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三四段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喜悲是为了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这两段采取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的第五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在这一段里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
第五段,正面写自己的生活态度和政治抱负.
“嗟夫!”,是感叹词.作者十分感慨地说,我曾经探求过古代那些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与上述两种心情有所不同.他们的悲喜不受客观环境和景物的影响,也不因个人得失而变化.当高居庙堂之上做官的时候,就为人民而忧虑,惟恐人民有饥寒;当退居江湖之间远离朝政的时候,就为国君而忧虑,惟恐国君有阙失.这么说来,他们无论进退都在忧虑了,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必定这样回答:在天下人还没有感到忧虑的时候就忧虑了,在天下人都已快乐之后才快乐呢;作者感慨万千地说:倘若没有这种人,我追随谁去呢!表示了对于这种人的向往与敬慕.其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


#申券生# 《岳阳楼记》第三四段描绘的画面特点是什么 -
(13054978774): 特点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则喜气洋洋. 两段采取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的第五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在这一段...

#申券生# 岳阳楼记第三段和第四段用对比的手法写了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象,这两种?
(13054978774): 第三段是描绘洞庭湖凄苦的画面.以"若夫"起笔,用虑拟情的"调渲染了"悲"的气氛.下面用四字短语,层层渲染,渐次铺叙,描绘了一幅凄风苦雨的画面."霪雨""阴风""浊浪"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隐形,也使商旅不前,有时又值暮色深沉,虎啸猿啼之际,写出了环境的恶劣."啼"字极妙,悲情之感尽显其中.第四段是写夜晚之景一派明朗的夜色,色调明丽为下文"喜羊羊"营造气愤.以上分写阴晴两种天气下的洞庭湖景色和迁客骚人由此产生悲喜不同的心情,一阴一晴,一悲一喜,新鲜明对比.两相互对照、前后映衬,犹如双峰对峙,为后面作者的议论作了铺垫.

#申券生# 岳阳楼记3 - 4断的主旨 -
(13054978774): 3~4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奔涌跳跃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3段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

#申券生# 岳阳楼记 三四两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
(13054978774): 运用借景抒情,和对比的写作手法.通过描写阴晴两种不同的天气情况来表现迁客骚人产生的不同的览物之情,同时运用对比,利用阴晴两种天气的对比,和迁客骚人“悲”、“喜”览物之情的对比,为后文写古仁人之心的内涵作下铺垫.

#申券生# 岳阳楼记中的对比手法是什么1写天气2写湖面3写人物4写心情? -
(13054978774): 这两段采取对比的写法.一阴一晴,一悲一喜,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由这两段描写,引出最后的第五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在这一段里对前两段所写的两种览物之情一概加以否定,表现了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 第五段...

#申券生# 岳阳楼记第三四段赏析,要详细 -
(13054978774): 岳阳楼记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自己悲喜的情感.是一种借景抒情的方式. 第三段描写湖上久雨阴晦的凄凉景象,第四段写湖上春光明丽的欢快景象.主要在于选择景物和渲染气氛,作者选择的景物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以第3自然段为例...

#申券生# 岳阳楼记三四段是为了表达哪两种人的思想感情 -
(13054978774): 不对 是1迁客2骚人

#申券生# 4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岳阳楼记3,4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13054978774): 景后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突出地表现了“迁客骚人”们的“悲”和“喜”,而这种“悲”和“喜”都是因“物”、因“己”而生.由此便自然转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上来,生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议论 竭力为您解答,万水千山总是情,给个好评行不行!

#申券生# <岳阳楼记>第三,四段先描写,后抒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急急急!!!请高人指点,谢谢! -
(13054978774): 这两句采取对比写法.一阴一晴,一喜一悲,两相对照.情随景生,情景交融,有诗一般的意境.由这两句的描写,引出第五段,点名文章主旨.

#申券生# 帮忙解答《岳阳楼记》的题目 -
(13054978774):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对比的修辞方法,三、四两段是两个对比段,,一悲一喜,一暗一明,截然不同的情感,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为下文议论做铺垫.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