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作者笔下的月景有何特点记承天寺夜游原文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02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惜墨如金,只用十八个字,就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以竹、柏之影与月光两种事物互相映衬、比拟、比喻手法精当,新颖,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更体现出了月光清凉明净的特点。

2、《承天寺夜游》

【作者】苏轼【朝代】宋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寇狮朗# 记承天寺夜游赏析 -
(15668915674):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寇狮朗# 《记承天寺夜游》的原文+译文
(15668915674):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晚上.解开衣服想睡觉时,月光从窗口射进来,我愉快地起来行走.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在庭院中散步.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③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哪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绿竹和翠柏,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人

#寇狮朗# 记承天寺夜游
(15668915674): 背景:《记承天寺夜游》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正因“乌台诗案”被贬谪到任职.本文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

#寇狮朗# 八年级语文上册.《记承天寺夜游》的解释 - 作业帮
(15668915674):[答案] 译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里,我解开衣裳准备睡觉,看见月光照进门户,便高兴得起来走动.因为想到没有可以和我... 303 记承天寺夜游 一句原文一句翻译272 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景的句子用四个字概括为_______195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为...

#寇狮朗# 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的原文是怎样的? - 作业帮
(15668915674):[答案]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译文: 元丰...

#寇狮朗# 《记承天寺夜游》与《书上元夜游》的异同《记承天寺夜游》描写的是静景,而《书上元夜游》写的是动景,但都是月也之景,同样是月光皎洁.针对以上异... - 作业帮
(15668915674):[答案]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叉,都是绿竹和翠柏的影子,因此是描写月下的静景."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

#寇狮朗#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原文
(15668915674): 记承天寺夜游

#寇狮朗# 记承田寺夜游 苏轼夜游的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原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 苏轼与张怀民寺,寻张... - 作业帮
(15668915674):[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夜游原因——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再短点儿就是:月色入户···· 月色非常的美好,所以他想欣赏一番~

#寇狮朗# 记承天寺夜游的原文及翻译 - 作业帮
(15668915674):[答案]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翻...

#寇狮朗# 文言文 记承天寺夜游 作者抓住了庭院中怎样的景物特征,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15668915674): 月夜的寂静,月光的澄澈 月色映照下竹柏斑驳的影子.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