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和高二物理知识点的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详细总结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4
  高一
  力
  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理解要点
  (1)力具有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存在。
  说明:①对某物体而言,可能有一个或多个施力物体。 ②并非先有施力物体,后有受力物体
  (2)力具有相互性:一个力总是关联着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说明:①相互作用的物体可以直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②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
  (3)力具有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也有方向。
  (4)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
  (5)力的种类:
  ①根据力的性质命名: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②根据效果命名:如压力、拉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说明: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以相同;同一名称的力,性质可以不同。
  重力
  定义: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①地球附近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
  说明: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近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
  说明: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①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
  弹力
  (1) 形变:物体的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说明:①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过有的形变比较明显,有的形变及其微小。
  ②弹性形变: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做弹性形变,简称形变。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力叫弹力。
  说明:①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弹性形变。
  ②弹力是一种接触力,必存在于接触的物体间,作用点为接触点。
  ③弹力必须产生在同时形变的两物体间。
  ④弹力与弹性形变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3)弹力的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
  几种典型的产生弹力的理想模型:
  ① 轻绳的拉力(张力)方向沿绳收缩的方向。注意杆的不同。
  ② 点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点与曲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曲面接触点所在切面。
  ③ 平面与平面接触,弹力方向垂直于平面,且指向受力物体;球面与球面接触,弹力方向沿两球球心连线方向,且指向受力物体。
  (4)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遵循胡克定律F=kx,k是劲度系数,表示弹簧本身的一种属性,k仅与弹簧的材料、粗细、长度有关,而与运动状态、所处位置无关。其他物体的弹力应根据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运动学规律计算。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f = μFN
  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②摩擦力具有相互性。
  ⅰ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个物体相互接触;B.两物体发生形变;C.两物体发生了相对滑动;D.接触面不光滑。
  ⅱ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说明:①“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能等同于“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 滑动摩擦力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
  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FN
  说明:①FN两物体表面间的压力,性质上属于弹力,不是重力。应具体分析。
  ②μ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无单位。
  ③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相对运动的速度大小无关。
  ⅳ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ⅴ.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要小得多。
  (2)静摩擦力:两相对静止的相接触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的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
  说明:静摩擦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
  ⅰ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A.两物体相接触;B.相接触面不光滑;C.两物体有形变;D.两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
  ⅱ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总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说明:①运动的物体可以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②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可以相反,还可以成任一夹角θ。
  ③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ⅲ静摩擦力的大小:两物体间的静摩擦力的取值范围0<F≤Fm,其中Fm为两个物体间的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应根据实际运动情况,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进行计算。
  说明:①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作用是与使物体产生运动趋势的力相平衡,在取值范围内是根据物体的“需要”取值,所以与正压力无关。
  ②最大静摩擦力大小决定于正压力与最大静摩擦因数效果: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趋势。
  受力分析的程序是:
  1. 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研究对象,选取研究对象的原则是要使对物体的研究处理尽量简便,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
  2. 把研究对象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按照先外力,再接触力的顺序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这种方法常称为隔离法。
  3. 对物体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1)不要把研究对象所受的力与它对其它物体的作用力相混淆。
  (2)对于作用在物体上的每一个力都必须明确它的来源,不能无中生有。
  (3)分析的是物体受哪些“性质力”,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重复分析。
  力的合成
  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 力是矢量,其合成与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
  (3) 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
  ①两个力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F≤F1+F2
  ②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③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
  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
  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G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高一物理公式总结
  力
  重力:G = mg
  摩擦力:
  (1) 滑动摩擦力:f = μFN 即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
  (2) 静摩擦力:①对一般静摩擦力的计算应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切记不要乱用
  f =μFN;②对最大静摩擦力的计算有公式:f = μFN (注意:这里的μ与滑动摩擦定律中的μ的区别,但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是一样的)
  力的合成与分解:
  (1) 力的合成与分解都应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 具体计算就是解三角形,并以直角三角形为主。
  直线运动
  速度公式:vt = v0 + at ①
  位移公式:s = v0t + at2 ②
  速度位移关系式:= 2as ③
  平均速度公式:= (v0 + vt)t ④
  位移差公式 :△s = aT2 ⑤
  公式说明:(1) 以上公式除④式之外,其它公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ma
  注意: (1)同一性: 公式中的三个量必须是同一个物体的
  (2)同时性: F合与a必须是同一时刻的
  (3)瞬时性: 上一公式反映的是F合与a的瞬时关系
  (4)局限性: 只成立于惯性系中, 受制于宏观低速
  2. 整体法与隔离法
  整体法不须考虑整体(系统)内的内力作用, 用此法解题较为简单, 用于加速度和外力的计算. 隔离法要考虑内力作用, 一般比较繁琐, 但在求内力时必须用此法, 在选哪一个物体进行隔离时有讲究, 应选取受力较少的进行隔离研究
  3. 超重与失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存在加速度时, 便会产生超重与失重现象. 超重与失重的本质是重力的实际大小与表现出的大小不相符所致, 并不是实际重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只是表现出的重力发生了变化
  物体平衡
  1. 物体平衡条件: F合 = 0
  2. 处理物体平衡问题常用方法有:
  (1). 在物体只受三个力时, 用合成及分解的方法是比较好的. 合成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合成转化成两个平衡力来处理; 分解的方法就是将物体所受三个力通过分解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
  (2). 在物体受四个力(含四个力)以上时, 就应该用正交分解的方法了. 正交分解的方法就是先分解而后再合成以转化成两对平衡力来处理的思想.
  匀速圆周运动
  1.对匀速圆周运动的描述:
  ①. 线速度的定义式:=l/t=2πr/T(l代表弧长,t代表时间,r代表半径)
  ②. ω(角速度)=θ/t=2π/T(θ表示角度或者弧度)
  ③. T(周期)=2πr/v=2π/ω
  ④. f(频率)=1/T
  ⑤. 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ω=2πn
  ⑥. 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关系v=rω
  ⑦. Fn(向心力)=mrω^2=mv^2/r=mr4π^2/T^2=mr4π^2f^2
  ⑧. v过顶点时最大速度v=(gr)^(1/2)
  2.(1)向心力公式:F = ma = m = m
  (2)an(向心加速度)=rω^2=v^2/r=r4π^2/T^2=r4π^2n^2
  万有引力
  1.万有引力存在于万物之间,大至宇宙中的星体,小到微观的分子、原子等。但一般物体间的万有引力非常之小,小到我们无法察觉到它的存在。因此,我们只需要考虑物体与星体或星体与星体之间的万有引力
  2.万有引力定律:F= (即两质点间的万有引力大小跟这两个质点的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说明:① 该定律只适用于质点或均匀球体;② G称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N·m2/kg2
  3. 重力、向心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
  (1).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 重力和向心力是万有引力的两个分力(如图所示, 图中F示万有引力, G示重力, F向示向心力), 这里的向心力源于地球的自转. 但由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很小, 致使向心力相比万有引力很小, 因此有下列关系成立:
  F≈G>>F向
  因此, 重力加速度与向心加速度便是加速度的两个分量, 同样有:
  a≈g>>a向
  切记: 地球表面上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与重力并不是一回事
  (2). 脱离地球表面而成了卫星的物体: 重力、向心力和万有引力是一回事, 只是不同的说法而已.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说到卫星就会马上写出下列方程的原因:
  = m = m
  4. 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和半径之间的关系
  (1). v= 即: 半径越大, 速度越小. (2). = 即: 半径越大, 角速度越小
  (3). T =2 即: 半径越大, 周期越大. (4). a= 即: 半径越大, 向心加速度越小
  说明: 对于v、 、T、a和r 这五个量, 只要其中任意一个被确定, 其它四个量就被唯一地确定下来. 以上定量结论不要求记忆, 但必须记住定性结论.
  动量
  1. 冲量: I = Ft 冲量是矢量,方向同作用力的方向
  2. 动量: p = mv 动量也是矢量,方向同运动方向.
  3. 动量定律: F合 = mvt – mv0
  机械能
  1. 功: (1) W = Fs cos (只能用于恒力, 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下)
  (2) W = pt (此处的“p”必须是平均功率)
  (3) W总 =△Ek (动能定律)
  2. 功率: (1) p = W/t (只能用来算平均功率)
  (2) p = Fv (既可算平均功率,也可算瞬时功率)
  3. 动能: Ek = mv2 动能为标量
  4. 重力势能: Ep = mgh 重力势能也为标量, 式中的“h”指的是物体重心到参考平面的竖直距离.
  5. 动能定理: F合s = mv - mv
  6. 机械能守恒定律: mv + mgh1 = mv + mgh2

  新课标高二
  第一章 静电和静电场
  认识静电
  一、静电现象
  1、了解常见的静电现象。
  2、静电的产生
  (1)摩擦起电: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的橡皮棒带负电。
  (2)接触起电:
  (3)感应起电:
  3、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二、物质的电性及电荷守恒定律
  1、物质的原子结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以及环绕原子核运动的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3、用物质的原子结构和电荷守恒定律分析静电现象
  (1)分析摩擦起电
  (2)分析接触起电
  (3)分析感应起电
  4、物体带电的本质:电荷发生转移的过程,电荷并没有产生或消失。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一、电荷量和点电荷
  1、电荷量:物体所带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量。单位为库仑,简称库(C)
  2、点电荷:带电体的形状、大小及电荷量分布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简化为一个点称点电荷。
  二、电荷量的检验
  1、检测仪器:验电器
  2、了解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三、库仑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库仑力跟它们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2、表达式:k=9.0×109N?m2/C2——静电力常量
  3、方向:在两个电电荷的连线上,同性相斥,异性相吸
  4、公式中k为静电力常量
  5、成立条件:①真空中(空气中也近似成立),②点电荷
  电场
  一、电场
  1、电场: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电场,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周围的电场发生的。2、电场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3、电场力: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作用力,这种力叫电场力
  电荷间的静电力就是一个电荷受到另一个电荷激发电场的作用力
  二、电场的描述
  1、电场强度:
  (1)定义:电场中某一点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为电场强度,简称场强E。
  (2)定义式:E与F、q无关,只由电场本身决定。大小为单位电荷受到的电场力
  F——电场力国际单位:牛N
  q——电荷量国际单位:库C
  E——电场强度国际单位:牛/库N/C
  (3)单位:N/C,V/m,1N/C=1V/m
  (4)方向:正电荷在该点受电场力的方向。
  (6)点电荷的电场强度:
  (7)物理意义:某点的场强为1N/C,它表示1C的点电荷在此处会受到1N的电场力。
  (8)匀强电场:各点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2、电场线:
  (1)意义:如果在电场中画出一些曲线,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这样的曲线就叫做电场线。
  (2)特点:
  电场线不是电场里实际存在的线,而是为形象地描述电场而假想的线,因此电场线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电场线起于正(无穷远),止于(无穷远)负电荷,在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起于正电荷,延伸到无穷远处;在负电荷形成的电场中,电场线起于无穷远处,止于负电荷。
  电场线不闭合,不相交,不相切,也不是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
  沿电场线电势降低,且电势降低最快。一条电场线无法判断场强大小,可以判断电势高低。
  电场线垂直于等势面,静电平衡导体,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
  在同一电场里,电场线越密的地方,场强越大;电场线越稀的地方,场强越小。
  (3)几种常见电场线的分布图形
  电场能的性质
  1、电场能的基本性质:电荷在电场中移动,电场力要对电荷做功。
  2、电势能Ep
  (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由于电场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由位置决定的能量。电荷在某点的电势能等于电场力把电荷从该点移动到零势能位置时所做的功。
  (2)定义式:——带正负号计算
  (3)特点:
  1电势能具有相对性,相对零势能面而言,通常选大地或无穷远处为零势能面。
  2电势能的变化量△Ep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无关。
  3、电势φ
  (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势能Ep与电荷量的比值。
  (2)定义式:φ ——单位:伏V——带正负号计算
  (3)特点:
  1电势具有相对性,相对参考点而言。但电势之差与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2电势一个标量,但是它有正负,正负只表示该点电势比参考点电势高,还是低。
  3电势的大小由电场本身决定,与Ep和q无关。
  4电势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动到零势点时电场力所做的功。
  (4)电势高低的判断方法
  1根据电场线判断:沿着电场线电势降低。φA>φB
  2根据电势能判断:
  正电荷:电势能大,电势高;电势能小,电势低。
  负电荷:电势能大,电势低;电势能小,电势高。
  结论:只在电场力作用下,静止的电荷从电势能高的地方向电势能低的地方运动。
  4、电势差UAB
  (1)定义: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之差。也叫电压。
  (2)定义式:UAB=φA-φB
  (3)特点:
  ①电势差是标量,但是却有正负,正负只表示起点和终点的电势谁高谁低。若UAB >0,则UBA<0。
  ②单位:伏
  ③电场中两点的电势差是确定的,与零势面的选择无关
  4U=Ed匀强电场中两点间的电势差计算公式。——电势差与电场强度之间的关系。
  5、电场力做功WAB
  (1)电场力做功的特点: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初末位置有关,即与初末位置的电势差有关。
  (2)表达式:
  WAB=UABq—带正负号计算(适用于任何电场)
  WAB=Eqd—d沿电场方向的距离。——匀强电场
  (3)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的关系:WAB=-△Ep=EpA-EPB
  结论: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
  6、等势面:
  (1)定义:电势相等的点构成的面。
  (2)特点:
  ①等势面上各点电势相等,在等势面上移动电荷,电场力不做功。
  ②等势面与电场线垂直
  ③两等势面不相交
  ④等势面的密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疏弱密强。
  ⑤画等势面时,相邻等势面间的电势差相等。
  (3)判断电场线上两点间的电势差的大小:靠近场源(场强大)的两间的电势差大于远离场源(场强小)相等距离两点间的电势差。
  第四节 趋利避害—静电的利用与防止
  一、静电的利用
  1、根据静电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和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的原理,主要应用有: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静电植绒,静电喷药等。
  2、利用高压静电产生的电场,应用有:
  静电保鲜、静电灭菌、作物种子处理等。
  3、利用静电放电产生的臭氧、无菌消毒等
  雷电是自然界发生的大规模静电放电现象,可产生大量的臭氧,并可以使大气中的氮合成为氨,供给植物营养。
  二、静电的防止
  静电的主要危害是放电火花,如油罐车运油时,因为油与金属的振荡摩擦,会产生静电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产生火花放电,容易引爆燃油,引起事故,所以要用一根铁链拖到地上,以导走产生的静电。
  另外,静电的吸附性会使印染行业的染色出现偏差,也要注意防止。
  2、防止静电的主要途径:
  (1)避免产生静电。如在可能情况下选用不容易产生静电的材料。
  (2)避免静电的积累。产生静电要设法导走,如增加空气湿度,接地等。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
(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2)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G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上,均超重}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定律是重要的知识点之一,通过光的反射定律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图和光的反射实验题是初中物理光的反射两大应用题型。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知识点一览: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概念和分类;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定律极其四大特性和作光路图步骤,光的反射练习题。
一、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概念
光的反射定律概念:光在两种物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对人类来说,光的最大规模的反射现象,发生在月球上。人们知道,月球本身是不发光的,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因此光的反射无处不在并发生在人们身边。
二、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分类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光滑表面上时反射光线也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
2)漫反射:平行光线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3)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物理现象:表面平滑的物体,易形成光的镜面反射,形成刺目的强光,反而看不清楚物体。通常情况下可以辨别物体之形状和存在,是由于光的漫射之故。日落后暂时能看见物体,乃是因为空气中尘埃引起光的漫射之故。无论是镜面反射或漫反射,都需遵守反射定律。
三、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定律(重点):
1.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入射光线与平面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平面的夹角。
2.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居于法线两侧且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3.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四、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光路图(常考知识点):
先找出入射点,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若是确定某一条入射光线所对应的反射光线,则由入射光线、法线确定入射角的大小及反射光线所在的平面,再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光线位于法线的另一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特点,确定反射光线。
五、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的四大特性(难点):
1.共面 法线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2.异侧 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和入射角的和为90°
3.等角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
4.可逆 光路是可逆的
六、初中物理光的反射练习题(包含实验题):
1、初中物理光的反射选择题
1.电视机遥控器可以发射一种不可见光,叫做红外线,用它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遥控。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沿曲线传播 C.光的反射 D.光的可逆性
2.光污染已成为21世纪人们关注的问题。据测定,室内洁白、平滑的墙壁能将照射在墙壁上的太阳光的80%反射,长时间在这样刺眼的环境中看书学习会感到很不舒服。如果将墙壁做成凹凸不平的面,其作用之一可以使照射到墙壁上的太阳光变成散射光,达到保护视力的目的,这是利用了光的( ) A.直线传播 B.漫反射 C.镜面反射 D.反射
3.如图1所示,一束光线射向平面镜,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分别为( ) A.40° 40° B.40° 50° C.50° 40° D.50° 50°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
B.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
C.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则入射角为60°
D.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约需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5×108km
5.小聪同学通过某种途径看到了小明同学的眼睛,则小明同学( ) A.一定能看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B.一定不能看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C.可能看不到小聪同学的眼睛 D.一定能看到小聪同学的全身 2、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应用题
1.(初中物理光的反射作图题)钱包掉到沙发下.没有手电筒,小明借助平面镜反射灯光找到了钱包.图中已标示了反射与入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平面镜,并画出法线。
2.(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实验题)如图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
(1)如图1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0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改变光束的入射方向,使∠i减小,这时∠r跟着减小,使∠ i增大,∠r跟着增大,∠r总是_______∠i,说明__________
(2)如图1乙,把半面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NOF上看不到________-,说明
3、初中物理光的反射实验题________。 参考答案: 1、选择题:1.C 2.B 3.D 4.A 5.A
2、应用题:1.(如图所示)
2.(1)影子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2)水中倒影:光的反射 七、生活中的光的反射物理现象:
1、我们每天都照的镜子。
2、路口放置的凸面镜。
3、汽车的观后镜。
4、我们能看见物体,物体反射了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5、太阳能加热器(太阳灶)
6、潜望镜。
7、反射式的望远镜。
上海市中考物理和化学合卷,物理分值为90分。光的折射对比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来说,则有难度。同学们需要掌握光的折射作图题和实验题相关知识点。昂立新课程针对初中各个科开设如下课程:
以上特色课程与初中学科教材匹配,授课形式分为面授和网课,面授课程班型设置不同,有1对1,1对3,15人班,30人班等形式,上海市各区授课时间也不同,具体课程详情请拨打官网热线4008-770-970咨询。


#卜恒郊# 高一物理知识点总结 -
(17164324299): 高中物理'加速度',一般都是指'匀加速度',即,加速度是一个常量 1、加速度a与速度V的关系符合下式:V==at,t为时间变量, 我们有 a==V/t 表明,加速度a,就是速度V在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变化率. 2、V==at是一个直线方程,它相当于数学...

#卜恒郊# 高一物理知识点梳理(必修1) -
(17164324299):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认识运动 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 参考系 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 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 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 2)物体的大小(线度)

#卜恒郊# 高二物理知识点梳理
(17164324299): 第一章 静电和静电场 第一节 认识静电 一、静电现象 1、了解常见的静电现象. 2、静电的产生 (1)摩擦起电: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的橡皮棒带负电. (2)接触起电: (3)感应起电: 3、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二...

#卜恒郊# 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17164324299): 高中物理必修 2 知识点总结 章节 1、机械功 具体内容 ①机械功的含义 ②机械功的计算 ①机械功原理 ②做功和能的转化 主要相关公式 ▲功 W = Fs cos α ▲ 功的原理 2、功和能 一 功 和 功 率 W动 = W阻 = W有用 + W额外 W输入 = W输出 + W损...

#卜恒郊#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
(17164324299): 以下资料由 问学堂----《理化夺分奇招》为你分享 Asktang高中物理公式总结 物理定理、定律、公式表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

#卜恒郊# 高一必修二的物理知识总结,复习用不要应付也不要太长,链接也行质量高些. - 作业帮
(17164324299):[答案] 一,质点的运动(1)----- 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 / t (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 2 –V0 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 / 2= V平=(V t + V o) / 2 4.末速度V=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 / 2=[(V_o2 + V_t2...

#卜恒郊# 高一物理1.2知识总结 -
(17164324299): 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研究对象:范围很广,从原子到宇宙都是其研究对象.故有许多分科.〈如力学,电学,光学,电磁学,量子物理学等等〉 1力学. 力学研究的中心课题是力与运动的关系. 在力学中,只研究...

#卜恒郊# 高一物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 -
(17164324299): 必修2知识点 1、功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功的定义式: 注意: 时, ;但 时, ,力不做功; 时, . 2、功率 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平均功率: ;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

#卜恒郊# 高中物理必修一各章节知识点及公式 -
(17164324299): 高一上 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提纲 专题一:运动的描述 【知识要点】 1.质点(A)(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

#卜恒郊# 高一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
(17164324299): 曲线运动1.在曲线运动中,质点在某一时刻(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是在曲线上这一点的切线方向.2.物体做直线或曲线运动的条件:(已知当物体受到合外力F作用下,在F方向上便产生加速度a) (1)若F(或a)的方向与物体速度v的方向相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