺实# 皇帝的女儿该对皇帝的妃子叫什么? -
(19540373133): 公主对生母和养母称“母妃”(清朝,“额娘”),如果生母品级较低,不在妃位,直接称呼为某(封号)娘娘. 称呼皇后为“母后”(清,“皇额娘”). 称呼比其生母品级高或得宠的的妃子为某(封号)娘娘. 称呼比起生母品级低的可直呼某妃,某嫔,某贵人,某美人,某昭仪...... 对皇帝的姐妹都称其为长公主,前面加封号以示区别,某长公主.皇帝的姑母称为大长公主,但有时嫡出长公主会被晋一级加封,比如唐高宗就将同胞姐姐东阳公主加封为大长公主而不是长公主.

#宣莺实# 郡主应该叫皇贵妃什么? -
(19540373133): 各各朝代的称号都不相同像“郡主”在唐朝宋朝专指太子的女儿.明朝指太子亲王的女儿 清朝指亲王.贝勒的女儿特受皇帝赏识的出嫁前封为“郡主”.而“皇贵妃”这一称号正式出现是在明神宗时期,神宗宠妃郑贵妃生皇三子后晋升为皇贵妃. 但是一般在朝政中 都以身份相称 所以称之为皇贵妃娘娘 还有一点 皇贵妃和贵妃是两个等级的 所以身份不同而郡主这个称号与皇贵妃共同出现的只有 明 清 两个朝代所以论辈分应称皇贵妃 明朝为祖母或者婶婶 而清朝就基本上关系就比较远了

#宣莺实# 皇宫里的称呼
(19540373133): 清代,见到皇帝的其他妃子称皇额娘.别的朝代皇帝的儿子称为殿下,称父亲为父皇,称母亲是母后,称皇帝其他的妃子为娘娘.在王爷府里,在清代,王爷的妻子称为福晋,别的朝代称为王妃.

#宣莺实# 公主对嫔妃的称呼? -
(19540373133): 清代宫廷的后妃制度是在清入关以后坐镇北京的第二位皇帝康熙皇帝玄烨确定的: 尊皇帝的祖母为太皇太后;母亲为皇太后;太皇太后、皇太后住慈宁宫,太妃、太嫔随住; 皇后坐镇中宫,主持后宫事务; 皇后下设皇贵妃一人、贵妃二人、妃四人、嫔六人,分住东西六宫; 嫔以下设贵人、常在、答应,无定数,随皇贵妃分住东西六宫. 清后宫制度规定,皇帝大婚之前,选八位比皇帝大的宫女,供皇帝进御,即献身皇帝.八位宫女都有名分,授以宫中四个女官的职衔:司账、司寝、司仪、司门.所以公主对各自的称呼也不一样,但大多是情况下是称其名字+等级.如:公主应称“梁妃”为梁妃娘娘.称“淳贵人”为淳贵人.总之嫔之上的就在名字后加上娘娘.嫔之下的则直接称呼其名字及等级.

#宣莺实# 古代贵妃和妃子的封号? -
(19540373133): 明朝之前,一般的只有四妃:贵妃,贤妃,淑妃,德妃,唐玄宗时期改设了三妃:惠妃,华妃,丽妃.明清时妃的封号很多样,端妃、贤妃、淑妃、庄妃、敬妃、惠妃、顺妃、康妃、宁妃、恭妃等,清朝还会用妃名为封号如如妃

#宣莺实# 在古代皇室女子除了公主,郡主还有什么称谓 -
(19540373133): 翁主,又称王主,最早始于中国西汉,为刘姓诸侯王女的位号.翁即父,王即诸侯王,是指诸侯王嫁女时均亲自主婚,和天子不为女主婚不同,因此称之为翁主、王主. 县主,是皇族女子的封号.东汉帝女皆封县公主,到了隋唐,亲王的女儿才能封为县主.宋、明、清郡王女封县主. 王莽建新朝后,改公主为室主.

#宣莺实# 皇贵妃和皇后的区别 -
(19540373133): 皇贵妃是除了皇后之外最大的了 都说一后四妃 一皇后四个贵妃名额 皇贵妃就是贵妃的荣誉头衔 得到这个头衔比一般的贵妃就无形中地位高一级了 就例如 三公三师三保 没实权 但有这个头衔的地位都不一般

#宣莺实# 皇后称妃子们什么?还有贵妃和妃子和皇贵妃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19540373133): 贵妃和皇贵妃是妃嫔中的两个等级,是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等等 称呼的时候皇贵妃、贵妃、妃三个等级都是有赐名的,就是*皇贵妃、*贵妃、*妃,以下的就是直接称名字了

#宣莺实# 皇妃是皇贵妃的简称么?皇上叫皇太后什么?叫太皇太后什么? -
(19540373133): 皇妃不是皇贵妃的简称,皇上叫皇太后为太后,叫太皇太后为皇祖母. 名词,皇帝的嫔妃,位份于皇后、皇贵妃、贵妃之下,皇帝驾崩则称为皇妃又称太妃,于位份皇太后之下,皇后、妃嫔之上. 皇太后(huáng tài hòu),又称“太后”,指皇帝的母亲(不一定是生母). 太皇太后,是中国古代人对皇帝的祖母(包括嫡祖母和生祖母)十分尊敬的称呼,也就是对尚还在世的先帝母亲(嫡母和生母)的尊称,原来是皇太后,再晋为太皇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