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一生主要写了哪些作品? 米兰·昆德拉的作品有哪些

www.zhiqu.org     时间: 2024-06-16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小说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自1975年起,在法国定居。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不朽》,以及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是以作者母语捷克文写成。而他的长篇小说《慢》《身份》和《无知》,随笔集《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帷幕》以及新作《相遇》则是以法文写成。《雅克和他的主人》系作者戏剧代表作。



作品特点

主要思想

爱、死、喜、悲,这些常见的主题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种情况下和各类媒体中都能找到。米兰·昆德拉通过在他笔下人物和读者之间架构起一种深层的精神联系,对上述每一种主题都进行了极为深刻的探索。昆德拉常常将自己置身于小说之中,与自己的创作进行互动;同样地,他也邀请我们这些读者参与其中,请读者与他笔下的人物建立起联系。贯穿昆德拉小说始终的是他大声疾呼的一个重要主题:人生不过是去往何方与来自何处的事情。在他的几部小说中,昆德拉从几个不同方向对这一主题进行了展开阐释;通过昆德拉以哲学为导向的方法,这些阐释过程触及到了人类生活的观念问题。

他之所以能在每部小说中对主题和人物进行如此深刻的描写,之所以能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如此渊博的知识,原因就在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最能体现出他对笔下人物有着亲身体验的例子就在他的小说《无知》中。昆德拉跟小说中的两位流亡者伊雷娜和约瑟夫一样离开了自己的故乡捷克共和国,而且和伊雷娜一样,他也移居到了法国并居住了30年左右。他的个人经历融入到了他的小说以及他与书中人物的深层联系之中,这有助于让他小说中的情境在读者眼中变得更加真实可信。作为一名深受他人影响的作家,昆德拉还从他个人生活之外的地方汲取灵感;他围绕着奥地利作家罗伯特·穆齐尔和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等人的思想创作了一些作品。穆齐尔最著名的小说《没有个性的人》与昆德拉的一些作品有相似之处。《没有个性的人》审视了社会道德和智力的下降,并观察了众多人物的心理生活和精神生活。尼采着重讨论了永恒轮回和“最沉重负担”的理论,这也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重要主旨。这种来源于外部的影响与自己生活的影响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加大了昆德拉作品主题的深度。

叙述手法

 

米兰·昆德拉小说非常注重故事视角和时间视角的选择。传统叙事一般不外第一和第三人称叙述,即使偶有第二人称语式的叙述,也只不过是前两种人称叙述的变异而已。米兰·昆德拉在叙述人称选择上与人别无二致。但是,米兰·昆德拉在用第一或第三人称讲述故事时,却能营造一种非常特殊的效果。故事的发生与作者的写作、读者的阅读同步进行,二者之间构成一种共时状态,从而使作品获得一种前所末有的真实感,有种切肤的“现场直播”式的“在场”感。

米兰·昆德拉是陀氏“复调小说”的忠实信徒,也是“复调”理论的坚定实践者。“复调”式叙事或者“多声部”叙事是米兰·昆德拉十分迷恋,应用得十分得心应手的叙事技巧。

米兰·昆德拉常常将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人物故事顺手拈来,揉进自己的小说中,同时讲述两种甚至几种故事。在其作品中,历史与现实,真实与虚构杂揉在一起,既可随意拆开,也可随意拼装。拆开来是各自独立的故事,组装起来就是一部诗意的“复调式”小说。

对于米兰·昆德拉而言,小说叙述形式的选择是他痛苦的追求,也带给他创造的欢欣。应该说,他的这种追求是卓有成效的。他为小说叙事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实验。他的共时性叙述方式和复调叙述方式,分别从叙述者感知角度和故事主人公的话语角度,为文本故事建立了一个时序和逻辑框架。叙述语态和语式的各不相同,使得作品获得了一种形式和内容上的真实感。米兰·昆德拉梦幻叙述的灵感源于卡夫卡、乔伊斯和普鲁斯特等小说大师。但米兰·昆德拉对它的迷恋和熟悉丝毫不比他的老师们逊色。对它的机巧运用,使得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获得了一种朦胧的美学意境,也使他带有存在主义色彩的小说找到了一条接近小说主题的捷径。因为似花非花既是一种含混的美学意境,又是一种存在主义者们眼中生存状态的模拟写真。

作品主题

1、自媚(Kitsch)。kitsch是对无价值存在的完全否定,它不是庸俗,也不是意图取悦大众。kitsch更准确的意义是“矫情”,随时要赋予自己的情绪以正当合法性。哭不是因为悲恸,是为了应当表达悲恸;笑不是因为快乐,是为了应该感到快乐,这是人类究极无聊的一种表现。

2、古典音乐。昆德拉喜欢用一种谱曲的方式写作小说,为了将哲学、叙事和理想谱进同一支曲,他的小说格外讲求内容和主题之间的旋律配合。用欣赏古典音乐的方式读他的小说,你会发现他达到了不同要素间的平等和整体的不可分割,就像一支完美的赋格曲。

3、心理现实主义。昆德拉运用心理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使读者对人物的思维过程的关心程度超过了他们对人物外貌的关心,因为昆德拉不仅将自己置身于小说之中,与创作进行互动,他也邀请读者参与其中,请读者与他笔下的人物建立起联系,他坚信读者的想象力能够自动补完作者的想象力。





米兰·昆德拉,英文名:Milan Kundera,男,1929年4月1日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小说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玩笑》、《生活在别处》、《告别圆舞曲》、《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不朽》,以及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原作以捷克文写成。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慢》、《身份》和《无知》,还有随笔集《小说的艺术》和《被背叛的遗嘱》,原作以法文写成。《雅克和他的主人》,系作者戏剧代表作。

一、《玩笑》作品简介:

青年知识分子路德维克因为与女友开了个玩笑,被朋友泽马内克陷害,送入苦役营。归来后他为了报复泽马内克设计勾引其妻海伦娜。计划成功后,他才发现:泽马内克早想抛弃妻子,他的报复成了一个毫无作用的“玩笑”。

二、《生活在别处》作品简介:

一个年轻艺术家的肖像画。昆德拉以其独到的笔触塑造出雅罗米尔这样一个形象,描绘了这个年轻诗人充满激情而又短暂的一生,具有“发展小说”的许多特点。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对诗人创作过程的分析是微妙而精细的。创作过程当然不仅指下笔写作的过程,而且更广义地指一个诗人的全部成长过程。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探究的是,人的心灵所具有的激情,它的产生和它的结果。因而这本书又是一本现代心理小说,表现了一个诗人的艺术感觉的成长。

三、《告别圆舞曲》作品简介:

《告别圆舞曲》一书中,作者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配在地球上生存吗?难道不应当“把地球从人类的魔爪下解救出来”吗?将格外重的问题和格外轻的形式结合在一起,这是作者一直以来的野心。这不是一种单纯的艺术野心。形式之轻和主题之重的结合揭示了我们人间这种种戏剧毫无意义,到了可怕的地步。

四、《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作品简介: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昆德拉将这些元素糅合在一起,写成一部非同凡响的小说——其中既有隐喻式的哲学思考,也有人的悲欢离合的生命历程的展现。


米兰·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米兰昆德拉是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城市布尔诺的一个小说家,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他于1929年出生,现年已经94岁,米兰昆德拉通过他笔下的人物和读者之间架构起一种深层的精神联系。对上述每一种主题都进行了极为深刻的探索,昆德拉总是把自己置身于小说当中和创作者进行互动。

贯穿于他的小说的始终是几乎的一个重要主题,人生不过是去往何方,与来自何处的事情。这些阐述的过程,接触到了人类生活的观念问题,他是以哲学为导向的一种方法。

但之所以在每部小说当中对主题和人物进行如此深刻的描写能够在写作的过程中运用渊博的知识,原因就在于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他将个人经历融入到了他的小说以及他书中人物的生存联系之中,有助于他小说当中的情景跟读者眼中变得更加的真实可信。

哲学家尼采着重讨论了永恒轮回和最沉重的负担的理论,这也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重要主旨。这种来源于外部的影响与自己生活的影响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加大了他的作品主题的深度。

米兰昆德拉小说非常注重故事视角和时间视角的选择,传统叙述一般不外第一和第三人称叙述,即使有第二人称叙述也只不过是前两种叙述的一种变异而已。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作家米兰昆德拉创作的长篇小说,也是他最重要的一个代表作,首次出版于1984年。小说描述了托马斯和特丽莎和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



兰·昆德拉你必须要看的作品《不能承受生命之轻》是最为出色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本。其次相对成熟的是《玩笑》和《生活在别处》本人觉得读他的长篇小说更过瘾,更美妙。

你若是不习惯过长的文字,《好笑的爱》是很好的选择,这本书里推荐《谁都笑不出来》《永恒欲望的金苹果》,其他的作品有《笑忘录》《告别圆舞曲》《不朽》《慢》《身份》《无知》建议你先读佳作,熟悉昆德拉的文风后再来看这些,你会觉得像越来越上瘾。我就是这样的…他的作品里通常都会有爱情和政治也会有哲学和思辨。语言十分特别和独到,是个相当有思想有个性的作家!他的作品和他一样睿智一样出众。

他的第一部诗集《人:一座广阔的花园》一经出版就获得了认可,不同于传统捷克传统诗歌的创作,青年时期的米兰·昆德拉有着革命的理想,而诗歌则是最好的抒情载体。这部带有超现实主义和批判精神的诗集表现出了不凡的创造力。

米兰·昆德拉非常崇拜作家卡夫卡,也是这样的一位小说家。卡夫卡喜欢把想象力展现在小说里,并且让读者能够沉浸于现实与梦境之中。

也许是受到卡夫卡的影响,米兰·昆德拉的小说创作,更是将内心的思考发挥到极致,让我们在一次简单的阅读体验背后,体味到更深层次的洗礼与思考。毫不夸张地说,米兰·昆德拉的作品能够激发人们对可能性的探究,这个探索既包括对自己也包括对他人。

他小说中描述都是小人物,但是他小说中的哲学思想,却对阅读者有了启发性,米兰·昆德拉用自己独特的夹叙夹议的写作手法,让很多人看到了不同的文学展现形式。

米兰·昆德拉是一位将小说视为艺术的作者,就像他小时候对待诗歌和音乐这些艺术一样,他将小说视为独立的艺术体,在我看来,他不是在“创造”小说,而是将其视为艺术,然后用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展现给世人。

有些人会拿他和写《百年孤独》的马尔克斯作比较,其实我觉得,两个人的确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喜欢把几段故事,几个时代,一起写进一部小说中,他们都是从不同人称的角度,为我们叙述故事。

刚才提到了米兰·昆德拉与卡夫卡,其实在他的小说中,也能看到卡夫卡的影子。正因为这些不同的融合手法,让他的小说享誉盛名,成为了一种自成一派的小说艺术。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1948年,到首都布拉格读大学。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独白》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好笑的爱》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1967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他被开除捷共党籍,著作被清除,教职被剥夺。在以后的7年间,他以别人的名义用法文写了一个题为《雅克和他的主人》的三幕剧本(根据狄德罗的小说《宿命论者雅克》改编,1971年完稿,1981年在法国首版),还创作了一个广播剧。1975年,他携妻子移居法国。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朽》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

米兰·昆德拉1929年4月1日生于捷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少年时代,开始广泛阅读世界文艺名著。青年时代,写过诗和剧本,画过画,搞过音乐并从事过电影教学。总之,用他自己的话说, “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出版过《人,一座广阔的花园》(1953)、《独白》(1957)以及《最后一个五月》等诗集。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的长远追求。最后,当他在30岁左右写出第一个短篇小说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米兰·昆德拉 写的名著 有哪些~

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缓慢》
11.西蒙娜·德·波伏娃:《第2性》
12.雪儿·海蒂:《性学报告》
13.德克旭贝里:《小王子》
第1章假定爱情14.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年4月1日-) ,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是捷克裔法国作家。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   许多其他捷克艺术家和作家一样(如瓦茨拉夫·哈维尔),昆德拉早年参加了1968年“布拉格之春”的改革运动。这场运动以乐观的改革精神开始,却最终被苏联军队镇压。在其第一部作品《玩笑》中,昆德拉竭力讽刺共产主义的极权统治。   由于昆德拉对苏联入侵行径的批评,在布拉格被苏军占领后不久他就被列入黑名单。他的作品也全部被禁。1975年,昆德拉流亡法国。1979年他在法国完成了《笑忘书》,讲述在苏联人占领之下的普通捷克人的生活。这部小说同时包含了几篇并不关联的故事,并夹杂了很多作家自己的思索,奠定了昆德拉流亡时期作品的基调。   1984年,昆德拉发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是他一生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小说以编年史的风格描述捷克人在"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期间及被苏军占领时期适应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种种困境。1988年,美国导演菲利浦·考夫曼将其改编成电影。   1990年,昆德拉发表《不朽》,这是他最后一部用捷克语写成的作品。小说具有强烈的国际化因素,较早先的作品减少了很多政治性,却又加入了很多哲学上的思考,这本书奠定了他晚期作品的基调。   昆德拉始终坚持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小说家,而非一个政治作家或流亡作家。从《笑忘书》开始,昆德拉小说的政治性因素就一直减少,直至消失。昆德拉总是在广阔的哲学语境中思考政治问题。   昆德拉曾获得六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截至目前为止没有获奖。
小说:《玩笑》(1967年)《好笑的爱》(短篇小说集,1968年)《生活在别处》(1969年)  
《告别圆舞曲》(1976年)《笑忘书》(又译《笑忘录》)(1979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1984年)《不朽》(1990年)《慢》(1995年)《身份》(1996年)《无知》(2000年)   
文学评论: 《小说的艺术》 (1986年) 《被背叛的遗嘱》 (1992年)《帷幕》(2005年)   《相遇》(2009年)  
戏剧:《雅克和他的主人》 (1981年)


#岳从卖# 求米兰昆德拉作品集,最好包括《认》 -
(13973857446): 你可以直接下载电子书,他的作品集包括以下: 《告别圆舞曲》曾荣获意大利最佳外国文学奖,是米兰·昆德拉重要的小说代表作,于1969-1970年间在波希米亚完成.该作品构思巧妙,极富黑色幽默风格,是公认的当代文学杰作,在全世界...

#岳从卖# 米兰.昆德拉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什么 -
(13973857446): 玩笑 (米兰·昆德拉成名作) 市场价:24元 卓越价:19元 《玩笑》是奠定昆德拉世界文学地位的成名作 《玩笑》是米兰·昆德拉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在捷克出版后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罄.作者在捷克当代文坛上的重要地位从此确定.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后,《玩笑》被列为禁书,昆德拉失去了在电影学院的职务,携妻子于1975年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岳从卖# 求作家昆德拉的个人简介、代表作、生平\、影响等.
(13973857446): 我只晓得这些:米兰.昆德拉写了本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很难 有些地方我读不懂

#岳从卖# 问:米兰·昆德拉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 -
(13973857446): 答:《玩笑》 小贴士:1967年,米兰·昆德拉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玩笑》在捷克出版,获得巨大成功,连出三版,印数惊人,每次都在几天内售罄.

#岳从卖# 米兰昆德拉的不朽到底有什么寓意?表达了什么主题思想 -
(13973857446): 歌德谈到的不朽当然和灵魂的不朽毫无关系.这是另外一种世俗的不朽,是指死后仍留在后人记忆中的那些人的不朽.任何人都能得到这种伟大程度不等、时间长短不一的不朽,每个人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可以有这个向往.我在童年时代每星期日...

#岳从卖# 米兰.昆德拉的简历 -
(13973857446): 米兰·昆德拉,捷克小说家,1929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童年时...

#岳从卖# 米兰·昆德拉《相遇》的相关内容. -
(13973857446): 本书是米兰·昆德拉继《小说的艺术》、《被背叛的遗嘱》和《帷幕》后推出的第四本随笔集,共分为九个部分,涉及绘画、文学、音乐等各项领域.昆德拉一如既往“出入于艺术之境”,在书中回忆了与弗朗西斯·培根、富恩特斯、勋伯格、...

#岳从卖# 帮忙介绍一下米兰昆德拉和他的风格什么的 -
(13973857446):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 ),捷克小说家,生于捷克布尔诺市.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

#岳从卖# 米兰·昆德拉的《笑忘录》主要讲哪样? -
(13973857446): 《笑忘录》,用米兰昆德拉自己在书中的描述,是一部关于笑和忘的小说,关于遗忘与布拉格,关于布拉格与天使们的小说.这部小说涵盖了太多内容:笑,忘,政治,文学,哲学,音乐,性.如果说交响乐是音乐的史诗,那《笑忘录》就是米兰...