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孩子存在心理问题,家长该带她去看心理医生吗? 孩子的心理有问题,要看心理医生吗?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5

  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于大部分家长们来说,他们其实对于自己的孩子都有着非常高的期望,但是一些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今后的生活当中茁壮成长,以及在学习上比他人更加优秀,但是对于家长们来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存在心理问题的时候,那么家长们一定要记住及时的帮助自己的孩子解决心理问题,并且在一般情况下其实不用去带自己的孩子看心理医生,只有自己能够在家中解决自己孩子们的心理问题,这样才能够使得自己的孩子在人生当中茁壮成长。

  首先就是家长们一定要明白当发现自己孩子有心理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解决千万不要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当做不存在,一旦家长们忽视自己孩子们的心理问题,那么很有可能就会使得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变得不是很顺利,同时在日常生活当中,如果发现自己孩子心理存在心理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随意的带自己的孩子去看心理医生,这是因为如果再带孩子们看心理医生的话,会使有些孩子的内心变得十分的自卑,同时他们也会认为自己心里出现了问题,这样就会对他们的人生变得非常的不自信。

  其次就是家长们在带孩子们去看心理医生的时候,很有可能就会使得孩子们的内心产生一种抵抗的心理,而这种抵抗的心理很有可能就会影响家长与孩子们之间的感情,虽然说对于家长们来说他们带孩子们去看心理医生,这一个出发点是非常的好的,但是如果随意的去带孩子们去看心理医生,那么很有可能就会使得孩子们在看病的过程当中内心的抵抗心理逐渐增大,这样很有可能就会使得孩子们的成长变得非常的不顺利。

  最后就是对于家长们来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完全可以在家中给孩子们进行一些心理辅导,例如完全可以在日常生活当中给孩子们一些适当的鼓励,要知道一些孩子们能够得到家长们的肯定,这样就能够使得他们的内心变得十分的积极开朗,同时在日常生活当中还能够使得他们变得十分的自信,而这些都是他们解决心理问题的一个非常好的办法。因此对于家长们来说,在日常生活当中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心理问题,千万不要随意的去带他们看医生。



发现孩子存在心理问题一定要及时去看心理医生,这样才能够帮助孩子解决一些情绪上的问题和心理上的烦恼,这样孩子的成长才会更加健康。

应该带她去看心理医生的,因为孩子的心理问题非常的严重,这会影响孩子以后的发展。

我觉得应该去。
孩子带着父母去看心理医生。
没错,是孩子带着父母去看心理医生。
孩子出了问题,那首先是父母的教育出了问题,先把父母治好了,再说孩子。

是不应该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的,因为心理医生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压力,我们应该多注意一下平时孩子的反应,帮助孩子去解决这一困难。

我女儿心理是不是有什么问题啊?是不是应该带她去看心理医生啊?~

我很同意匿名回答的这位。
"他们就会说那么你样子做给谁看干什么!
会觉得很委屈。因此被他们逼得很消极,自残自杀并不是吓他们。
。。。 我想你的女儿也很痛苦,别只是看着她的状况而不想想自己的原因”

你不要想着教育你女儿。也要回头看一看自己有哪些做得不好。 很多时候父母只知道管教孩子而忘了察觉一下自己有哪些做得其实很过分。 因为孩子是依赖着父母的, 他们没有成熟的世界观,没有经济来源,更加没有强壮的自信心来面对父母有意的,无意的带给他们的伤害。所以你应该警惕,你的女儿正在给你发求救信号,如果你没有给与恰当的反应或者更可怕的给与了伤害, 你可能会对你女儿的一生造成伤害。

以下来只许宜铭的书的一段,建议你看看

“禁止令(stopper)形成的原因,是小时候我们从内在发出自然的需求、欲望或感情时,却受到父母长辈们的禁止,常常陷入一种不自由、被束缚的状态。

我们大约会在三到五岁时开始接受禁止令。禁止令的发生最初是父母为了保护孩子的安全而形成的,因为孩子不懂得死亡,不了解生命里面存在着许多的不安和危险,他们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充满了新鲜、好奇和极度想要前去探索的兴趣。

影响我们非常深的有下列十二个禁止令,建议读者认真去觉察这些禁止令对你目前生活的影响有多深。



不要存在



这是第一个要命的禁止令。不要存在的禁止令,来自孩童时期被体罚、羞辱、忽视的经历;在他人面前被罚跪、斥责、感受到羞辱时,会恨不得有个地洞可以钻下、希望自己消失。甚至有的父母会对孩子说:“你干脆死了算了!养你这个孩子实在没用,我应该在你出生时就把你弄死的!”父母亲用冷漠、不关心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会使你觉得自己的存在对父母而言无足轻重。在心理上,父母亲给孩子最大的伤害就是漠视。

当意识里有这个“不要存在”的禁止令时,是造成个人想要自杀的最主要根源,或者常常觉得自己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点意义,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还要继续活下去……而在与他人的互动关系中,总是觉得自己无足轻重,害怕自己成为别人的负担,认为自己的存在是多余且不必要的;每当做错事情而影响别人时,心里会有很深的自责,并且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造成的。

当然,也有一些反动力量(RC)特别强的人,为了要抗拒这种宿命或避开那种令人无法忍受的自我批判,会将自己震荡到另一个极端而刻意凸显自己的重要。



个案1:学员分享(男,25岁,工程师)

从小,因为我们家兄弟姊妹众多,父母又忙于做生意,使我觉得自己的存在对父母或对整个家庭而言一直是可有可无的,在成长过程里我一点也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对父母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我记得在中学的时候,我就一直在想关于生命与存在的事情,那个时候我常常想,也许有一天我自杀了,父母才会真正注意到我存在的宝贵和重要。长大之后对我的影响是:我经常在团体里、人群中将自己隐藏起来,我总认为自己的存在是多余且不必要的……



个案2:学员分享(女,28岁,自由业)

我是一个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在我之前是四个哥哥,我的出生似乎一点都不受重视,大约五六岁时有一次已是晚上十二点过后,我被关在屋子外,可是没有人注意到,也没有人在找我,我就很生气,干脆蹲在门口,让他们来找我。这种影响很严重,有时我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活着,常会有想自杀的念头,因为在人群中要很用力地表现,人家才会感觉到你的存在,我好像空气一样存在着。而且小时候因为家里贫穷,母亲又忙碌,我常常挨饿,长大后产生厌食的现象,因为吃是为了维持生命,不吃代表一种对生命的抗议,不要存在对我的制约非常深。





不要当自己



有些人并不是被期待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比如父母原本想生男孩,结果却生了个女孩。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对孩子有很高的期许,所以每当你展现自己的时候,他们从来没有真正看过你、正视你的需求,他们总是用自己理想中孩子应该表现的样子来评断你。还有当你流露自然的情感与需求时,父母会用应该来要求你。在这样一次次的互动过程中,这个“不要当自己”的禁止令,就渐渐进入了你的生命,为了要得到父母的赞美和夸奖,你愈来愈远离本来的自己,而成为父母所期待的样子。

这个禁止令对我们的影响是,每当你真实的情感和需求浮现时,心里便会有很深的恐惧感同时出现,你觉得自己如果表达出内心真正的需求,别人一定会变得不再喜欢你,而破坏了你与对方之间原本和谐、自在的关系。于是,在你的生命中,你渐渐懂得去迎合、讨好别人。也有一些人因为感觉这样刻意压抑自己实在太痛苦,而选择将自己反动到另一个极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变成一个不在乎别人感受的人。其实,用心理学的眼光来看,这两种极端的内在根源是源自于同等的伤害。



个案1:学员分享(女,22岁,服务业)

我们家总共有六个小孩子(一男五女),我妈会接连着生这么多女儿的原¬因就是因为想要再生个男孩,所以我记得从小我就被要求要像男孩子一样帮忙承担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我感觉他们都希望我要像个男孩子。这长大之后对我的影响是:我变得很难将自己女性特质的部分展现出来,而且很容易就去迎合别人对我的期待和要求,而对于自己真正想要做的事情却没有勇气,也无法很自然地去做。



个案2:学员分享(女,28岁,企业主管)

我的母亲是典型的教育妈妈,因为我是女孩子,她要求我要注意每一个细节,例如拿筷子的姿势、走路的样子,因为从小被要求惯了,变成我也很在乎自己的一言一行,在人际关系上很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过得很不快乐,我曾离家出走,也曾自杀过,小时很希望自己快点长大,有独立自主权,而长大后对自己及周遭的人要求都很严苛,仍然有很大的挫折感。





不要亲近



这是第三个禁止令。有些父母本身非常不善于和孩子有亲密的肢体接触,如拥抱、亲吻。小时候,父母亲愈少与你有肢体上的接触,这个“不要亲近”的禁止令对你的影响就愈大。很多时候我们周遭的父母长辈们不自觉地就让我们接受到这样的信息,成人在焦虑状况下无心的呵斥,孩子可能诠释为“不要亲近”的信息。



这个“不要亲近”的禁止令对我们长大之后的影响是:我们会有与人接近或接触上的困扰,尤其是那些你愈喜欢或是愈有权威的人,你在与他们接近时,心中会感到十分害怕和紧张。



个案1:学员分享(女,19岁,学生)

我总是感到我跟爸爸或哥哥之间一直很难亲近,也许是因为我从小就被要求要像个男孩,我心里对于这个部分一直感到很愤怒、很抗拒,因此也造成了我和父兄之间一直有解不开的心结与距离感。这个不要亲近的禁止令对我现在的影响是:我不管是在两性或同性关系上总是一再地卡在亲近后又想疏离的问题上,我无法与人在心理上或肢体上真正地亲近。



个案2:学员分享(女,26岁,广告专员)

我的爸妈很少抱我,当我看到电视上家人亲密的镜头,我会要求他们抱我,可是父母会说:“那你去当他们家的小孩好了!”让我觉得自讨没趣。还有一次我很小的时候有一次阴道发炎,我爸爸帮我擦药,我很直觉地说:“很舒服,爸爸你明天还要帮我擦呀!”我爸爸大概就把这件事告诉了我妈妈,我妈妈是很急性子的人,什么事都要快速解决,我觉得那天她是特别耐着性子、很平静地边洗澡边问我:“爸爸怎么帮你擦?爸爸对你怎样……”我觉得那件事很怪,长大后我回想起来,她的心态可能想找出我爸爸对我做了什么,而不是关心我的状况。这件事以后我爸爸再也没有帮我擦药,与我的距离也愈来愈远,愈来愈难亲近。

这对我的影响是:长大以后我在两性关系上不大敢表达自己的喜好,我的感觉是我不说实话反而能维持一份关系,因为我不敢确定表达后对方的反应。我会很讨厌我爸爸那类型的男人,只要样子跟他长得很像,年纪三四十岁、很严肃,职业是老师的男性我都会去避开。





不要属于我们



第四个禁止令是“不要属于我们”。如果小时候你的父母比较偏心,而你刚好又不是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那个人,小时候你甚至曾经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爸爸妈妈亲生的?否则的话为什么有时父母也许只是开一些玩笑说:“你根本不像我们的孩子。”也或许你小时候有被兄弟姐妹、其他小朋友排斥的经验。你的生命里就开始会有这个“不要属于我们”的禁止令。

长大之后,这个禁止令对我们的影响是:我们很难有归属感。在团体里、人群中,或是在你与别人的互动关系上,你总是感到与人格格不入。





个案:学员分享(女,24岁,会计)

从我小时候我就觉得在我们家中爸爸妈妈最疼、最重视的人是哥哥,因为他是唯一的男孩子,所以他在家中一直都很受宠,他似乎不必担负什么责任就可以得到父母对他的注意和关心。我发觉这个部分影响到我进入社会工作时,很难真正地融入一个团体或公司里面,尽管我在那里已经工作三四年了,而我却还是觉得与同事之间格格不入……

首先就是家长们一定要明白当发现自己孩子有心理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及时解决千万不要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当做不存在,一旦家长们忽视自己孩子们的心理问题,那么很有可能就会使得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变得不是很顺利,同时在日常生活当中,如果发现自己孩子心理存在心理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千万不要随意的带自己的孩子去看心理医生,这是因为如果再带孩子们看心理医生的话,会使有些孩子的内心变得十分的自卑,同时他们也会认为自己心里出现了问题,这样就会对他们的人生变得非常的不自信。


#里服标# 家长应该经常带小孩子看心理医生吗?
(15077653460): 如果重大事故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的话,不要迟疑,家长要及时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寻求专业的帮助

#里服标# 孩子叛逆,想问问大家怎么办,要不要带小孩去看下医生咨询一下啊? -
(15077653460): 有可能是叛逆期到了,不如当家长的去一下心理,跟他讨论一下更好的应对方式.有的孩子是吃软不吃硬的,但有的孩子是吃硬不吃软的,个人判断这孩子像吃软不吃硬的,试着用跟平时跟她说并不好使的方式的反方向方式跟她对话试试,像朋...

#里服标# 最近发现孩子胆小,情绪反常,是不是要要去看心理医生 -
(15077653460): 应该是碰到一些问题了,需要家长耐心亲和的询问,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建立良好的心态.虽然孩子遗忘很快,但是考虑到很多心理问题都会和小时发生的一些事有联系,所以应该慎重对待!

#里服标# 中学生心理容易脆弱要看心理医生吗? -
(15077653460): 学生心理脆弱,要是正常的范围,是不需要看心理医生的.年轻的小孩子,一般都没有经受过挫折,心理承受能力也弱,但是这个只能慢慢的成长改变,不需要特意去看心理医生.如果仅仅因为脆弱就去看心理医生,会对孩子产生负面的影响.认为自己心理不健康,胆小,怕事,甚至会更加懦弱. 随着年龄的增长,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困难也就会越来越多,家长或者老师,需要锻炼的是,学生的勇气,学生的承受能力,要勇于面对失败,失败并不丢脸,失败才是成功之母. 让孩子越挫越勇,勇于挑战困难,才是正确的,并没有要到去看专业心理辅导的程度.

#里服标# 小孩性格忽然大变,不愿交朋友,变得内向了,喜欢自己一个人玩一个人沉默,需要带看心理医生吗? -
(15077653460): 忽然大变,这个可能会有点不正常喔,可以先试着和他谈谈,问问怎么最近都不跟朋友出去玩啦?是因为什么原因?然后再考虑怎么开导!先不用去看医生吧,不然小孩暗地里就会觉得自己心理有缺陷了!

#里服标# 我的孩子是该找心理医生还是该找心理咨询师? -
(15077653460): (这位家长,我想说得直接一点可以吗?) 孩子这样的表现,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你的描述,你对孩子的成长有过度干涉、过分紧张的嫌疑. 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尤其过分紧张了. 孩子厌学,他不是以一种轻松快乐的心情面对学习的,...

#里服标# 我的儿子心里有病了,想不开,咋办? -
(15077653460): 这个应该是缺乏父母的陪伴,好好的沟通交流,陪伴一起学习,一起玩耍,开导一下就可以啦.

#里服标# 孩子很叛逆 怎么办?该看心理医生吗 她是六年级 -
(15077653460): 最好不要去看心理医生,那样反而会让孩2113子更加叛逆.而且心理医生也不见得一下就能医好. 六年级,12岁吧,叛逆很正常.如果实5261在担心,可以尝试多与其相处.在孩子失败的时候,多支持他(她)4102.最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失败的原因.或者,如果1653你在工作上很优秀,可以试回着然每个孩子参加你单位的业余活动,让他知道你是多么厉害.这样答,孩子慢慢就会觉得你很了不起.叛逆心理自热就慢慢消失了.

#里服标# 孩子叛逆,看人家的眼神都不对,要去看心理医生吗 -
(15077653460): 你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如果不严重,是不需要的.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常健康的心理,但是反应强烈的时候却是一种反常心理.如果孩子的叛逆特别严重的话,是有必要去看一下心理医生的.不过还是希望家长能够多关心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