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仁人与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 岳阳楼记 古仁人与迁客骚人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不同:

古仁人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迁客骚人因物喜因己悲。

原因在于古仁人能以天下为己任心胸广阔,而迁客骚人皆因一己之利,心胸狭窄。因为他们的自身经历不同,思想境界不同,所以产生的感情也不同。

出自:《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扩展资料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第一,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没有意思。范仲淹就是采取了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他的一套。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别出心裁,让人佩服。

第二,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古仁人”和“迁客骚人”都出自《岳阳楼记》,其原句分别是:“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这两句的意思分别是:“那么这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湘江,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这里的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

其实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已经把这两种人的区别说得很清楚了。

“迁客骚人”是被降职远调的人员和吟诗作赋的诗人,他们到了岳阳楼之后,往往会因为岳阳楼的风景而变得感伤,变得伤春悲秋,变得以物喜以己悲;

而“古仁人”则恰恰相反,他们是品德高尚的人,他们不在意自己地位的高低,不在意风景的悲戚,他们在意的是朝廷的兴衰,在意的是百姓的悲欢。


什么是《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至交好友岳州知州滕宗谅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阳楼记



迁客骚人是指降职远调的人与诗人,而古仁人是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他们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迁客骚人是以物喜以己悲,而古仁人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他们的自身经历不同,思想境界不同,所以产生的感情也不同。

岳阳楼记中的古仁人和迁客骚人的本质有何不同?~

迁客骚人和古仁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迁客骚人是以物喜以己悲,而古仁人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他们的自身经历不同,思想境界不同,所以产生的感情也不同。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1046)。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区别:古仁人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迁客骚人因物喜因己悲。
原因在于古仁人能以天下为己任心胸广阔,而迁客骚人皆因一己之利,心胸狭窄。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扩展资料:
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岳阳楼记


#别吉树# 岳阳楼记 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什么不同? -
(18430333006):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的不同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心境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是指古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即"不已物喜,不已己悲"

#别吉树# 岳阳楼记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
(18430333006): 是指古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得无异乎,不已己悲&quot,即"不已物喜: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的不同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览物之情

#别吉树# 岳阳楼记中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 -
(18430333006):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自悲而迁客骚人是去国怀乡忧馋畏讥

#别吉树# 岳阳楼记中的几个问答题1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2联系实际,请你谈谈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获得的思想... - 作业帮
(18430333006):[答案] 1.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旷达胸襟. 3.他们的或忧或乐完全是随天下人的或忧或乐而转移的.这就是作者所认为的“古仁人之心”. 4.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

#别吉树# 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
(18430333006): 一个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迁客骚人是因物喜因物悲

#别吉树# 迁客骚人的乐与忧和古仁人的乐与忧有什么不同呢 -
(18430333006): 的乐与忧 被后人感慨 歌颂 写出赞美的诗词后人中有才华的迁客骚人 简单说古仁人 乐忧天下事 大多数是当时的事 迁客骚人 吟诗颂词 加以评价 大多数是以前的事

#别吉树# 请说说引起“迁客骚人”的感情变化的原因.“古仁人”他们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
(1843033300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是岳阳楼记的主旨. 们最根本的区别在于迁客骚人是以物喜以己悲,而古仁人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所以他们的思想境界不同,产生的感情也不同. 迁客:指降职远调的人,容易"以己悲" 骚人:诗人 ,容易以物而喜悲,无感怎么写诗呢.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满意的话请采纳哦!

#别吉树#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的异指什么内容 - 作业帮
(18430333006):[答案]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的不同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心境 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是指古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即"不已物喜,不已己悲"

#别吉树# "古仁人" 与 "迁客骚人" 的览物之情不同 原因是 "古仁人"用原文回答 -
(1843033300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别吉树# 岳阳楼记中,第五段“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和第二段“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有 -
(18430333006):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此句中的“异”字是“不同”的意思,在句中作宾语使用.这句话表达的是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的迁客骚人的不同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心境.2、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此句中的“异”字是“不同于”的意思,在句中作谓语使用.这句话表达的是古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即“不已物喜,不已己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