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字有时候读二声有时候读四声 "和"字什么时候读二声,什么时候读四声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0

在四声字前面,“不”字读二声,如“不会”、“不是”,其它时候读四声。

读音:bù、fǒu  

意思:

一、[ bù ]

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

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

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

二、[ fǒu ]相当于“否”。

组词

1、不定[bù dìng] 不稳定;不安定。

2、不要[bù yào] 表示禁止和劝阻。

3、不同[bù tóng] 不相同;不一样。

4、不许[bù xǔ] 不允许。

5、不是[bù shi] 过错;过失;缺点。

6、不快[bù kuài] (心情)不愉快。



“不”是四声的,“是”也是四声的,所以连起来读要变声调,这时就是读二声的了,如“不会”、“不要”等;其它的,如“不行”、“不可以”等都是念四声的,嗯,应该是这样吧

不其实只有一个音bu四声,但在口语中我们习惯将四声前的不字读成bu二声,
例如,不要,yao是四声,所以bu读二声,但写出来还是四声
像不好,好是三声,所以bu还读四声

不在四声前是二声
如不逊
其他的都是四声

不字和一字不是多音字,为啥有时读第一声,有时读第四声?~

这个是普通话规定的变调:

变调规律如下:

在实际说话中,“一”和“不”在与其它音节连接时,会发生一种有规律的变调现象。
  (1)“一”的变调:
  “一”的本调是一声,它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作为序数“第一”的省略时,仍读一声。例如:一、二十一、第一、初一、一班。在下面几种情况下,
“一”会发生变调现象:
  1)在四声前念二声。例如:一样,一下子、一座、一位、一次、一块儿。
  2)在一声、二声、三声字前念四声。例如:大吃一惊、一般、一年、一门、一口、一起、一种。
  3)夹在重叠动词中间时念轻声。例如:试一试、想一想、看一看。
  4)用在动词、形容词与量词中间一般也读轻声。例如:去一趟、认识一下儿、好一点儿、贵一些。

  (2)、“不”的变调:
  “不”的本调是四声,它在单独使用、用在词句末尾或用在非四声字前时,仍读四声。例如:不、不高、不知道、不同、不习惯、不瞒你说、不少、不好、不满意。

  在下面几种情况下,“不”会发生变调现象:
  1)在四声字前念二声。例如:不要、不错、不是、不再、不认识。
  2)用在动补结构的词语中间或相同词语中间时念轻声。例如:起不来、说不定、用不着、差不多、等不及、能不能、会不会、贵不贵、认识不认识。

1. 发音:hé
(1)平稳,和缓
(2)协调,关系好,均衡。

米字格中的 (2张)

(3)和解,媾和。
(4)不分胜负,如:和棋。

(5)数字之间相加的结果,也叫和数。
(6)日本民族与服装,如和服,大和民族。
(7)跟,如:和你商量。
(8)介词,表示相关、比较,如和他比。
(9)并列,如:理论和实践。
(10)或者,如:无论数量和质量都有提高。
书法和
(11)古代的姓氏之一:和氏璧。
(12)连带:和盘托出(完全说出来)。和衣而卧。
(13)连词,跟、同。如:我和老师打球。
(14)姓氏之一,和姓。
(15)表示并列结构。
2. 发音:hè
〈动〉
(1) 应和;跟着唱 [join in (the singing)]。
荆轲和而歌。——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
拊石而和之。——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当哭相和也。——清·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唱和;曲高和寡;和歌(应和他人之歌声而唱歌)。
(3) 附和;响应[follow;echo;respond to]。如:和从(附和顺从);一倡百和;一唱百和。
(4) 以诗歌酬答;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作诗。词 [compose a poem in replyto oneby another poet using the same rhyme words]。如:和章(酬和他人的诗章);和答(酬答别人的诗);和酬(以诗酬答他人)。
(5) 答应;允许 [agree]。如:和应(犹应和)。
3. 发音:huó
混合,如:和面
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和面。和泥。
姓氏(huó)河南安阳滑县一带方言。
4. 发音:hú
麻将用语,成功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有'胡牌'说法属误。
5. 发音:huò
(1)混合粉状或液状物。
(2)次数,多洗几和。
粉状或粒状物搀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和药。奶里和点儿糖。和弄。和稀泥。
量词,指洗衣服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洗了三和水。
6. 发音:huo
无字义,仅为衬字,在双音节词语中作为动词的词尾或形容词的词尾,在字典中不单立读音。此音在某些方言中有时弱化为hu,甚至再次弱化为he,就像后面所举第9条。
用于词语“暖和”、“软和”、“匀和”等形容词以及“掺和”、“搅和”等动词。
7. 发音:hàn
在台湾地区国语中,“和”字作为连词使用时,在日常口语中读作hàn,但正式读音中读hé。(源自老北京口语,不过在大陆已基本绝迹。)(在中国大陆晋西北、陕北、内蒙(鄂尔多斯、内蒙呼和浩特和内蒙包头一带)一带的方言口语中,仍然如此发音。)另外,山东有些地方方言中将“和”读为hào、hèn。
W:发音:wo
粤语区“和”字的发音方式,意思和普通话的一样。
8. 发音:wo
在表示日本或日本人的时候,读音和字义与倭字相同。例如,大和(倭)朝廷、和(倭)服、和(倭)侨。具体请参照日本语文,特此注明。


#籍朱莲# “不”的发音什么情况下发第二声,什么情况下发第一声 -
(18838876784): 只有一个“不”字或“不”字后面紧接着的字为非第四声时,读音为四声bù; 例如:不(bù)法(fǎ)之徒 如果后面的字也是四声,需要变调,变成bú. 例如:不(bú)是;不(bú)对

#籍朱莲# “不”字的读音问题 -
(18838876784): 这涉及到汉语声调中的变调问题: “不”的本调是去声,单读时或在词句末尾时读本调.例如:不、就是不.在阴平、阳平、上声的前边仍读本调 . ⑴“不”加阴平,例如:不说、不高、不听. ⑵“不”加阳平,例如:不来、不直、不能. ⑶“不”加上声,例如:不走、不好、不肯. “不”在去声的前边改读为35阳平.例如:不去、不累、不会.

#籍朱莲# “不”是四声,为什么读二声? -
(18838876784): 正常只有四声,在口语里读二声,如(不是)

#籍朱莲# 为什么“不” 没有第二声? -
(18838876784): 现代汉语中的多音字,其两个或多个读音的意义要有明显的不同或者区别.楼主所说的不在去声前面变为阳平,只是语言习惯的变调,意义没有变化,与之相似的还有一,同理在去声前也要变为阳平,比如一个、一对、一副等.现代汉语中的变调还有很多,比如两个上声在一起时,第一个要强读为阳平,比如委婉、老李等.因此,有规律可循的声调变化,标示多音字是不合理的.

#籍朱莲# 为什么相同的意境中,不和不的发音不同??
(18838876784): 您说的这个例子反映的是现代汉语中的语音变读现象.“不”本音是四声,在非去声(一、二、三声)前读四声,在去声(四声)前则变读阳平(二声).“买”是非去声字,“去”是去声字,所以“不买”中“不”读四声,“不去”中“不”读二声. 还有“不”的不同读音与是否表示否定无关.您只要掌握了“不”的变读规律就可以分辨它的不同声调了.

#籍朱莲# 不顾一切的拼音的不为什么第四声 -
(18838876784): “不”和“一”在汉语比较特殊,他们后面组词那个字是一、二声它就读四声,后面的读三、或四声,它就读二声.这里顾是四声,所以“不”就读二声了.

#籍朱莲# “不”念什么?“不是”呢?为什么?
(18838876784): 不字后面的字如果不是读四声的,不字都读四声, 后面的字如果为四声时不字都读二声. 不为什么,这是汉语几千年下来的传统,为了语气通顺,发音流畅.

#籍朱莲# 为什么“不”字在字典里只读第4声,但“不对”“不是”“东方不败”等词中的“不”字读第2声?这算普通话不标准吗? - 作业帮
(18838876784):[答案] 这就是传说中的“变调”,不算普通话不标准. 不 bù 只有一个“不”字时,读音为四声bù,但是如果后面的字也是四声,需要变调,变成bú. 例如:不(bú)是 不(bú)对 变调: 普通话的音节在连续发出时,其中有一些音节的调值会受到后面的音...

#籍朱莲# “不”字到底是不是多音字?不自量力,读二声,不劳无获,读四声,而?
(18838876784): 不bù (用于某些特殊意义的古音读fǒu)要点注意 “不”的变调“不”在同去声(第四声)字搭配时声调发生变化,凡用在去声字前,一律读第二声(阳平);其他情况下,声调不变,均读去声.“不”读阳平的常用词有:不必 不变 不错 不大 不但 不到 不定 不动 不断 不对 不够 不顾 不过 不见 不尽 不快 不愧 不利 不料 不论 不妙 不配 不日 不善 不是 不外 不像 不要 不用 不在 不正 不致 不至 不做 不作

#籍朱莲# 不是“不”为什么念第二声 -
(18838876784): “不”和“是”这两个单字都是第四声,当两个第四声连在一起时,第一个字就读成第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