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老师,能给我细讲路易斯结构理论? 能教我怎么画路易斯结构图吗?为什么有时用点·有时用叉?比如:...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1
1916年,美国的 Lewis 提出共价键理论. 认为分子中的原子都有形成稀有气体电子结构的趋势,求得本身的稳定. 而达到这种结构,并非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离子键来完成, 而是通过共用电子对来实现. 通过共用一对电子, 每个H均成为 He 的电子构型, 形成共价键. Lewis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种不同于离子键的新的键型, 解释了X 比较小的元素之间原子的成键事实. 但Lewis没有说明这种键的实质, 适应性不强. 在解释BCl3, PCl5 等未达到稀有气体结构的分子时, 遇到困难。化学是一门极有魅力的学科。化学研究的核心是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而性质又决定了应用。可见化学物质的结构是比较重要的。因此,我想谈谈我对于结构的一点看法。
1.路易斯结构理论。十九世纪化学家们发明了用元素符号和短线结合的形式来表示化合物分子的原子 之间的连接形式。半个多世纪后的二十世纪初,随着对于原子结构的深入理解,美国化学家路易斯提出了路易斯结构理论。其核心是原子倾向于通过共用电子或者部分地得失电子来使自身形成一种填满 了最外层的s和p亚层的结构,即八隅体。这种结构理论解释一些简单的共价化合物分子结构是相当成 功的,比如甲烷,氨和氮气;它也可以运用到一些配离子中,比如铵根离子。然而路易斯结构的一个 致命缺陷是,它把重点放在电子的配对上,而忽视了这与原子结构的联系。也就是说,这个理论指出了原子间共用电子的特点,但是没有说明其本质和方式。而且,路易斯结构过于强调定域化学键,把一个分子中的电子看成是其中的某些原子所拥有。这就决定了路易斯结构实际上不是一种成功的结构理论。它在解释一些较为复杂的分子时无能为力,或者说给出一些模棱两可的结果,甚至为了满足八隅体而臆想出一些不存在的结构。所以,对于路易斯结构理论,应该批判地看待。
2.共振理论。这个理论是鲍林为了完善路易斯结构理论而提出来的。实际上共振理论是常常被人歪曲 和误解的。严格来说共振理论是用一些假定的极限式来表示一个分子所拥有的具有这些极限式的某些特点的结构。或者说,它是用一些假定的极限式来表示分子的结构特征,而这些结构特征可以由这些极限式来反映。实际上,共振理论已经包含了电子的离域性这个特点。但是,共振理论在面对离域体系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比如它无法解释为何环丁二烯没有芳香性。这个是由于共振理论建立在路易斯结构理论的基础上,而路易斯结构本身的固有缺陷所导致的。
3.现代价键理论。现代价键理论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路易斯结构理论的影响。从某些方面而言,是路易 斯结构理论的一种扩展和继承。它以量子力学的方式说明了化学键的本质,摒弃了绝对的定域键,也避免了共振式的客观唯心之嫌疑。而且还提出了杂化轨道。杂化轨道对于解释超价分子是比较成功的,而杂化轨道理论也可以容易地应用于第四周期的过渡元素配合物(即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总的来说现代价键理论是一种比较成功的理论。但是它在解释一些过渡元素化合物时的无能为力使得这个理论的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
定义:碱是具有孤对电子的物质,这对电子可以用来使别的原子形成稳定的电子层结构。酸则是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它利用碱所具有的孤对电子使其本身的原子达到稳定的电子层结构。

路易斯结构与共振理论

早在19世纪50年代,Frankland在考察元素相互化合的原子比时就提出了最原始的化合价的概念。把氢的化合价定为1,则和氢形成HCl,H2O,NH3,CH4的氯,氧,氮,碳的化合价便为1,2,3,4。它们彼此相互化合时,也会呈现这种化合价的相互关系,例如,碳和氯的化合物(CCl4)里的原子比为1:4,因为氯和氢化合价相同,所以CH4和CCl4符合同一个通式AB4;而碳和氧的化合物(CO2)里的原子比为1:2;因为氧的化合价是2,一个氧原子可以相当2个氢原子等等。当时的化学家们并不清楚化合价的实质,解释不了为什么不同的元素有不同的化合价,也解释不了为什么有变价。但却发现,化合价是元素性质的异同性以及分类的重要依据之一。例如,碱金属都表现1价,碱土金属都表现2价等等。以化合价等概念为基础的对元素的分类考察后来形成了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出发点。

原始的化学键概念是为了形象地表达原始的化合价的概念提出的,没有任何结构上的实在含义。例如,为了表达化合价,可以用一根线段表示一价,把相互化合的原子连接起来,并把“—”、“=”和“≡”分别称为单键、双健和叁键。到本世纪初,在原子结构模型的基础上,路易斯(1916年,G.C.Lewis,美国化学家)提出了化学键的电子对理论。他认为,原子相互化合形成化学键的过程可以简单地归结为未成对电子的配对活动。当A原子的一个未成对电子和B原子的一个未成对电子配成一对被双方共用的电子对,就形成一个化学健,这种化学键称为“共价键”。这样,就可以把表示化学健的“—”。改成“:”,以表示一对电子。这种化学符号就是所谓共价键的“电子结构式”。

路易斯的共用电子对理论阐明了化学键的实质。至今仍有重要的意义。几乎与提出共价键的同时;人们还建立了配价键和电价键(即离子键)的概念。当A原子和B原子化合,A原子供出一对电子对而B原子接受这对电子对,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化学键就称为“配价键”。当A原子和B原子形成化学键时,A原子的未成对电子和B原子的未成对电子配成对,但这对电子并不是共用电子对而是为一方所独有,这样,一方失去电子,变成正离子,另一方得到电子,变成负离子,正负离子以静电引力相互吸引,形成的化学键称为“电价键”或称为“离子键”。
所谓“路易斯结构式”,通常是指如下所示的化学符号:
在路易斯结构式中,线段的意义,如前所述,代表共用电子对,仍称“单键”、“双键”和“叁键”(代表1,2,3对共用电子对)。成对的小黑点则代表未用来形成化学键的“价层电子对”,叫做“孤对电子对”(有时分子里有单个的非共用电子,如NO2)。
对于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通过观察便可写出他们的路易斯结构式。这是因为,在大多数有机化合物里,C、H、O、N、S、卤素等元素的化合价是稳定的,只要掌握它们的化合价,注意到在化合物里每个原子周围的价层电子的总数等于8(所谓“八偶律”),就可以写出它们的路易斯结构式。
对于无机物,写路易所结构式就要困难得多。但大多数情况下,“八偶律”仍是起作用的。从上面已经写出的路易斯结构式里我们很容易发现这一点。但有时八偶律不起作用。主要有两种例外。
①缺电子结构——价电子,包括形成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之内,少于8电子的,称为缺电子结构。例如,第3主族的硼和铝,中性原子只有3个价电子,若一个硼原子和其它原予形成3个共用电子对,也只有6个电子,这就是缺电子结构。典型的例子有BCl3、AlCl3(这些化学式是分子式,即代表一个分子的结构)。缺电子结构的分子有接受其它原子的孤对电予形成配价键的能力。例如:
BCl3+:NH3=Cl3B←NH3
能够接受电子对的分子称为“路易斯酸”,能够给出电子对的分子称为“路易斯碱”。路易斯酸和路易斯碱以配价键相互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叫做“路易斯酸碱对”。
②多电子结构例如,PCl5里的磷呈5价,氯呈1价。中性磷原予的价电子数为5。在PCl5磷原子的周围的电子数为10,超过8。这种例外只有第3周期或更高周期的元素的原子才有可能出现。
有时,一个分子在不改变其中的原子的排列的情况下,可以写出一个以上合理的路易斯结构式,为解决这一问题,鲍林提出所谓的“共振”的概念,认为该分予的结构是所有该些正确的路易斯结构式的总和,真实的分子结构是这些结构式的“共振混合体”。

定义:碱是具有孤对电子的物质,这对电子可以用来使别的原子形成稳定的电子层结构。酸则是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它利用碱所具有的孤对电子使其本身的原子达到稳定的电子层结构。

路易斯酸碱理论 1923年美国G.N.路易斯指出 ,没有任何理由认为酸必须限定在含氢的化合物上,他的这种认识来源于氧化反应不一定非有氧参加。路易斯是共价键理论的创建者,所以他更倾向于用结构的观点为酸碱下定义:“碱是具有孤对电子的物质,这对电子可以用来使别的原子形成稳定的电子层结构。酸则是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它利用碱所具有的孤对电子使其本身的原子达到稳定的电子层结构。”

我空间有

路易斯结构式怎么写~

路易斯结构式的书写
根据求出的成键数、孤对电子对数和原子间连接规则,写出可能的路易斯结构式。
(1)原子间以短线相连,短线总数达到成键数。
(2)孤电子对用一对对小黑点从端基原子标起,依次到各原子,使每个原子都达到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结构(8电子或2电子)直到孤对电子全部标完。

扩展资料
半个多世纪后的20世纪初,美国化学家路易斯[Gilbert Newton Lewis,(1875-1946)]把弗兰克兰结构式中的“短棍”解释为两个原子各取一个电子配成对,即:“—”是一对共用电子,“=”是2对共用电子,“≡”是3对共用电子对。
换句话说,经典的弗兰克兰化合价被解释为原子能够提供来形成共用原子对的电子数。路易斯还认为,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构型(8e-)是一种稳定构型。
其他原子倾向于共用电子而使它们的最外层转化为稀有气体的8电子稳定构型——八隅律。路易斯又把用“共用电子对”维系的化学作用力称为共价键。后人称这种观念为路易斯共价键理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路易斯结构式

呵呵楼主是初学者的苦恼吧,我一到高中学学化学是也这样。
路易斯结构式也就是要画出分子或原子团的外层电子排布和公用电子情况。那个一根短线就是代表一队共用电子。这个就是结构式。而用点用叉那个是电子式,只有中学教材会用这么细的区分。点和叉的区别就是如果一个原子团周围大部分都是点的话,点就是原子自身的电子,而少数的叉是外来电子,比如Cl离子,一般写成七个点一个叉,那个叉就是多出来的外来电子。
其实话说点和叉其实区别不大,考试时都写点和都写叉都不会错,而且有些时候又是点又是叉的老师还会看不清楚。所以楼主最好还是不要想太多了好了。
学深入了以后你会发现,其实画点什么的远远没有画短线什么的方便,路易斯结构式一般都是用短线的,发现没有老师叫画的电子式都是神马单质和一些简单化合物什么的。如果是碳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什么的,用点点叉叉的不方便,都是用的短线,楼主有兴趣自己可以研究以下他们的结构式吧,


#权连婵# 路易斯是什么 -
(19814272392): 本答案有所借鉴.美国G.N.Lewis从结构观点提出广义的酸碱电子理论"凡是可以接受电子对的物质称为酸.凡是可以给出电子对的物质称为碱." 有机化学中也常用路易斯所提出的概念来理解酸和碱,即凡是能接受外来电子对的都叫做酸,凡...

#权连婵# 什么是路易斯酸碱理论呀... -
(19814272392): 1923年美国化学家路易斯提出了一个更为广泛的酸碱定义,即电子理论或路易斯理论.凡能提供电子对的物种叫作碱;凡能从碱接受电子对的物种称作酸.因此,路易斯酸也叫电子对接受体,路易斯碱也叫电子对给予体.酸碱通过电子对接受关系形成配位共价键,生成酸碱加合物.

#权连婵# 书写路易斯结构式的计算方法基本的结构是会写了,但是老师说的一套计算方法我没听明白,哪个高手指点下,详细点谢谢,主要是要计算如何书写! - 作业帮
(19814272392):[答案] 电子式会写就会路易斯结构式. 保留孤对电子,将共用电子对换成共价键(线)就OK了.

#权连婵# 路易斯结构式 -
(19814272392): 意义一样,都是没有成键 nonbonding electron:非键电子,指电子个数 lone pair孤对电子,一对2个电子

#权连婵# 高一 化学 路易斯结构式 -
(19814272392): 3个原子,共有5+6+7=18个价电子,而都达8个需要24个,所以要共用3对. 则可画出路易斯结构式N=S-F,其中孤对电子F上3对,S上1对,N上2对.

#权连婵# 路易斯酸碱理论 -
(19814272392): 定义:碱是具有孤对电子的物质,这对电子可以用来使别的原子形成稳定的电子层结构.酸则是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它利用碱所具有的孤对电子使其本身的原子达到稳定的电子层结构.路易斯酸碱理论 1923年美国G.N.路易斯指出 ,没有任何理由认为酸必须限定在含氢的化合物上,他的这种认识来源于氧化反应不一定非有氧参加.路易斯是共价键理论的创建者,所以他更倾向于用结构的观点为酸碱下定义:“碱是具有孤对电子的物质,这对电子可以用来使别的原子形成稳定的电子层结构.酸则是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它利用碱所具有的孤对电子使其本身的原子达到稳定的电子层结构.”

#权连婵# 分子的路易斯结构式是怎样书写的 -
(19814272392): 路易斯结构式的写法,对于简单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观察即可确定,但对复杂的分子或离子,必须通过计算,知道分子中的键数和孤电子对数目.接下来进行原子排布,链状分子中,一般电负性较小的原子居中,而H及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如O Cl)则处于端基的位置.依次排好所有各个原子的位置后,两原子间以短线相连;孤对电子有一对“电子点”先从端基原子排起,依次到各个原子(每个原子周围应有4对电子,H为1对)使其达到所计算的孤对电子数目.若排列方式不止一种,应将所有的一一列出.对同一分子(或离子),在几种较稳定的排布中,彼此排列方式互为共振结构式.

#权连婵# 能教我怎么画路易斯结构图吗?为什么有时用点·有时用叉?比如:Na+Cl - 作业帮
(19814272392):[答案] 呵呵楼主是初学者的苦恼吧,我一到高中学学化学是也这样. 路易斯结构式也就是要画出分子或原子团的外层电子排布和公用电子情况.那个一根短线就是代表一队共用电子.这个就是结构式.而用点用叉那个是电子式,只有中学教材会用这么细的区分....

#权连婵# 结构式与路易斯结构式的区别 (举例) -
(19814272392): 路易斯结构式 就是在结构式上加上孤对电子 HCN的结构式是 H—C≡N 路易斯结构式是 H—C≡N : N2的 结构式是 N≡N 路易斯结构式是 :N≡N : 等等

#权连婵# 路易斯酸碱理论?
(19814272392): 额……不是这样的,得电子,失电子的物质叫氧化剂,还原剂. 路易斯酸碱理论是有孤电子对的并能提供孤电子对的物质叫碱,有空轨道,并能提供空轨道接纳孤电子对的是酸.这个理论通常是针对那些配合物的,就那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