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中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历史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7

新中国建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的起始时间为新中国建国至改革开放前。当时主要是对那些来华的外宾所展开的。中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管理局与1964年正式成立。

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的第二个时期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步入正轨和全面振兴的发展时期。1978年至80年代中期,及接待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80年代至1997年,入境旅游和哪里有并行发展的阶段。1997年至今,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的阶段。

扩展资料: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他们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又称无烟工业、无形贸易。

狭义的旅游业,在中国主要指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以及专门从事旅游商品买卖的旅游商业等行业。广义的旅游业,除专门从事旅游业务的部门以外,还包括与旅游相关的各行各业。旅行游览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级的社会消费形式,往往是把物质生活消费和文化生活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的。



近年来,我国旅游业作为一门新兴的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
的发展。旅游理论的建设亟待完善。本文论述了旅游文化的内涵、特征,并初步
探讨了旅游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认为,旅游活动的历史与人类的
历史相始终;旅游文化是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它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旅游文化具有继承性、创造性、服务性和时空差异性;
旅游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在旅游经济、旅游管理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
设中有巨大作用。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
要,它正在成为整个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兴衰成败。
与此相适应,旅游文化的研究也正在向纵深发展,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其内容亟
待建设和完善。因此,深入探讨旅游文化的特征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具有重要意义。

旅游,在我国先秦典籍中称为“观光”。《易经?观卦》中“观国之光”的
爻辞,就是观瞻一个国家或地区优美的风景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旅游”一词,
最早见于南朝梁沈约的《悲哉行》一诗:“旅游媚年春,年春媚游人。”从沈诗
看,旅游在当时已含有外出旅行游览的意思了。从字面上理解,旅游是指人在空
间中有目的的活动??到异地他乡去旅行游览。它是人类生命存在的一个部分,
是一个人生命系统的开放和拓展,它能导致人们性格的补充和完善。从这个意义
上说,旅游的历史和人类的历史相始终。远古时代,人们为了争取最佳生存空间,
采取了种种方式,其中就包括旅游。人们在崇拜远方心理的驱使下,怀着对异地
的憧憬,不知不觉迈出了旅游的第一步,从此一发不可收。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就是西周时穆王西游的故事。据《穆天子传》载,这位意气风发的君王,对当时
传说中的西王母之邦羡慕不已,于是率领大批随从,驾八骏,跋山涉水,直达其
向往胜地??西王母之邦,并与西王母作了愉快的会谈。虽然至今仍有人怀疑《
穆天子传》的史料真实性,但也不能断然否认周穆王的这次西游。此外,在《淮
南子》、《山海经》中也有不少类似的记载,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对周围未
知环境的探寻和求索的强烈愿望。是早期人类渴望旅游的复杂思维活动的写照。
近现代意义的旅游,肇始于十九世纪中叶。从此,人类的旅游活动出现了崭
新的面貌,旅游业逐渐成为一项新兴产业得到蓬勃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束后,由于现代化喷气式飞机的应用和国际航线的增加,世界范围内的旅游获
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旅游,作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
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也成为一个经营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不可低估
的作用。
综观旅游发展史,虽然各个时期都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但在本质上却有
许多共同之处,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追求的文化享受。文化,作为旅游的灵
魂,始终蕴含在旅游活动中,表现出极大的魅力。广义的文化,是指人们在生产
和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文化有很强的民族性和发展性,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它们的地域性决定了
文化的差异性。但是,地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必然相互联系、相互交流,而人
类的旅游活动,就是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结合的运动。
旅游,既是一项经济活动,又是一种文化行为。经济是旅游得以发展的前提,
是旅游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旅游虽然不以从事经济活动为目的,但却以经济形式
表现出来,旅游者为达到和实现他的目的,对旅游过程中的行、吃、住、游、购、
娱各方面在经济上作必要的花费,而且社会也必须为这种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进行相应的经济活动。旅游过程中的各种经济活动相互依赖、互为条件地相互影
响而成为一个整体。因此,也可以说,旅游是以经济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
社会活动。发展旅游业,能够极大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以上海市为例,自1
979年至1994年的16年间,累计接待入境游客1157万人次。旅游外
汇收入215亿万元人民币。1995年,上海旅游业创利达87亿元外汇人民
币,在上海的国民经济总产值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把旅游活动说成是单纯的
经济活动,是不全面、不科学的。旅游的主旨和内涵,主要是文化。因此,组织
旅游和参与旅游的一切活动,必然与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对旅游者来说,经济
在旅游活动中起保障作用,仅仅是物质条件,文化和精神享受才是主要目的。因
此,只有文化介入和沟通的旅游,才能摆脱单纯的旅行活动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
旅游。
但是,旅游文化并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
它是环绕旅游活动有机形成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它以一般文化的内在
价值为依据,以行、吃、住、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
体、旅游中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始终作用于旅游活动整个过程。
旅游文化最早伴随着旅游活动而产生,但它形成之后,就相对独立于社会文
化的各个领域,显露出自己的个性,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旅游文化有自己
特定的内容。它覆盖和包罗了与旅游业相关的一切文化事业,文化研究和文化环
境。首先,旅游文化包括人们对旅游的理论研究成果,如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
学、旅游心理学、旅游美学、旅游文学、旅游地学、旅游教育学、旅游影视艺术
等,具有为旅游业奠基和定向的作用。其次,旅游文化是在与多学科的结合、碰
撞、熔汇过程中形成的学科和专业,它主旨鲜明、内容丰富、研究内容独具特色。
此外,它还肩负着为旅游业服务,提高旅游品位和格调的任务,如主要体现在行、
吃、住、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中的特色文化:满汉全席、孔府家宴是食文化;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酒文化;曲阜仿古马车游是行文化;建在树上的
“空中旅馆”是住文化;仿唐歌舞是艺术文化;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观看杂技表
演是娱乐文化。对旅游者来说,旅行游览、食宿、服务、旅游环境的文化氛围直
接影响着他们的旅游活动。第三,与旅游有关的文化载体,如机场、车站、餐馆、
市场、导游人员等,都能通过不同的角度和多种方式给游客以文化的熏陶和启迪。
因此,旅游组织者对旅游文化的重视程度和开发水平,往往成为旅游活动成败的
关键。

新中国建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的起始时间为新中国建国至改革开放前。当时主要是对那些来华的外宾所展开的。中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管理局与1964年正式成立。
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的第二个时期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步入正轨和全面振兴的发展时期。1978年至80年代中期,及接待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80年代至1997年,入境旅游和哪里有并行发展的阶段。1997年至今,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的阶段。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

新中国建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的起始时间为新中国建国至改革开放前。当时主要是对那些来华的外宾所展开的。中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管理局与1964年正式成立。
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的第二个时期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步入正轨和全面振兴的发展时期。1978年至80年代中期,及接待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80年代至1997年,入境旅游和哪里有并行发展的阶段。1997年至今,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的阶段。

扩展资料: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他们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又称无烟工业、无形贸易。
狭义的旅游业,在中国主要指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以及专门从事旅游商品买卖的旅游商业等行业。广义的旅游业,除专门从事旅游业务的部门以外,还包括与旅游相关的各行各业。旅行游览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级的社会消费形式,往往是把物质生活消费和文化生活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的。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生态旅游的内涵。

生态旅游(ecotourism)是由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Ceballas-Lascurain)於1983年首次提出。 当时就生态旅游给出了两个要点,其一是生态旅游的物件是自然景物;其二是生态旅游的物件不应受到损害。 在全球人类面临生存的环境危机的背景下,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觉醒,绿色运动及绿色消费席卷全球,生态旅游作为绿色旅游消费,一经提出便在全球引起巨大反响,生态旅游的概念迅速普及到全球,其内涵也得到了不断的充实,针对目前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的状况,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一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回归大自然旅游”和“绿色旅游”;针对现在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旅游业从生态旅游要点之二出发,将生态旅游定义为“保护旅游”和“可持续发展旅游”。同时,世界各国根据各自的国情,开展生态旅游,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

与传统旅游相比,生态旅游的特征有:
(1) 生态旅游的目的地是一些保护完整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系统,参与者能够获得与众不同的经历,这种经历具有原始性、独特性的特点。
(2) 生态旅游强调旅游规模的小型化,限定在承受能力范围之内,这样有利于游人的观光质量,又不会对旅游造成大的破坏。
(3) 生态旅游可以让旅游者亲自参与其中,在实际体验中领会生态旅游的奥秘,从而更加热爱自然,这也有利于自然与文化资源的保护。
(4) 生态旅游是一种负责任的旅游,这些责任包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责任,对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等。由于生态旅游自身的这些特征能满足旅游需求和旅游供给的需要,从而使生态旅游兴起成为可能。


中国的发展历史,不是学这个的,还真不知道!


#公忠侧# 我国旅游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
(15635855994):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所谓朝阳产业,它的发展前景广阔可观,当今的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国家的重点发展项目,我国的旅游市场规模稳步扩大.但是相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

#公忠侧# 中国的旅游概况如何?
(15635855994):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业空前繁荣,成为 中国迅速发展的新兴经济部门.旅游资源丰 富,历史悠久,文化传统别具一格,无论是 自然风光、文化古迹,还是民族风情和革命纪念地,都有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的内容.其 中名山秀水、涌泉飞瀑、雪山险峰吸引了无 数海内外游客,如长江三峡、杭州西湖、台 湾日月潭、海南的“天涯海角”、吉林长白山 天池等.此外,还有一些古建筑和艺术宝藏, 如承德避暑山庄、南京明孝陵、洛阳龙门石 窟、拉萨布达拉宫等.当然,一些极具地方 特色的风土民俗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原因, 如傣族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 的火把节,以及汉族端午节的赛龙舟、元宵 节的舞龙灯等.

#公忠侧# 中国旅游的发展历程与欧美地区相比有哪些差异 -
(15635855994): 我觉的;1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收入并不高,所以消费水平会制约国内旅游业的发展. 2入境旅游也可以提高地区知名度. 3入境旅游便于与国际接轨 4我是认真回答的,没有抄袭别人的.

#公忠侧# 举例说明中国旅游资源的总特点 -
(15635855994): 首先是民族特色,寓民族共性于地方个性之中.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是我们的民族共性,各地旅游资源的特点是其地方个性.例如风景如画的漓江和雄伟壮观的万里长城都有它们各自的个性.开发旅游资源必须使其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

#公忠侧# 什么是旅游业 -
(15635855994): 旅游事业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部门.它是以旅游资源、旅游设施为条件,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一种服务行业.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的旅游事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旅游事业同农业、工业、商业...

#公忠侧#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 -
(15635855994):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

#公忠侧# 旅游产业是什么时候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的 -
(15635855994): 旅游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第一,旅游产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经历了长期历史发展过程 现代旅游产业产生于19世纪,在20世纪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旅游产业获得了相对和平与稳定的发展环境,迅速成为一个新兴产业.

#公忠侧# 中国旅游标志的由来,简洁一点 -
(15635855994): 中国旅游标志来自马超龙雀(东汉铜奔马),是一件国家级文物(青铜器).东汉铜奔马在1983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6年被定为国宝级文物,2002年1月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相关介绍: 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