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地貌中的民俗民居 中国五大特色民居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田园村镇等民居分布于山区、平原、江河湖海之滨的各种地貌景观之上,为简化类型,将其归于一类,放置于农村居民最多的平原风景之内。但各种地貌之上的民居和田园特点也有不同,如欲进一步细分,可再按地貌分为亚类。在本节内介绍各种田园民居、古镇及目前盛行的农家乐。关于风俗民情因依附于民居之内,不单列。此处大部分资料来自《走到底中国50个古村落》。

一、简陋的民居

川北丘陵区最简陋的住房为草房,四周用夹板打成土墙,中间立柱、架梁,用竹竿绑成方格网状,上盖稻草或麦草,房屋的一头为牲口圈,许多圈上都搭有木架,供男丁睡眠。屋前有一块很平的场地,称为“地坝”,供晾晒农作物。一般厨房门紧邻一块水田,以便洗涤杂物,房屋后有竹林。庄稼四季常青,农舍是绿色海洋中的一些孤岛,这就是竹林茅舍,田园风光美的一个方面。

云南省广南县大山中有一个峰岩村,全村54户280多人居住在一个面积达几千平方米的大岩洞中。洞中岩溶渗水足够人畜饮用,这里村规极严,民风淳朴。全村6姓,和睦相处,从未发生过偷盗之事,实为“中国第一奇村”。

二、文化悠远的古村落

文化悠远的古村落是现今兴起的一个旅游热点,这些古村落往往由一个富有的家族兴建。

1.徽州黟县西递村

村呈船形,四面环山。两条溪流穿村而过,村中街巷沿溪而设,青石铺地,村落空间自然流畅,动静相宜。进入西递村,一幢幢用青石建造的高大房屋,90 条扑朔迷离而又四通八达的街巷,饰着花鸟戏文砖雕的门楼,嵌有雕镂青石漏窗的外围高墙,黑黝黝的飞檐翘角……弥散着浓郁的民俗风采。各家各户的宅院都富丽雅致,精巧的花园,黑色大理石制作的门框、漏窗,绚丽的彩绘、壁画,都体现了中国古代艺术之精华。全村现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许多建筑都堪称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西递村始建于北宋,从清雍正至道光,91年间从这个村走出知县以上官员115人,举人、秀才234人,成为封建社会耕读文化的一个缩影。

2.兰溪诸葛村

浙江兰溪市的诸葛村是诸葛亮后裔的聚居地,背靠山峦,面对流水,8 座小山环抱,形成一个天然的外八卦。村落粉墙黛瓦,倒映在荡漾的池塘,散发出江南水乡的韵味。村内现有明清民居及厅堂200多处。雕梁画栋,重檐歇顶,日用器物精美雅致,而非农家朴素之物。

村落的八卦布局为中国一绝。村中心的钟池,由池水陆地和水井合成一个太极图,8条小巷向外辐射,房屋环池排列,归入八卦位置。巷子纵横相济,似连却断,宛如一座迷宫。

3.张谷英村

张谷英村是一个聚族而居达五六百年之久的自然村,位于湖南岳阳县渭洞乡笔架山下,以其祖先张谷英名命。村舍一直沿袭明清时期庄园风格,整个村落共有房屋2300多间,屋宇绵亘,檐廊衔接,绵延两里之遥,俨然是一个“大屋”。每户庭院都由“三井四进”组成,巷道回廊四通八达,户户相连,晴不曝晒,雨不湿鞋,俯瞰“大屋”,状若飞鸟凌空,势如卧龙欲腾。

张谷英村四面环山,自然景观非常幽雅。这里没有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金石碑刻,只有普普通通的青砖瓦屋、平常人家。他们保存了古老的建筑,继承了古朴的风俗习惯,提倡“勤有功,谦受益”,从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重视办学,鼓励读书,以古老建筑群和重教尚德的民风而驰名。

三、富商大贾的庄园

1.康百万庄园

康百万庄园位于河南巩义市康店乡,建于明朝晚期,背依邙山,面临洛水,有33个庭院,其中楼房53座、平房97间、窑73孔,总建筑面积6.43×104m2。其建筑特点是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房,院院独立,又院院相通,兼有我国华北地区和黄土高原的建筑特色,为典型的封建堡垒式建筑群。远望寨上寨下一片青堂瓦舍,楼房林立,土窑依山就势,可谓中原一绝。

2.常家庄园

常家庄园位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车辋村,自清代中叶起陆续建成,占地200余亩,有房屋1500余间。鳞次栉比的房屋和楼阁,不像一个家庭的住所,而像一座古代的城市。

四、恶劣环境中开发的村落

1.悬崖上的村庄——郭亮村

郭亮村位于河南辉县西北太行山深处海拔1700m的悬崖上,昔日与世隔绝,今天却成为旅游热点。太行山以一道雄伟巨大的悬崖与华北平原分界。郭亮村便建在一条峡谷悬崖的台阶上。村子完全溶浸在石头的奇妙怀抱之中,石磨、石碾、石凳、石床……几乎是现代的“石器”时代。20 世纪70年代以前,郭亮村仅靠一条“天梯”与外界联系。天梯建在绝壁之上,是由块块不整齐的岩石垒起以及直接在近90°的岩壁上凿出的石梯组成,攀爬天梯时,向上只能看到上层石梯的底,向下则是峡谷中翻滚的水浪。登上200m高的红岩绝壁,俯视身下,山壁耸直陡峭,如斧劈一般。如今开凿了郭亮洞,从山脚到洞口是用石头依山势砌成的“之”字形路,石洞是在绝壁上的石英砂岩中凿成,高5m,宽4m,全长1200余米。

郭亮村是风景优美的旅游胜地,有峡谷的险峻,溪流的柔美,溶洞的幽深,泉瀑的飘逸,观日出星空,听虫鸣鸟啼,一派桃花源似的田园画卷。

2.于家石头村

于家村位于河北井陉县中西部山区,全村400多户人,房屋依高就低,顺势而建。村里有古庙、古阁、古戏楼22座,村东口耸立的“清凉阁”是该村的标志性建筑,下层为拱形,宛如城门。村里无论古建筑还是大小民居、设施、用具均以石头为原料,是名副其实的石头村。全村共有六街、七巷、十八胡同。四合院屋顶都是平的,且家家相连,屋顶是进入各家的空中走廊。

于家村周围几十里的墚岭沟坡,无处不是坝及梯田。于家村重视蓄水,井、窑、池遍布全村,新、旧水井有1000多眼,平均每户两眼有余。“柳池禁约”是块水法碑,“每年挖池,按门出工……每家吃水许一瓮,取水许两担……”。正是他们对水的开发和管理,才能在这干旱不毛之地生息繁衍。

五、少数民族的居所

1.金帐汗蒙古部落

金帐汗部落坐落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曾经是成吉思汗的营地。牧民们冬天住砖瓦房,夏季转场放牧住蒙古包,它已与游牧文化融为一体。当你来到草原上,会感到无比清新、宁静和惬意。蒙古族的兄弟姐妹淳朴而豪爽,他们会拿出醇香的奶茶和美酒来招待客人,马奶酒和烤羊肉是待客的主菜,托着哈达唱敬酒歌,享受美酒、手扒肉,酒过三巡,跳起蒙古舞蹈。

2.桃坪羌寨

桃坪羌寨位于四川理县桃坪乡,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筑文化艺术和古朴风情的原始羌族村寨。一片黄褐色的石屋顺着陡峭的山势依坡而上。寨子里住着百余户人家,当地人叫“格尔麦阿嘎”,意为古巷人家。因为巷道纵横,迂回曲折,又称“神秘的东方古堡”。居民的房屋大都分为5层:第一层饲养牲畜;第二层为客厅、厨房和卧室;第三层为储物间;第四层堆放谷物和粮食;第五层供奉羌人崇拜的白石神。寨内现存两座石头碉楼,一座高30m,共9层,每层有射击窗口。这是个强地震多发区,但碉楼历两千多年却安然无恙。寨内还有完善的地下供水系统,揭开石板即可取水。水道具有生活、消防、通行、战时防御等多种功能。寨子下面有31条地下通道,连接每户人家,到处都有对外射击的暗孔。寨子外有八大门,与寨子中心8条放射状出口相通,构成八卦布局。本村人攻守自如,外人却如入迷宫。这个村寨结构比兰溪诸葛村更为复杂。

3.西江苗寨

在贵州凯里苗岭主峰雷公山东北的雷公坪有中国最大的苗寨,由8个自然村组成,坐落在白水河畔,从山脚一直叠爬到山顶。当地人珍惜土地,平坦处用于造田耕作,把房屋建在30°以上的斜坡上,先挖一个呈两级阶梯形的平台,房子的支撑立柱便安放其上。从侧面看,最外面的一根柱子悬空而挂,同上面一级屋基持平,便形成了吊脚楼。西江吊脚楼通常分为3层,最低一层为畜圈禽舍和堆肥放柴,中间为人居住,顶上一屋用于存放粮食杂物。

西江是苗族文化的一方厚土,除了12年一轮的盛大祭祀典礼外,一年一度的“吃新节”和“苗年”,文化内涵也极为丰富。盛大节日的“跳芦笙”,场面辉煌,几百个身着丽装银饰的姑娘,踩着铜鼓的节奏,随着芦笙的音律,款款移步,翩翩起舞。

西江苗寨的美丽在于它几乎全部营建在一座山上,寨顶有风景树林,寨中有百年老树,使它生动纯朴,生意盎然。傍晚时分,苗寨升起了炊烟,人们在白水河畔洗浴,妇女们将盘在头上的长发散开,浸在河中,姿态从容不迫,优雅自如。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山头,阴影中的山峦变得幽蓝,西江苗寨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六、古镇

1.甪直古镇

甪直古镇位于苏州市昆山之南,古镇周围有众多的湖泊和河流。湖泊和水网共同营造了它的繁华和美丽,一切与水有关的城镇景色都可以在那里找到。镇内有40余座古石桥,精致的雕刻没有一座重复。傍河而建的民宅,从街岸一直建到水上,河道里一排排木桩支撑着一半凌空的木板房,楼板下面、窗户下面都是水。从后门通过石阶,可在河中浣洗。古镇的房屋大多为明清时所建,有58条巷子以及依河道而建的廊棚(带屋顶的街)。沿河岸有不少雕刻着精美图案的栓缆桩和嵌在水巷墙壁上的缆船石。它们都是富有魅力的艺术品。镇东的正阳桥长58m,明代修成,每当夜幕降临,月影和桥影相映,“长虹漾月”为八景之一。镇内圣保寺在宋代达鼎盛时期,有殿宇5000多间、僧众1000多人,所塑罗汉是国宝级文物。最大的银杏树有1300年的树龄。这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古今名人不可胜数。

2.南浔古镇

浙江湖州南浔古镇是中国近代史上罕见的巨富之镇,有号称“四象”、“八牯牛”、“七十二只金黄狗”的豪门财主。这里将五百万两以上银子称为“象”,一百万两以上银子称为“牛”,十万两以上银子称为“狗”。南浔以蚕丝交易而繁荣,当年的“丝行埭”密密地挤满了50余家丝行。每逢新丝上市,丝行埭上便“一日贸易数万金”、“列肆喧阗、衢路拥塞”。南浔是水乡,以桥多为特色,名桥有广惠桥、通津桥。闻名遐迩的“楫里丝”便是通过通津桥运往上海。镇上的“嘉业楼”是与宁波“天一阁”齐名的藏书楼,广收地方志,尤其刊刻了被清廷列为禁书的古籍,可称“海内秘籍”的珍本就有62 种。最有名的园林是小莲庄,其古树长廊的柱间嵌装有45块名人手迹碑刻。

3.大圩古镇

广西灵川大圩古镇位于桂林之南、漓江东岸。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后,大圩便成为水陆交通枢纽,逐渐繁荣起来。古镇沿江而建,石板路两旁挤满了青砖青瓦楼房。大圩镇的8 条老街上遍布老店面、老建筑。大圩始终是商贾云集之地,有“逆水行舟上桂林,落帆顺流下广东”之说。沿江有13个码头,都是巨石砌成,一端伸入江中,一头楔入街巷。不过以前樯桅如林的景象,已被旅游的人流和客船所取代。

4.鸡鸣驿

鸡鸣驿是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保存最好的一座古代驿站,坐落在河北怀来县西北鸡鸣山下。它是明清两代宣化府通往京师大路上独立存在的一座驿城,在我国邮政史上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存周长近2000km的古城,城墙为青砖砌垒,分东、西两座城门,供人马车辆出入。城堡中民宅整齐划一,像井然有序的军营。“公馆院”是供过往官员、驿卒住宿就餐之处。现今保存完好,为三进院落。驿城署是驿城规格最高的建筑,为五进连环院。

七、农家乐

农家乐是一种新兴的旅游休闲形式,在特点上介于旅游风景区与真正的农家之间。因为它和旅游风景区一样,有为游客服务的设施,但没有美丽的风景,仅以靠近城市交通方便、消费不高、有一定的农村生活气息而博得城市人的喜爱。开办农家乐的家庭,都会在一个漂亮的院落内或树荫下摆上桌子、椅子,供游人喝茶、打牌或其他娱乐消遣活动,为到附近游玩的客人提供食宿娱乐。



各个地方特色民居有什么~

1、陕北窑洞
陕北窑洞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特有的汉族民居形式,具有十分浓厚的汉族民俗风情和乡土气息。窑洞分为土窑洞、石窑洞、砖窑洞、土基子窑洞、柳椽柳巴子窑洞和接口子窑洞多种。陕北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产物,陕北汉族劳动人民的象征。
窑洞一般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独立式等形式。(靠崖式是在天然土崖上横向挖洞,宽3~4m,深可达10多m。)

2、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又称四合房, 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
四合院就是三合院前面又加门房的屋舍来封闭。若呈“口”字形的称为一进院落;“日”字形的称为二进院落;“目”字形的称为三进院落。一般而言,大宅院中,第一进为门屋,第二进是厅堂,第三进或后进为私室或闺房,是妇女或眷属的活动空间,一般人不得随意进入,难怪古人有诗云:“庭院深深深几许”。庭院越深,越不得窥其堂奥。
四合院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各地有多种类型,其中以北京四合院为典型。四合院通常为大家庭所居住,提供了对外界比较隐密的庭院空间,其建筑和格局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尊卑等级思想以及阴阳五行学说。
在现代,随着家庭结构和社会观念的变迁,传统四合院的宜居性受到了挑战。而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传统四合院也面临着保护和发展的矛盾,一些四合院被列为了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有一些被拆除。

3、羌族碉楼
羌族建筑以碉楼、石砌房、索桥、栈道和水利筑堰等最著名。羌语称碉楼为“邛笼”。早在2000年前《后汉书'西南夷传》就有羌族人“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的记载。自唐朝来,羌族人民因各种原因向西北迁移,到了西藏和青海,所以现在,羌族碉楼也被称为藏族碉楼。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
碉楼有四角、六角、八角几形式。有的高达十三四层。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墙基深135米,以石片砌成。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由下而上向内稍倾斜。修建时不绘图、吊线、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验。建筑稳固牢靠,经久不衰。1988年在四川省北川县羌族乡永安村发现的一处明代古城堡遗址“永平堡”,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仍保存完好。

4、傣族竹楼
傣族竹楼是另一种干栏式住宅。云南西双版纳是傣族聚居地区,这里的地形高差变化较大,北部为山地,东部为高原,西部却为平原。全区气候差别也大,山地海拔达1700米,属温带气候;平原海拔750-900米,属亚热带气候;有的河谷平原,海拔只有500米,已经属于热带气候了。傣族人民多居住在平坝地区,常年无雪,雨量充沛,年平均温度达21℃,没有四季的区分。所以在这里,干栏式建筑是很合适的形式。由于该地区盛产竹材,所以许多住宅用竹子建造,称为竹楼。
竹楼的平面呈方形,底层架空多不用墙壁,供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楼上有堂屋和卧室,堂屋设火塘,是烧茶做饭和家人团聚的地方;外有开敞的前廊和晒台,前廊是白天主人工作、吃饭、休息和接待客人的地方,既明亮又通风。

五大特色民居建筑,是客家的围龙屋、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洞、广西的“杆栏式”还有云南的“一颗印”。


#廖韵馨# 土家族民居简介 -
(18723469903): 湘西土家族生活在风景优美的武陵山区,境内沟壑纵横,溪水如流,山多地少,在建筑上依山就势,在起伏的地形上建造接触地面少的房子,减少对地形地貌的破坏.同时,力求上部空间发展,在房屋底面随倾斜地形变化,从而形成错层、掉层、附崖等建筑形式.这也确证了“巢居”是南方史前建筑的基本形态. 土家族民居其建筑形制在大西南干栏民居建筑中最为独特.属“井院式干栏”.井院来自黄土地区的井院窑洞土家建筑历来闻名遐迩,尤以吊脚楼独领风骚,吊脚楼翼角飞,走栏周匝,腾空而起,轻盈纤巧,亭亭玉立.通常背倚山坡,面临溪流或坪坝以形成群落,往后层层高起,现出纵深.

#廖韵馨# 中国有哪些独具特色的少数民族民居? -
(18723469903): 四合院虽为居住建筑,却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

#廖韵馨# 分布在黄河中下游的黄土地区当地黄土广布低温少雨的传统民居有哪些 -
(18723469903): 楼主题目有点小错误,是黄河中游,不是中下游.黄河下游是没有黄土分布的.标准答案是:陕北窑洞:分布在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地区,自然环境为黄土广...

#廖韵馨# 《各具特色的民居》客家民居的特点 -
(18723469903): 客家民居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

#廖韵馨# 全国各地的民风民俗?
(18723469903): 从'99世界园艺博览会举办地的省城昆明,到“风花雪月”的大理名胜;从高原水城丽江、神奇的“香格里拉”—中甸,到孔雀曼舞的西双版纳;从“天下第一奇观”的石林、千姿百态的元谋土林,到世所罕见的“三江”并流,江狭水凶的虎跳...

#廖韵馨# 皖南民居介绍100字 -
(18723469903): 皖南古民居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都以周易风水理论为指导,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那些典雅的明、清民居建筑群与大自然紧密相融,创造出一个既合乎科学,又富有情趣的生活居住环境,是中国传统民居的精髓.村落独特的水系是实用与美学相结合的水利工程典范,深刻体现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卓越智慧. 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内涵之深”,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 希望对你有帮助!

#廖韵馨# 中国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有名的) -
(18723469903): 凤溪村:民俗新村凸显新农村建设 圈里养起了瘦肉型猪,村头的荒山开发成了水果场、田里的春烤烟绿意盎然、建沼气池、拆简易窝棚,群众干劲十足;一批具有民族特色的门楼、民俗风情表演场、旅游观光路,特色民居修缮和新建等工作,...

#廖韵馨# 民居资料 民俗资料 -
(18723469903): 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山区的建筑奇葩,它那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游客甚至美国的军事专家. 文章首先概括介绍客家民居特点、所在的位置和环境,以及在世界民居中的地位:其样式是“圆形围屋或土楼”,“点缀”说明地处偏僻的...

#廖韵馨# 各具特色的民居 的各种房屋有什么特点 - 作业帮
(18723469903):[答案] 蘑菇,漂亮美观的哈尼族蘑菇房,还见过那端庄稳固,古朴粗犷的藏族碉房.但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陕北窑洞和羌族碉楼... 用于御敌、贮存粮食和柴草.羌族民居为石片砌成,平顶房,呈正方形.多数为三层,每层高约三至四米.有着强烈传统民俗文...

#廖韵馨# 中国传统古镇都有哪些? -
(18723469903): 内蒙古·室韦 蓝天、绿草,白桦林、神秘的玛瑙草原,时缓时急的河水养育着亚洲最美的湿地,也养育着这里的勤劳人民.肥沃的河滩上走出了伟大的蒙古民族,温暖的木刻楞房子,现在是华俄后裔的繁衍之地.黄皮肤男人的智慧和蓝眼睛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