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民风民俗的段落 摘抄民风民俗题材的日记三篇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7

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守岁。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皮影戏。是中国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山西南部的皮影戏里,各种传统吉祥的图案,如福禄寿、五子夺魁、魁星点斗、八仙庆寿、麒麟送子、连生贵子常常出现在影人及道具中.人物服饰上也常见各类建筑、器具上的传统纹样,如卍字不断头、富贵连年、如意长寿等.

皮影艺人巧妙地表现了少女梳妆时,镜中人与镜外人的照应,在上演时,二者动作的一致更显出艺人的匠心独运.富有普南风格的皮影雕刻玲珑,彩绘精致的桌、椅、箱、柜及古朴的器皿等也疏密有致,既丰富又概括完整.少女的服装、桌、凳图案刻镂的精美细致令人由衷赞叹.

民风民俗

过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农历的正月(1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现在定名为春节;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确定相信和这个时间对农业劳作影响最小有关。农历每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大年三十”。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描写民风民俗的作品片段~

原始奴隶封建

56个民族一家兄弟,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家喻户晓的一首经典之作,流露着一个国家,团结、繁荣、昌盛等。
云南有彩云之南,金属王国,动物王国当然也是少数民族最多,乡土民风忒别纯的地方之一。比如德宏傣族,有景颇族,栗粟族,阿昌族,德昂族云南只可会意不可言传,需要切生去看,去听,去感悟。应为云南风景数不胜数,丰富多彩,就用德宏举例诠释云南角落美。
云南德宏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孔雀之乡,日光之城,小小城市,各种名族和谐,快乐,安定的生活。其中傣家人民辛勤劳做,长久以来,走了她们独特的饮食文化,崇高的信仰。金孔雀,展翅开,傣家的竹楼,傣家的小竹帽听这首歌,我总会有身处其景,听着娓娓动听的葫芦丝,看着温文尔雅的傣家少女竹楼河边一次次婀娜的舞姿。
傣家,万人狂欢泼水节,真的有非一般的感觉,这个节日有美丽传说。泼水节向她们泼水,是发表对他人的美好祝福,样样好的意思。她们她们在歌在舞,她们名族独特的舞姿,伴随圣水,一起狂欢三天。驱走夏日的炎热,迎来清凉夏日。节日说了,下面说说吃的。首先呢想到吃的一马当先的应该是烤乳猪,皮脆肉鲜,在家独特沾水,风味十足,回味无穷。然而,萨斯这道美味佳肴也是当仁不让的,她永远吃不腻,吃了还想吃,爬朗菜,牛犊子果
一切的美,美在德宏,美在盈江,三角梅之乡,美在勐弄,有原生态风景,有回味无穷的勐弄山茶勐弄山歌大赛,也在冉冉民风民味,非一般感觉,身处其景,民情暖暖。


#琴冒唯# 关于民风民俗的作文500字 -
(15385859571): 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名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名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民族文化的独特魅...

#琴冒唯# 谁能简单列举2到3个民族的民风民俗? -
(15385859571): 壮族的婚姻,过去是父母包办,但婚前恋爱是自由的.富有人家纳妾,劳苦人民是一夫一妻.盛行“不落夫家”或“坐家”,现在有些地方还保持这种习俗.青年男女结婚后,新娘便返回娘家居住,遇重大节日和农忙时节才到丈夫家短暂居住,...

#琴冒唯# 关于概括中国民风民俗的文章 -
(15385859571): 民俗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原绚丽多姿的文化记忆.在被誉为中华文明摇篮和礼仪之乡的中原地区,勤劳勇敢的中原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许多风尚和习俗,并代代相沿,积久而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中原民俗文化.中原民俗文化不仅包...

#琴冒唯# 写出三个民族和他们的风俗习惯?? -
(15385859571): 纳西族“客酒” “客酒”是云南丽江的纳西族人习惯饮用的别具特色的传统名酒. “客酒”是以高粱、大麦、小麦、等为原料酿制而成.其制作方法是大麦、小麦各占60%,煮熟、焖黄,然后摊凉加酒药装箱糖化,再分装入瓦罐,加上60度大...

#琴冒唯# 写一篇民风民俗的作文 -
(15385859571):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今天,就让我带大家走进广东民风民俗大观园吧! 凉茶 广东人最爱饮凉茶,认为凉茶是身体的保险公司, 有病服即能治病,无病服也能防病.如若成人一个月内不饮几杯凉茶(多为王...

#琴冒唯# 谁有关于民风民俗的500字左右的作文啊??? -
(15385859571): 在中国广西西北部,有一条风景如画的绿色长廊,传说那里是凤凰的故乡,在这里居住着古代骆越民族后裔中的一支--仫佬族.仫佬族,现有人口近16万.仫佬族主要居住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仫佬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多数人通...

#琴冒唯# 谁能告诉我个介绍民风民俗的作文啊!~ -
(15385859571): 吉林省的地方节日性活动很多,以“长春电影节”、“长春汽车博览会”、“吉林市雾淞冰雪节”、“通化人参节”等较有影响.这些活动均由政府出面组织.两年一次的电影节在八月中下旬举行,每次电影节都有海内外电影界名星及大腕参加...

#琴冒唯# 请帮我写一篇有关民风民俗的作文 -
(15385859571): 桃花源上接五强溪,下连武陵,相传是古代秦人躲逃连年战乱和苛捐兵役的避难之所.他们在这与世隔绝的地方自劳自食,繁衍子孙,独成一方风水.至今这里古扑的民风民俗,仍展示着她作为洞天福地的往日的情愫. 桃花源有秦人洞,秦人洞...

#琴冒唯# 一篇民风民俗的作文,150字左右多了不给分 -
(15385859571): 在中国广西西北部,有一条风景如画的绿色长廊,传说那里是凤凰的故乡,在这里居住着古代骆越民族后裔中的一支--仫佬族.仫佬族,现有人口近16万.仫佬族主要居住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 仫佬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多数人通...

#琴冒唯# 有关于描写民俗风情的名作或名著 -
(15385859571): 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线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