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唐·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原文及释义~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飞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位于鄱阳湖、长江之滨的庐山,自古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誉。山上奇景颇多,瀑布便是其中之一。据周景式《庐山记》①记载,此瀑布在“黄龙南数里”,“其水出山腹,挂流三四百丈,飞湍于林,出峰表,望之若悬索”。如此胜景,极易触发诗人的灵感,为之欣然命笔。上录唐代诗人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一作《湖口望庐山瀑布水》)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二首之二),便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吟咏庐山瀑布的力作。这两首诗,皆写庐山瀑布,且皆着眼于远望,但二者同中有异,异曲同工。
  
  1.景色相同,情趣相异
  
  诗是以抒发诗人的情感为主的,所谓“诗缘情而绮靡”②,“大凡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于情。然后兴于嗟叹,发于吟咏,而形于歌诗矣”③。抒情诗自不必说,即便是山水诗,在模山范水时也往往抒发出诗人的感情。当然,不同的诗人对自然景色观赏的角度不同,当时的心境不同,感受也就不同,故其诗虽然歌咏的是同一对象,而各自蕴含的感情则相异。张九龄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之二)便是如此。这两首诗歌咏的是同一种对象
  
  ——庐山瀑布,但由于诗人的地位、个性、心境等不同,诗中所蕴含的情趣也相异。张九龄于唐玄宗时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是开元时代的名臣。他伫立于鄱阳湖口,主要是在欣赏祖国的壮丽河山,盛赞“灵山多秀色”,因而,其笔下的瀑布既高远又多彩,从万丈高空的重云之间洒落下来,在日光照射之下,成了“红泉”,冒出紫烟,灿如彩虹。诗人这时位望通显,于此诗中喷发出来的是雍容华贵之气。
  
  

没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