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的名人小故事(100-150字) 古今中外的名人简介(100-150字)30人即可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7

一、司马光勤学

宋朝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从小机智过人,勤奋好学。刚满二十岁即考上进士。他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利用时间读书,立志写一部通志,作为人们的借鉴。为了把握时间读书,他特意制作一个圆木枕头,枕头的妙用是睡觉时身子只要一翻动,它就会滚动,人也就惊醒了,

可以继续研究学问,因此称“警枕”。每当司马光需休息时,便枕着“警枕”,如此学习的结果,终于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

二、牛顿痴心实验

牛顿研究学问非常专心。有一次,朋友请客,席间,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叮嘱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牛顿回来,只好去看个究竟。

原来牛顿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项实验的做法,到家后,就一头栽进实验室,做起实验,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净。又有一次,他饿了,煮鸡蛋吃,却一边想问题,一边把鸡蛋放进锅子中,等问题解决了,想吃鸡蛋时,揭开锅盖,捞起的竟是自己的怀表。

三、叶天士拜师谦学

叶天士自恃医术高明,看不起同行薛雪。有一次,叶天士的母亲病了,他束手无策,多亏薛雪不计前嫌,治好了他母亲的病。从此,叶天士明白了天外有天,人上有人的道理。于是他寻访天下名医,虚心求教,终于成了真正的江南第一名医。

四、屈原读书

《屈原洞中苦读》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五、王献之依缸习字

王献之,字子敬,是东晋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己也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王献之三四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背诗诵诗,到五六岁的时候,就能够出口成章,顺口吟出几句诗来。

和他的哥哥王凝之相比,越发显得机警聪敏,而且还特别喜欢习字。王献之家有一只大水缸,本片的故事,正与这个大水缸密不可分!



  1、张海迪: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2、林肯:1809年2月12日,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没机会上学,在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林肯自己说:我一生中进学校的时候,加在一起总共不到一年。但是贫困总是阻挡不住他对书籍的热爱,没钱买纸、笔,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也总揣着
  1809年2月12日,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没机会上学,在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林肯自己说:“我一生中进学校的时候,加在一起总共不到一年。”但是贫困总是阻挡不住他对书籍的热爱,没钱买纸、笔,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也总揣着一本书,休息的时候,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面包,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晚上,他在小油类下常读书读到深夜。
  坚持看书的习惯使林肯养成良好的品德,不管干什么,他都认真负责、诚实守信,周围的人都非常的喜欢他。他十几岁时当过村了里杂货店的店员。有一次,一个顾客多付了几分钱,他为了退这几分钱跑了十几里路。还有一次,他发现少给了顾客二两茶叶,就跑了几里路把茶叶送到那人家中。
  1834年,25岁的林肯当选为伊利诺斯州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过考试当上了律师。
  当律师以后,由于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当地很有声望。很多人都来找他帮着打官司。但是他为了当事人辩护有一个条件,就是当事人必须是正义的一方。许多穷人没有钱付给他劳务费,但是只要告诉林肯:“我是正义的,请你帮我讨回公道。”林肯就会免费为他辩护。
  很多很有钱的人请林肯为他辩护。林肯每次都会仔细听客户的陈述,了解具体情况,如果是诬陷好人,林肯是从来没有接过。他争议、诚实、谦虚,的品德得到周围人的尊敬。
  3、古代: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从这文章里可以看到两个故事。1、烛之武:身负使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大无畏的大勇大智。2、郑伯:在危难之际,善纳忠言,认识错误,难能可贵的君主精神。
  4、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周恩来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
  5、达·芬奇画鸡蛋故事
  达芬奇是名闻世界的大画家,小时候画画并不是很好,再一次画鸡蛋中总是画不好,后来在家里从不同的角度,练习画鸡蛋,画了很多,后来化的比较好。再后来就是在画画方面很努力刻苦,很多年后,终于成为了大画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事情都要有耐心,都要努力,只有不断坚持,最后才会成功。

屈原在山洞里读书的故事:在长江三峡的巫峡和西陵峡之间,有一座名叫秭归的县城。这里就是战国时期大诗人屈原的故乡。
屈原自幼聪明好学,在学堂里深得老师的赏识。可有一段时间,他放学后经常迟迟不回家。家里人问他缘故,他总是神秘地笑笑说:“我现在谁也不告诉。你们放心吧,反正我不会去干坏事的。”
屈原的姐姐女媭心里仍不踏实。这天,她在放学前先赶到学校,当屈原背完晚书走出校门时,便悄悄地跟在了后面,一直跟到了后山坡的一个山洞里。
这山洞可真美!婀娜多姿的石柱、石笋和石钟乳,在虚无缥缈的雾气中亭亭玉立。晶莹闪亮的水滴顺着石钟乳尖,一滴一滴地慢慢坠落,叮咚之声,犹如珠落银盘。
屈原在泉边一块青石上坐了下来,随手掏出一卷竹简,低声吟咏起来。
女媭站在洞口默默地倾听着。她仿佛跟着弟弟一起,一会儿来到了洞庭湖畔的渔翁、蚕女中间,一会儿又来到了九嶷山上的樵夫、猎人中间……直到夜幕降临,洞内一片朦胧时,她才轻轻地喊了一声:“弟弟”。
“谁?”屈原猛一怔。当他瞪大眼睛,看清是自己亲爱的姐姐站在洞口时,连忙笑吟吟地迎上前去:“姐姐,我读的都是咱们楚国的民歌,美极啦!
可是,老师不许我们在学校里读它,没办法,我就……”
“那也得对家里说一声啊。”女媭只责备了一句,便拉着弟弟的手一块儿走出了山洞。
屈原在山洞里读书的事很快就传开了。他死后,故乡人民为了纪念他,就把后山的这座山洞取名为“读书洞”。

△法国科学幻想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为了写作《月球探险记》,就认真阅读了500多种图书资料。他一生之中共创作了104部科幻小说。读书笔记达二万五千本。

△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随“贝格尔”号考察船环球考察,他环游海外,研究生物遗骸、记录了50万字的珍贵资料,最后写出了轰动世界的《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进化论。

△俄国伟大作家契诃夫十分注意积累生活素材,随时把听到、看到或想到的一些事情记在一个本子上,称之为“生活手册”。有一次,契诃夫听一位朋友讲了一个笑话,他笑出了眼泪。他一边笑着,一边拿出“生活手册”,恳求说:“你再讲一遍吧,让我把它记下来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第一学期结束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发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把奖章作为自己炫耀的的凭证。而是把它卖掉,买了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以后,每到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人困时,他就摘下一个辣椒,分成几片,放到嘴里嚼。直嚼得冒汗,眼里流泪。此时,他顿感觉身体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书攻读。

古今中外的名人趣事,100字左右,不超过150字!!!1~

鲁迅嚼辣椒驱寒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习。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1、张海迪:张海迪五岁时因患脊髓血管瘤,高位截瘫。她因此没进过学校,童年起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自学知识,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专业课程。张海迪十五岁时随父母下放聊城莘县一个贫穷的小村子,但她没有惧怕艰苦的生活,而是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奉献自己的青春。在那里她给村里小学的孩子们教书,并且克服种种困难学习医学知识,热心地为乡亲们针灸治病。在莘县期间她无偿地为人们治病一万多人次,受到人们的热情赞誉。
  2、林肯:1809年2月12日,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没机会上学,在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林肯自己说:我一生中进学校的时候,加在一起总共不到一年。但是贫困总是阻挡不住他对书籍的热爱,没钱买纸、笔,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也总揣着
  1809年2月12日,亚伯拉罕·林肯出生在一个农民的家庭。小时候,家里很穷,他没机会上学,在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林肯自己说:“我一生中进学校的时候,加在一起总共不到一年。”但是贫困总是阻挡不住他对书籍的热爱,没钱买纸、笔,他放牛、砍柴、挖地时怀里也总揣着一本书,休息的时候,一边啃着粗硬冰凉的面包,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晚上,他在小油类下常读书读到深夜。
  坚持看书的习惯使林肯养成良好的品德,不管干什么,他都认真负责、诚实守信,周围的人都非常的喜欢他。他十几岁时当过村了里杂货店的店员。有一次,一个顾客多付了几分钱,他为了退这几分钱跑了十几里路。还有一次,他发现少给了顾客二两茶叶,就跑了几里路把茶叶送到那人家中。
  1834年,25岁的林肯当选为伊利诺斯州议员,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836年,他又通过考试当上了律师。
  当律师以后,由于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当地很有声望。很多人都来找他帮着打官司。但是他为了当事人辩护有一个条件,就是当事人必须是正义的一方。许多穷人没有钱付给他劳务费,但是只要告诉林肯:“我是正义的,请你帮我讨回公道。”林肯就会免费为他辩护。
  很多很有钱的人请林肯为他辩护。林肯每次都会仔细听客户的陈述,了解具体情况,如果是诬陷好人,林肯是从来没有接过。他争议、诚实、谦虚,的品德得到周围人的尊敬。
  3、古代:原文: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从这文章里可以看到两个故事。1、烛之武:身负使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大无畏的大勇大智。2、郑伯:在危难之际,善纳忠言,认识错误,难能可贵的君主精神。
  4、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从小志高,12岁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
  1911年年底,周恩来在沈阳东关模范学校上学。这一天,魏校长亲自为学生上修身课,题目是“立命”。当时正是中国社会发出剧烈变动的时期。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刚刚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很多人,特别是年青人思想困惑,没有明确的理想追求,没有人生奋斗的目标。校长讲“立命”,就是给学生讲怎样立志。
  魏校长讲到精彩处突然停顿下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问为什么读书?”
  教室里静静的,没有一个学生回答。
  “如果没有人回答,我就一个个问了!”
  魏校长走下讲台,指着前排一同学说:“你为什么而读书?”这个学生站起来挺着胸脯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就是为了光宗耀祖。”魏校长又向第二个学生,回答是:为了明礼而读书。第三个被问的学生是一个靴铺掌柜的儿子,他很认真地回答说:“我是为我爸而读书的。”同学们听了哄堂大笑。
  校长对这些回答都不满意,摇了摇头又到周恩来面前,问道:“你是为什么而读书?”
  周恩来在学生中威信挺高,在以前不久,辛亥革命刚刚成功,他在同学们中第一个剪掉了长长的辫子,这是很不简单的一件事,因为满清政府规定,所有汉人男子都必须像满族人一样留长辫子,以表示忠于清朝朝廷,不留辫子就要杀头。周恩来是第一个剪掉辫子的学生,所以,大家都很佩服他。
  周恩来站起身来,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在等待他的回答。周恩来非常郑重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回答的多好啊!一句话,表达了周恩来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
  魏校长没有想到,竟然有这样出众的学生,非常高兴。他示意让周恩来坐下,然后对大家说:“有志者,当效周生啊!”意思是说,有志气的青年,都要向周恩来学习啊!
  5、达·芬奇画鸡蛋故事
  达芬奇是名闻世界的大画家,小时候画画并不是很好,再一次画鸡蛋中总是画不好,后来在家里从不同的角度,练习画鸡蛋,画了很多,后来化的比较好。再后来就是在画画方面很努力刻苦,很多年后,终于成为了大画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事情都要有耐心,都要努力,只有不断坚持,最后才会成功。


#刘蓓厕# 名人的故事150字左右 -
(18742772800):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刘蓓厕# 古今中外名人事例.每则300字左右 - 作业帮
(18742772800):[答案] 1、夸父逐日 愚公移山 精卫填海 2、卞和与和氏璧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 无法光照史册了. 二、现代故事 1、李四光粉碎“中国贫油论” 李四光,卓越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立人.20世纪初,美...

#刘蓓厕# 古代名人事迹 每个100字左右 -
(18742772800): 1、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

#刘蓓厕# 名人的故事100字上 - 作业帮
(18742772800):[答案] 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

#刘蓓厕# 古今中外名人艰苦奋斗的事例100字 -
(18742772800): 蒂芬·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牛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现代科学的奠基人伽利略正是逝世于300年前的同一天.他年青时就生患绝症,然而他坚持不懈,战胜了病痛的折磨,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家. 霍金在牛津大学毕业后即到...

#刘蓓厕# 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励志小故事推荐10个古今中外名人成功励志故事,写明人物姓名及生平事迹,重点突出他的成功励志的事迹.(每个故事100字左右)并写推... - 作业帮
(18742772800):[答案] 牛顿研究学问非常专心.有一次,朋友请客,席间,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叮嘱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见牛顿回来,只好去看个究竟.原来牛顿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项实验的做法,到家后,就一...

#刘蓓厕# 谁知道古今中外的名人事迹请简要介绍一位名人事迹(不超过100字),说明“滴水穿石”的道理. - 作业帮
(18742772800):[答案] 李时珍(1515-1590),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qí)县蕲州镇人,明代杰出的医学家、药学家、植物学家和博物学家.一生中著有《本草纲目》等十余部著作,为我们民族和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了编撰《本草纲目》,李时珍...

#刘蓓厕# 关于人各有长处的古今中外名人故事 - 作业帮
(18742772800):[答案] 孔子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孔子被人们尊为“圣人”,他有弟子二千,大家都向他请教学问.他的《论语》是千百年来的传世之作.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

#刘蓓厕# 名人小故事100多字
(18742772800): 歌德与一个评论家狭路相逢,评论家说:我从不给笨蛋让路!歌德立马让在一边,说:我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