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理学是什么?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5-31
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的关系 随着体育运动事业的不断发展,体育运动的分化日益突出。就目前而言,体育运动大致分为三个领域,即体育教育教学领域、竞技运动领域和大众健身运动领域。由于这三个领域的蓬勃发展,促进了运动心理学的不断分化。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传统的运动心理学已经在运动表现之外拓展了相关的研究领域,最值得注意的研究领域包括生理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而且,在运动心理学的文献中,锻炼心理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anshel,2003)。体育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则更早一些。如原苏联的丘奇马疗夫在20世纪20年代就研究了学校体育课对学生智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影响。 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三者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有联系,主要源于体育教育教学、竞技运动和大众健身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将体育看成是广义的体育,体育就应该包括体育教育教学、竞技运动和大众健身运动三个领域。不管哪一个领域,实际上都是围绕人参与身体练习活动这一中心主题展开研究和讨论的。由此可见,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是围绕人从事身体练习活动中发生的心理现象展开研究和讨论的,具体来说,三者研究的共同点在于:第一,研究的对象都是参与身体练习活动的人;第二,研究的内容涉及到从事身体练习活动中人的心理现象,如认知、情感、动机、个性等等;第三,研究方法相同。 三者研究的不同点在于:第一,研究的主要目的不同,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教与学的效果;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提高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锻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前因和心理效应。第二,研究的具体对象不同,如体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也包括教师;运动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运动员,也包括教练;锻炼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大众。第三,研究的内容侧重点不同,体育心理学虽然也研究学生在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条件下所有的心理现象,但更应该侧重研究如何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完善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运动心理学应该侧重研究与运动表现和成绩有关的心理学问题,即研究如何通过心理学的手段和方法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成绩等;锻炼心理学应该侧重研究影响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体育锻炼对锻炼者的情绪体验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等等,它不关心与运动表现和成绩的有关心理学问题。 张力为、任未多(2000)曾对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在研究重点上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指出,即便是相同的心理学主题,三者的研究侧重点也有所不同(见表1-1)。 表1-1 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部分研究内容的侧重点 领域 运动心理学 体育心理学 锻炼心理学 动机 运动员成就动机 学生参与体育学习 大众参与体育锻炼 的动机 的动机 目标设置的成效 目标设置的成效 锻炼的坚持性 情绪 竞赛焦虑对成绩 体育活动对情绪的 锻炼活动对焦虑和抑 的影响 的影响 郁的影响 赛前、赛中的应 锻炼产生的积极愉快 激控制 感受 人格 运动员人格对运 体育教育教学对人 体育锻炼对人格的 动成绩的影响 格的影响 影响 运动训练对运动 员人格的影响 技能学习 高水平技能学习 中、低水平技能学习 归因 运动员的归因特点 学生的归因特点 归因对运动训练的 归因对体育学习的影响影响自我观念 整体自我概念 身体能力自我概念 身体能力自我概念 独立自我与互联自 外观体貌自我观念 外观体貌自我概念我群体凝聚力 群体凝聚力与运 师生的交往与合作 动成绩的关系 (改编自张力为、任未多,2000) 从已出版的数本教材和著作来看,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研究体系和内容有所区别,各有特点。如anshel(2003)所著的《运动心理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内容体系为:(1)科学的运动心理学,(2)成功运动员的特征,(3)运动员的运动动机,(4)归因:对运动表现和比赛结果的原因的解释,(5)应激、焦虑和唤醒的调控,(6)运动中的攻击行为,(7)运动队凝聚力和群体动力学,(8)运动中的领导,(9)交流与咨询技术,(10)教年轻人运动:一个特别的考虑,(11)应用锻炼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领域出现的一个新的研究方向,(12)运动员的自我谈话,(13)思考和未来的方向。从anshel所著的《运动心理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内容体系来看,除第十一章是锻炼心理学的内容外,其他章节都是典型的运动心理学内容。 再如,seraganian(1993)所著的《锻炼心理学:体育锻炼对心理过程的影响》的内容体系包括:(1)锻炼心理学的历史和理论基础,(2)有氧体能及其对心理应激的反应,(3)有氧体能与身体活动的理论描述和定量研究,(4)急性有氧练习对情感的益处,(5)锻炼心理学的meta-analytic,(6)人类对急性心理应激源的sympathetic 反应,(7)实验与观察研究方法,(8)老年人的锻炼心理效应,(9)增强体能的社会心理因素,(10)发展锻炼心理学,(11)体育锻炼降低应激的认知观点,(12)有氧练习在预防和治疗方面的作用,(13)锻炼心理学的现状与未来方向。由上可见,锻炼心理学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 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的分离越来越明显,这一现象在东欧、日本等比较突出,如日本松井三雄所著的《体育心理学》被学者们认为是一门比较“正宗”的体育心理学教材(季浏,1994)。他所著的《体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包括:(1)体育与体育心理学,(2)大肌肉活动的心理学性质,(3)从体育角度看儿童的发展,(4)体育的学习,(5)从体育角度看个人差异(松井三雄,1985) 总体而言,美国更突出运动心理学的研究,虽然在运动心理学的教材或著作中也包含锻炼心理学的内容,但已强调运动心理学与锻炼心理学的分离,然而,运动心理学与体育心理学的分离不明显。中国已逐步显现运动心理学与体育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的分离。这从以下三本书中可以窥见一斑。如季浏、符明秋(1994)所著的《当代运动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包括:(1)运动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2)运动个性,(3)运动注意,(4)运动唤醒,(5)运动焦虑,(6)运动焦虑的调节,(7)运动动机,(8)目标设置,(9)运动归因,(10)心理社会因素与运动损伤,(11)身体活动与心理健康,(12)运动员的攻击性行为,(13)教练员的领导心理和行为,(14)运动队的群体心理。 再如,颜军(2001)所著的《体育心理论稿》的内容体系包括:(1)我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与反思,(2)体育教育与心理发展,(3)体育学习心理指导,(4)体育学习策略,(5)体育学习中的焦虑,(6)运动技能学习心理,(7)体育教学交往心理,(8)体育教学环境心理,(9)体育教学方法的心理机制 又如,季浏等(2006)所著的《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内容体系包括:(1)锻炼心理学研究概述,(2)体能与体育锻炼,(3)体育锻炼与认知和情绪,(4)体育锻炼与人格,(5)体育锻炼与心理疾病的防治,(6)体育锻炼的消极心理效应,(7)增进心理健康的运动处方,(8)青少年儿童锻炼心理效应,(9)老年人锻炼心理效应,(10)体育锻炼产生良好心理效应的生理机制,(11)体育锻炼增进心理健康的心理机制,(12)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研究的展望。

~


#刁瞿律# 体育心理学的多维性含义是什么 -
(13237283853): 含义

#刁瞿律# 体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性质是什么?
(13237283853): 就学校体育教学活动而言,它要求学生运用各种感官(视觉、听觉、动觉、触摸觉、平衡觉等感觉器官),认知所要的是什么动作,什么运动技术,其结构如何;同时要反...

#刁瞿律# 体育心理学和申请教师资格证中的心理学有什么区别 -
(13237283853): 一个是研究体育方面的,是单方面的!而另一个是学生的心理!

#刁瞿律# 体育运动心理学的作用意义 -
(13237283853): 传统运动心理学观点认为,高水平运动主要反映在信心、注意和动机方面的变化但这些心理结构是怎样为什么会作用肌肉运动并不清楚.神经科学通过研究大脑活动过程把心理学与身体运动质量连接起来,从运动功效的角度解释“心理—运动”...

#刁瞿律# 体育心理学的正文是什么?
(13237283853): 研究体育过程中师生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品质形成和发展规律的教育心理学分支.其主要内容是:体育教学心理、体育训练心理和心理训练、体育竞赛心理、个性特征与体育...

#刁瞿律# 谁知道运动心理学就业前景如何不知道运动心理学都学什么啊就业前景怎
(13237283853): 运动心理学 这也是一门很有意思的专业,它是传统心理学科的一个分支,但又具有鲜明的体育特色.众所周知,国际重大赛事的比赛比的不仅是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实战经验,更大程度上是运动员的心理素质的较量.很多技术水平很高的运动员往往因为心理素质不稳定而严重影响了原有水平的发挥而与冠军失之交臂.运动心理学专业的办学目标正是要培养系统掌握心理学和体育运动基本理论,具备比较扎实的应用心理学基础知识和有熟练的应用运动心理学专门技能,能在体育、教育、文化、卫生等机构和部门中从事教学、咨询和技术开发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我觉得前景很好 体育运动随着奥运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 接受

#刁瞿律# 体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心理防御机制“? -
(13237283853): 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刁瞿律# 体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需要”? -
(13237283853): 需要就是有机体在内外条件刺激下,对某些事物希望得到满足时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 需要是人脑对生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反映. 人为了求得个体和社会得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求一定的事物.例如,食物、衣服、睡眠、劳动、交往等等.这些...

#刁瞿律# 体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心理暗示“? -
(13237283853): 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的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我们在生活中无时不在接收着外界的暗示.比如,电视广告对购物心理的暗示作用.在无意识中,广告信息会进入人们的潜意识.这些信息反复重播,在人的潜意识中积累下来.当人们购物时,人的意识就受到潜意识中这些广告信息的影响,左右你的购买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