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方法可以感受1亿的大小? 快…………快………… 哪些方法可以感受1亿的大小?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7

100张作业纸,大约厚1厘米。一亿张作业纸大约有1000000厘米。

厘米(长度计量单位)

厘米(centimeter)是一个长度计量单位,等于一米的百分之一,英语符号即缩写为:cm.,1厘米=1/100米。1cm(厘米)=10mm(毫米)=0.1dm(分米)=0.01m(米)。

国际单位制选择了彼此独立的七个量作为基本量,第一个就是长度。它的基本单位名称是米,符号是m,而厘米不是国际单位。



长度单位

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米(m)、微米(μm)、纳米(n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几何量计量又称长度计量,是我国起步比较早,发展比较快,技术比较成熟的一项科学。我国是一个著名的文明古国,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计量测试技术就是这个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计量学中的几何量计量更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早在商代,我国即开始有象牙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制,己有互换性产生的萌芽,这从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出土的箭族的弩机己得到证实。公元1600年前后,我国就开始发展长度和计时计量。而长度计量即几何量计量的基本单位就是米。

计量单位是人们选定的用于计量某类可测量大小的一种尺度,它的量值由该单位的定义决定。体现单位定义所给定的量值,具有最高准确度的实物标准,叫做该单位的计量基准。



、自主探究,培养数感
  1、猜一猜。 
  师:大家眼睛闭着,在大脑里大胆猜想一下:1亿有多大?(师生共同猜想)。
  学生发挥想象,说说自己想象中1亿的大小。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老师也和你们一样好奇,不知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有什么好方法进行验证吗?
  2、操作验证。
  第一步:确定方案
  (1)确立研究的问题——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要想研究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是否真的要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呢?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测量一部分纸的厚度,再由部分推算出整体是多少。
  教师继续提问:那"一部分"应该取多少呢?
  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量出100张纸的厚度或1000张纸的厚度。
  教师追问:你们为什么不取125张、1028张呢?
  教师说明: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
  (2)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分别取100张或1000张纸来测量厚度,描述活动过程,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第二步:进行实验
  分别取100张或1000张纸的高度为基数,分A组和B组进行测量。
  (1)让A组的学生取100张纸测量高度,然后推算一亿张纸的高度。
  (2)让B组的学生取1000张纸测量高度,然后推算一亿张纸的高度。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
  (3)以100张纸为例。
  ①测量高度:约1厘米。(为了计算方便,预备的纸张要有选择。)
  ②问:1000张呢?--10厘米
  10000张呢?--100厘米--1米
  100000张呢?--10米
  1000000张呢?--100米
  10000000张呢?--1000米
  100000000张呢?--10000米
  ③推算结果。
  一亿张纸的高度是1万米。
  问:你们知道1万米有多高吗?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有多高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4.43米,学生如不了解"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可以学校教学楼为例:我们教学楼的一层约4米高,1万米就相当于2500层楼那么高。)
  (4)以1000张纸为例。(方法同100张纸相同)
  ①测量高度:约9厘米。
  ②提问引导。
  ③推算结果。
  一亿张纸的高度是9000米。
  (5)为什么选择不同的基数进行测量,推算的结果就不同呢?(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选择的基数不同,实验的精确度也会不同。基数越大,误差越小。可让学生思考:如果取1亿张纸来进行测量,还会不会有误差。)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步: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以上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第四步:表达交流
  (1)小组交流活动过程。
  (2)活动小结。
  ①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②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通过交流,丰富学生对1亿有多大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向他人学习、与他人沟通和交流的习惯]
  3、直观感受
  (1)师:我国约有13亿人口,如果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那么全国1天大约可节约多少粒?如果每人每天平均吃400克,13亿粒米又够多少人吃1天呢?
  师:了解到这种情况,你有何感想?(渗透思想教育)
  (2)请10个小朋友的胳膊伸直,手拉手,量一量长度,接着推算1亿个小朋友将手拉在一起的长度。
  课件演示说明:地球赤道长40000000米,1亿个小朋友的手拉起来,围赤道大约要转3圈。
  (3)阅读有关"1亿有多大"的信息。
  ①1亿张纸叠在一起,比珠穆郞玛峰还要高。
  ②1亿秒的时间约是3年需62天。
  ③1亿滴水可汇成3333升水,可装四辆大型运水车。
  ④我国移动电话用量去年已突破2亿多部。
  ⑤1亿粒米大约重2500000千克,用载重量为10吨的卡车来运,需250辆同时运才能运完。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我们是怎样来进行研究的?
  教师指出:1亿确实很大,浪费的确严重。但它再大,基数还是1。节约应从我们每一个人做起,从节约每一张纸,每一粒米,每一滴水做起。
  [设计意图:在应用中巩固方法,进一步强化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的意识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
  1、写一篇数学日记。
  2、从下面选择你感兴趣的题材开展活动。(也可自定题材。)
  一亿粒大米有多少吨?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附整节课设计意图:
  1亿有多大是第一单元学习结束后的一节综合应用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象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有多少,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体现以下三点:
  一、 重研究方法的训练与研究能力的培养。
  教师以“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为研究素材,把教学重点放在了研究问题能力的培养和研究方法的训练上。“怎样才能知道1亿张纸的厚度?”这是一个极富挑战性的问题。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要想研究1亿张纸摞起来有多厚,是否真的要找出1亿张纸摞起来直接进行测量呢?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测量一部分纸的厚度,再由部分推算出整体是多少。这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有了这种思想,学生再遇到像“1亿粒米有多重”、“一亿枚硬币摞起来有多高”这样的问题,便可以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引导学生组织探索,合作交流。
  新课程中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本节课的主旨,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亿有多大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一亿有多大。教学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活动小组的结合,研究内容与活动步骤的确定,具体实验的进行……我都放手让学生去思考、交流,由小组合作完成,切实给学生提供自主活动的平台和空间。
  三、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学中不仅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更注重让学生领悟教学思想方法。如一亿张纸的高度无法测量,学生想到可选测量一百张或一千张纸的高度,再推算一亿张纸的高度;一亿本书铺开的面积难以测量,就以测量一本书的面积,在推算一亿本书的面积,这样把复杂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一步一步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领悟,有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教学反思:这节活动课,我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经历猜测、实验、推理等过程,自主完成研究活动,从而充分感知1亿这个数有多大,并获得成功的体验。一开始上课,我设计了猜想情境,激发学生探索兴趣。我根据儿童爱猜的心理,让学生猜想1亿有多大。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不同,对“ 1亿”的猜想也是各种各样,这些猜想大都是凭感觉的,甚至是随意猜测;有的学生说:“1亿本书摞起来有一座小山那么高吧!1亿粒大米能装满一个房间吧!有的学生说:“大米粒太小,能装满一个衣柜吧!”还有些想法不合实际,但我并未扼杀学生的想象,而是给学生一个宽松的空间,让他们的好奇心得到充分的满足,使他们在想象和争论中激起探索的兴趣与欲望。
  给学生10条鱼,不如教给他捕鱼的方法,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更注重让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如1亿张纸的高度无法测量,学生想到可选100张或1000张纸来测量高度,再推算1亿张纸的高度;1亿本书铺开的面积难测量,就测量一本书的面积,这样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问题,一步一步解决,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领悟,由局部推算整体的研究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活动,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积累了许多数学活动的经验,增加了学习成功的经历,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
  本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1亿有多大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1亿有多大,那么,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己活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有的学生准备了一定数量的稿纸、有的学生准备米粒、或一定数量的1元硬币……课堂上让学生根据准备的东西自由结合成活动小组,各组研究内容与活动步骤的确定,具体实验的进行等,我都放手让学生去思考,交流,由小组合作完成。事实说明,学生的内在潜力是很大的。通过实验他们推算出了:1亿张纸有6000多米高;1亿本数学书的面积约315公顷;1亿粒大米约1吨重……。学生通过实验推算出了结果,但这些结果比较抽象,很难想象出来,我适时出示了课前学生搜集的资料,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学生不禁唏嘘一片。一亿张纸摞起来竟然有3个多王屋的天坛峰那么高;1亿本数学书有74个珠穆朗玛峰那么高,…学生直观的感受了1亿的大小。整节课,我让学生去实验、去发现、去探究,切实给了学生自主活动的平台和空间。课中我有点遗憾:就是当有学生问用数学书整本数的页数研究的问题,我却说:为了计算方便,应该取整百、整千、整万的数量。我如果再放手一点,让他按自己的方案研究那课应该更精彩,亮点也会更多的吧!就是确定研究方案、载体、方式这一环节没能与学生深入讨论,大胆让学生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研究,今后要多灵变,灵通些,课上得更好些。

你换一千块钱的一毛面值的钱,然后想一亿有这样的1000000个这么多。

1亿不多。
中3次彩票、
或者农民1000块/月的收入要赚8333年
就有了啊

把头埋在水里,最好超过1分钟

哪些方法可以感受1亿的大小~

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需要用猜想感受方法。
1.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感受1 亿的大小,发展数感。
2.在探究活动中体会、领悟“由小数据推算出大数据”的研究方法。
3.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钞票介绍:
钞票是我国人民对银行券和政府纸币的俗称。中国历史上将纸币称为“钞”,始于金贞元二年(1154年) 发行的“交钞”。“交钞”亦称“钞引”,用纸印制。票面1贯至10贯的叫“大钞”,100文至700文的叫“小钞”,与铸币同时使用。
1853年 (咸丰三年),清政府发行“大清宝钞”和“户部官票”,两者合称“票钞”或“钞票”。后人以“钞票”泛指纸币和银行券。

实践操作
一、称一称
师引导出设计方案:把1亿粒大米称一下
方案1、先称出100粒大米的重量,再除以100,再算出1粒大米的重量,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或用倍比关系算)
方案2、先称出10克大米,再除以大米的粒数,最后乘1亿,算出1亿粒大米的重量。
3、教师提出要求:以四人小组为单位选择一种方案计算出1亿粒大米的质量,请写出计算过程以方便后面的汇报,可以用计算器来帮助计算。
4、学生分组计算
5、各组汇报结果,教师板书,感受1亿粒米的多少。
通过刚才活动我们知道了1亿粒米大约有2500000克=2500千克=5000斤重
二、数一数。
1、小组活动,动手数一数。
以小组为单位,每人拿一些练习本,和在一起,以循环的方式一本一本的数,数到100本告诉老师,老师立刻告诉各小组所用的时间,组长记录下来。完成后各小组交流所用时间。
2、小组合作,提出问题。
谈话:如果照这样的速度,我们数一亿本练习本要用多少秒呢?
出示书上的表格,请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推算,并把结果填入表格。
反馈,指名读得数。
3、进一步探究。
谈话:9千万秒,这段时间长吗?这么长的时间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显然不合适,你认为应该采用哪个时间单位?(年)怎样换算成多少年?学生说出方法后看书上的算式。
三、排一排。
1、实际测量长度。
请10位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师生共同测量出长度。(取整米数)
2、列表进行推算。
提问:照这样计算,一亿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有多长?
出示表格,根据表格形式,各小组也依据刚才的测量数据列表格填一填,并反馈推算结果。
3、从绕地球的圈数来进一步感知一亿有多大。
指名读出推算出的长度。
谈话:对于这个长度,大家都会感觉到很长,但究竟有多长可能还感受不深。地球赤道全长40000000米,一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站成一排,可以饶地球赤道多少圈?用计算器算一算。如果学生的计算器只能显示8个数位,就要把米换成千米来算。
1亿滴水大约可以汇成3333升水,能够装四辆大型运水车。
1亿张纸叠在一起,约有10000米高,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我国的小麦产量近年来稳定在1亿吨左右。
新明日报2004年2月26日电,联合国粮农组织周三宣布,爆发禽流感的亚洲迄今已杀鸡1亿多只。
2001年中国移动电话的数量已经突破了1亿部。

扩展资料:
《1亿有多大?》是人教版新教材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内容。教材在数概念的教学中,十分重视数感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但由于1亿这个数太大,学生很难结合具体的量获得直观感受。因此在“大数的认识”这一单元后,安排这个综合应用,旨在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像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谈枝威# 实践活动:1亿有多大?你想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描述?请说一说并设计自己的方案. -
(15711492492): 这天,我们上了一节关于一亿有多大的课,这节课我知道了一亿人节约一粒饭,可以让我吃26年,一亿秒大概是1666666分钟,大概是27778小时,大概是1157天,大概是3.17年,一亿张纸就有一万米高,比珠穆郎玛峰还高,一亿等于10千万 你用你最快的速度数完它需要至少两年的时间,你看,一亿是一个多么大的数字啊!

#谈枝威# 有什么发现和体会,写一篇数学日记 -
(15711492492): 就是说,你写的日记里面要写出,所发生的事情中要有数字.例如:第一单元有个实践活动《一亿有多大》,着实让我苦恼.一亿这样一个大数,怎样能让学生感受到它的“大”呢?课本上设计了从一亿张纸的高度感受一亿有多大.而我就设计了算...

#谈枝威# 赚到1个亿最快的方法是什么
(15711492492): 祈祷做白日梦.脚踏实地,走路学稳了,跑步跑稳了,敢飞了.会成功的,只是不要成为思想家,

#谈枝威# 四年级一亿内的数比大小要注意什么 -
(15711492492): 一亿内的数比大小要注意:位数要对齐,从左最高位向右边依次比较大小

#谈枝威#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一亿有多大》教案及教学反思 - 作业帮
(15711492492):[答案] 活动内容: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课文第33—34页的内容) 活动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 板书课题:一亿有多大. 2、在黑板上写出100000000和1亿.后引导学生从数的组成理解1亿的大小:由1个亿组成的、由10个...

#谈枝威# 怎样把一个较大的数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万位或亿位的方法急,快,马上. - 作业帮
(15711492492):[答案] 学生已经能够把整亿、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亿”或“万”为单位的数,并体会了这些改写方便读数和写数,有助于理解较大数的意义.他们还初步学会了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整数的近似数.本单元的例8,要把非整万、非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

#谈枝威# 谁知道1亿有多大教案 - 作业帮
(15711492492):[答案] ·人教新课标数学四上:《1亿有多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于学生熟悉的事物,从不同角度对1亿进行感受,发展学生的数感;能用倍比法或归一法帮助解答有关1亿的问题,能借助计算器处理较复杂的数据.过程与方法目标:...

#谈枝威# 有什么好的方法读数 比如千万 亿之类的
(15711492492): 有,比如类浮点数(数学加指数)或者按数制字头来读,比如:K(1000),M(1KK=1000000),G(G=1KM=1KKK=1000000000),T(1T=1KG=1KKKK)

#谈枝威# 生活中的大数有哪些?亿以上的~快 -
(15711492492): 构成一个人体需要500万亿个细胞, 一天有24小时即1440分钟86400秒,一年有365天有8760小时525600分钟31536000 秒,中国的土地面积960万平方公里(9600000),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有1,300,000,000(十三亿)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