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到春天 阅读短文 求答案 冯骥才的 闻到春天(冯骥才)阅读答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冯骥才《逼来的春天》阅读练习及答案
语文备课大师——免费精彩的在线备课平台!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5—19题。(15分)
逼来的春天
冯骥才
那时,大地依然一派毫无松动的严冬景象,土地坚硬,树枝全抽搐着,害病似的打着冷战;雀儿们晒太阳时,羽毛乍开好像绒球,紧挤一起,彼此借着体温。你呢,面颊和耳朵边儿像要冻裂那样的疼痛……然而,你那冻得通红的鼻尖,迎着冷冽的风,却忽然闻到了春天的气味!
春天最先是闻到的。
可是,当你用力再去吸吮这空气时,这气味竟又没了!你准会怀疑它不过是瞬间的错觉罢了。春天还被远远隔绝在地平线之外吧。
但最先来到人间的春意,总是被雄踞大地的严冬所拒绝、所稀释、所泯灭。正因为这样,每逢这春之将至的日子,人们总会格外的兴奋、敏感和好奇。
如果你有这样的机会多好?天天来到这小湖边,你就能亲眼看到冬天究竟怎样退去,春天怎样到来,大自然究竟怎样完成这一年一度起死回生的最奇妙和最伟大的过渡。
但开始时,每瞧它一眼,都会换来绝望。这小湖干脆就是整整一块巨大无比的冰,牢牢实实,坚不可摧;它一直冻到湖底了吧?鱼儿全死了吧?灰白色的冰面在阳光反射里光芒刺目;小鸟从不敢在这寒气逼人的冰面上站一站。
然而,一天,一大片冰面竟像沉船那样陷落下去,刚刚从裂开的冰洞里露出的湖水,漆黑又明亮,使你想起一双因为爱你而无限深邃又默默的眼睛。
这坍塌的冰洞是个奇迹,尽管寒潮来临,水面重新结冰,但在白日阳光的照耀下又很快地融化和洞开。冬的伤口再也难以愈合。
冬天与春天的界限是冰的瓦解。
冰的坍塌不是冬的风景,而是隐形的春所创造的第一幅壮丽的图画。
随后湖面中间闪现一条长长的裂痕,不等你确认它的原因和走向,居然又发现几条粗壮的裂痕从斜刺里交叉过来。跟着,另一处湖面,冰层又坍塌下去。一个、两个、三个……某一天,你来到湖边,会止不住出声地惊叫起来,巨冰已经裂开!黑黑的湖水像打开两扇沉重的大门,把一分为二的巨冰推向两旁,终于袒露出自己阔大、光滑而迷人的胸膛……
那些在冰层下憋闷了长长一冬的大鱼,它们时而激情难耐,猛地蹦出水面,在阳光下银光闪烁打个“挺儿”,“哗啦”落入水中。你会深深感到,春天不是由远方来到眼前,不是由天外来到人间。它原是深藏在万物的生命之中的,它是从生命深处爆发出来的,它是生的欲望、生的能源与生的激情。它永远是死亡的背面。唯此,春天才是不可遏制的。它把酷烈的严冬作为自己的序曲,不管这序曲多么漫长。
追逐着凛冽的朔风的尾巴,总是明媚的春光。那封闭大地的白雪下边是什么?你挥动扫帚,扫去白雪,一准是连天的醉人的绿意……你眼前终于出现这般景象:宽展的湖面上到处浮动着大大小小的冰块。这些冬的残骸被解脱出来的湖水戏弄着,今儿推到湖这边儿,明日又推到湖那边儿。早来的候鸟常常一群群落在浮冰上,像乘载游船,欣赏着日渐稀薄的冬意。这些浮冰不会马上消失,有时还会和一场春寒冻结一起,霸道地凌驾湖上,重温昔日威严的梦。然而,春天的湖水既自信又有耐性,有信心才有耐性。
它在这浮冰四周,扬起小小的浪头,好似许许多多温和而透明的小舌头,去舔弄着这些渐软渐松渐小的冰块……最后,整个湖中只剩下一块肥皂大小的冰片了,湖水反而不急于吞没它,而是把它托举在浪波之上,摇摇晃晃,一起一伏,展示着严冬最终的悲哀、无助和无可奈何……终于,它消失了。冬,顿时也消失于天地间。这时你会发现,湖水并不黝黑,而是湛蓝湛蓝。它和天空有着一样的颜色。
天空是永远宁静的湖水,湖水是永难平静的天空。
春天一旦跨到地平线这边来,大地便换了一番风景。它日日夜夜散发着一种气息,就像青年人身体散发出的气息。清新的、充沛的、诱惑而撩人的,这是生命本身的气息。大自然囚禁了整整一冬的生命,要重新开始新的一轮竞争了。而它们,这些碧绿的针尖一般的苇芽,不仅叫你看到了崭新的生命,还叫你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锐气、坚韧、迫切,还有生命和春的必然。 (有改动)
15.“天天来到这小湖边,你就能亲眼看到冬天究竟怎样退去,春天怎样到来”,作者的笔下,冬天是怎样退去,春天是怎样到来的呢?按照提示在下面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4分)
坚不可摧→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回大地
16.“它把酷烈的严冬作为自己的序曲,不管这序曲多么漫长。”你怎样理解这句话在文中的深刻含意?(2分)
17.作者在文中“春天的湖水既自信又有耐性,有信心才有耐性。”请说说“耐性”在文中的具体含义。(2分)
18.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如何描写春天的景象?作用是什么?(3分)
19.作者说,春天是逼来的。什么力量把春天逼来的呢?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
答案:
15.冰面陷落;出现裂痕;巨冰裂开;冰片沉浮(意近即可)
16.春天历经了酷烈的冬天,怀抱希望,长久坚持,春天的到来是必然的。
17.(1)湖水的耐性来源于对春天高度信任。
(2)春天伊始,湖水用他的温和,戏弄、舔弄、托举那些不愿退出湖面的残冰。
18.写法:先写春天来时给人的总体感受是总写,接着从泥土、树枝、小鸟、云、湖水、苇芽这几个方面去描写它们的变化是分写;先从整体去写是面的展开,后分写是点的展现。在具体分写时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大地的肌肤——泥土,松软而柔和”是比喻,“树枝再不抽搐,软软地在空中自由舒展,那纤细的枝梢无风时也颤悠悠地摇动,招呼着一个万物萌芽的季节的到来。”是拟人。
作用:结尾描写春天的景象和开头写冬天的景象形成对比.进一步深化了只有保持锐气、坚韧、迫切的生命才会有春天的主旨。
19.在这里“逼来”可以理解为“步步逼近”。作者在文中描写的是冬春之交的景象,“逼来的春天”形象地写出了早春时节大自然所蕴含的勃勃生机,也表现出作者希望春天早日到来的迫切心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声音快

声音快

百度上可以查到的…

求冯骥才的《闻到春天》阅读理解答案及文章~

闻到春天
一年一度此时此刻,我都会站在料峭的寒气里,期待着春的到来。
因为我知道,若要“知春”可不能等到“隔岸观柳”;不能等到远远河边的柳林已经泛出绿意,或是那变松变软变得湿漉漉的土地已经钻出草芽——那可就晚了。春的到来远比这些景象的出现早得多,一直早到冬天犹存的天地里。你把冻得发红的鼻子伸进冰凉的空气里,忽然,一股清新的、熟悉的、久违的气息,钻进鼻孔,并一下子钻进你的心里。它让你忽然感到天地要为之一新了,你立即意识到春天来了!
可是,当你伸着鼻子着意一吸,想再闻一闻这神奇的气味时,它又骤然消失,仿佛一闪即逝。你环顾四周,仍是一派冬之凋敝,地冻天寒。然而,不知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这气味忽又出现。就像初恋之初,你所感受到的那种幸福的似是而非。当你感到“非”时便陷入一片空茫,在你感到“是”时则怦然心动。原来,春天最初是在飘忽不定之中,若隐若现,似有若无。它不是一种形态,而是一种气味,一种气息——一种苏醒的大地生命散发出的气息。
这时,你去留心一下,鸟雀们的叫声里是否多了一点儿兴奋?那些攀附在被太阳晒暖的墙壁上的藤条,看上去依旧干枯,你用指甲抠一下它黑褐色的外皮,你会发现这茎皮下边竟是鲜嫩鲜嫩的绿。春天不声不响地埋伏在万物之中。这天地表面依旧如同冬天里那样冷寂而肃穆。但春是一种生命,凡是生命都是不可遏制的。生命的本质是生,谁能阻遏生的力量?冬天没有一次关住过春天,也永远不会关住春天。所以在它出现之前,已经急切地把它的气息像精灵一般地散发出来,透露给你。所以,春天最先是闻到的。
故此,我喜欢在这个季节里,静下心来去期待春天与寻找春天,体验与享受春之初至那一刻特有的诱惑。这种诱惑是大自然生命的诱惑,也是一种改天换地更新的诱惑。
去把冻红的鼻子伸进这寒冷的空气中吧。

冯骥才《春天最初是闻到的》是这样结尾的:
“故此,我喜欢在这个季节里,静下心来去期待春天与寻找春天。体验与享受春之初至那一刻特有的诱惑。这种诱惑是大自然生命的诱惑,也是一种改天换地更新的诱惑。
  去把冻红的鼻子伸进这寒冷的空气中吧。”

我觉得,这与已故诗人顾城的名诗:“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用点明。

供参考。


#长泼罚# 冯骥才的春天最初是闻到的与朱自清的春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
(13320147444): 异: 选段是实写,材料是虚写 (2分) 同:在写法上都通过视觉的角度从侧面烘托了所描写的事物(2分) 详细参考: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 http://www.5156zuowen.cn/a/chuzhong/36/4416.html

#长泼罚# 冯骥才《逼来的春天》文章开头用了不少笔墨描写冬天的景象,在表达上运用了什么写法?用意是什么? - 作业帮
(13320147444):[答案] 运用了描写,用冬天的寒冷衬托春天的美好

#长泼罚# 春天最初是闻到的这篇短文当中最初的春天有什么特点 -
(13320147444): 春天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季节,也是一个美丽、神奇,充满希望的季节. 春天到了,各种绚丽的花朵都开放了,都是那么绚丽夺目.田里农民伯伯种的油料作物——油菜花也开了.金黄的油菜花,成了蝴蝶的天地,美丽的蝴蝶在金黄色的舞台...

#长泼罚# 我闻到了春天的气息短文 -
(13320147444): 我闻到了春的气息 在书桌前阅读时,我闻到了风的气息,它大口大口地呼吸,给我一种清爽的感觉.它带着千万种花的香味迎面吹来,风变香了. 在花园下活动时,我闻到了雨水的气息,它带着花蜜的味道,哗哗地下了起来,雨变得甜了.树...

#长泼罚# 《春天最初是闻到的》阅读答� 在本文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
(13320147444): 应该是春天应该用心去感受,因为闻到了花香,

#长泼罚# 冯骥才与朱自清感受春天的方式有哪些不同 -
(13320147444): 冯骥才的《逼来的春天》在文中描写的是冬春之交的景象,也表现出作者希望春天早日到来的迫切心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朱自清的《春》作者把热爱春天的感情蕴含于写景之中.

#长泼罚# 请问一到五年级(在一到五年级的语文书里的)的冯骥才写的文章 - 作业帮
(13320147444):[答案] 珍珠鸟

#长泼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白 发 冯骥才 人生入秋,便开始被友人指着脑袋说:“呀,你怎么也有白发了?” 听罢笑而不答;偶尔笑答一句:“因为头... - 作业帮
(13320147444):[答案] 1.BD 2.运用细节描写方法.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热爱、感激和怕失去母亲之情. 3.看到母亲的白发,联想到地上的落叶,流露出一种惊恐、害怕的心理;看到妻子的白发,联想到枯叶,流露出惊讶、愧疚的心理;看到老者的白发,联想到“银丝...

#长泼罚# 2012年福建高考作文题目出自冯骥才的哪一本书?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 - 作业帮
(13320147444):[答案] 《对称美 》

#长泼罚# 维也纳的春天给冯骥才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
(13320147444): 在《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一文中, 冯骥才先生用诗人般敏感的心,给读者讲述着生活中细微之处震撼人心的美,并独具匠心地把生活中这些美的片断串联在一起,构成对青春的独特解读. 在此文中,作者为了表现青春是“包含着不同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