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岳阳楼记中"二者之为"中二者具体指什么(用原文回答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二者:指的是“悲”与“喜”。

1、原文语句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译文: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

2、诗词寓意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10月17日)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1、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①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②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2、原文简介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
  3、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史称范文正公。和包拯同朝,为北宋名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思想家,祖籍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后迁居苏州吴县(江苏市吴县人)。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书批评当时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贬。宋仁宗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副宰相。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1043年(宋仁宗庆历三年)范仲淹对当时的朝政的弊病极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张建立严密的仕官制度,注意农桑,整顿武备,推行法制,减轻傜役。宋仁宗采纳他的建议,陆续推行,史称“庆历新政”。可惜不久因为保守派的反对而不能实现,因而被贬至陜西四路宣抚使,后来在赴颍州途中病死,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这里的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悲就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喜就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是这两种心情吧。

二者之为即是,宠则喜、辱则悲的两个行为···

其喜洋洋者矣 和 感极而悲者矣。

<<岳阳楼记>>"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什么?"为"意思是什么具体指什么?(用原文回答)~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指原文中的: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jī),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有心旷神怡,宠辱偕(xié)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因为或异二者之为的意思是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也就是指前两段末提到的两种心情.

这里的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悲就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喜就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於庭灵# 《岳阳楼记》“或异二者之为”一句中,“二者”指什么?“为”指什么? -
(13134751556): “二者”指前两段描写的“悲”与“喜”,即:“感极而悲者”和“其喜洋洋者”. “为”指“悲”或“喜”的心情.

#於庭灵# 岳阳楼记 二者之为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业帮
(13134751556):[答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於庭灵# 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哪两种心情?用中原话回答.是进亦忧,退亦忧.进,退分别指什么? - 作业帮
(13134751556):[答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 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进:居庙堂之高 退:处江湖之远

#於庭灵# 《岳阳楼记》文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什么?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作业帮
(13134751556):[答案]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2承上启下,与上文迁客骚人的心境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形成对比 . 同时抒发对于古仁人的尊崇,表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以及生活态度.

#於庭灵# 《岳阳楼记》文中“二者之为”中的“二者”具体指是() -
(13134751556): 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於庭灵# 《岳阳楼记》第三段中的 二者之为 分别指什么?请各用四个字加以回答 - 作业帮
(13134751556):[答案] 感极而悲 宠辱皆忘

#於庭灵# 范仲淹“余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是指什么,用原文回答 - 作业帮
(13134751556):[答案] 感极而悲者矣,其喜洋洋者矣

#於庭灵# 《岳阳楼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一句中“二者之为”指的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为什么?
(13134751556): 指的是“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两句所表现的心情,即“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害怕讥讽的情怀”和“心情开阔,精神愉快,荣耀和屈辱一并忘了的感觉,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那是快乐到了极点.” 应持一颗潇洒脱俗,平常的心态.对这种观点持反对态度,因为当今社会是一个物质世界,物质决定意识.日本大地震的发生造成的财产损失可以弥补,但家人的离去和内心的恐惧不可能平静,所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想不可能真正做到.

#於庭灵# 《岳阳楼记》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是指什么 -
(13134751556): “感极而悲者”和“其喜洋洋者”!

#於庭灵# 《岳阳楼记》中“或异二者之为”的“二者”指的是? -
(13134751556): 指的是上文提到的以外物好坏而或喜或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