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的后代有什么? 刘伯温的后代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刘伯温的后代有长子刘琏、次子刘璟、长孙刘廌、十一世孙刘世延、刘孔昭等,介绍如下:

1、刘琏,刘基长子,生于1348年(元顺帝至正八年),1377年(明洪武十年),与胡惟庸的党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

2、刘璟,刘基次子,生于1350年(元顺帝至正十年),少年通经,才学过人,明太祖念基,每岁召璟同章溢子允载、叶琛子永道、胡深子伯机入见便殿,燕语如家人。后因对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

3、刘廌,字士端、号约斋,又号闲闲子,浙江青田人,是明代刘伯温的长孙,参政公刘琏的长子,世袭诚意伯、光禄大夫,职官正一品。

4、刘世延,是诚意伯刘基十一世孙,诚意伯刘瑜孙,属于青田人。

5、刘孔昭,明浙江青田人,号复阳。刘基后裔,袭封诚意伯。崇祯十七年(1644)任武操江。明亡,在南京拥立福王,与马士英,阮大铖朋比,权倾一时。清兵入南京,逃出海,举兵抗清。顺治十一年随张名振攻入镇江。遇风浪,死于海上。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基



刘伯温一般指刘基(明代政治家、文学家),其后代如下:

七世祖刘延庆,曾任北宋宣都统少保,累官至镇海军节度使。靖康之难发生,在于领残部逃离时,死于敌人箭下。

六世祖刘光世,字平叔,刘延庆次子,官至太师杨国公。

曾祖刘濠,在宋代做翰林掌书,曾义救反元义士林融及多位义民,而让自家烧毁,之后人们甚至预言,这样的义行,将会为后代子孙带来福泽。

祖刘庭魂,字尚德,十分博学,曾涉猎天文、地理、阴阳、医卜等学问,曾任元朝太学上舍的官职。

父刘炝,字如晦,是一位饱学之士,官职是遂昌教谕。

刘基娶富氏,封永嘉郡夫人。继室陈氏、章氏,章氏为朱元璋所赐。长子刘琏、次子刘璟为陈氏所生,二女为章氏所生,适吴彪、沈安。

刘琏,刘基长子,生于1348年(元顺帝至正八年),1377年(明洪武十年),与胡惟庸的党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

刘璟,刘基次子,生于1350年(元顺帝至正十年),少年通经,才学过人,明太祖念基,每岁召璟同章溢子允载、叶琛子永道、胡深子伯机入见便殿,燕语如家人。后因对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

扩展资料

刘基在辅助朱元璋消灭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历史活动中发挥了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政治思想

施德政、得民心是刘基治国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建功立业的思想理论依据。民本思想是刘基德政的出发点,不仅具有政治性,而且还有经济性,是统治者施政的基本方针,并通过生产实践和一生的亲民行动为表率。

2、学术思想

刘基的儒学思想对明初的学风产生了直接影响,其融会理学诸派,又以儒道互补,体现了明初思想的特征,影响了明初学术思想的走向。

3、建国谋略

对于消灭陈友谅和张士诚的先后问题上,刘基正确分析了当时的军事形势提出先灭陈友谅再取张士诚的正确建议,为朱元璋歼灭群雄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基 (明代政治家、文学家)



刘伯温的后代据现有资料显示为两个儿子,一个是刘琏,是刘伯温的长子,生于1348年。还有一个儿子叫刘璟,生于1350年。现在刘伯温的后人有高成就的有刘化章,刘伯温21世裔孙,国家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还有一位是刘显佑,曾任瑞安市人大常委和政协委员,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刘伯温是历史上的人物,其后代在现代社会中的情况不得而知。多数人认为,刘伯温的后代可能相当普通,与一般人没有太大区别。

  据有关文献记载,刘基的先祖是丰沛(今江苏一带)人,后迁往鄜延(今陕西一带)。北宋灭亡,刘基的七世祖乃南宋初年荣国公、鄜王刘光世“南渡”到临安(今杭州一带)。据周群教授考证,刘光世到江南后,虽也“屡 刘基彩像
  屡迁寓”,“ 但大致不出今浙江境内”。刘光世之子尧仁后迁居丽水竹洲,而刘尧仁之子,也就是刘基的五世祖刘集卜居当时的青田县南田武阳,至此刘集一支就在南田一带繁衍生息,现南田武阳还有“宋处士刘集墓”。刘基的曾祖刘濠、祖父刘庭槐、父亲刘爚和刘基都生长在南田武阳。   元武宗至大四年刘基出生于江浙行省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旧属青田县九都武阳村)。为了纪念刘基,后世把这个村加上旁边一些村划分为文成县(因刘基谥号是文成公)。刘基的父亲刘熵为人正直,才智出众,10岁时,就和祖父刘濠一起设谋挽救了许多同邑人的性命。 原来,南宋灭亡后,青田县一带的起义军也相继被元军围剿四散,潜伏下来。元朝统治者为了斩草除根,巩固他们的政权,派浙东道宣慰副使苟贴儿在青田县调查反元义军的情况。他们在叛徒李熊的提供下,造了一个黑名册,准备上报朝廷,予以镇压。这个黑名册,关系到成千上万人的性命。苟贴儿路过武阳村时,受到著名乡绅刘濠一家的丰盛款待,并留他们在家里过夜。刘濠将苟贴儿灌醉,偷出黑名册烧掉,然后亲自点火烧毁了自家的祖屋。他们故作慌乱的样子,从大火中救出苟贴儿。苟贴儿自知饮酒误事,所幸死里脱生,对刘家感激不尽。青田县人对刘家不惜财产智救同胞的义举十分钦佩。刘熵后来成为当时的名儒,当过遂昌县(今属浙江)教谕(县学校长)。他40多岁时,生子刘基,视之如掌上明珠。他把自己的精力都用在对爱子的培养上,从而使刘基受到良好的教育。
  早年求学
  刘基好学敏求,聪慧过人,由父亲启蒙识字,十分好学。阅读速度极快,据说“读书能一目十行”。12岁考中秀才,乡间父老皆称其为“神童”。泰定元年(1324年),十四岁的刘基入郡庠(即府学)读书。他从师习春秋经。这是一部隐晦奥涩、言简义深的儒家经典,很难读懂,尤其初学童生一般只是捧书诵读,不解其意。刘基却不同,他不仅默读两遍便能背诵如流,而且还能根据文义,发微阐幽,言前人所未言。老师见此大为惊讶,以为他曾经读过,便又试了其他几段文字,刘基都能过目而识其要。老师十分佩服,暗中称道“真是奇才,将来一定不是个平常之辈!”一部春秋经,刘基没花多少工夫就学完了。泰定四年(1327年),刘基十七岁,他离开府学,师从处州名士郑复初学周(敦颐)程(程颢、程颐)理学,接受儒家通经致用的教育。郑复初在一次拜访中对刘基的父亲赞扬说:“您的祖先积德深厚,庇阴了后代子孙;这个孩子如此出众,将来一定能光大你家的门楣。”刘基博览群书,诸子百家无一不窥,尤其对天文地理、兵法数学,更有特殊爱好,潜心钻研揣摩,十分精通。有一次,他在一家书屋看到一本天文书,便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了此书。第二天竟能从头至尾背诵如流。店主人知后十分惊奇,要把这部天文书送给他 早年在元廷时的刘伯温
  ,刘基说:“这部书已装在我胸中,书对我已经没有用了。” 刘基的虚心好学和出众才智,不仅使他学就和掌握了丰富的知识,而且使他年轻时就在家乡出了名,大家都说他有魏征(唐)、诸葛孔明(三国·蜀)之才。元统元年(1333年)二十三岁的刘基赴元朝京城大都(今北京)参加会试,一举考中进士,从此他便步入坎坷曲折、跌宕起伏的仕途生涯。

  家谱
  刘基的祖上可以追溯至七世祖刘延庆,再之前的难以稽考,只知刘氏一族是聚居于丰沛一带。   1. 刘延庆,曾任北宋宣都统少保,累官至镇海军节度使。靖康之难发生,在 刘基像
  [3]于领残部逃离时,死于敌人箭下。   2. 刘光世,字平叔,刘延庆次子,官至太师杨国公。   3. 刘尧仁,是一位甘于淡泊、品德清高的读书人,不愿作官,隐居不出,甚至把住家由临安迁至竹洲,远离尘嚣,课子自误,躬自食。   3. 刘集,受父亲影向,没有出任官职,将刘家迁至青田的武阳,于是刘氏以青田人自称。以实践仁义自我要求,敦勉子孙遵行祖先与先圣先贤所训神的仁义之道。   4. 刘濠,曾义救反元义士林融及多位义民,而让自家烧毁,之后人们甚至预言,这样的义行,将会为后代子孙带来福泽。   5. 刘庭魂,字尚德,十分博学,曾涉猎天文、地理、阴阳、医卜等学问,曾任元朝太学上舍的官职。   6.刘炝,字如晦,是一位饱学之士,官职是遂昌教谕。   * 7.刘基   8. 刘琏,刘基长子,生于1348年(元顺帝至正八年),1377年(明洪武十年),与胡惟庸的党人起冲突,被胁迫堕井而死。   10. 刘璟,刘基次子,生于1350年(元顺帝至正十年),后因对明成祖直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被捕入狱,在狱中自缢。

刘伯温有后代吗~

明朝刘伯温一生如此厉害,其后代怎么样?这个地方很多他的后代

刘伯温的后代是知道预言的意思的,刘伯温的后代会预言。
预言
诚意伯刘公疾革时,语其子云:“吾家封爵当中绝,然至五世后,应得武职,从兹可传继矣。”至孙廌袭爵,后果被革。弘治初,诏录公后为处州指挥使,正五世矣。时嫡孙以罪系狱,有司脱桎梏而冠服之,人以为奇遇。
注释:刘伯温在去世之前,将两个儿子叫到床榻前,对他们嘱咐了遗言,刘伯温说:“儿啊,为父就要去世了,我死之后,我们刘家的诚意伯爵位会中绝,但是在五世之后,会重新得到一个武将的官职,从此爵位就可以长久的继承下去了。
当时刘伯温的五世嫡孙因为犯罪被抓进监狱,结果圣旨一下,立马被无罪释放,还被任命为处州(浙江丽水市)指挥使(正三品武官),当时人人都认为这是盖世的奇遇。
刘伯温后代刘璟的预言
朱棣登基后,派人传唤刘璟入京,刘璟称病不出。朱棣恼羞成怒,派人把他抓来,想让他出来为自己效力。刘璟却宁死不屈,不肯低头,不称朱棣“陛下”而称“殿下”,还说了一句惊人预言:“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篡字”。意思是朱棣千秋万代,都将会背负篡位自立的骂名。
《明史》编纂完成,对于朱棣一生功过做了最终评价,其中一句:“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刘璟预言终于成真,朱棣一生功业辉煌,然而篡位自立的恶名,他是如何也逃不掉的。

扩展资料
刘伯温的后代的遭遇
刘伯温的长子刘琏被胡惟庸害死,次子刘璟将诚意伯的爵位让给了哥哥刘琏之子刘廌。就这样刘伯温的孙子刘廌继承了诚意伯的爵位,之后因罪被革除爵位,刘家诚意伯的爵位就此中绝。
到了明朝弘治年间,明孝宗朱佑樘突然怀念起刘伯温的功勋,下圣旨命人查找刘伯温的后代。刘伯温的五世嫡孙任命为处州(浙江丽水市)指挥使(正三品武官)。
刘伯温的衣钵继承人
刘璟—刘伯温用兵如神,刘璟也部分遗传了他这个特点,虽是文臣,却喜欢谈论兵法,研究用兵之道。他曾经随军出征,征讨温州山贼叛乱,出谋划策参赞军机,迅速平定了叛乱。凯旋回朝后,主将对朱元璋极口称赞刘璟的用兵之才,朱元璋高兴坏了,说:“真伯温儿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璟


#蓝贷查# 请问刘伯温跟刘江东有什么关系?梅县径义的莲花山好像都有他俩人的关系. -
(17676899344): 径义莲花寺是广东省四大名寺之一,始创于明万历年间(1578-1619年),距今近400年.相传,该寺为明初大臣、元朝末年辅佐朱元璋立功的刘伯温之后裔刘江东所创建. 在民间神奇传说中,刘伯温的形象是一位神人、先知先觉者、料事如神...

#蓝贷查# 刘伯温为后人埋下财宝,却没算到后人找不到? -
(17676899344): 主要是刘伯温是明朝的开国元勋,不能像平常人那样把财产留给子孙后代,而每次得到赏赐后,必须有不同的方式去散财.

#蓝贷查# 有关刘伯温的后代的武侠小说
(17676899344): 《刘伯温后人盗墓手记》作者:逆小旅简介:刘伯温的嫡系后人刘季北上闯荡,鬼使神差的宿命下,住进了北京四九城出了名儿的邪地鸦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刘季进入了鸦宅禁地,发现了的大量尸蜡……从此,刘季走上了探索成吉思汗皇陵之路,也因此身陷几大古老家族的世代恩怨之中.而后,盗墓四大派系的人马纷纷登场,国内外黑白两道同时出动.一场摸金江湖刮起的成吉思汗皇陵风暴,把所有人都卷入一连串腥风血雨的谜团之内……

#蓝贷查# 刘伯温人物简介 历史上上刘伯温是个怎样的人历史名人 -
(17676899344): 刘伯温(1311年-1375年),字太初,号东篱,是明朝初期的一位重要政治家、杰出的军事将领和著名的文学家.他出生于浙江绍兴,少年时代就表现出才华,曾担任过诸多官职,如礼部尚书、太师等.他对于政治事务非常有见解,深得朝中诸...

#蓝贷查# 刘伯温主要著作有哪些?
(17676899344): 刘基,字伯温,谥号文成.他是明朝初年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通经史、... 当时著名的理学家郑复初在一次拜访中对刘伯温的父亲说:“您的祖先积德深厚,荫...

#蓝贷查# 刘伯温烧饼歌真假?后人杜撰?
(17676899344): 是真的,请看详细解释. 刘伯温《烧饼歌》详解 刘伯温的「烧饼歌」是一首甚为准确的预言.这首预言可以在中国传统的历书『通胜』中找得到.它的名为何叫做「烧饼...

#蓝贷查# 刘伯温到底是哪个朝代的人物? -
(17676899344): 明朝 ...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字伯温,谥曰文成,汉族,温州文成县南田人(旧属青田县).故时人称他刘青田,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

#蓝贷查# 刘伯温者,何许人也?
(17676899344): 人物简介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4月16日).汉族,字伯温,谥文成,元武宗至大四年(1311)出生于江浙行省处州路青田县南田山武阳村(今南田山武阳村于1948年划归温州文成县).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通经史、晓...

#蓝贷查# 永嘉县沙头镇古庙村的刘姓是谁的后代?祖先都有什么著名人物吗?
(17676899344): 明朝开国元勋刘基刘伯温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